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9918U - 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9918U
CN211269918U CN201921082185.XU CN201921082185U CN211269918U CN 211269918 U CN211269918 U CN 211269918U CN 201921082185 U CN201921082185 U CN 201921082185U CN 211269918 U CN211269918 U CN 211269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pan
annular
shaped
shaped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821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倩
张静
金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0821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9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9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99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包括平底锅、隔热包裹层和锁紧螺丝;所述平底锅内凹底端平面铺设有一层所述不粘锅层,且不粘锅层经由蜂窝式垫层、弧形凸棱条、交叉式凸棱条共同组成;所述蜂窝式垫层底端面固定铺设在平底锅内凹底端平面,且蜂窝式垫层外围轮廓尺寸与平底锅内凹底端平面轮廓尺寸相一致。蜂窝式垫层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所固定连接六块弧形凸棱条相互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呈“*”字型结构的交叉式凸棱条,通过该弧形凸棱条与交叉式凸棱条的配合,利于在煎食物时,食物主体所掉落的小体积食物可被弧形凸棱条与交叉式凸棱条架空,防止其与锅底相接触,避免造成粘锅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具、锅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
背景技术
不粘锅即做饭不会粘锅底的锅,是因为锅底采用了不粘涂层,常见的,不粘性能最好的有特氟龙(特富龙)涂层和陶瓷涂层。其次还有特殊工艺的铁锅和不锈钢锅。
例如申请号:200720052332.X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粘锅,包括锅柄和锅体,所述锅体的内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独立的油槽,所述油槽表面附着有不粘锅涂层;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锅体的内表面分布有多个独立的油槽,所以当锅内食用油被加热后,储存在这些油槽内的油被加热至沸腾,而食物被这些分散排列且沸腾的油承托后微微浮起,由于食物不会直接接触锅底,所以可有效防止粘锅现象。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专利所设计的不粘锅其内所设计独立的油槽在实际应用时,如果所煎炒的食物主体因煎炒翻滚出现体积小的食物掉落,该小体积食物易进入到油槽内,从而导致该小体积食物与锅底直接接触,导致发生粘锅现象;现有不粘锅所设计的辅助把手均为固定式,安装在与手柄相对的另一面,其不能随意移动,当所煎炒的食物需要左右倾倒出锅操作时,相对于该两手扩开捉握方式并不适用于左右倾倒出锅操作,因没有足够的抓握点,很容易意外导致食物被倾洒情况的发生。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以解决上述专利所设计的不粘锅其内所设计独立的油槽在实际应用时,如果所煎炒的食物主体因煎炒翻滚出现体积小的食物掉落,该小体积食物易进入到油槽内,从而导致该小体积食物与锅底直接接触,导致发生粘锅现象;现有不粘锅所设计的辅助把手均为固定式,安装在与手柄相对的另一面,其不能随意移动,当所煎炒的食物需要左右倾倒出锅操作时,相对于该两手扩开捉握方式并不适用于左右倾倒出锅操作,因没有足够的抓握点,很容易意外导致食物被倾洒情况的发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包括平底锅、环状凸起块、环状T型滑槽、不粘锅层、蜂窝式垫层、弧形凸棱条、交叉式凸棱条、辅助移动式把手、弧形滑板、螺纹通孔、握杆、隔热包裹层和锁紧螺丝;所述平底锅内凹底端平面铺设有一层所述不粘锅层,且不粘锅层经由蜂窝式垫层、弧形凸棱条、交叉式凸棱条共同组成;所述蜂窝式垫层底端面固定铺设在平底锅内凹底端平面,且蜂窝式垫层外围轮廓尺寸与平底锅内凹底端平面轮廓尺寸相一致;所述蜂窝式垫层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弧形凸棱条,且弧形凸棱条底端面与蜂窝式垫层底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弧形凸棱条厚度为蜂窝式垫层厚度的三分之二;所述蜂窝式垫层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所固定连接六块所述弧形凸棱条相互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呈“*”字型结构的交叉式凸棱条。
进一步的,所述平底锅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置有一圈所述环状凸起块,且环状凸起块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一处所述环状T型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T型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一组经由弧形滑板、螺纹通孔、握杆、隔热包裹层共同组成的辅助移动式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滑板圆弧度为环状T型滑槽圆弧度的十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滑板滑动连接在环状T型滑槽内,且弧形滑板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共开设有三处所述螺纹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滑板外周面焊接有一根所述握杆,且握杆的首尾两端分别焊接在弧形滑板外周面的左右两侧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握杆中部抓握端套接有一层所述隔热包裹层。
