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3672U - 真空吸滤设备 - Google Patents

真空吸滤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3672U
CN211303672U CN201922113281.2U CN201922113281U CN211303672U CN 211303672 U CN211303672 U CN 211303672U CN 201922113281 U CN201922113281 U CN 201922113281U CN 211303672 U CN211303672 U CN 211303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tank
vacuum
valve
glu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32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宝祥
佟计庆
胡佳星
单正萍
郭坤
王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Shunh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Shunh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Shunh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Shunh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32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3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3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3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真空吸滤设备,包括放有浸有胶液的产品的吸滤主箱、与吸滤主箱连通的第一真空罐和与第一真空罐连通的水循环真空泵,吸滤主箱与第一真空罐间设有第一阀门,第一真空罐与水循环真空泵间设有第二阀门,第一真空罐的底部设有第一排胶口,第一排胶口处设有第三阀门,第一真空罐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位于第一真空罐的顶部,第一真空罐内胶液与第一隔板接触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开启、使第一真空罐内胶液流入废胶池。如此设置,在吸滤过程中胶液和水循环真空泵排出的水分离,解决了现有真空吸滤装置吸出的胶液与水循环真空泵排出的水混合后降低了胶液浓度而降低了废胶溶液的再利用率、并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Description

真空吸滤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保温材料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真空吸滤设备。
背景技术
在保温材料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在模具内加入胶液并使保温原料完全浸在胶液内,一段时间后再将保温原料上的多余胶液抽走,从而得到保温材料。而在保温材料的生产中,一般通过真空吸滤的方式将保温材料上的多余胶液吸出,真空吸滤的方式是利用真空原理产生压力差,使产品中的胶液析出,降低产品中胶液的含量,而如图1所示,现有的真空吸滤设备的吸滤箱1内的胶液直接通过水循环真空泵2直接吸到废胶池3内,而吸出的胶液与水循环真空泵排出的水混合,降低了吸出的胶液的浓度,并难以测量稀释后的胶液的浓度,大大降低了废胶溶液的再利用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真空吸滤设备吸出的胶液与水循环真空泵排出的水混合后降低了胶液浓度而降低了废胶溶液的再利用率、并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滤设备,其能够解决现有真空吸滤设备吸出的胶液与水循环真空泵排出的水混合后降低了胶液浓度而降低了废胶溶液的再利用率、并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滤设备,包括用于放置浸有胶液的产品的吸滤主箱、与所述吸滤主箱相连通的第一真空罐和与所述第一真空罐相连通的水循环真空泵,所述吸滤主箱与所述第一真空罐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真空罐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真空罐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废胶池相连通的第一排胶口,所述第一排胶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且所述第一真空罐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真空罐的顶部,当所述第一真空罐内的胶液与所述第一隔板接触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以使所述第一真空罐内的胶液流入所述废胶池内。
优选地,还包括有与所述吸滤主箱相连通的第二真空罐,所述第二真空罐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相连通,所述吸滤主箱与所述第二真空罐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二真空罐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二真空罐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废胶池相连通的第二排胶口,所述第二排胶口处设置有第六阀门,且所述第二真空罐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真空罐的顶部,当所述第二真空罐内的胶液与所述第二隔板接触时,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关闭,所述第六阀门开启、以使所述第二真空罐内的胶液流入所述废胶池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空罐内设置有用于感应胶液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真空罐内设置有用于感应胶液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且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可通信地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六阀门可通信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真空罐上壁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边与所述第一真空罐的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真空罐上壁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边与所述第二真空罐的侧壁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空罐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吸滤主箱相连通的第一进胶口和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胶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二真空罐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吸滤主箱相连通的第二进胶口和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胶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吸滤主箱内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浸有胶液的产品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端设置有出胶口,所述出胶口与所述第一进胶口和所述第二进胶口均连通。