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2183U - 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2183U
CN211302183U CN201922020662.6U CN201922020662U CN211302183U CN 211302183 U CN211302183 U CN 211302183U CN 201922020662 U CN201922020662 U CN 201922020662U CN 211302183 U CN211302183 U CN 211302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sedimentation tank
sludge discharge
discharge device
sewag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206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雪红
陈强
陆彬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terworks Fengx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terworks Fengx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terworks Fengx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terworks Fengx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206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2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2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2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所述排泥装置包括主体结构支架(9),所述支架(9)上设置一平台(13),无堵塞污水泵(6)固定于所述平台(13)上,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管道(8)的主路管道,其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3)接至与所述主路管道并联的所述第一管道(8)的旁路管道上,并连至排水槽(12),所述第一管道(8)的底部连接吸泥口(1),所述旁路管道上设置单向阀(5),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沉淀池排泥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保证沉淀池的出水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饮用水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平流式沉淀池目前普遍应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领域,具有结构简单、管理方便、抗冲击负荷性良好、运行稳定等特点。原水投加净水剂缓慢通过折板絮凝反应后进入平流式沉淀池,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泥在沉淀池沉淀下来,因此日常的沉淀池排泥工作就非常有必要。科学、合理的排泥可以有效预防因沉淀池污泥堆积过多导致发酵进而影响饮用水的嗅味和口感,因而沉淀池排泥行车装置的安全可靠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平流沉淀池行车机械排泥普遍采用吸泥机的方式进行,具体地,吸泥机将沉降在池底上的污泥刮到泵吸泥口,通过泵吸,边行车边吸泥,然后将污泥排出池外。现有技术中,吸泥机有虹吸式和泵吸式以及泵虹两吸式,其中虹吸式采用潜水泵配水射器或真空泵来形成真空,利用沉淀池与排泥槽内的液位差排泥;泵吸式直接采用潜污泵抽取沉淀污泥;泵虹两吸式由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吸泥管和串接在吸泥管上的泵/虹转换排污泵组成,能够根据颗粒沉淀规律进行吸泥,做到在污泥区泵吸吸泥,在沉降区虹吸吸泥,在清水区破坏吸泥,节约了大量水源。
泵吸式排泥相对虹吸式,具有同条件下排泥流量大的特点,但是也产生了能耗大、设备损耗大的弊端,所以一般水厂都不予采用。虹吸式排泥虽然低能耗,但是由于污泥中存在絮状的垃圾以及腐烂的水葫芦根系等等藻类情况,容易堵塞吸泥口和排泥泵的叶轮,造成排泥的失败,同时检修的条件也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以有效提高沉淀池排泥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保证沉淀池的出水水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所述排泥装置包括:主体结构支架(9),所述支架(9)上设置一平台(13),无堵塞污水泵(6)固定于所述平台(13)上,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管道(8)的主路管道,其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3)接至与所述主路管道并联的所述第一管道(8)的旁路管道上,并连至排水槽(12),所述第一管道(8)的底部连接吸泥口(1),所述旁路管道上设置单向阀(5)。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8)顶部安装真空表(7),以于所述真空表(7)形成真空后,通过虹吸原理,由泥水顶开所述旁路管道上的单向阀(5)。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8)采用无缝钢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道(3)采用带钢丝压力软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道(3)的带钢丝压力软管两端分别通过活接头(4)与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出水口以及所述旁路管道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8)的主路管道底部分为两个支路,每个支路连接一吸泥口(1)。
