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2240U - 按摩仪及其壳体和按摩头 - Google Patents

按摩仪及其壳体和按摩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2240U
CN211272240U CN201922388692.2U CN201922388692U CN211272240U CN 211272240 U CN211272240 U CN 211272240U CN 201922388692 U CN201922388692 U CN 201922388692U CN 211272240 U CN211272240 U CN 211272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mechanical
massage
massage head
mechanical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86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洪湧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K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K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K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86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2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2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2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摩仪及其壳体和按摩头,其中,壳体用于组装按摩仪的按摩头,壳体包括壳本体及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设于壳本体上,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机械连接口及第一电连接接口;其中,第一机械连接口能与按摩头的第二机械连接口可拆卸插接,以使得按摩头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在第一机械接口插接于第二机械接口的同时,第一电连接接口与按摩头的第二电连接接口可拆卸电连接。上述壳体便于与按摩头可拆卸。

Description

按摩仪及其壳体和按摩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摩仪及其壳体和按摩头。
背景技术
按摩仪通常包括壳体、电池及按摩头,电池设于壳体内,按摩头设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当按摩仪为手持式按摩仪时,壳体可以起手柄作用;当按摩仪为颈部按摩仪时,壳体可以起佩戴作用。在传统的按摩仪中,按摩头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其按摩头不可拆。但在实际使用中,按摩头与皮肤直接接触,表面会粘上皮肤分泌的油脂、皮屑等,在使用按摩仪后有清洗按摩头的需求。而且很多按摩仪在使用前,有在按摩头处涂抹按摩液、按摩油等物质的需求。按摩头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不便于清洗按摩头及在按摩头处涂抹按摩液、按摩油等物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按摩仪的壳体,旨在解决传统的按摩头与壳体不可拆卸而导致不便于清洗按摩头、不便于在按摩头处涂抹按摩液、按摩油等物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壳体,用于组装按摩仪的按摩头,包括:
壳本体;以及
第一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壳本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机械连接口及第一电连接接口;
其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口能与所述按摩头的第二机械连接口可拆卸插接,以使得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机械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同时,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与所述按摩头的第二电连接接口可拆卸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机械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同时,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插接,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为Type-C接口、USB-micro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接口设有卡槽与卡块中的一者,以与设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卡槽与卡块中的另一者卡接,卡接后的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接口位于所述壳本体内,所述第一机械接口的内壁设置有所述卡槽或所述卡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内,并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延伸至所述壳本体具有所述按摩头的一侧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接口具有弹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包括外壳、内壳及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设于所述外壳及所述内壳之间,且所述弹性臂限定出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自所述内壳所在的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机械连接口包括所述安装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包括环颈部及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设于所述环颈部的两端;
所述壳本体还包括与所述弹性臂一体成型的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设于所述环颈部,且所述弹性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弹性支架及所述夹持部分别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夹持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环颈部的硬度,一个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电池安装腔,另一个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主控板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按摩头,用于组装于按摩仪的壳体,包括:
