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6592U -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6592U
CN211266592U CN202020101882.1U CN202020101882U CN211266592U CN 211266592 U CN211266592 U CN 211266592U CN 202020101882 U CN202020101882 U CN 202020101882U CN 211266592 U CN211266592 U CN 211266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pacitor
diode
circuit
ampl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018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诚昕
徐承成
李享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1018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6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6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65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技术领域,突提出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包括监测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器、直流采集电路、浪涌防护电路、整流电路,所述监测单元、整流电路分别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三相电连接,所述监测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器依次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浪涌防护电路、直流采集电路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对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温度、交流电流、交流电压、直流电压、直流电压进行采集,并最终送入控制器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判断相应的值是否正常,以便做出应对措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信息传递和通信交换的中心,在通信系统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发展迅猛,通信基站覆盖面广,遍布全国各地。基站设备的正常供电是通信顺畅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障。因此,对于通信基站站点的供电系统监测非常重要。
由于通信基站可以由市电交流电或直流电供电,现有供电监测设备没有全方位的同时监测交流电和直流电,容易造成疏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包括监测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器、直流采集电路、浪涌防护电路、整流电路,所述监测单元、整流电路分别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三相电连接,所述监测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器依次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浪涌防护电路、直流采集电路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单元包括温度探头电路、交流互感电路、AD转换器、监测处理器、摄像头、红外感应器,所述温度探头电路、交流互感电路分别与AD转换器连接,所述AD转换器、摄像头、红外感应器分别与监测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交流互感电路包括分别与AD 转换器连接的三相电流采集电路、三相电压采集电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三相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U1、电流互感器U2、电流互感器U3、电阻R1~电阻R15、电容C1~电容 C9、TVS二极管D1~TVS二极管D3、放大器U1A、放大器U1B、放大器U1C;所述电流互感器U1、电流互感器U2、电流互感器U3的型号均为AMCT102A;所述电流互感器U1的输入端、电流互感器U2的输入端、电流互感器U3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U1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U1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1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2 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 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1A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端、AD转换器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U2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4 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U2的i-引脚分别与 TVS二极管D2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放大器U1B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放大器U1B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1B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AD转换器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 U3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3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U3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3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 R14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均接地,放大器U1C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放大器U1B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放大器U1C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放大器U1B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1C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3的另一端、AD转换器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三相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 R16~电阻R38、放大器U2A;所述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串联形成第一分压电路,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串联形成第二分压电路,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串联形成第三分压电路,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串联形成第四分压电路,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串联形成第五分压电路,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形成第六分压电路;所述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6、电阻R17连接,放大器 U2A的反向输入端与放大器U2A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U2A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三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五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四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六分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电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AD转换器连接,第四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分压电路的输出端、AD转换器连接,第六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五分压电路的输出端、AD转换器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温度探头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9、TVS二极管D10~TVS二极管D12、电阻R39~电阻R41、温度探头X1、温度探头X2、温度探头X3;所述度探头X1、温度探头X2、温度探头X3分别与三相电连接;所述温度探头X1与TVS二极管D10并联,TVS二极管D10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阴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电阻 R39与二极管D5并联,且二极管D5的阴极与AD转换器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温度探头X2与TVS二极管D11并联,TVS二极管 D11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阴极、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电阻R40与二极管 D7并联,且二极管D7的阴极与AD转换器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与二极管D8 的阳极连接;所述温度探头X3与TVS二极管D12并联,TVS二极管D12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8的阴极、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电阻R41与二极管D9并联,且二极管D9的阴极与AD转换器连接,二极管D9的阳极接地。