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6481U - 一种裂解催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裂解催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6481U
CN211246481U CN201921948615.1U CN201921948615U CN211246481U CN 211246481 U CN211246481 U CN 211246481U CN 201921948615 U CN201921948615 U CN 201921948615U CN 211246481 U CN211246481 U CN 211246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acking catalyst
cylinder
pipe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86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春林
宋垒
明勇
王世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ongxia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ongxia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ongxia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ongxia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486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6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6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64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裂解催化器,包括筒体,筒体上设置有固相进料口、进气口、进液口、供料口和排料口。本方案在筒体内设置了液体分布器,通过液体分布器实现液体在筒体内的均匀分布。液体在筒体内均匀分布,提高了催化液体与筒体内原料、催化气体和催化固体的接触面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液体与筒体内原料、催化气体和催化固体的反应面积,从而提高了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

Description

一种裂解催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裂解催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裂解催化器,需要裂解催化器内部的气相、液相和固相三相均匀混合,以保证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裂解催化器很难实现气相、液相和固相三相的均匀混合,导致气相产生偏流,在裂解催化器的部分区域流速过快,影响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
因此,如何提高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裂解催化器,以提高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裂解催化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固相进料口、进气口、进液口、用于供原料进入所述筒体的供料口和用于供产物排出所述筒体的排料口;
所述筒体内还设置有液体分布器,用于使液体在筒体内均匀分布,所述液体分布器通过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筒体内。
优选的,在上述裂解催化器中,所述液体分布器包括:
主管,所述主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主管上开设有多个分液孔;
分管,所述分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液孔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分管上开设有多个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上设置有水帽。
优选的,在上述裂解催化器中,多个所述分液孔对称分布在所述主管的两侧;
所述分管与所述筒体的轴线垂直。
优选的,在上述裂解催化器中,所述排液口开设在所述分管朝向所述排料口的方向。
优选的,在上述裂解催化器中,所述主管的封闭端和所述分管的封闭端均通过堵板进行封堵,所述堵板与所述主管的内壁和所述分管的内壁焊接。
优选的,在上述裂解催化器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U型螺栓,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分管垂直,
所述分管通过所述U型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优选的,在上述裂解催化器中,所述固定板为T型钢。
优选的,在上述裂解催化器中,还包括气体分布器,用于实现气体在所述筒体内的均匀分布。
优选的,在上述裂解催化器中,所述气体分布器为网状格栅板。
优选的,在上述裂解催化器中,所述气体分布器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气体分布器沿着所述筒体的轴线平行布置。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裂解催化器,包括筒体,筒体上设置有固相进料口、进气口、进液口、供料口和排料口。本方案在筒体内设置了液体分布器,通过液体分布器实现液体在筒体内的均匀分布。液体在筒体内均匀分布,提高了催化液体与筒体内原料、催化气体和催化固体的接触面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液体与筒体内原料、催化气体和催化固体的反应面积,从而提高了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裂解催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筒体,2、液体分布器,21、主管,22、分管,23、水帽,3、固定组件,31、固定板,32、U型螺栓,4、气体分布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裂解催化器,以提高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裂解催化器,包括筒体1。
筒体1上设置有固相进料口,固定进料口供入的是固相催化剂;
筒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供入的是催化气体;
筒体1上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供入的是催化液体;
筒体1上还设置有供料口和排料口,供料口用于向筒体1内供入原料,排料口用于排出筒体1内裂解催化生成的产物。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进气口(图中未示出)和进液口均设置在筒体1的下端且靠近筒体1的底部,即催化气体和催化液体通过筒体1的底部供入,固定进料口设置在筒体1的上端且靠近筒体1的顶部,即催化固体通过筒体1的顶部供入,供料口设置在筒体1的底部,即原料通过筒体1的得补供入,排料口设置在筒体1的顶部,即产物通过筒体1的顶部排出。
