CN211314171U -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4171U
CN211314171U CN201921373218.6U CN201921373218U CN211314171U CN 211314171 U CN211314171 U CN 211314171U CN 201921373218 U CN201921373218 U CN 201921373218U CN 211314171 U CN211314171 U CN 211314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exchange
technical
casing
exchan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732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光明
彭本甲
白建盛
崔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Taijie Geothermal Energy Hot Dry R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Taijie Geothermal Energy Hot Dry R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Taijie Geothermal Energy Hot Dry R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Taijie Geothermal Energy Hot Dry R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732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4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4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417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属于地热资源开采技术领域,解决技术效率低、开采的地热无法直接收集利用、收集过程中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换热管由上至下同轴设置,在技术套管中设置有深井潜水泵,深井潜水泵的出液口通过泵管法兰与出液管连通;第一导流管由地面延伸至表层套管的底部,第一导流管的下端部通过承压钢管转换法兰与第二导流管连通,第二导流管贯穿技术套管并延伸至换热管中,第二导流管的下端部通过PE管转换接头与第三导流管连通,第三导流管的下端部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换热管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可以有效降低采热过程的热损失,提高采热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热资源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资源因其具有储量大、可再生、应用清洁等特征而受到能源开发领域的关注,作为最高品质地热资源的干热岩的开发更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低成本、有效的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是现在能源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新能源开发领域及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研究的热点。
钻孔井眼是实现干热岩地热资源热能快速传输到地面的有效通道之一,如何利用常规井身结构来使导流液传输干热岩地热资源,关系着整体钻井工程实施性及热能获取的可行性,是关系干热岩地热资源能否开发的重要问题。
现有技术对于地下热水的开采已有文献报道,目前,干热岩地热能的开采主要采用钻井压裂,但钻井压裂通过注入流体传热开发技术效率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开采,而且开采的地热无法直接收集利用,收集过程中损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钻井压裂通过注入流体传热开发技术效率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开采,而且开采的地热无法直接收集利用,收集过程中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及其开采地热能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它包括换热管、技术套管与表层套管,其中:所述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换热管由上至下同轴设置,技术套管上端部的外壁与表层套管内壁的重叠段环形空间内设置有用于技术套管坐封的技术套管悬挂器,换热管上端部的外壁与技术套管内壁的重叠段环形空间内设置有用于换热管坐封的换热管悬挂器;
在技术套管中设置有深井潜水泵,深井潜水泵的出液口通过泵管法兰与出液管连通;
第一导流管由地面延伸至表层套管的底部,第一导流管的材质为无缝钢管,第一导流管的下端部通过承压钢管转换法兰与第二导流管连通,第二导流管的材质为PE管,第二导流管贯穿技术套管并延伸至换热管中,第二导流管的下端部通过PE管转换接头与第三导流管连通,第三导流管的下端部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换热管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组成进液管,进液管的直径为100~110mm,进液管的长度为3100~3150m。
进一步地,所述技术套管悬挂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300~310m,所述换热管悬挂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750~1800m。