按摩本体;以及
第二连接结构,设于所述按摩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二机械连接口及第二电连接接口;
其中,所述第二机械连接口能与所述壳体的第一机械连接口可拆卸插接,以使得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机械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的同时,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电连接接口可拆卸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机械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的同时,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插接,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为Type-C接口、USB-micro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机械接口设有卡槽与卡块中的一者,以与设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的卡槽与卡块中的另一者卡接,卡接后的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机械接口凸设于所述按摩本体上,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外壁设置有所述卡槽或所述卡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收容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按摩仪,包括:
上述的壳体;以及
上述的按摩头;
其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口过盈插接,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机械接口具有弹性,且所述第一机械接口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外壁设置有卡块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按摩头处于分离状态时,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所述卡块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卡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壳体在径向上间隔,且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壳体在径向上的间距小于25mm;
所述按摩头包括两个弹性电极结构,两个所述弹性电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两侧,在受到按摩部位的挤压力时,所述弹性电极结构能以所述第二机械接口为支点朝向或远离所述壳体移动,以使得所述弹性电极结构的形状与所述按摩部位的形状匹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电极结构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导电硅胶片、导电泡棉片、金属导电片和导电皮革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按摩仪中,壳体与按摩头可拆卸连接。如此,当需要清洗按摩头及在按摩头处涂抹按摩液、按摩油等物质时,将按摩头从壳体上拆下,壳体不会对清洗、涂抹等操作产生干涉,非常便于进行清洗、涂抹等操作。
在上述壳体中,分开设置第一机械连接口及第一电连接接口,从而可以避免第一电连接接口既作为电连接结构又作为机械固定结构,影响电连接的可靠性。也即上述壳体不仅能与按摩头可拆卸连接,还具有可靠的电连接。而且当壳体与按摩头处于分离状态时,还可以通过第一电连接接口为设于壳体内的电池充电,从而不需要在壳体上额外设置充电接口。
同理在上述按摩头中,分开设置第二机械接口及第二电连接接口,从而可以避免第二电连接接口既作为电连接结构又作为机械固定结构,影响电连接的可靠性。也即上述按摩头不仅能与壳体可拆卸连接,还具有可靠的电连接。而且当壳体与按摩头处于分离状态时,还可以通过第二电连接接口,采用除壳体内的电池以外的供电装置为按摩头的电极片和/或振动器等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的颈部按摩仪佩戴于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俯视示意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去除壳体的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图;
图5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佩戴于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图;
图8为图7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剖面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摩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图5所示的连接结构、电路板及压板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按摩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图7所示的按摩头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38538530000051
Figure BDA000233853853000006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摩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按摩仪10包括壳体100、按摩头200、主控板300及电池400。
壳体100用于支撑按摩头200、电池300及主控板400等元件。当按摩仪10为手持式按摩仪时,壳体100还可以起手柄作用;当按摩仪10为颈部按摩仪时,壳体100还可以起佩戴作用,以确保按摩仪10与颈部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从颈部脱落。
按摩头200设于壳体100上,用于按摩按摩部位。当按摩仪10为脸部按摩仪时,按摩部位可以为脸颊;当按摩仪10为颈部按摩仪时,按摩部位可以为颈部。
控制主板300设于壳体100内,控制主板300与按摩头200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按摩头200工作。当按摩仪10为低频微电流按摩仪时,控制主板300控制按摩头200产生低频微电流;当按摩仪10为振动按摩仪时,控制主板300控制按摩头200振动,其中,低频微电流、振动等作用于按摩部位,能对按摩部位产生积极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连接是指,通过信号的传输交互,在连接的控制主板300与按摩头200之间构成通讯,通讯连接包括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