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为倒锥台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真空罐、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真空罐均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真空罐、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真空罐的材质均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空罐和所述第二真空罐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架。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真空吸滤设备,包括有吸滤主箱、第一真空罐和水循环真空泵,在使用时,将浸有胶液的产品放置到吸滤主箱内,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水循环真空泵利用真空原理产生压力差,将吸滤主箱内的产品上多余的胶液吸到第一真空罐内,由于胶液自身的重力作用落入第一真空罐的底部,随着水循环真空泵的吸附作用,将产品上的胶液吸附到第一真空罐内,使第一真空罐内的胶液上升至与第一隔板接触,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打开,使第一真空罐内的胶液从第一排胶口排到废胶池内,从而将胶液收集。如此设置,在吸滤过程中吸出的胶液并未被吸到水循环真空泵内,使胶液和水循环真空泵排出的水相分离,从而使流入到废胶池内的胶液浓度保持不变,提高了废胶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真空吸滤设备吸出的胶液与水循环真空泵排出的水混合后降低了胶液浓度而降低了废胶溶液的再利用率、并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现有真空吸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真空吸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吸滤箱;2、水循环真空泵;3、废胶池;
图2中:
11、吸滤主箱;12、第一真空罐;13、第二真空罐;14、水循环真空泵;15、废胶池;16、出胶口;17、第一阀门;18、第二阀门;19、第三阀门;110、第四阀门;111、第五阀门;112、第六阀门;113、第一进胶口;114、第一出气口;115、第二进胶口;116、第二出气口;117、第一隔板;118、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参照附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真空吸滤设备,包括有放置有浸有胶液的产品的吸滤主箱11、第一真空罐12和水循环真空泵14,第一真空罐12与吸滤主箱11相连通,水循环真空泵 14与第一真空罐12相连通,这样,通过水循环真空泵14的作用产生压力差,使产品中的胶液析出,并流入第一真空罐12内。
其中,吸滤主箱11与第一真空罐12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17、第一真空罐12与水循环真空泵14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18,第一真空罐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胶口、并且第一排胶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19,第一真空罐12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7,第一隔板117 位于第一真空罐12的顶部,当第一真空罐12内的胶液与第一隔板117接触时,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18关闭,第三阀门19开启,第一真空罐12内的胶液从第一排胶口流入到废胶池15内,从而将胶液收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门17能够封闭吸滤主箱11与第一真空罐12之间的通路,使吸滤主箱11内的胶液不能继续流入到第一真空罐12内;第二阀门18能够封闭第一真空罐12与水循环真空泵14之间的通路,使第一真空罐12内的空气不能继续被水循环真空泵14抽走,并能够避免第一真空罐12内的胶液被抽入水循环真空泵14内。
在使用时,将浸有胶液的产品放置到吸滤主箱11内,打开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18,水循环真空泵14利用真空原理产生压力差,将吸滤主箱11内的产品上多余的胶液吸到第一真空罐12 内,由于胶液自身的重力作用落入第一真空罐12的底部,随着水循环真空泵14的吸附作用,将产品上的胶液吸附到第一真空罐12 内,使第一真空罐12内的胶液上升至与第一隔板117接触,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18关闭,第三阀门19打开,使第一真空罐12 内的胶液从第一排胶口排到废胶池15内,从而将胶液收集。
如此设置,在吸滤过程中吸出的胶液并未被吸到水循环真空泵14内,使胶液和水循环真空泵14排出的水相分离,从而使流入到废胶池15内的胶液浓度保持不变,提高了废胶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真空吸滤设备吸出的胶液与水循环真空泵14排出的水混合后降低了胶液浓度而降低了废胶溶液的再利用率、并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该真空吸滤设备还包括有第二真空罐13,第二真空罐13与吸滤主箱11相连通,并与水循环真空泵 14相连通,吸滤主箱11与第二真空罐13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110,第二真空罐13与水循环真空泵14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111,并且在第二真空罐1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胶口,第二排胶口与废胶池 15连通,第二排胶口处设置有第六阀门112,以便于使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排入到废胶池15内。
其中,第二真空罐13内设置有第二隔板118,第二隔板118 位于第二真空罐13的顶部,当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与第二隔板118接触时,第四阀门110和第五阀门111关闭,第六阀门112 开启,使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流入到废胶池15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阀门110能够封闭吸滤主箱11与第二真空罐13之间的通路,使吸滤主箱11内的胶液不能继续流入到第二真空罐13内;第五阀门111能够封闭第二真空罐13与水循环真空泵14之间的通路,使第二真空罐13内的空气不能继续被水循环真空泵14抽走,并能够避免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被抽入水循环真空泵14内。