优选地,所述吸泥口(1)采用喇叭口的形式垂直向下,以确保排泥时沉淀池底部污泥能充分进入。
优选地,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安装于无缝钢管底座(2),然后所述无缝钢管底座(2)通过硅胶橡皮(10)设置于所述平台(13)上。
优选地,于所述平台(13)上使用角铁(11)将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与所述无缝钢管底座(2)的安装位置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有接头安装位置都保证低于所述平流式沉淀池正常使用的液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利用插入式水泵和液下旁路管道相结合的安装方式,保证了排泥管道排泥进行中的管路真空状态,且即使设备发生故障、管路堵塞需要检修时也可以在沉淀池正常运行中进行,保证水厂出厂水水量和水压,确定了在平流沉淀池行车安装此排泥装置具有的高度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沉淀池运行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提高运行效率的情况下,可有效的减少运行成本,同时降低因设备故障引起的自用水率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并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包括:主体结构不锈钢支架9,于所述不锈钢支架9中部设置平台13,无堵塞污水泵6固定于所述平台13上,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的进水口连接无缝钢管8的主路管道,其出水口通过压力软管3接至无缝钢管8的旁路管道,并经无缝钢管8连至排水槽12,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压力软管3为带钢丝压力软管,无堵塞污水泵6与该压力软管3通过活接头4密封连接,压力软管3另一端通过活接头4连接无缝钢管8的旁路管道,所述无缝钢管8的底部连接有吸泥口1,当位于不锈钢支架9平台13上的无堵塞污水泵6开启,泥水则可通过该吸泥口1进入无缝钢管8主路管道,经主路管道到达无堵塞污水泵6,然后通过压力软管3再次回到无缝钢管8(旁路管道)排至排水槽12。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无缝钢管8的主路管道底部分为两个支路,每个支路连接一吸泥口1,吸泥口1采用喇叭口的形式垂直向下,以确保排泥时沉淀池底部污泥能充分进入。
所述无缝钢管8顶部安装真空表7,所述压力软管3与所述无缝钢管8的旁路管道连接处与主路管道之间的旁路管道上设置单向阀5,当真空表7形成真空(例如真空表7显示无缝钢管8形成真空后)后,通过虹吸原理,泥水顶开单向阀5,旁路管道单向阀5打开,泥水便通过吸泥口1进入无缝钢管8主路管道,然后经过旁路管道单向阀5再通过无缝钢管8,进入排水槽12,若干时间(例如2分钟)后,由控制器将无堵塞污水泵6关闭,通过虹吸进行排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通过卡口结构安装于同口径加厚无缝钢管底座2,以保证污水泵安装插入后的稳定性,由于这里无堵塞污水泵6与底座2采用的卡口结构为现有常用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予赘述,于不锈钢支架中部设置用于放置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的平台13,所述无缝钢管底座2通过硅胶橡皮10放置于不锈钢支架9的平台13上,以保证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与平台13的接触严密性,同时,于平台13上使用不锈钢角铁11将无堵塞污水泵6与底座2的安装位置进行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为Φ80无堵塞污水泵,根据该污水泵尺寸用三根长度150mm不锈钢角铁作为固定装置将其焊接在平台13上以固定安装位置,于使用时,将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插入同口径加厚无缝钢管底座2,并将其通过硅胶橡皮10放置于由不锈钢角铁11固定的安装位置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有接头安装位置都保证低于平流式沉淀池正常使用的液位。
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根据无堵塞污水泵尺寸用三根长度150mm不锈钢角铁作为固定装置焊接在放置无堵塞污水泵的平台上以确定安装位置,并在安装位置处安装硅胶橡皮,以将插入无堵塞污水泵的无缝钢管底座通过硅胶橡皮放置于平台上在保证污水泵与平台的接触严密性,所有接头安装位置都保证低于平流式沉淀池正常使用的液位。
将该无堵塞污水泵装上厚度为100mm同口径无缝钢管8,保证无堵塞污水泵6安装插入后的稳定性。无堵塞污水泵6的出水口套上压力软管3,同时与装有单向阀5的无缝钢管8的旁通管并联,
开启本实用新型之沉淀池行车污水泵进行排泥时,泥水首先通过该无堵塞污水泵管路满管后排入排水槽,同时形成真空,旁路管道的单向阀5打开,泥水便经过无缝钢管8的旁路管道排入排水槽12,随后无堵塞污水泵6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只需要开启几秒钟管路即可形成真空,大大降低能耗,同时也降低了污水泵叶轮堵塞的概率。
因为形成真空,管道负压,所以即使压力软管3的接头不密封,泥水也不会从接头处溢出。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一旦发现无堵塞污水泵6的叶轮堵塞或者故障,便可直接卸下压力软管3的活接头,对该无堵塞污水泵6单独进行清理或更换,做到不停水作业。