电池400设于壳体100内,用于为按摩仪10的各需要供电的元件供电,例如,为按摩头200与控制主板30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仪10为颈部按摩仪。控制主板300与电池400分别设于壳体100的两端部内。如此,可以使得整个按摩仪10的重量分配更均衡。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按摩仪10为脸部按摩仪等其他类型的按摩仪时,壳体100的结构相应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绕颈段102及两个夹臂段104,两个夹臂段104分别设于绕颈段102的两端,并位于绕颈段102的同一侧。以图2所示视角为例,夹臂段104与绕颈段102以虚线a分界。
其中,如图2-图6所示,夹臂段104包括位于外侧的外侧结构104a以及位于内侧的内侧结构104b。内侧结构104b包括内侧板1042及位于内侧板1042同侧的第一侧板1044及第二侧板1046。第一侧板1044连接内侧板1042的一侧与外侧结构104a,第二侧板1046连接内侧板1042的另一侧与外侧结构104a。
在绕颈段102至夹臂段104的延伸方向上,夹臂段104向内、向下扭转以增加内侧板1042与脖颈和肩部之间的过渡区域90的接触面积。也即当按摩仪10佩戴于脖颈时,内侧板1042相对于脖颈向内、向下倾斜,减小内侧板1042与过渡区域90之间的间隙,使得内侧板1042与过渡区域90的接触面积增大。
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颈部按摩仪80中,夹臂段824的内侧板824a与过渡区域90之间存在明显的间隙,夹臂段824的内侧板824a与底部侧板824b的连接处(角落)与过渡区域90接触。即使对内侧板824a与底部侧板824b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仍然存在接触面积小的问题,导致夹臂段824与过渡区域90直接接触的区域存在局部压力过大的情况,用户在佩戴过程中因夹紧存在不适感,用户体验差。
而在上述按摩仪10中,夹臂段104向内、向下扭转,从而使得夹臂段104与过渡区域90的接触区域,由传统的两块板的连接处(角落)转变为内侧板1042。夹臂段104向内、向下扭转,使得内侧板1042与过渡区域90正面贴合,增加了内侧板1042与过渡区域90的接触面积,降低内侧板1042与过渡区域90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夹臂段104与过渡区域90直接接触的区域存在局部压力过大的情况,使用户在佩戴过程中更舒适,用户体验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内侧板1042为与过渡区域90适配的弧形板。如此,能进一步增加内侧板1042与过渡区域90的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内侧板1042与第一侧板1044之间和内侧板1042与第二侧板1046之间均形成倒圆角。如此,能避免在佩戴及取下按摩仪10时,内侧结构104b刮伤用户。
在实际使用中,按摩头200与皮肤直接接触,表面会粘上皮肤分泌的油脂、皮屑等,在使用按摩仪10后有清洗按摩头200的需求。而且很多按摩仪10在使用前,有在按摩头200处涂抹按摩液、按摩油等物质的需求。例如,当按摩仪10为颈部按摩仪时,在使用按摩仪10之间,需要在按摩头200上涂抹凝胶。为了便于清洗按摩头200及在按摩头200处涂抹按摩液、按摩油等物质。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与按摩头200可拆卸连接。如此,当需要清洗按摩头200及在按摩头200处涂抹按摩液、按摩油等物质时,将按摩头200从壳体100上拆下,壳体100不会对清洗、涂抹等操作产生干涉,非常便于进行清洗、涂抹等操作。
如图7-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壳本体100a及第一连接结构100b。壳本体100a包括绕颈段102及两个夹臂段104。主控板300及电池400设于壳本体100a内。第一连接结构100b设于壳本体100a上,具体设于绕颈段102上。第一连接结构100b包括第一机械连接口110及第一电连接接口120。第一机械连接口110与第一电连接接口120分开设置,也即第一机械连接口110与第一电连接接口120相互独立,为两个元件,不集成在一个元件。
按摩头200包括按摩本体200a及第二连接结构200b。第二连接结构200b设于按摩本体200a上。第二连接结构200b包括第二机械接口210及第二电连接接口220。第二机械接口210及第二电连接接口220分开设置,也即第二机械接口210及第二电连接接口220相互独立,为两个元件,不集成在一个元件。
其中,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可拆卸插接,以使得按摩头200能与壳体100固定连接。且在第二机械接口210插接于第一机械接口110的同时,第二电连接接口220与第一电连接接口120可拆卸电连接,以使得按摩头200能通过第一电连接接口120与位于壳体100内的电池400电连接。
在上述壳体100中,分开设置第一机械连接口110及第一电连接接口120,从而可以避免第一电连接接口120既作为电连接结构又作为机械固定结构,影响电连接的可靠性。也即上述壳体100不仅能与按摩头200可拆卸连接,还具有可靠的电连接。而且当壳体100与按摩头200处于分离状态时,还可以通过第一电连接接口120为设于壳体100内的电池400充电,从而不需要在壳体100上额外设置充电接口。
同理在上述按摩头200中,分开设置第二机械接口210及第二电连接接口220,从而可以避免第二电连接接口220既作为电连接结构又作为机械固定结构,影响电连接的可靠性。也即上述按摩头200不仅能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还具有可靠的电连接。而且当壳体100与按摩头200处于分离状态时,还可以通过第二电连接接口220,采用除壳体100内的电池400以外的供电装置为按摩头200的电极片和/或振动器等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接口220与第一电连接接口120插接,也即第二电连接接口220与第一电连接接口120可拆卸插接电连接。在第二机械接口210插接于第一机械接口110的同时,第二电连接接口220插接于第一电连接接口120,并与第一电连接接口120电连接。如此,可以增加按摩头200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接口220与第一电连接接口120也可以对接抵触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接口120为Type-C接口、USB-micro接口或Lightning接口。第二电连接接口220与第一电连接接口120适配,也为Type-C接口、USB-micro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过盈插接。如此,不仅可以确保按摩头200与壳体100牢固连接,而且还非常便于拆装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另外,还便于制作形成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之间还设置有卡槽110a与卡块210a,卡块210a卡于卡槽110a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按摩头200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过盈插接的同时,还在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之间设置有卡槽110a与卡块210a,从而可以使得按摩头200与壳体100牢固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仅通过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过盈插接来实现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可拆卸插接,也可以仅仅通过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之间的卡槽110a与卡块210a来实现第二机械接口210与第一机械接口110可拆卸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接口110位于壳本体100a内。