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VD,所述整流桥VD的输入端连接有市电输入接口,所述市电输入接口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三相电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包括电阻R42~电阻R45、电容C10~电容 C13、二极管D13、比较器U3A、MOS管Q1、降压限压器;所述整流桥VD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3的阳极、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容C13 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3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降压限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44的一端、MOS管Q1的源极、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3的一端、比较器U3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比较器U3A 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比较器U3A的输出端分别与降压限压器的输出端、电阻R44 的另一端、MOS管Q1的栅极连接,MOS管Q1的漏极、电阻R43的另一端、电阻R4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13的两端作为浪涌防护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直流采集电路包括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直流电流采集电路、直流电压采集电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直流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电阻 R46、电阻R47、电容C14、电容C15、压敏电阻RL1、TVS二极管D14、电感L1、电感L2、光耦器U4;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L1的一端、TVS二极管D14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L1的一端、TVS二极管D14的另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阻R46的一端连接,电阻R4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7 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光耦器U4的Vin+引脚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光耦器U4的Vin-引脚、光耦器U4的GND2 引脚均接地;光耦器U4的VDD1引脚通过电容C15与光耦器U4的GND1引脚连接,光耦器U4的Vout+引脚、Vout-引脚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 R48、电阻R49、压敏电阻RL2、TVS二极管D15、电容C16、电容C17、光耦器 U5;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正极输出端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电阻R48的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L2的一端、TVS二极管D1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光耦器U5的Vin+引脚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于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阻R49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L2的另一端、TVS二极管D15的另一端、电容 C16的另一端均接地,光耦器U5的Vin-引脚、GND2引脚均接地,光耦器U5的 VDD1引脚通过电容C17与光耦器U5的GND1引脚连接,光耦器U5的Vou+引脚、Vout-引脚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对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温度、交流电流、交流电压、直流电压、直流电压进行采集,并最终送入控制器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判断相应的值是否正常,以便做出应对措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监测设备模块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监测单元模块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交流互感电路模块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相电流采集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相电压采集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温度探头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整流电路和浪涌防护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直流电流采集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直流电压采集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包括监测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器、直流采集电路、浪涌防护电路、整流电路,所述监测单元、整流电路分别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三相电连接,所述监测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器依次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浪涌防护电路、直流采集电路依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单元包括与检测单元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为4G、5G、ZIGBEE等通信模块,用于监测单元向控制器传输数据。
如图2所示,所述监测单元包括温度探头电路、交流互感电路、AD转换器、监测处理器、摄像头、红外感应器,所述温度探头电路、交流互感电路分别与 AD转换器连接,所述AD转换器、摄像头、红外感应器分别与监测处理器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交流互感电路包括分别与AD转换器连接的三相电流采集电路、三相电压采集电路。
所述监测单元用于采集为通信基站供电的三相交流电的温度、电流、电压信号,采集后通过通信单元传至控制器进行分析和处理;所述整流电路和浪涌防护电路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通过直流采集电路采集直流电的电流、电压信号,再将其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本监测设备的上位机,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器查看三相电交流和直流的情况,并作出后续处理和控制,本实施例仅对采集三相电交流和直流的设备做出详述和保护,故不对控制器的后续处理和控制进行赘述。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三相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U1、电流互感器U2、电流互感器U3、电阻R1~电阻R15、电容C1~电容C9、TVS二极管D1~TVS 二极管D3、放大器U1A、放大器U1B、放大器U1C;所述电流互感器U1、电流互感器U2、电流互感器U3的型号均为AMCT102A;所述电流互感器U1的输入端、电流互感器U2的输入端、电流互感器U3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U1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U1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1 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1A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端、AD转换器连接;