进一步地,所述表层套管的直径为300~340mm,表层套管的长度为320~351m;所述技术套管的直径为240~250mm,技术套管的长度为1750~1800m;所述换热管的直径为170~180mm,换热管的长度为3000~3200m;所述出液管的直径为100~110mm,出液管的长度为280~300m。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的钻孔成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钻孔作业:首先,一开钻井,表层套管安装于一开井眼中,表层套管的外壁与一开井眼内壁的环形空间内采用水泥固封;然后,二开钻井,二开钻井深度至干热岩层的顶部,技术套管携带技术套管悬挂器安装于二开井眼中,技术套管下降至预定位置处,技术套管悬挂器坐封于表层套管的内壁上,技术套管与表层套管重叠段以下的技术套管外壁与表层套管内壁之间采用水泥固封,干热岩层以上的松软地层和低温浅层水与采热装置内的换热介质隔离;最后,三开钻井,换热管携带换热管悬挂器安装于三开井眼中,换热管下降至预定位置处,换热管悬挂器坐封于技术套管的内壁上,终孔完井,钻孔设备拆离场地,钻孔工作完成;
S2、成孔作业:首先,第三导流管的下端与换热器固定连接,第三导流管的上端与钻头螺纹连接,钻头正转携带第三导流管和换热器由表层套管的顶部进入完井中并安装于换热管的底部,钻头反转,钻头与第三导流管的上端分离,钻头提升至地面;其次,第二导流管的下端部安装PE管转换接头,第二导流管的上端部安装承压钢管转换法兰,承压钢管转换法兰的上端与钻头螺纹连接,钻头再次正转携带承压钢管转换法兰、第二导流管与PE管转换接头进入完井中,并使PE管转换接头安装于第三导流管的上端,钻头反转,钻头与承压钢管转换法兰的上端分离,钻头再次提升至地面;再次,第一导流管的下端部旋入承压钢管转换法兰中,完成进液管的安装;最后,在地面组装深井潜水泵,深井潜水泵的出液口通过泵管法兰与出液管连通,将深井潜水泵吊装于表层套管中,完成成孔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
1、可划分为钻孔和成孔两部分;
2、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经久耐用,无需维修;
3、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方法,内部采热管柱可以有效降低采热过程的热损失,大幅度提高采热效率;
4、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方法可实现单个井眼内注液、出液的采热过程,显著降低了作业成本。
5、采用该方式的换热液容积增大;
(1)、表层(泵室段)内容积:Ф339.7mm×308m=0.08×308m=24.8m3
(2)、技术套内容积:Ф244.5mm×(1792-308)m=0.0395×1484m=58.6m3
(3)、换热管内容积:Ф177.8mm×(3239-1792)m=0.02×1447m=28.9m3
(4)、根据理论计算,全井为内容积:表层(泵室段)内容积+技术套内容积+换热管内容积=112.3m3
根据一般干热岩的方式导流管分内管和外管,内容积的液体总量只有20.3m3;交换热液体流量相比达到5.6倍,所以用该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方法可提高换热量超过5倍以上。
6、一般干热岩的方式换热量衰减的较快,主要是因换热液体与干热岩体接触的时间太短,换热量少,而且冷的导热液本快速制换热能的过程,也是给干热岩体降温的过程;而采用该方法后在同等导热流体的流量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换热液体与干热岩体接触的时间,减少干热岩摔减的速度,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
图中,1为换热管,2为技术套管,3为表层套管,4为换热器,5为第三导流管,6为PE管转换接头,7为第二导流管,8为承压钢管转换法兰,9为第一导流管,10为泵管法兰,11为技术套管悬挂器,12为换热管悬挂器,13为深井潜水泵,14为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它包括换热管1、技术套管2与表层套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套管3、技术套管2和换热管1由上至下同轴设置,技术套管2上端部的外壁与表层套管3内壁的重叠段环形空间内设置有用于技术套管2坐封的技术套管悬挂器11,换热管3上端部的外壁与技术套管2内壁的重叠段环形空间内设置有用于换热管1坐封的换热管悬挂器12;
在技术套管3中设置有深井潜水泵13,深井潜水泵13的出液口通过泵管法兰10与出液管14连通;
第一导流管9由地面延伸至表层套管3的底部,第一导流管9的材质为无缝钢管,第一导流管9的下端部通过承压钢管转换法兰8与第二导流管7连通,第二导流管7的材质为PE管,第二导流管7贯穿技术套管2并延伸至换热管1中,第二导流管7的下端部通过PE管转换接头6与第三导流管5连通,第三导流管5的下端部设置有换热器4,换热器4设置于换热管1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管9、第二导流管7和第三导流管5组成进液管,进液管的直径为100~110mm,进液管的长度为3100~3150m。
进一步地,所述技术套管悬挂器1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300~310m,所述换热管悬挂器1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750~1800m。
进一步地,所述表层套管3的直径为300~340mm,表层套管3的长度为320~351m;所述技术套管2的直径为240~250mm,技术套管2的长度为1750~1800m;所述换热管1的直径为170~180mm,换热管1的长度为3000~3200m;所述出液管14的直径为100~110mm,出液管14的长度为280~300m。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的钻孔成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钻孔作业:首先,一开钻井,表层套管3安装于一开井眼中,表层套管3的外壁与一开井眼内壁的环形空间内采用水泥固封;然后,二开钻井,二开钻井深度至干热岩层的顶部,技术套管2携带技术套管悬挂器11安装于二开井眼中,技术套管2下降至预定位置处,技术套管悬挂器11坐封于表层套管3的内壁上,技术套管2与表层套管3重叠段以下的技术套管2外壁与表层套管3内壁之间采用水泥固封,干热岩层以上的松软地层和低温浅层水与采热装置内的换热介质隔离;最后,三开钻井,换热管1携带换热管悬挂器12安装于三开井眼中,换热管1下降至预定位置处,换热管悬挂器12坐封于技术套管2的内壁上,终孔完井,钻孔设备拆离场地,钻孔工作完成;
S2、成孔作业:首先,第三导流管5的下端与换热器4固定连接,第三导流管5的上端与钻头螺纹连接,钻头正转携带第三导流管5和换热器4由表层套管3的顶部进入完井中并安装于换热管1的底部,钻头反转,钻头与第三导流管5的上端分离,钻头提升至地面;其次,第二导流管7的下端部安装PE管转换接头6,第二导流管7的上端部安装承压钢管转换法兰8,承压钢管转换法兰8的上端与钻头螺纹连接,钻头再次正转携带承压钢管转换法兰8、第二导流管7与PE管转换接头6进入完井中,并使PE管转换接头6安装于第三导流管5的上端,钻头反转,钻头与承压钢管转换法兰8的上端分离,钻头再次提升至地面;再次,第一导流管9的下端部旋入承压钢管转换法兰8中,完成进液管的安装;最后,在地面组装深井潜水泵13,深井潜水泵13的出液口通过泵管法兰10与出液管14连通,将深井潜水泵13吊装于表层套管3中,完成成孔作业。