由于壳本体100a具有一定的厚度,将第一机械接口110设于壳本体100a内可以使得壳体100的整体外形较小。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械接口210凸设于按摩本体200a上。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接口110也可以凸设于壳本体100a外。相应地,第二机械接口210位于按摩本体200a内。由于按摩本体200a具有一定的厚度,将第二机械接口210设于按摩本体200a内可以使得按摩本体200a的整体外形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接口110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10a,第二机械接口210的外壁凸设有卡块210a。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机械接口110的内壁凸设卡块,而第二机械接口210的外壁开设有卡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接口120设于第一机械连接口110内。第二电连接接口220设于第二机械接口210内。如此,可以有效保护第一电连接接口120及第二电连接接口22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接口120可以位于第一机械连接口110外。第二电连接接口220也可以位于第二机械接口210外。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接口120延伸至壳本体100a具有按摩头200的一侧外,也即第一电连接接口120自第一机械连接口110伸出至壳本体100a外。第二电连接接口220收容于第二机械连接口210内。如此,更利于第二机械连接口210与第一机械连接口110插接,第一电连接接口120与第二电连接接口220插接。
为了便于过盈插接,第一机械接口110与第二机械接口210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具体地,当第一机械接口110与第二机械接口210处于插接状态时,第一机械接口110与第二机械接口210中位于内部的一者的硬度通常大于位于外部的另一者。如此,便于拆装第一机械接口110与第二机械接口210。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0与按摩头200处于分离状态时,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卡块210a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L1大于相对应的两个卡槽110a的槽底之间的距离L2。如此,在插接装配后,位于外侧且具有弹性的第一机械接口110或第二机械接口210会对位于内侧的另一者施加夹紧力,使得按摩头200与壳体100的连接稳定,不会出现松动,且在需要拆卸按摩头200时,由于位于外侧的第一机械接口110或第二机械接口210具有变形能力,可以避免因人为暴力拆卸而造成不可逆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2所示,壳本体100a包括外壳130及内壳140。外壳130与内壳140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拆装主控板300及电池400等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壳本体100a还包括弹性臂150,弹性臂150设于外壳130及内壳140之间,且弹性臂150限定出安装槽152,安装槽152自内壳140所在的一侧与外界连通。第一机械连接口110包括安装槽152。安装槽152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10a。如此,非常便于形成具有弹性的第一机械连接口1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接口120设于外壳130的内侧,并自安装槽152伸出至内壳140外。如此,非常便于第一电连接接口120与第二电连接接口220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本体100a的形状与颈部适配,也即按摩仪10为颈部按摩仪。壳本体100a具有弹性,从而可以利用壳本体100a本身的弹性拉开角度和恢复原状,从而使得上述按摩仪10适合不同尺寸的脖子。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30及内壳140均具有弹性。壳本体100a还包括弹性支架160,弹性支架160具有弹性,且弹性支架160及外壳130的硬度均大于内壳140的硬度。弹性支架160设于内壳140靠近外壳130的一侧,并与外壳130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内壳140直接与颈部接触,使用硬度较小的内壳140,可以使得用户更舒适。弹性支架160利于内壳140保持形状,且利于内壳140与外壳13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架160与内壳140一体成型。如此,可以简化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架160与弹性臂150一体成型。如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元件一体成型,包括各元件封装在一起构成一个元件,也包括不同材料的各元件注塑一体成型,也包括相同材料的各元件注塑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30为塑胶外壳。内壳140为硅胶内壳。弹性臂150为塑胶弹性臂。弹性支架160为塑胶弹性支架。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30靠近内壳140的一侧设有筋条132。弹性支架160靠近外壳130的一侧设有插槽162。筋条132可拆卸插于插槽162中,以使得外壳130与弹性支架160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外壳130上设置插槽,而在弹性支架160上设置筋条。
在本实施例中,筋条132位于外壳130靠近内壳140的一侧的外周缘。筋条132为多条,多条筋条132沿外壳130的外周缘间隔排布并环绕一周。插槽162为多个,多个插槽162与多条筋条132一一对应设置。将筋条132与插槽162设于外周缘,可以确保外壳130与弹性支架160之间具有空间,便于走线及放置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多条筋条132的长短不一,相邻两长度较短的筋条(第二筋条132b)之间,至少存一条长度较长的筋条(第一筋条132a)。如此,不仅便于外壳130与弹性支架160牢固连接,还能减小外壳130与弹性支架160之间的刚度,使得壳本体100a具有良好的弹性。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40包括环颈部142及两个夹持部144,两个夹持部144分别设于环颈部142的两端。其中,夹持部144为内侧结构104b的组成部分。