所述电流互感器U2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U2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2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7 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放大器U1B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放大器U1B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1B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AD转换器连接;
所述电流互感器U3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3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U3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3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均接地,放大器U1C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放大器U1B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放大器U1C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放大器U1B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1C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3的另一端、AD转换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监测处理器采用ST公司生产的STM32F1系列的嵌入式 ARM微处理器,具有丰富的系统与通信接口,从而提供了一种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的单片能效数据监测的解决方案;所述AD转换器为ARM微处理器内部的模数转换模块;所述三相电流采集电路用于交流电信号的采集,并将其转换所述 AD转换器可识别的电压信号,三相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入端子为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U1、电流互感器U2、电流互感器U3分别与三相交流电的接线端子 IA、IB、IC连接。三相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等比例转化,通过TVS二极管进行瞬态抑制的过流保护,避免三相电流采集电路中的器件被烧毁,转化的电流分别通过采样电阻R1、R6、R11得到相应的采样电压,随之将采样电压信号通过放大器进行信号调理,进而与所述AD转换器的三路输入端口相连。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三相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16~电阻R38、放大器U2A;所述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串联形成第一分压电路,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串联形成第二分压电路,电阻R25、电阻R26、电阻 R27串联形成第三分压电路,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串联形成第四分压电路,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串联形成第五分压电路,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形成第六分压电路;
所述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6、电阻R17连接,放大器U2A的反向输入端与放大器U2A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U2A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三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五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四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六分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电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AD转换器连接,第四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分压电路的输出端、AD转换器连接,第六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五分压电路的输出端、AD转换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三相电压采集电路用于三相交流电压的采集,并将其转换为所述AD转换器可识别的电压信号,三相电压采集电路使用串联的分压电路连接三相交流电的接线端子UA、UB、UC,三相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AD转换器的三路输入端口相连。所述AD转换器用于将表征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供监测处理器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再通过对基本的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数据进一步数据处理得到能效数据信号。所述电阻R17接收直流偏置电压,通过放大器U2A与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相电压输入分压电路后,可直接将市电等比例转化,转化后的电压与放大器输出的直流编制电压进行叠加,进而与AD转换器的三路输入端口相连。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温度探头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9、TVS 二极管D10~TVS二极管D12、电阻R39~电阻R41、温度探头X1、温度探头X2、温度探头X3;所述度探头X1、温度探头X2、温度探头X3分别与三相电连接;所述温度探头X1与TVS二极管D10并联,TVS二极管D10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阴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电阻R39与二极管D5并联,且二极管D5的阴极与AD转换器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
所述温度探头X2与TVS二极管D11并联,TVS二极管D11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 D6的阴极、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电阻R40与二极管D7并联,且二极管D7的阴极与AD转换器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与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所述温度探头X3 与TVS二极管D12并联,TVS二极管D12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8的阴极、二极管D9 的阴极连接,电阻R41与二极管D9并联,且二极管D9的阴极与AD转换器连接,二极管D9的阳极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温度探头均设置有一保护电路,例如温度探头X1的保护电路包括TVS二极管D10、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阻R39;温度探头X1、温度探头X2、温度探头X3分别与三相电接线端子A、B、C连接,通过保护电路将检测的三相电温度信号发送给AD转换器可识别的电压信号,AD转换器再将其转换为监测处理器可接收的数字信号,供监测处理器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更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用于对通信基站所处位置进行监控,监控画面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控制器;所述红外感应器用于探测通信基站周围是否出现红外信号,以判断是否为人为或动物破坏设备。