实践证明,在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高效、便捷的排泥方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利用插入式水泵和液下旁路管道相结合的安装方式,保证了排泥管道排泥进行中的管路真空状态,且即使设备发生故障、管路堵塞需要检修时也可以在沉淀池正常运行中进行,保证水厂出厂水水量和水压,确定了在平流沉淀池行车安装此排泥装置具有的高度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沉淀池运行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提高运行效率的情况下,可有效的减少运行成本,同时降低因设备故障引起的自用水率升高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10)

1.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装置包括:主体结构支架(9),所述支架(9)上设置一平台(13),无堵塞污水泵(6)固定于所述平台(13)上,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管道(8)的主路管道,其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3)接至与所述主路管道并联的所述第一管道(8)的旁路管道上,并连至排水槽(12),所述第一管道(8)的底部连接吸泥口(1),所述旁路管道上设置单向阀(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8)顶部安装真空表(7),以于所述真空表(7)形成真空后,通过虹吸原理,由泥水顶开所述旁路管道上的单向阀(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8)采用无缝钢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3)采用带钢丝压力软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3)的带钢丝压力软管两端分别通过活接头(4)与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出水口以及所述旁路管道密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8)的主路管道底部分为两个支路,每个支路连接一吸泥口(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口(1)采用喇叭口的形式垂直向下,以确保排泥时沉淀池底部污泥能充分进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安装于无缝钢管底座(2),然后所述无缝钢管底座(2)通过硅胶橡皮(10)设置于所述平台(13)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平台(13)上使用角铁(11)将所述无堵塞污水泵(6)与所述无缝钢管底座(2)的安装位置进行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接头安装位置都保证低于所述平流式沉淀池正常使用的液位。
CN201922020662.6U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 Active CN211302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0662.6U CN211302183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0662.6U CN211302183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2183U true CN211302183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6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20662.6U Active CN211302183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2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84891B (zh) 一种一体化泵站控制系统
CN202625977U (zh) 矿井废水净化回用装置
CN211302183U (zh) 一种平流沉淀池行车排泥装置
CN110565767A (zh) 一种盐碱地区雨水调蓄回用系统
CN105641985A (zh) 无故障高架式污泥提升回流系统
CN105174658A (zh) 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5712445U (zh) 一种地下车库内置式隔油沉砂装置
CN208917912U (zh) 一种取水装置
CN208748795U (zh) 一种切割式多通道污水排放装置
CN208202078U (zh) 综合管廊雨水过滤排污调蓄装置
CN207376796U (zh) 一种水塔用排污管道
CN215053481U (zh) 一种复合型虹吸沉淀一体取水管道系统
CN214400069U (zh) 一种新型中水再利用装置
CN203755389U (zh) 一种隧道用的高压水装置
CN213387851U (zh)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罐
CN215521418U (zh) 一种渗滤液处理系统用防堵塞装置
CN116573768B (zh) 一种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及其排污方法
CN202629588U (zh) 脱脂废水输送装置
CN220012675U (zh) 一种具有水渣沉淀结构的冲渣水池
CN220150361U (zh) 一种基坑施工降水回灌系统
CN218264206U (zh) 一体化玻璃钢雨污截流集成泵站
CN208748796U (zh) 一种多通道污水排放装置
CN216339833U (zh) 一种应急供水系统
CN214551389U (zh) 一种高效高精度错流双层斜管沉淀池
CN108678124A (zh) 一种多通道污水排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