夹持部144的硬度大于环颈部142的硬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环颈部142为软硅胶段,夹持部144为硬硅胶段。其中,一个夹持部144与外壳130围合形成主控板容纳腔144a,另一个夹持部144与外壳130围合形成电池容纳腔144b。硬度较大的夹持部144可以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用手按压夹持部144时,触碰到主控板300、电池400等内部元件,起到保护内部电子元件的作用。内壳140包括硬度不同的环颈部142及夹持部144,既能满足用户对柔肤接触的需求,又能保护内部电子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架160设于环颈部142,且弹性支架16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夹持部144连接。夹持部144通过弹性支架160与环颈部142连接,更利于稳定组装夹持部144。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44靠近环颈部142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1442。弹性支架160靠近夹持部144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164。第一连接板1442设有定位孔1444,第二连接板164设有定位凸台1642,定位凸台1642插于定位孔1444,以使得第一连接板1442与第二连接板164定位对接。如此,非常便于夹持部144与弹性支架160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连接板1442上设置定位凸台1642,而在第二连接板164上设置定位孔1444。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凸台1642为腰型凸台,定位孔1444为腰型孔。如此,更利于定位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442与第二连接板164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442与第二连接板164打螺钉固定。如此,便于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40还包括垫片146。垫片146设于第一连接板1442远离第二连接板164的一侧,或设于第二连接板164远离第一连接板1442的一侧,通过螺钉148将垫片146、第一连接板1442和第二连接板164固定连接。设置垫片146,可以有效避免在掰折夹持部144和弹性支架160时,第一连接板1442和第二连接板164发生折断。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凸台1642上设有螺钉孔,螺钉148穿设于螺钉孔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442和第二连接板164上还设有过线槽166。过线槽166包括竖直段1662和横直段1664,竖直段1662与横直段1664连通。其中,竖直段1662贯穿第一连接板1442和第二连接板164。在走线时,导线能从竖直段1662引导入横直段1664而卡在横直段1664上。如此,非常便于理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10所示,环颈部142包括中间部1422及两个转折部1424,两个转折部1424分别设于中间部1422的两端。壳本体100a对应中间部1422的区段为绕颈段102,壳本体100a对应夹持部144及转折部1424的区段为夹臂段104。夹臂段104的内侧结构104b包括转折部1424及夹持部14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部1422与转折部1424的分界处即为外侧结构104a及内侧结构104b向内、向下扭转的起点。中间部1422与转折部1424的区别在于,中间部1422没有向内、向下扭转,而转折部1424向内、向下扭转。
如图13-图15所示,按摩头200包括弹性电极组件202,弹性电极组件202设于壳体100上,并与壳体100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按摩仪10为颈部按摩仪,弹性电极组件202与壳体100在径向上间隔设置。弹性电极组件202与壳体100在径向上的间距S小于25mm。弹性电极组件202在受到按摩部位的挤压力时,弹性电极组件202与壳体100抵触后,弹性电极组件202不再形变。上述间距为弹性电极组件202的正常形变范围,形变后,且外力消失后,弹性电极组件202能恢复至初始状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电极组件202与壳体100在径向上的间距为3-15mm。如此,既能确保弹性电极组件202与壳体100之间存在一定的让位空间,又能保护弹性电极组件202。
弹性电极组件202包括两个弹性电极结构230,两个弹性电极结构230位于弹性电极组件202和壳体100的连接位置200c的两侧,且弹性电极结构230能以连接位置200c为支点朝向或远离壳体100移动,以使得弹性电极组件202的形状与按摩部位的形状匹配。需要说明的是,弹性电极组件202与壳体100在径向上的间距主要指弹性电极组件202远离连接位置200c的端部与壳体100在径向上的间距。
上述按摩头200的弹性电极组件202包括两个弹性电极结构230,也即上述按摩头200集成有两个弹性电极结构230,相对于将两个弹性电极结构分布于两个不同的按摩仪的传统按摩仪,将两个弹性电极结构230集成于同一个按摩头200,按摩头200与按摩部位的贴合度,受人群体型改变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利于与不同体型的人群紧密贴合。
而且弹性电极结构230具有弹性,弹性电极结构230在受到按摩部位的挤压力时,弹性电极结构230能以连接位置200c为支点朝向或远离壳体100移动,从而可以使得弹性电极组件202的形状与按摩部位的形状匹配,实现弹性电极组件202与按摩部位紧密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头200还包括连接组件204。弹性电极组件202位于连接组件204的一端,且弹性电极结构230与连接组件204连接。连接组件204的另一端与壳体100连接。设置连接组件204,非常便于组装弹性电极结构230,使得弹性电极组件202为一整体结构,而且还能限定弹性电极组件202与壳体100间隔设置。上述连接位置200c即为连接组件204所在的位置,连接组件204即为支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按摩头200也可以不包括连接组件204,此时,可以将按摩头组装于壳体100上的连接组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图17所示,弹性电极结构230包括电极片232及第一弹性骨架234。第一弹性骨架234与连接组件204连接。电极片232设于第一弹性骨架234上,且电极片232远离壳体100的一侧为贴合侧232a,贴合侧232a用于与按摩部位贴合。第一弹性骨架234可以支撑电极片232,使得电极片232在具体弹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刚性。而且电极片232通过第一弹性骨架234与连接组件204,能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片232可以为导电硅胶片、导电泡棉片、金属导电片和导电皮革片中的至少一种。导电硅胶片较为柔软,亲肤能力、可加工性能好。导电泡棉片较为柔软,变形能力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在按摩仪10内设置发热膜236时,可以有效避免热量损失。