更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VD,所述整流桥VD的输入端连接有市电输入接口,所述市电输入接口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三相电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包括电阻R42~电阻R45、电容C10~电容C13、二极管D13、比较器U3A、MOS管Q1、降压限压器;所述整流桥VD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3的阳极、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 D13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降压限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44的一端、MOS管Q1的源极、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3的一端、比较器U3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比较器U3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比较器U3A 的输出端分别与降压限压器的输出端、电阻R44的另一端、MOS管Q1的栅极连接, MOS管Q1的漏极、电阻R43的另一端、电阻R4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13 的两端作为浪涌防护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市电接入接口接通的上电瞬间,储能滤波电容C11的端电压为零,比较器U3A输出低电平,强迫上电瞬间低导通MOS管M1处于截止状态;上电后,MOS管M1驱动电路功耗低,启动速度快;断电后允许再上电时间短,由于储能滤波电容C11容量小,存储能量有限,只要泄放电阻R44大小适中,即可保证断电后100ms内MOS管M1进入截止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直流采集电路包括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直流电流采集电路、直流电压采集电路。如图8所示,所述直流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46、电阻R47、电容C14、电容C15、压敏电阻RL1、TVS二极管D14、电感L1、电感L2、光耦器U4;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L1的一端、TVS二极管D14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L1的一端、TVS二极管D14的另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阻R46的一端连接,电阻R4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光耦器U4的Vin+引脚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光耦器U4的Vin-引脚、光耦器U4的GND2引脚均接地;光耦器U4的VDD1引脚通过电容C15与光耦器U4的GND1引脚连接,光耦器U4的Vout+ 引脚、Vout-引脚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浪涌防护电路输出的直流电流进入直流采集电路,然后经分压电阻R46、R47分压后,将电阻R47分压后得到的小电压信号送到光耦器U4中隔离,将相同比例的小电压信号送到控制器中,得到线路中的真实电流值,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做出相应指示。
更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48、电阻R49、压敏电阻RL2、TVS二极管D15、电容C16、电容C17、光耦器U5;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正极输出端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电阻R48的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L2 的一端、TVS二极管D1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光耦器U5的Vin+引脚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于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阻R49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L2的另一端、TVS二极管D15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均接地,光耦器U5的Vin-引脚、GND2引脚均接地,光耦器U5的VDD1引脚通过电容C17与光耦器U5的GND1引脚连接,光耦器U5的Vou+引脚、Vout-引脚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TVS二极管D15为瞬态抑制二极管,将受保护的线路中的电压直接通过导线引到控制器上,通过电压采集电路中的分压电阻R48、R49分压后将小电压信号通过光耦器U5,经光耦器U5隔离后送到控制器进行计算得到真实电压值,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做出相应指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器、直流采集电路、浪涌防护电路、整流电路,所述监测单元、整流电路分别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三相电连接,所述监测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器依次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浪涌防护电路、直流采集电路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包括温度探头电路、交流互感电路、AD转换器、监测处理器、摄像头、红外感应器,所述温度探头电路、交流互感电路分别与AD转换器连接,所述AD转换器、摄像头、红外感应器分别与监测处理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互感电路包括分别与AD转换器连接的三相电流采集电路、三相电压采集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U1、电流互感器U2、电流互感器U3、电阻R1~电阻R15、电容C1~电容C9、TVS二极管D1~TVS二极管D3、放大器U1A、放大器U1B、放大器U1C;所述电流互感器U1、电流互感器U2、电流互感器U3的型号均为AMCT102A;
所述电流互感器U1的输入端、电流互感器U2的输入端、电流互感器U3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U1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U1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1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1A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端、AD转换器连接;
所述电流互感器U2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U2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2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放大器U1B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放大器U1B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1B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AD转换器连接;
所述电流互感器U3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3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U3的i-引脚分别与TVS二极管D3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均接地,放大器U1C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放大器U1B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放大器U1C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放大器U1B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1C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3的另一端、AD转换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16~电阻R38、放大器U2A;
所述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串联形成第一分压电路,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串联形成第二分压电路,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串联形成第三分压电路,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串联形成第四分压电路,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串联形成第五分压电路,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形成第六分压电路;
所述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6、电阻R17连接,放大器U2A的反向输入端与放大器U2A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U2A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三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五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四分压电路的输入端、第六分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三相电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AD转换器连接,第四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分压电路的输出端、AD转换器连接,第六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五分压电路的输出端、AD转换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头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9、TVS二极管D10~TVS二极管D12、电阻R39~电阻R41、温度探头X1、温度探头X2、温度探头X3;所述度探头X1、温度探头X2、温度探头X3分别与三相电连接;