固相进料口、进气口、进液口、供料口和排料口不限于图中的设置位置,需要根据裂解催化器的应用场景进行设计,本方案仅公开了其中一种方式作为参考。
现有技术中裂解催化器存在气相、液相和固相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影响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在筒体1内设置了液体分布器2,通过液体分布器2实现液体在筒体1内的均匀分布。液体在筒体1内均匀分布,提高了催化液体与筒体1内原料、催化气体和催化固体的接触面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液体与筒体1内原料、催化气体和催化固体的反应面积,从而提高了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
本方案中,液体分布器2通过固定组件3安装在筒体1内,实现液体分布器2在筒体1内的有效固定。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液体分布器2包括主管21和分管22。
主管21的一端与进液口连通,另一端封堵,主管21上开设有多个分液孔;
分管22的一端与分液孔连通,另一端封堵,分管22上开设有多个排液口,排液口上设置有水帽23。
优选的,分液孔均匀分布在主管21上,排液口均匀分布在分管22上。
催化液体通过进液口进入主管21,然后由主管21送入与主管21连通的分管22,再通过与分管22的排液口连通的水帽23排出。
液体分布器2实现了催化液体在筒体1内的均匀分布。
如图所示,主管21的个数为一个,分管22的个数为N个N≥2,每个分管22上排液口的个数为M个M≥2,即液体分布器2具有M*N个出液口,且M*N个出液口均匀分布在筒体1内,实现了液体在筒体1内的均匀分布。
另外,多个出液口也对通过进液口进入的催化液体的压力进行分散,使得每个出液口的排出的液体速度也相互接近。
排液口设置的水帽23对催化液体起到了进一步的分散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催化液体在筒体1内分布的均匀性。
如图2所示,多个分液孔对称分布在主管21的两侧,增加了与分液孔连接的分管22的数量,也就增加了分管22上设置的排液口的数量。
分管22与筒体1的轴线垂直,使得多个分管22所在的平面与筒体1沿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的截面平行,实现催化液体在筒体1截面方向的均匀分布。
分液孔的设计也不限于对称分布在主管21的两侧,也可以错位分布在主管21的两侧。
优选的,排液口开设在分管22的朝向排料口的方向。
朝向排料口的方向为固相催化剂、液相催化剂、气相催化剂和原料混合的方向。排液口的朝向增加了催化液体与固相催化剂、气相催化剂和原料混合量,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
本方案中,水帽23与排液口螺纹连接。具体的,排液口设置有内螺纹,水帽23上设置有外螺纹,水帽23的外螺纹与排液口的内螺纹配合,实现水帽23与排液口的螺纹连接。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管21的封闭端和分管22的封闭端均通过堵板进行封堵。堵板与主管21和分管22的内壁形状相同。
为了实现堵板与主管21和分管22的连接,本方案采用堵板与主管21和分管22的内壁焊接。
在本方案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管21的封闭端和分管22的封闭端通过密封盖进行封堵。
具体的,密封盖上设置有内螺纹,主管21和分管22上设置有外螺纹,密封盖与主管21和分管22螺纹连接,通过密封盖实现对主管21的封闭端和分管22的封闭端的封堵。
在本方案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中,主管21的封闭端和分管22的封闭端通过堵头进行封堵
具体的,堵头上设置有外螺纹,主管21的封闭端和分管22的封闭端设置有内螺纹,堵头与主管21和分管22螺纹连接,通过堵头实现对主管21的封闭端和分管22的封闭端的封堵。
固定组件3用于实现液体分布器2在筒体1内的固定。
具体的,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板31和U型螺栓32,液体分布器2的分管22与所述固定组件3连接。
具体的,U型螺栓32卡在分管22上,并与固定板31螺栓连接。
如图2所示,每个分管22的封堵端设置固定组件3。
长度较长的多个分管22可以共用一个固定组件3,此时固定组件3包括一个固定板31和与分管22数量相同的U型螺栓32。
长度较短的分管22通过一个单独的固定组件3固定,此时固定组件3包括一个固定板31和一个U型螺栓32。
如图2所示,本方案公开的液体分布器2包括十四个分管22和八个固定组件3,具体的,十四个分管22对称分布在主管21的两侧,八个固定组件3对称分布在主管21的两侧。
位于主管21中间的四个分管22共用一个固定组件3,该固定组件3包括一个固定板31和四个U型螺栓32,位于主管21两端的分管22通过一个固定组件3固定在筒体1上,该固定组件3包括一个固定板31和一个U型螺栓32。
本方案中,如图3所示,固定板31为T型钢。
如图2所示,T型钢通过连接板与筒体1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本方案在筒体1内设置有气体分布器4,通过气体分布器4实现气体在筒体1内的均匀分布。
气体在筒体1内均匀分布,提高了催化气体与筒体1内原料、催化液体和催化固体的接触面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气体与筒体1内原料、催化液体和催化固体的反应面积,从而提高了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
气体在筒体1内均匀分布结合液体在筒体1内均匀分布,提高了催化液体和催化气体与筒体1内原料催化固体的接触面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液体和催化气体与筒体1内原料和催化固体的反应面积,从而提高了裂解催化器的反应转化率。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气体分布器4为网状格栅板。
气体分布器4上具有网状结构,当大的气泡通过网状结构时,由于受到网状结构的网孔尺寸的限定,大的气泡会被分隔成变成小的气泡,从而防止气体呈大气泡上升导致的气相偏流。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气体分布器4的个数为多个,且沿着筒体1的轴线平行布置。
多个气体分布器4能够对气体进行多次分隔,提高了气体在筒体1内分布的均匀性。
优选的,气体分布器4的个数为两个,且设置在筒体1的中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裂解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上设置有固相进料口、进气口、进液口、用于供原料进入所述筒体(1)的供料口和用于供产物排出所述筒体(1)的排料口;
所述筒体(1)内还设置有液体分布器(2),用于使液体在筒体(1)内均匀分布,所述液体分布器(2)通过固定组件(3)安装在所述筒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解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布器(2)包括:
主管(21),所述主管(21)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主管(21)上开设有多个分液孔;