采用本装置采热时:首先,低温换热工质由第三导流管进入,经过换热器4与长段干热岩体再次交换热能,再返经过技术套管2导流至表层套管1中;然后,高温换热工质经过深井潜水泵13,提导制热系统,经地面散热装置换热后,进入供热管网,经换完热能后,再将低温换热工质由进液管再次进入换热装置取热,如此反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它包括换热管(1)、技术套管(2)与表层套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套管(3)、技术套管(2)和换热管(1)由上至下同轴设置,技术套管(2)上端部的外壁与表层套管(3)内壁的重叠段环形空间内设置有用于技术套管(2)坐封的技术套管悬挂器(11),换热管(1)上端部的外壁与技术套管(2)内壁的重叠段环形空间内设置有用于换热管(1)坐封的换热管悬挂器(12);
在技术套管(2)中设置有深井潜水泵(13),深井潜水泵(13)的出液口通过泵管法兰(10)与出液管(14)连通;
第一导流管(9)由地面延伸至表层套管(3)的底部,第一导流管(9)的材质为无缝钢管,第一导流管(9)的下端部通过承压钢管转换法兰(8)与第二导流管(7)连通,第二导流管(7)的材质为PE管,第二导流管(7)贯穿技术套管(2)并延伸至换热管(1)中,第二导流管(7)的下端部通过PE管转换接头(6)与第三导流管(5)连通,第三导流管(5)的下端部设置有换热器(4),换热器(4)设置于换热管(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管(9)、第二导流管(7)和第三导流管(5)组成进液管,进液管的直径为100~110mm,进液管的长度为3100~315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技术套管悬挂器(1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300~310m,所述换热管悬挂器(1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750~180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套管(3)的直径为300~340mm,表层套管(3)的长度为320~351m;所述技术套管(2)的直径为240~250mm,技术套管(2)的长度为1750~1800m;所述换热管(1)的直径为170~180mm,换热管(1)的长度为3000~3200m;所述出液管(14)的直径为100~110mm,出液管(14)的长度为280~300m。
CN201921373218.6U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314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3218.6U CN211314171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3218.6U CN211314171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4171U true CN211314171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55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7321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314171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41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5969A (zh) * 2019-08-22 2019-11-22 山西泰杰地能干热岩有限公司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及其钻孔成孔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5969A (zh) * 2019-08-22 2019-11-22 山西泰杰地能干热岩有限公司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及其钻孔成孔方法
CN110485969B (zh) * 2019-08-22 2024-06-25 山西泰杰地能干热岩有限公司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及其钻孔成孔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9849B (zh) 一种多水平深井降温及地热利用系统及工艺
CN106968601B (zh) 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井身结构及方法
CN110485969B (zh)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及其钻孔成孔方法
CN205690487U (zh) 一种干热岩供暖装置
CN103453571A (zh) 一种封闭循环采暖系统
CN208901664U (zh) 基于同井注采开发地热能的地热井系统
CN110657594A (zh) 一种闭式循环深地热能开采系统
CN107477895A (zh) 中深层地热井内换热器
CN211314171U (zh) 一种开采干热岩地热资源的装置
CN103925738A (zh) 一种开式单管型垂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CN103322832A (zh) 一种地源热泵高效换热器及其建造方法
CN112815557A (zh) 一种高效开采地热资源的换热套管装置及地热单井系统
CN108954878A (zh) 一种中深层地埋管水平井换热结构及方法
CN212806114U (zh) 一种同轴组合套管式换热器
CN208765297U (zh) 一种中深层地埋管水平井换热结构
CN207797439U (zh) 一种热管式干热岩高效换热装置
CN218096685U (zh) 一种地源热泵双u管件
CN207279993U (zh) 免采变形适应地岩集束热管供热设备
CN206300299U (zh) 一种地温蓄能交换装置
CN215216745U (zh) 一种中深层大孔径同心型换热结构
CN214371027U (zh) 一种高效开采地热资源的换热套管装置及地热单井系统
CN213480633U (zh) 一种干热岩换热装置
CN204830951U (zh) 强化换热的地下深层岩层换热系统
CN207515263U (zh) 中深层地热井内换热器
CN203132205U (zh) 一种开式单管型垂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