所述温度探头X1与TVS二极管D10并联,TVS二极管D10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阴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电阻R39与二极管D5并联,且二极管D5的阴极与AD转换器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
所述温度探头X2与TVS二极管D11并联,TVS二极管D11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阴极、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电阻R40与二极管D7并联,且二极管D7的阴极与AD转换器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与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
所述温度探头X3与TVS二极管D12并联,TVS二极管D12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8的阴极、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电阻R41与二极管D9并联,且二极管D9的阴极与AD转换器连接,二极管D9的阳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VD,所述整流桥VD的输入端连接有市电输入接口,所述市电输入接口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三相电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包括电阻R42~电阻R45、电容C10~电容C13、二极管D13、比较器U3A、MOS管Q1、降压限压器;
所述整流桥VD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3的阳极、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3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降压限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2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44的一端、MOS管Q1的源极、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3的一端、比较器U3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比较器U3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比较器U3A的输出端分别与降压限压器的输出端、电阻R44的另一端、MOS管Q1的栅极连接,MOS管Q1的漏极、电阻R43的另一端、电阻R4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13的两端作为浪涌防护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采集电路包括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直流电流采集电路、直流电压采集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46、电阻R47、电容C14、电容C15、压敏电阻RL1、TVS二极管D14、电感L1、电感L2、光耦器U4;
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L1的一端、TVS二极管D14 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L1的一端、TVS二极管D14的另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阻R46的一端连接,电阻R4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光耦器U4的Vin+引脚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光耦器U4的Vin-引脚、光耦器U4的GND2引脚均接地;
光耦器U4的VDD1引脚通过电容C15与光耦器U4的GND1引脚连接,光耦器U4的Vout+引脚、Vout-引脚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48、电阻R49、压敏电阻RL2、TVS二极管D15、电容C16、电容C17、光耦器U5;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正极输出端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电阻R48的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RL2的一端、TVS二极管D1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光耦器U5的Vin+引脚连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于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阻R49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L2的另一端、TVS二极管D15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均接地,光耦器U5的Vin-引脚、GND2引脚均接地,光耦器U5的VDD1引脚通过电容C17与光耦器U5的GND1引脚连接,光耦器U5的Vou+引脚、Vout-引脚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CN202020101882.1U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66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1882.1U CN211266592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1882.1U CN211266592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6592U true CN211266592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9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0188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66592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65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8447A (zh) * 2020-08-26 2021-01-05 江苏龙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移动基站通信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8447A (zh) * 2020-08-26 2021-01-05 江苏龙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移动基站通信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CN112188447B (zh) * 2020-08-26 2021-09-14 江苏龙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移动基站通信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66592U (zh)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监测设备
CN107666141B (zh) 一种用于直流配电系统的交直流串线故障检测与保护装置
CN211293096U (zh) 一种单相多路低压用户侧停电监测装置
CN111030298A (zh) 一种电力信息通信用的综合监控平台
CN114024368A (zh) 一种混合型微电网应用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CN212872638U (zh) 电压检测电路和空调器
CN211577250U (zh) 一种用于机房的智能采集装置
CN211183539U (zh) 一种大学宿舍的用电安全公共管理系统
CN213276945U (zh) 一种用于台区故障诊断数据采集的多功能协议转换电路
CN203849585U (zh) 微机保护装置开关量检测电路
CN113050467A (zh) 一种用电安全监测及保护装置
CN216285551U (zh) 一种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诊断系统
CN209764980U (zh) 一种多功能漏电监测装置
CN210899113U (zh) 一种兼容多种供电方式的多回路能源监测单元
CN204945234U (zh) 便携式道岔动作电流曲线采集装置
CN109149779A (zh) 一种电力设备数据的采集装置及方法
TWI825753B (zh) 無線交流電力監測模組及方法
CN213600777U (zh) 一种多回路交流电压检测系统
CN214221550U (zh) 一种消防排烟风机控制系统
CN219017007U (zh) 一种非侵入式能源指纹采集装置
CN212009846U (zh) 一种动力机房的高低压开关柜无源无线监测设备
CN215986952U (zh) 一种具备精准计量功能的aau控制电路
CN214473696U (zh) 一种故障检测装置及定位隔离系统
CN219574233U (zh) 一种非侵入式负荷数据采集系统
CN212781142U (zh) 一种电厂柴油发电机的蓄电池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