进一步的,三处所述螺纹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一个所述锁紧螺丝,且锁紧螺丝锁紧状态下其螺柱端底部与环状T型滑槽内端面紧密相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平底锅内凹底端平面铺设有一层不粘锅层,且不粘锅层经由蜂窝式垫层、弧形凸棱条、交叉式凸棱条共同组成,在实际做菜时,通过蜂窝式垫层架起食物,使食物与正六边形槽之间形成一处独立的腔室,当锅内食用油被加热后,该每处独立腔室内的食用油被加热至沸腾,以保证食用油与食物的充分接触,保证食物受热均匀,且经由蜂窝式垫层架起食物,使得食物不与锅底相接触,有效的防止粘锅现象,且蜂窝式垫层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弧形凸棱条,并且蜂窝式垫层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所固定连接六块弧形凸棱条相互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呈“*”字型结构的交叉式凸棱条,通过该弧形凸棱条与交叉式凸棱条的配合,利于在煎食物时,食物主体所掉落的小体积食物可被弧形凸棱条与交叉式凸棱条架空,防止其与锅底相接触,避免造成粘锅现象。
平底锅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置有一圈环状凸起块,且环状凸起块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一处环状T型滑槽,并且环状T型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一组辅助移动式把手,当根据煎炒食物的不同选择不同倾倒方式时,可沿环状T型滑槽滑动辅助移动式把手至合适的捉握位置,并限制住辅助移动式把手位置,后续食物出锅倾倒时,可通过一只手抓握手柄,另一只手抓握握杆上所套接的隔热包裹层,从而实现食物出锅倾倒操作,避免食物出锅倾倒时,因没有足够的抓握点,而意外导致食物被倾洒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仰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6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移动式把手和锁紧螺丝拆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图7状态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图9中辅助移动式把手、锁紧螺丝去除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平底锅;101、环状凸起块;102、环状T型滑槽;2、不粘锅层;201、蜂窝式垫层;202、弧形凸棱条;203、交叉式凸棱条;3、辅助移动式把手;301、弧形滑板;302、螺纹通孔;303、握杆;304、隔热包裹层;4、锁紧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0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包括平底锅1、环状凸起块101、环状T型滑槽102、不粘锅层2、蜂窝式垫层201、弧形凸棱条202、交叉式凸棱条203、辅助移动式把手3、弧形滑板301、螺纹通孔302、握杆303、隔热包裹层304和锁紧螺丝4;所述平底锅1内凹底端平面铺设有一层所述不粘锅层2,且不粘锅层2经由蜂窝式垫层201、弧形凸棱条202、交叉式凸棱条203共同组成;所述蜂窝式垫层201底端面固定铺设在平底锅1内凹底端平面,且蜂窝式垫层201外围轮廓尺寸与平底锅1内凹底端平面轮廓尺寸相一致;所述蜂窝式垫层201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弧形凸棱条202,且弧形凸棱条202底端面与蜂窝式垫层201底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弧形凸棱条202厚度为蜂窝式垫层201厚度的三分之二;所述蜂窝式垫层201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所固定连接六块所述弧形凸棱条202相互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呈“*”字型结构的交叉式凸棱条203。
其中,所述平底锅1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置有一圈所述环状凸起块101,且环状凸起块101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一处所述环状T型滑槽102,环状T型滑槽102内滑动连接有一组辅助移动式把手3,辅助移动式把手3日常状态下经由锁紧状态下的三个锁紧螺丝4限制住辅助移动式把手3位置保持不变,当根据煎炒食物的不同选择不同倾倒方式时,为了方便食物的倾倒,其可通过工具扭松三个锁紧螺丝4,从而可沿环状T型滑槽102滑动辅助移动式把手3至合适的捉握位置。
其中,所述环状T型滑槽102内滑动连接有一组经由弧形滑板301、螺纹通孔302、握杆303、隔热包裹层304共同组成的辅助移动式把手3,通过辅助移动式把手3的设置,便于食物出锅倾倒时,有足够的抓握支撑以方便实现食物出锅倾倒操作。
其中,所述弧形滑板301圆弧度为环状T型滑槽102圆弧度的十分之一,保证弧形滑板301沿环状T型滑槽102滑动的范围大,以满足在对不同煎炒食物选择不同倾倒方式时,将辅助移动式把手3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其中,所述弧形滑板301滑动连接在环状T型滑槽102内,且弧形滑板301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共开设有三处所述螺纹通孔302,三处所述螺纹通孔302内均螺纹连接有一个所述锁紧螺丝4,且锁紧螺丝4锁紧状态下其螺柱端底部与环状T型滑槽102内端面紧密相贴,从而限制住辅助移动式把手3位置保持不变。
其中,所述弧形滑板301外周面焊接有一根所述握杆303,且握杆303的首尾两端分别焊接在弧形滑板301外周面的左右两侧边缘。
其中,所述握杆303中部抓握端套接有一层所述隔热包裹层304,通过隔热包裹层304隔绝热量,避免传导的热量对手部造成烫伤。
其中,三处所述螺纹通孔302内均螺纹连接有一个所述锁紧螺丝4,且锁紧螺丝4锁紧状态下其螺柱端底部与环状T型滑槽102内端面紧密相贴。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平底锅1内凹底端平面铺设有一层不粘锅层2,且不粘锅层2经由蜂窝式垫层201、弧形凸棱条202、交叉式凸棱条203共同组成,在实际做菜时,通过蜂窝式垫层201架起食物,使食物与正六边形槽之间形成一处独立的腔室,当锅内食用油被加热后,该每处独立腔室内的食用油被加热至沸腾,以保证食用油与食物的充分接触,保证食物受热均匀,且经由蜂窝式垫层201架起食物,使得食物不与锅底相接触,有效的防止粘锅现象,且蜂窝式垫层201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弧形凸棱条202,并且蜂窝式垫层201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所固定连接六块弧形凸棱条202相互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呈“*”字型结构的交叉式凸棱条203,通过该弧形凸棱条202与交叉式凸棱条203的配合,利于在煎炒食物时,食物主体所掉落的小体积食物可被弧形凸棱条202与交叉式凸棱条203架空,防止其与锅底相接触,避免造成粘锅现象;