在使用时,将浸有胶液的产品放置到吸滤主箱11内,打开第四阀门110和第五阀门111,水循环真空泵14利用真空原理产生压力差,将吸滤主箱11内的产品上多余的胶液吸到第二真空罐13 内,由于胶液自身的重力作用落入第二真空罐13的底部,随着水循环真空泵14的吸附作用,将产品上的胶液吸附到第二真空罐13 内,使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上升至与第二隔板118接触,第四阀门110和第五阀门111关闭,第六阀门112打开,使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从第二排胶口排到废胶池15内,从而将胶液收集。
第二真空罐13配合第一真空罐12使用,可以是,当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18开启时,第四阀门110和第五阀门111关闭,使胶液能够流入到第一真空罐12内,当第一真空罐12内的胶液与第一隔板117接触时,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18关闭,同时第四阀门110和第五阀门111开启,使胶液流入到第二真空罐13 内,这样,当第一真空罐12内的胶液达到最大承载量后,第一真空罐12关闭,停止吸附胶液,第二真空罐13开启,并开始吸附胶液,即第一真空罐12和第二真空罐13交替使用,确保该真空吸滤设备不间断地吸附胶液,提高了该装置的吸附效率。
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真空罐12和第二真空罐13同时吸附吸滤主箱11内产品上的胶液,即第一阀门17、第二阀门18、第四阀门110、第五阀门111同时开启和同时关闭,这样,使吸滤主箱11内的产品上的胶液能够进入到两个真空罐内,从而减缓第一真空罐12和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到达第一隔板117和第二隔板 118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真空罐12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以用来感应胶液,第二真空罐13内设置有第二传感器、以用来感应胶液,并且,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一隔板117的底端和第二隔板118的底端,第一传感器与第一阀门17、第二阀门18 和第三阀门19均可通信地连接,第二传感器与第四阀门110、第五阀门111和第六阀门112均可通信地连接,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胶液时,第一阀门17和第二阀门18关闭,第三阀门19开启,使第一真空罐12内的胶液排入废胶池15内;当第二传感器感应到胶液时,第四阀门110和第五阀门111关闭,第六阀门112开启,使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排入废胶池15内。如此,便于控制第一真空罐12和第二真空罐13的开启和关闭,从而避免胶液进入到水循环真空泵14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以为液位传感器,也可以为红外传感器,或其他能够感应到胶液的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17固定连接在第一真空罐12上壁的中间位置,并且第一隔板117的两侧边与第一真空罐12的侧壁相连接,第二隔板118固定连接在第二真空罐13上壁的中间位置,并且第二隔板118的两侧边与第二真空罐13的侧壁相连接,这样,加强了第一隔板117与第一真空罐12、第二隔板118与第二真空罐13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第一真空罐1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进胶口113和第一出气口114,第一进胶口113与吸滤主箱11相连通,第一出气口114与水循环真空泵14相连通,并且第一进胶口113和第一出气口114分别位于第一隔板117的两侧,这样,第一隔板117将第一进胶口113和第一进气口相隔开,当胶液从吸滤主箱11进入第一真空罐12时,胶液不会被水循环真空泵14通过第一出气口 114抽出。
第二真空罐1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进胶口115和第二出气口 116,第二进胶口115与吸滤主箱11相连通,第二出气口116与水循环真空泵14相连通,并且第二进胶口115和第二出气口116 分别位于第二隔板118的两侧,这样,第二隔板118将第二进胶口115和第二进气口相隔开,当胶液从吸滤主箱11进入第二真空罐13时,胶液不会被水循环真空泵14通过第二出气口116抽出。
需要说明的是,吸滤主箱11与第一进胶口113,吸滤主箱11 与第二进胶口115,第一出气口114、第二出气口116与水循环真空泵14均通过管路相连通。
优选地,吸滤主箱11内设置有容纳腔,以用来承载浸有胶液的产品,并且容纳腔的底端设置有出胶口16,出胶口16与第一进胶口113和第二进胶口115均连通,这样,便于将吸滤主箱11内的胶液全部吸到第一真空罐12和第二真空罐13内。
这里,容纳腔可以为倒锥台结构,以便于放置在容纳腔内的产品上的胶液能够流到容纳腔底部(即流到出胶口16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真空罐12与第一隔板117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并且第一真空罐12和第一隔板117的材质可以相同,第二真空罐13与第二隔板118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并且第二真空罐 13和第二隔板118的材质可以相同,如此,便于加工。
在第一真空罐12和第二真空罐13的下端可以设置有支架,以将第一真空罐12和第二真空罐13支起,以便于第一真空罐12 和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流入到废胶池15内。
为了减少该装置所占用的空间,第一出气口114、第二出气口 116和水循环真空泵14之间通过三通管路连通,出胶口16与第一进胶口113和第二进胶口115通过三通管路连通,第一排胶口和第二排胶口与废胶池15通过三通管路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表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词语,不是对具体顺序的限制,仅仅只是用于区分各个部件或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真空吸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浸有胶液的产品的吸滤主箱(11)、与所述吸滤主箱(11)相连通的第一真空罐(12)和与所述第一真空罐(12)相连通的水循环真空泵(14),所述吸滤主箱(11)与所述第一真空罐(12)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17),所述第一真空罐(12)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4)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18),所述第一真空罐(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废胶池(15)相连通的第一排胶口,所述第一排胶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19),且所述第一真空罐(12)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7),所述第一隔板(117)位于所述第一真空罐(12)的顶部,当所述第一真空罐(12)内的胶液与所述第一隔板(117)接触时,所述第一阀门(17)和所述第二阀门(18)关闭,所述第三阀门(19)开启、以使所述第一真空罐(12)内的胶液流入所述废胶池(1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滤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所述吸滤主箱(11)相连通的第二真空罐(13),所述第二真空罐(13)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4)相连通,所述吸滤主箱(11)与所述第二真空罐(13)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110),所述第二真空罐(13)