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1440U -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 - Google Patents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1440U
CN211261440U CN201921999095.7U CN201921999095U CN211261440U CN 211261440 U CN211261440 U CN 211261440U CN 201921999095 U CN201921999095 U CN 201921999095U CN 211261440 U CN211261440 U CN 211261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vice
heat exchanger
defrosting
temperature
fr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90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起彪
刘华
韩鹏
刘畅
王铭坤
邓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9990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1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1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1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所述化霜检测装置,设置在冰箱上,所述冰箱包括换热器,所述化霜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换热器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换热器结霜位置的换热管相对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换热器结霜位置的换热管之间具有结霜间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结霜间隔的温度。本实用新型的化霜检测装置由于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位置与换热器结霜位置的换热管相对应,并且具有结霜间隔,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化霜的时机,提高化霜效果。

Description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具有自动化霜功能,目前风冷冰箱以可变型化霜控制器为主,这种系统通过检测压缩机累计运行时间,冷冻风机运行时间、开关门次数、开门时长、换热器管温变化、间室温度变化等参数,评估结霜量,调节下一个化霜间隔。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的使用环境的温湿度,以及取放的物品种类、数量差异很大,可变型化霜控制器无法精确评估结霜量,无法准确判断化霜时机,导致调节下一个化霜间隔存在较大偏差。如果化霜间隔过短,会造成能量浪费;如果化霜间隔过长,霜层太厚,换热器换热能力急剧下降,甚至出现除霜不干净,导致换热器长时间结冰和性能衰退,造成额外的能量消耗,化霜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解决了现有冰箱无法准确判断化霜时机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化霜检测装置,设置在冰箱上,所述冰箱包括换热器,所述化霜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换热器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换热器结霜位置的换热管相对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换热器结霜位置的换热管之间具有结霜间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结霜间隔的温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信息以判断是否发出化霜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换热器结霜位置的换热管之间的距离为L,L的取值范围为1mm~20mm。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夹持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夹持部上;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相连,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具有相对设置的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的一端相连,另一端相互远离并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安装口,两个所述夹持臂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口位置处设置有引导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臂为多组,每组所述夹持臂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为卡扣结构,所述固定部卡接在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弹性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迎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冰箱,包括上述的化霜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冷藏回风风道和冷冻回风风道,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冷藏回风风道和所述冷冻回风风道的交汇处,所述化霜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迎风侧。
进一步地,所述化霜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迎风侧的第一排换热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述冰箱化霜的控制方法,所述冰箱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获取结霜间隔处的环境温度T1、获取回风温度T2;步骤S20:根据所述结霜间隔处的环境温度T1、所述回风温度T2,判断冰箱是否进入化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当T1≥T2,所述冰箱进入制冷模式;步骤S22:当T1<T2+c,所述冰箱进入化霜模式,其中,c为温度经验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化霜检测装置由于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位置与换热器结霜位置的换热管相对应,并且具有结霜间隔,因此,在霜层较薄没有接触到温度检测装置时,温度检测装置四周有回风吹过,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是回风温度;当霜层较厚接触到温度检测装置时,温度检测装置同时受到霜和回风影响,检测到的温度比回风温度低很多,可判断此时霜层较厚,需要停止制冷、进入化霜,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化霜的时机,提高化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化霜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化霜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例:10、温度检测装置;20、换热器;21、换热管;30、结霜间隔;40、支架;41、夹持部;411、夹持臂;412、安装口;413、夹持空间;414、引导结构;42、固定部;50、壳体;51、冷藏回风风道;52、冷冻回风风道;60、除霜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霜检测装置,设置在冰箱上,冰箱包括换热器20,所述化霜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装置10,温度检测装置10设置在换热器20的迎风侧,温度检测装置10的设置位置与换热器20结霜位置的换热管21相对应,温度检测装置10与换热器20结霜位置的换热管21之间具有结霜间隔30,温度检测装置10用于检测结霜间隔30的温度。