分管(22),所述分管(22)的一端与所述分液孔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分管(22)上开设有多个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上设置有水帽(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解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液孔对称分布在所述主管(21)的两侧;
所述分管(22)与所述筒体(1)的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解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开设在所述分管(22)朝向所述排料口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解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21)的封闭端和所述分管(22)的封闭端均通过堵板进行封堵,所述堵板与所述主管(21)的内壁和所述分管(22)的内壁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解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板(31)和U型螺栓(32),所述固定板(31)与所述筒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板(31)与所述分管(22)垂直,
所述分管(22)通过所述U型螺栓(32)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裂解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1)为T型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解催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分布器(4),用于实现气体在所述筒体(1)内的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裂解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布器(4)为网状格栅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裂解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布器(4)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气体分布器(4)沿着所述筒体(1)的轴线平行布置。
CN201921948615.1U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裂解催化器 Active CN211246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8615.1U CN211246481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裂解催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8615.1U CN211246481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裂解催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6481U true CN211246481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62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8615.1U Active CN211246481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裂解催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64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44201A2 (en) Flow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downflow catalytic reactors
CN211246481U (zh) 一种裂解催化器
RU2406564C1 (ru) Безэкранный реактор с подвижным слоем
CN211025311U (zh) 一种加氢气液混合过滤装置
CN103962065B (zh) 一种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CN206897372U (zh)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CN102583676A (zh) 一种多功能高效接触反应器
CN110818141A (zh) 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非均匀流场效应发生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US10888803B2 (en) Separator
CN210496444U (zh) 一种填料组件和包含它的管道式反应器
CN107051346A (zh)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CN208944060U (zh) 立管进料分布器及烷基化反应器
CN108355501B (zh) 一种破乳剂管道加注混合装置
US8043578B2 (en) Flexible pressure containing shaped coverplate configuration
CN219898074U (zh) 气液固三相反应釜
CN214076569U (zh) 一种气相分布装置和催化反应设备
CN103007838A (zh) 一种化学催化反应器
CN110950510A (zh) 一种处理剩余生化污泥的系统和方法
CN115069101B (zh) 气液混合器
CN217947765U (zh) 臭氧反应器
CN112427002B (zh) 一种用于生物柴油塔式超细化接触反应装置
CN216826213U (zh) 一种双冷却静态反应器
CN215403439U (zh) 一种水体杂质分离净化装置
CN219489606U (zh) 一种分酸器及制酸干燥塔
CN215586418U (zh) 一种反应器物料分布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ichuan Yongxia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ICHUAN YONGXIANG NEW ENER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510000014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cracking catalys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816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