金属导电片的电阻小,电脉冲损失小,按摩效果强。导电皮革片的质感较好,具有亲肤性,更容易制作出符合人体表面形状的贴合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骨架234为金属片,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弹性骨架234在具有一定弹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韧性,使得第一弹性骨架234具有回复能力且不易折断。而且第一弹性骨架234为金属片,也即第一弹性骨架234具有导电性能,从而第一弹性骨架234可以与电极片232电连接,进而与电池400连接的导线可以直接连接于第一弹性骨架234,也即电极片232可以通过第一弹性骨架234间接与壳体100上的电池400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第一弹性骨架234与电极片232绝缘,然后与电池400连接的导线直接连接电极片232。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片232包覆于第一弹性骨架234上,且第一弹性骨架234一端伸出至电极片232外,并与连接组件204连接。如此,可以使得电极片232具有较好的弹性,且利于电极片232稳定组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片232为中空结构,电极片232内部放置第一弹性骨架234。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电极结构230还包括发热膜236。发热膜236位于电极片232与第一弹性骨架234之间,并靠近贴合侧232a设置。如此,按摩头200还具有加热功能,便于对待按摩部分进行热敷。而发热膜236位于电极片232与第一弹性骨架234之间,并靠近贴合侧232a设置,可以使得发热膜236产生的快速、高效的传导至贴合侧232a。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电极结构23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图未示意)。温度传感器设于发热膜236与第一弹性骨架234之间。如此,可以实时监测发热膜236的温度,从而间接获得电极片232的大致温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为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片232、第一弹性骨架234、发热膜236及温度传感器一体成型。如此,使得弹性电极结构230的结构更为简洁,节省了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各元件一体成型,包括各元件封装在一起构成一个元件,也包括不同材料的各元件注塑一体成型,也包括相同材料的各元件注塑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电极组件202还包括电路板240。电路板240设于连接组件204上,并与电极片232、主控板300及电池400电连接。将电路板240设于连接组件204上,更利于电路板240与弹性电极结构230绝缘,且能避免设于弹性电极结构230上的电路板240干扰弹性电极结构230形变。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路板240具有柔性时,也可以将电路板240绝缘设于弹性电极结构230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04包括连接件250及压板260。电路板240设于连接件250与压板260之间。连接件250远离电路板240的一端用于与壳体100连接。第一弹性骨架234与压板260连接。将电路板240设于连接件250与压板260之间,利于在上下方向固定电路板240,还便于电路板240与电极片232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50、电路板240及压板260的排布方向为上下方向。两个弹性电极结构230对称设置,且两个弹性电极结构230的对称轴与前后方向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50靠近压板260的一端设有容纳槽250a。电路板240设于容纳槽250a内,且容纳槽250a对电路板240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限位。如此,可以使得电路板240完全固定,在按摩头200跌落或者磕碰时,不会出现因电路板240脱落而功能失灵,影响体验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250a呈方形,容纳槽250a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位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且容纳槽250a沿左右方向贯穿容纳槽250a的左右槽壁。电路板240呈方形,电路板240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位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电路板240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两个角落分别卡于容纳槽250a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两角落,电路板240的位于左右方向上的两个角落位于容纳槽250a外。如此,可以采用尺寸小于电路板240的尺寸的容纳槽250a来对电路板240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限位,而尺寸较小的容纳槽250a利于获得尺寸及重量较小的按摩头200。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纳槽250a的尺寸与电路板240的尺寸大致相同,且电路板240过盈插接于容纳槽250a内,此时,容纳槽250a也能对电路板240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50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段252、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段254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段256。横向段254与纵向段256位于同一块平板上。横向段254呈方形,且横向段254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位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纵向段256为两段,两段纵向段256分别位于横向段254的前后两端。竖直段252设于横向段254。竖直段252远离电路板240的一端用于与壳体100连接。容纳槽250a开设于平板远离竖直段252的一侧。竖直段252非常便于与壳体100连接,横向段254能对电路板240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纵向段256非常便于与压板26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压板260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压板260与纵向段256打螺钉固定。如此,非常便于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压板260开设有两个槽口262,两个槽口262位于左右方向上。