平底锅1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置有一圈环状凸起块101,且环状凸起块101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一处环状T型滑槽102,并且环状T型滑槽102内滑动连接有一组辅助移动式把手3,辅助移动式把手3日常状态下经由锁紧状态下的三个锁紧螺丝4限制住辅助移动式把手3位置保持不变,当根据煎炒食物的不同选择不同倾倒方式时,为了方便食物的倾倒,其可通过工具扭松三个锁紧螺丝4,从而可沿环状T型滑槽102滑动辅助移动式把手3至合适的捉握位置,然后在通过工具扭紧三个锁紧螺丝4,使得其螺柱端底部与环状T型滑槽102内端面紧密相贴,从而限制住辅助移动式把手3位置,后续食物出锅倾倒时,可通过一只手抓握手柄,另一只手抓握握杆303上所套接的隔热包裹层304,从而实现食物出锅倾倒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包括平底锅、环状凸起块、环状T型滑槽、不粘锅层、蜂窝式垫层、弧形凸棱条、交叉式凸棱条、辅助移动式把手、弧形滑板、螺纹通孔、握杆、隔热包裹层和锁紧螺丝;所述平底锅内凹底端平面铺设有一层所述不粘锅层,且不粘锅层经由蜂窝式垫层、弧形凸棱条、交叉式凸棱条共同组成;所述蜂窝式垫层底端面固定铺设在平底锅内凹底端平面,且蜂窝式垫层外围轮廓尺寸与平底锅内凹底端平面轮廓尺寸相一致;所述蜂窝式垫层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弧形凸棱条,且弧形凸棱条底端面与蜂窝式垫层底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弧形凸棱条厚度为蜂窝式垫层厚度的三分之二;所述蜂窝式垫层中每处正六边形的六处夹角部位所固定连接六块所述弧形凸棱条相互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呈“*”字型结构的交叉式凸棱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锅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置有一圈所述环状凸起块,且环状凸起块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一处所述环状T型滑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T型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一组经由弧形滑板、螺纹通孔、握杆、隔热包裹层共同组成的辅助移动式把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滑板圆弧度为环状T型滑槽圆弧度的十分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滑板滑动连接在环状T型滑槽内,且弧形滑板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共开设有三处所述螺纹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滑板外周面焊接有一根所述握杆,且握杆的首尾两端分别焊接在弧形滑板外周面的左右两侧边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中部抓握端套接有一层所述隔热包裹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其特征在于:三处所述螺纹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一个所述锁紧螺丝,且锁紧螺丝锁紧状态下其螺柱端底部与环状T型滑槽内端面紧密相贴。
CN201921082185.XU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69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2185.XU CN211269918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2185.XU CN211269918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9918U true CN211269918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25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8218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69918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99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91444A1 (de) * 2021-05-21 2022-11-23 Bayer AG Fangschale für pflanzenschädling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91444A1 (de) * 2021-05-21 2022-11-23 Bayer AG Fangschale für pflanzenschädlinge
WO2022243150A1 (de) * 2021-05-21 2022-11-24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Fangschale für pflanzenschädling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53496B1 (en) Waffle maker
CN211269918U (zh) 一种新型不粘平底锅结构
US6813994B2 (en) Multi-compartmented griddle iron
US4974502A (en) Taco cooking and serving apparatus
US2018013266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king and flipping
WO2021088716A1 (zh) 一种可放置锅铲的平底锅
US5154114A (en) Multiple purpose cooking utensil system
US5213028A (en) Multiple purpose cooking utensil system
US20150351410A1 (en) Egg baking devices
US20030192823A1 (en) Food liquid strainer for cooking
KR200288000Y1 (ko) 온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마늘 구이 용기가 구비된 고기 구이판
CN221013022U (zh) 一种厨房锅具
CN212066552U (zh) 一种多功能锅铲
CN212994041U (zh) 一种蛋糕模具
TWM580661U (zh) Cooked food heating device
US20170265671A1 (en) Saucepan
CN211484000U (zh) 一种便于调节尺寸的烹饪用炒勺
CN208243442U (zh) 一种煎蛋卷制造用煎盘
CN219661469U (zh) 一种蒸烤架组件
CN216769522U (zh) 一种商用灶安全锅架
CN220459195U (zh)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原理的餐用加热器具
EP0516882B1 (en) Multi-purpose kitchen utensil
CN220164462U (zh) 一种新型置物盘
CN203234582U (zh) 一种弧形底锅
CN215305284U (zh) 一种堆叠收纳的锅具套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