本实用新型的化霜检测装置由于温度检测装置10设置位置与换热器20结霜位置的换热管21相对应,并且具有结霜间隔30,因此,在霜层较薄没有接触到温度检测装置10时,温度检测装置10四周有回风吹过,温度检测装置10检测到的温度是回风温度;当霜层较厚接触到温度检测装置10时,温度检测装置10同时受到霜和回风影响,检测到的温度比回风温度低很多,可判断此时霜层较厚,需要停止制冷、进入化霜,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化霜的时机,提高化霜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温度检测装置10包括感温包,霜层较薄对性能影响较小时,霜层不接触到化霜感温包;当霜层较厚对性能影响较大时,霜层接触到化霜感温包,化霜感温包检测到温度值变化大,系统判断换热器霜层厚度满足进入化霜条件,停止制冷,进入化霜。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温度检测装置10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检测装置10的温度信息以判断是否发出化霜信号。本实用新型的化霜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控制器,并将控制器与温度检测装置10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器接收温度检测装置10的温度信息,并判断是否发出化霜信号,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化霜的时机,提高化霜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温度检测装置10与换热器20结霜位置的换热管21之间的距离为L,L的取值范围为1mm~20mm。本实用新型的化霜检测装置通过将温度检测装置10与换热器20结霜位置的换热管2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mm~20mm,在霜层较薄对性能影响较小时,霜层不接触到温度检测装置10;当霜层较厚对性能影响较大时,霜层接触到温度检测装置10,温度检测装置10检测到温度值变化大,系统判断换热器霜层厚度满足进入化霜条件,停止制冷,进入化霜,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化霜的时机,提高化霜效果。
如图1至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40,支架40设置在换热器20上,温度检测装置10设置在支架40上。本实用新型的化霜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支架40,可以将温度检测装置10通过支架40固定在换热管21上,方便安装和拆卸,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支架40的大小,从而起到调整结霜间隔30大小的目的。
如图5和图6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40包括:夹持部41和固定部42,温度检测装置10设置在夹持部41上;固定部42与夹持部41相连,固定部42设置在换热器20上。本实用新型的化霜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夹持部41和固定部42,可以分别固定温度检测装置10和换热管,从而达到安装固定的目的,而且方便安装和更滑。
在上述实施例中,夹持部41具有相对设置的夹持臂411,两个夹持臂41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相互远离并形成用于安装温度检测装置10的安装口412,两个夹持臂41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温度检测装置10的夹持空间413。本实用新型的化霜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夹持臂411可以方便温度检测装置10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口412位置处设置有引导结构414,引导结构414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两个凸起呈开口向外的V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化霜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引导结构414,可以方便温度检测装置10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另外,夹持臂411可以设置为多组,每组夹持臂411间隔设置,从而提高温度检测装置10安装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部42为卡扣结构,固定部42卡接在换热器20的换热管21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40为弹性材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温度检测装置10设置在换热器20的迎风侧,换热器20为冷冻蒸发器,冰箱制冷时,冷冻风机冰箱内气流分别从冷藏室和冷冻室流经冷冻蒸发器,气流被冷却的同时,气流中的水气在冷冻蒸发器的换热管和翅片上冻结形成霜。冷却后的气流再被送入冷藏室和冷冻室,与食材进行热交换后,气流的温度、湿度上升。温度、湿度升高的气流再从回风风道经过冷冻蒸发器,再次被冷却、凝结成霜。冰箱内的气流如此不断循环。
在制冷过程中,蒸发器上的霜越结越厚,冷藏回风口处的换热管,即蒸发器迎风侧的换热管,最先接触到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冷藏室回风,因此该区域的换热管结霜最严重,也最能代表冷冻蒸发器的结霜状态。当蒸发器最底部的换热管结霜较薄时,对冷冻蒸发器的换热能力影响较小,此时感温包没有接触到霜层,因此感温包检测到的温度为回风温度。当换热管结霜较厚,霜层厚度达到换热管与感温包的设计间距,此时霜层接触到感温包,感温包检测到的温度远低于回风温度,控制器可判断此时冷冻蒸发器结霜严重,已经对冷冻蒸发器的换热能力有较大影响,需要停止制冷,进入化霜。
通过换热管与感温包的间距来测量霜层厚度,可精确确定结霜厚度,真正做到无霜、少霜不化,霜厚必化的最理想化霜间隔,从而使得整机性能最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冰箱,包括上述的化霜检测装置。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50和除霜加热器60,壳体50内还设置有冷藏回风风道51和冷冻回风风道52,换热器20设置在冷藏回风风道51和冷冻回风风道52的交汇处,两个风道内的回风在交汇处交汇后,吹向换热器20,换热器20靠近两个回风风道交汇处的一侧为迎风侧,化霜检测装置设置在换热器20的迎风侧,除霜加热器60位于换热器20的迎风侧,化霜检测装置位于换热器20与除霜加热器60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结霜检测装置设置在换热器20的换热管21上,换热管21与回风口相对。由于与回风口相对的换热管21更容易结霜,因此通过将结霜检测装置设置在与回风口相对的换热管上,可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可以使检测结构更加准确,使冰箱化霜时机判断更加精准。
在上述实施例中,化霜检测装置设置在换热器20迎风侧的第一排换热管21上。在制冷过程中,蒸发器上的霜越结越厚,冷藏回风口处的换热管,即迎风侧的第一排换热管21,最先接触到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冷藏室回风,因此该区域的换热管结霜最严重,也最能代表冷冻蒸发器的结霜状态。因此,可以使检测结构更加准确,使冰箱化霜时机判断更加精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述冰箱化霜的控制方法,冰箱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温度检测装置10电连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结霜间隔30处的环境温度T1、获取回风温度T2;
步骤S20:根据结霜间隔30处的环境温度T1、回风温度T2,判断冰箱是否进入化霜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2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当T1≥T2,冰箱进入制冷模式;