第一弹性骨架234伸出至电极片232外的一端插接于槽口262内。如此,非常便于第一弹性骨架234与压板260定位组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骨架234与压板260打螺钉固定。如此,非常便于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及图19所示,弹性电极结构230还包括第二弹性骨架238。第二弹性骨架238设于电极片232远离贴合侧232a的一侧。第二弹性骨架238的伸出至电极片232外,并夹于电路板240与压板260之间。同时设置第二弹性骨架238与第一弹性骨架234可以更好的支撑电极片232,使得电极片232在具体弹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刚性。而且电极片232通过第一弹性骨架234及第二弹性骨架238与连接组件204,能更好的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骨架238与第一弹性骨架234的材质相同,第二弹性骨架238也为金属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图17所示,弹性电极组件202还包括弹性支撑座270。弹性支撑座270穿设于连接组件204上。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座270穿设于竖直段252上。弹性电极结构230设于弹性支撑座270上,且电极片232的贴合侧232a凸出于弹性支撑座270。如此,可以方便电极片232与人体皮肤接触,避免出现接触不良(非紧密贴合)导致的刺痛感。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电极组件202还包括两个呈U形的定型支架280,两个定型支架280设于弹性支撑座270内,且两个定型支架280的开口朝向连接组件204。定型支架280环绕弹性电极结构230,并夹于弹性支撑座270的内壁与弹性电极结构230之间。定型支架280可以起到定型弹性支撑座270的作用,避免弹性支撑座270加热时变软而发生形变或者因环境因素引起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座270为硅胶支撑座,定型支架280为金属支架。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座270上设有限位件272。限位件272位于两个弹性电极结构230之间,并与连接组件204远离壳体100的一端,以限制连接组件204朝向贴合侧232a所在的一侧运动。如此,可以有效避免连接组件204从弹性支撑座270上滑出。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座270上开设有收容槽274,部分连接组件204容置于收容槽274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壳体,用于组装按摩仪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本体;以及
第一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壳本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机械连接口及第一电连接接口;
其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口能与所述按摩头的第二机械连接口可拆卸插接,以使得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机械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同时,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与所述按摩头的第二电连接接口可拆卸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机械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同时,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插接,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为Type-C接口、USB-micro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设有卡槽与卡块中的一者,以与设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卡槽与卡块中的另一者卡接,卡接后的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位于所述壳本体内,所述第一机械接口的内壁设置有所述卡槽或所述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内,并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延伸至所述壳本体具有所述按摩头的一侧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具有弹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包括外壳、内壳及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设于所述外壳及所述内壳之间,且所述弹性臂限定出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自所述内壳所在的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机械连接口包括所述安装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环颈部及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设于所述环颈部的两端;
所述壳本体还包括与所述弹性臂一体成型的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设于所述环颈部,且所述弹性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弹性支架及所述夹持部分别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夹持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环颈部的硬度,一个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电池安装腔,另一个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主控板安装腔。
9.一种按摩头,用于组装于按摩仪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摩本体;以及
第二连接结构,设于所述按摩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二机械连接口及第二电连接接口;
