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5685U - 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5685U
CN211265685U CN201922246081.4U CN201922246081U CN211265685U CN 211265685 U CN211265685 U CN 211265685U CN 201922246081 U CN201922246081 U CN 201922246081U CN 211265685 U CN211265685 U CN 211265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er
antenna
branch ends
outdo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60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erospac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erospac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erospac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Aerospac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60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5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5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5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包括两个支路端及一个公共端,所述公共端连接室外天线,所述两个支路端分别连接室外集光纤配线单元ODU;所述两个支路端为收发一体信道,其通过三通道合路器共用一个天线,其发射信道同时发射两路不同频信号,其接收信道把接收到信号分成两路信号进行处理。信号从两个支路端到公共端插损为0.5dB,信号从公共端到两个支路端一分为二插损为3.5dB;所述两个支路端的连接转换头根据频段不同而改变波导的外部和内腔尺寸。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高了天线的利用率,减少了无线传输设备的数量,降低了运营商的布网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
背景技术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天线是比较关键的子系统部件,基站天线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覆盖、关键指标表现。伴随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乃至最新第四代LTE移动通讯系统的发展,基站天线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更新换代。现代移动通讯出现了多种不同制式、不同频段乃至不同运营商共用一个站址的情况,客观上促使同一面基站天线需要同时支持多个不同频段、不同制式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整个移动通讯共站址共天馈、节约建设资金和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多系统共用的方式是,天线复用宽频辐射振子,天线内部使用合路器,将不同系统的射频信号分开引出到不同的天线射频端口,如果基站天线需要用到多个合路器,则合路器的具体放置、安装较为不便,对基站天线整机的结构设计、调试以及成本都有明显影响。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提高了天线的利用率,减少了无线传输设备的数量,降低了运营商的布网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包括两个支路端及一个公共端,所述公共端连接室外天线,所述两个支路端分别连接室外集光纤配线单元ODU;所述两个支路端为收发一体信道,其通过三通道合路器共用一个天线,其发射信道同时发射两路不同频信号,其接收信道把接收到信号分成两路信号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信号从两个支路端到公共端插损为0.5dB,信号从公共端到两个支路端一分为二插损为3.5dB。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支路端的连接转换头根据频段不同而改变波导的外部和内腔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合路器为6dB合路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三端口合路器通过设置两个支路端及一个公共端,采用不同的极化方式连接两个室外单元ODU,信号共同汇集到公共端口,传输到天线端。解决了一面天线无法同时传输两路无线信号的问题,使得一面单极化天线可以同时传输两个不同极化的无线信号,提高了天线的利用率,减少了无线传输设备的数量,降低了运营商的布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路端,2-公共端,3-波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只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三端口合路器是无线传输产品的室外器件,它是三端口网络,两个支路端1和一个公共端2。在某系统中合路器的公共端2接室外天线,两个支路端1分别接室外单元ODU,即两个收发一体信道通过三通道合路器共用一个天线。对发射信道来说,可以同时发射两路不同频信号;对接收信道来说,可以把接收到信号分成两路信号进行处理。三端口合路器,由于两支路之间有20dB以上隔离,信号从支路端1到公共端2插损为0.5dB左右,即发射信号时,室外单元ODU通过6dB合路器到天线的插损为0.5dB;反过来,信号从公共端2到支路端1(一分为二)插损为3.5dB,即接收信号时,信号从天线到两接收支路的插损为3.5dB左右。
本实用新型两个支端口1采用不同的极化方式,其中一个端口是垂直极化,另外一个端口是水平极化;同时支端口1的连接转换头可根据频段不同而改变波导3外部和内腔尺寸。
为了提高天线的利用率,减少无线传输设备的数量,降低运营商的布网成本,本实用新型三端口合路器通过不同的极化方式连接两个室外单元ODU,达到一面单极化天线可以同时传输两个不同极化的无线信号。
本实用新型中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均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路端(1)及一个公共端(2),所述公共端(2)连接室外天线,所述两个支路端(1)分别连接室外集光纤配线单元ODU;所述两个支路端(1)为收发一体信道,其通过三通道合路器共用一个天线,其发射信道同时发射两路不同频信号,其接收信道把接收到信号分成两路信号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其特征在于,信号从两个支路端(1)到公共端(2)插损为0.5dB,信号从公共端(2)到两个支路端(1)一分为二插损为3.5d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路端(1)的连接转换头根据频段不同而改变波导(3)的外部和内腔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路器为6dB合路器。
CN201922246081.4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 Active CN211265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6081.4U CN211265685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6081.4U CN211265685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5685U true CN211265685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6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6081.4U Active CN211265685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5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4043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system having active modules
US8965213B2 (en) Antenna device
CA2221560C (e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device coupling distribution of antennas to plurality of transceivers
CN211830769U (zh) 一种5g变频光分布系统
JPH05122135A (ja) マイクロ基地局、センタ基地局および移動通信装置
CN111343642A (zh) 一种5g信号射频变频分布系统
CN106357310B (zh) 多输入多输出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752885A (zh) 远程电子元件,远程电子元件阵列和外部分配单元
CN204269891U (zh) 一种四芯光缆组件
EP2086244B1 (en) Signal combin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having different system, same band and antenna sharing
CN101635930A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进行隧道覆盖的方法
CN201594821U (zh) 一种基站设备
CN203340293U (zh) 小功率多天线隧道分布覆盖系统
CN110572833B (zh) 室内分布系统及网络侧设备
CN211265685U (zh) 一种室外用无线传输三端口合路器
CN102122975B (zh) 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处理方法
CN203013894U (zh) 一种五系统八频合路器
CN216414597U (zh) 微型远端射频模块和室内分布系统
US20240088949A1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CN213989224U (zh) 有源5G-iLAN天线及有源5G-iLAN天线系统
CN212969930U (zh) 一种5g室分基站的新型扩展覆盖端及系统
CN110970712B (zh) 多频合路天线
CN210629683U (zh) 5goc室内覆盖系统
CN104967484B (zh) 信号双向馈入泄漏电缆的轨道交通无线mimo通信传输系统
CN113225132A (zh) 一种5g基站耦合拉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