步骤S22:当T1<T2+c,冰箱进入化霜模式,其中,c为温度经验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通过换热管与化霜检测装置测量结霜间隔30处的环境温度T1,可精确确定结霜厚度,真正做到无霜、少霜不化,霜厚必化的最理想化霜间隔,从而使得整机性能最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4)

1.一种化霜检测装置,设置在冰箱上,所述冰箱包括换热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化霜检测装置包括:
温度检测装置(10),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0)设置在换热器(20)的迎风侧,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0)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换热器(20)结霜位置的换热管(21)相对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0)与所述换热器(20)结霜位置的换热管(21)之间具有结霜间隔(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0)的温度信息以判断是否发出化霜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0)与所述换热器(20)结霜位置的换热管(21)之间的距离为L,L的取值范围为1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40),所述支架(40)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0)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0)设置在所述支架(4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包括:
夹持部(41),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0)设置在所述夹持部(41)上;
固定部(42),所述固定部(42)与所述夹持部(41)相连,所述固定部(42)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41)具有相对设置的夹持臂(411),两个所述夹持臂(41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相互远离并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0)的安装口(412),两个所述夹持臂(41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温度检测装置(10)的夹持空间(4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口(412)位置处设置有引导结构(41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臂(411)为多组,每组所述夹持臂(411)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42)为卡扣结构,所述固定部(42)卡接在所述换热器(20)的换热管(2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40)为弹性材质。
1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霜检测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50),所述壳体(50)内还设置有冷藏回风风道(51)和冷冻回风风道(52),所述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冷藏回风风道(51)和所述冷冻回风风道(52)的交汇处,所述化霜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0)的迎风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霜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0)的换热管(21)上,所述换热管(21)与回风口相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霜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0)迎风侧的第一排换热管(21)上。
CN201921999095.7U 2019-11-18 2019-11-18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 Active CN211261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9095.7U CN211261440U (zh) 2019-11-18 2019-11-18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9095.7U CN211261440U (zh) 2019-11-18 2019-11-18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1440U true CN211261440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56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9095.7U Active CN211261440U (zh) 2019-11-18 2019-11-18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1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3265A (zh) * 2019-11-18 2020-02-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冰箱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3265A (zh) * 2019-11-18 2020-02-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冰箱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628B (zh) 空调器化霜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447C (zh) 冰箱的除霜控制装置和方法
JP4937032B2 (ja) 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蔵庫
TWI391620B (zh)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110887315A (zh) 冰箱化霜检测装置、冰箱化霜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381698A (zh) 空调机及其除霜方法
CN101970962B (zh) 冷藏库
CN110793265A (zh)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冰箱及控制方法
CN111503968A (zh) 风冷冰箱及其除湿方法
CN211261440U (zh) 可以提高化霜效果的化霜检测装置及冰箱
CN111322812A (zh) 风冷冰箱智能进入化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冰箱
JP2011252681A (ja) 冷蔵庫
CN107192206B (zh) 一种冰箱的化霜方法
CN110631319A (zh) 一种综合智能冷库化霜装置
CN110940135A (zh) 冰箱及其化霜检测装置和化霜控制方法
CN114322207A (zh) 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换热组件
CN216897970U (zh) 冰箱
CN113899152B (zh) 制冷机组及其化霜控制方法、冷库
CN212619639U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蒸发器化霜控制装置
CN110926093B (zh) 一种用于冷风机的按需融霜方法
CN210663548U (zh) 综合智能冷库化霜装置
CN110454916B (zh) 空调器的化霜方法和空调器
CN107270631B (zh) 一种冰箱的化霜方法
CN216644513U (zh) 空调系统及换热组件
CN207095132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