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4)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111),所述第二真空罐(1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废胶池(15)相连通的第二排胶口,所述第二排胶口处设置有第六阀门(112),且所述第二真空罐(13)内设置有第二隔板(118),所述第二隔板(118)位于所述第二真空罐(13)的顶部,当所述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与所述第二隔板(118)接触时,所述第四阀门(110)和所述第五阀门(111)关闭,所述第六阀门(112)开启、以使所述第二真空罐(13)内的胶液流入所述废胶池(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罐(12)内设置有用于感应胶液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真空罐(13)内设置有用于感应胶液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17)和所述第二隔板(118)的底端,且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阀门(17)、所述第二阀门(18)和所述第三阀门(19)可通信地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四阀门(110)、所述第五阀门(111)和所述第六阀门(112)可通信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1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真空罐(12)上壁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一隔板(117)的两侧边与所述第一真空罐(12)的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1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真空罐(13)上壁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二隔板(118)的两侧边与所述第二真空罐(13)的侧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罐(12)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吸滤主箱(11)相连通的第一进胶口(113)和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4)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口(114),所述第一进胶口(113)与所述第一出气口(11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17)的两侧;所述第二真空罐(13)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吸滤主箱(11)相连通的第二进胶口(115)和与所述水循环真空泵(14)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口(116),所述第二进胶口(115)和所述第二出气口(116)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18)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吸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滤主箱(11)内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浸有胶液的产品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端设置有出胶口(16),所述出胶口(16)与所述第一进胶口(113)和所述第二进胶口(115)均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倒锥台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17)与所述第一真空罐(12)、所述第二隔板(118)与所述第二真空罐(13)均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17)与所述第一真空罐(12)、所述第二隔板(118)与所述第二真空罐(13)的材质均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罐(12)和所述第二真空罐(13)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架。
CN201922113281.2U 2019-11-29 2019-11-29 真空吸滤设备 Active CN211303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281.2U CN211303672U (zh) 2019-11-29 2019-11-29 真空吸滤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281.2U CN211303672U (zh) 2019-11-29 2019-11-29 真空吸滤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3672U true CN211303672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0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3281.2U Active CN211303672U (zh) 2019-11-29 2019-11-29 真空吸滤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3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3449A (zh) 一种中药提取装置
CN107555726A (zh) 家用生活污水净化设备
CN104720585A (zh) 饮水设备
CN101829371B (zh) 一种血液透析系统
NZ592423A (en) Water separator for use in dentists with a suction motor and a three-way valve
CN201602624U (zh) 可产生苏打水的空气制水机
CN104056511B (zh) 水过滤空气净化器
CN211303672U (zh) 真空吸滤设备
CN110694452A (zh)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池回收用裂解废气碱洗喷淋塔
CN212167018U (zh)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池回收用裂解废气碱洗喷淋塔
CN203667178U (zh) 水容器及具有其的净水设备和饮水机
CN206570108U (zh) 一种节水型反渗透生活污水净水器
CN201668779U (zh) 血液透析系统
CN104724370B (zh) 水容器及具有其的净水设备和饮水机
CN208345817U (zh) 纯水机
CN205917037U (zh) 一种净水机
CN214457377U (zh) 一种具备净水功能的制氢设备
CN206064180U (zh) 净水器及其具有智能冲洗功能的储水装置
CN205340503U (zh) 一种造纸废气洗涤装置
CN210366980U (zh) 水汽分离装置
CN104117105B (zh) 一种血液透析的装置
CN203886356U (zh) 水过滤空气净化器
CN209524591U (zh) 一种实验室装修用的节能净化装置
CN106237856B (zh) 无净水箱智能净水机
CN207774932U (zh) 一种双层旋风分离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