其中,所述第二机械连接口能与所述壳体的第一机械连接口可拆卸插接,以使得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机械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的同时,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电连接接口可拆卸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机械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的同时,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插接,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为Type-C接口、USB-micro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设有卡槽与卡块中的一者,以与设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的卡槽与卡块中的另一者卡接,卡接后的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接口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凸设于所述按摩本体上,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外壁设置有所述卡槽或所述卡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收容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内。
14.一种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9-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头;
其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口过盈插接,所述第一电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接口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机械接口具有弹性,且所述第一机械接口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外壁设置有卡块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按摩头处于分离状态时,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所述卡块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卡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壳体在径向上间隔,且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壳体在径向上的间距小于25mm;
所述按摩头包括两个弹性电极结构,两个所述弹性电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机械接口的两侧,在受到按摩部位的挤压力时,所述弹性电极结构能以所述第二机械接口为支点朝向或远离所述壳体移动,以使得所述弹性电极结构的形状与所述按摩部位的形状匹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电极结构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导电硅胶片、导电泡棉片、金属导电片和导电皮革片中的至少一种。
CN201922388692.2U 2019-12-26 2019-12-26 按摩仪及其壳体和按摩头 Active CN211272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8692.2U CN211272240U (zh) 2019-12-26 2019-12-26 按摩仪及其壳体和按摩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8692.2U CN211272240U (zh) 2019-12-26 2019-12-26 按摩仪及其壳体和按摩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2240U true CN211272240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24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8692.2U Active CN211272240U (zh) 2019-12-26 2019-12-26 按摩仪及其壳体和按摩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22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8876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4212323A1 (zh) * 2023-04-14 2024-10-17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8876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4212323A1 (zh) * 2023-04-14 2024-10-17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53916B (zh) 易佩戴颈部按摩器
CN211272240U (zh) 按摩仪及其壳体和按摩头
CN210302038U (zh) 挂脖式颈部按摩器
CN109907964A (zh) 一种按摩头和颈部按摩器
CN213788754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1273164U (zh) 按摩头及颈部按摩仪
CN211513140U (zh) 按摩头和按摩仪
CN213285334U (zh) 颈椎按摩仪
CN211273160U (zh) 按摩仪
CN216908570U (zh) 按摩仪
CN211245197U (zh) 按摩仪
CN221331871U (zh) 一种身体局部按摩装置
CN212491139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7525747U (zh) 全柔性按摩器
CN213284200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512275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2941004U (zh) 颈部按摩仪及其壳体
CN221905374U (zh) 按摩头组件以及按摩装置
CN216091003U (zh) 按摩仪
CN220877248U (zh) 佩戴组件以及按摩设备
CN211835832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1544767B (zh) 颈部按摩器
CN211273163U (zh) 按摩头及其电极片和颈部按摩仪
CN213374744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3131599U (zh) 颈部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23af, building 3, zhongkefa Park, No.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A, 7th Floor, Yingfeng Business Center, 8 Yixing Road, Junlan Community Resident Committe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SK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