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3675U -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3675U
CN211243675U CN201921169246.6U CN201921169246U CN211243675U CN 211243675 U CN211243675 U CN 211243675U CN 201921169246 U CN201921169246 U CN 201921169246U CN 211243675 U CN211243675 U CN 211243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mostatic
electrode
liquid inlet
combination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92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曦
敬兴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692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3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3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3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包括若干可组合使用的止血组件;所述每个止血组件设置有至少一对用于通电止血的电极;每对电极包括一个工作极和一个回路极。具有上述结构的组合式止血器械,每个止血组件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其组合数量不限,组合的形式多样,可满足不同消融区域大小和形状的需求。其止血方式可采用插入组织进行深层止血,也可平靠在组织上进行浅表大面积止血,适用于各种止血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止血的器械,尤其是一种可组合使用的止血器械。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经常会用到电外科止血器械,例如电刀、电凝钳、超声刀、电凝镊等;而目前的电外科器械通常是用于表面止血,止血深度和止血范围较小,在进行大范围切割手术时止血效率较低。现有用于深层消融的器械例如微波消融针,只针对深层特定区域的组织消融,消融区域大多为球形或椭球形等不规则形状,不方便切割,降低了手术效率。实际手术中,止血区域是否规则;尤其,易于切割的长方体形止血区域,对于提高手术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的止血器械均不能形成长方体形等易于切割止血区域,不能满足快速手术的需求。另外消融区域形状和大小均为固定,无法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因多种原因,现有的用于连接止血器械的主机,通常连接止血器械的接口只有一个,一个接口只能连接一个止血器械。而一个止血器械的止血或消融的范围有限,当需要进行大面积病灶组织的切割时,只使用这种单个的止血器械效率很低,大大延长了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通常会达到四五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样不仅容易使医生过于疲劳,更容易增大病人的手术风险。如手术时间过长,病人麻醉的时间也长,出血更多,同时也需要输入更多的血液,这不仅会增加对病人的伤害,而且也会增加病人的医疗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解决了止血器械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并且其消融区域形状和大小可调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包括若干用于组合使用的止血组件;所述每个止血组件设置有至少一对用于通电止血的电极;每对电极包括一个工作极和一个回路极。各个止血组件分别通过电缆与射频主机连接,使得射频能量在工作机和回路极之间流动。由于组织具有一定阻抗,射频能量流经组织时会产生热量,而该热量令组织螺旋蛋白收缩、脱水,使血管闭合,从而实现止血功能。在止血时,电极本身不会发热,止血的热量来自射频能量流经组织时“欧姆发热”产生的热量。若干的止血组件可自由组合使用(不需要连接件固定在一起),根据需求调整消融区域的大小和形状。
进一步的,还包括带有插头的总电缆,总电缆至少与两个止血组件电连接。通过一台射频主机连接两个以上的止血组件,并组合成需要的排布方式。若干的止血组件通过带有插头的总电缆与主机上的一个接口相连即可自由组合使用(不需要连接件固定在一起),根据需求调整消融区域的大小和形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总电缆和各个止血组件之间串联有选择开关。选择开关可任意选择控制止血组件通电的数量。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连接的止血组件数量,也可避免不需要用到的止血组件导电而影响手术。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止血组件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他止血组件配合连接的连接件。各个止血组件之间可通过连接件拼接成不同的状态,使用更方便。
所述连接件为用于相互配合连接的榫眼和榫头(不限于此方式)。
作为进一步的一种改进,所述止血组件为两个,其中一个止血组件上设置有榫眼,另一个止血组件上设置有与榫眼配合连接的榫头。榫眼和榫头即为连接件。卯榫式的连接简单、稳固,易拆卸,并且一字排开的4根电极产生的消融区域可应对大多数情况。
作为进一步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封装电极的壳体,所述电极延伸出壳体外;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壳体上。利用壳体收纳线管,方便布置,保护内部结构,同时便于多个止血组件的集成。
作为进一步的一种改进,所述止血组件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组合使用时所有电极呈一字型排布,并且工作极和回路极交替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止血组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合使用时,所有电极排列成两排;所述工作极和回路极交替布置。可形成较宽的消融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止血组件为八字形排布的两个;所述工作极和回路极交替布置。可形成弧形的消融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电极为弧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若干止血组件围绕成一圈,其电极的弯曲方向朝向圈内,且所有电极均指向同一中心点。形成一个近似杯状的消融区域,以适应某些特殊手术需要。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止血组件为六个,并两两拼合成一组,所述工作极和回路极交替布置。两个组件先拼合成一组,然后三组止血组件沿圆周均匀分布。并且所述电极都按工作极、回路极交替排布的方式布置,这样能更好的形成一个闭环。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极包括直管状的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本体一端为封闭的尖端。电极的外形为直管状并具有尖端,使得电极便于深入组织或者平靠在组织上进行止血,适用于各种止血情况。利用壳体上的连接件与其他止血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配合使用,在通电消融时更加的稳固。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每个电极均设置有进液口和回液口,并且所述每个电极内均设置有与进液口和回液口连通的空腔,进液口、空腔和回液口构成冷却介质循环通道。目前的止血器械的止血电极没有降温功能,导致组织迅速干结、碳化,出现“粘刀”的现象,此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清理电极。电极周边的射频能量密度远大于远处的密度,这就导致电极周边的组织会更加容易脱水干结,如果电极周边的组织过早脱水干结,则射频能量无法传输到更远的组织去,那么就无法对远处的组织止血,止血范围大大减小。每个电极为中空具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空腔;冷却介质流经电极的内部,带走电极的热量;因此电极的温度不会过高(保持在25℃左右),而电极周围的组织不会过早干结,不会出现“粘刀现象”,使得射频能量可以传输出去,令远处的组织产热、脱水、止血。通电后,射频能量能够在组织内部产生大致为长方体的消融区域(或截面呈四边形/梯形的消融区域),经多次消融后,组织上形成立体的凝固带,构成凝固带的各个边或面均较直(直边、平面),更加有利于切割。以凝固带边缘为切开线将病变的组织切除,切开侧与原生侧通过凝固带分隔开,避免了出血。同时,通过冷却介质的流动带走了电极上的热量,使得电极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避免了粘刀现象,从而使能量能够持续输出,进而产生较大的止血范围。加之,由于双极电极(工作极和回路极)的设计,射频能量只在电极之间传递,且射频能量会在电极连线的垂直方向扩散,从而形成扁平状的长方体形止血(消融)区域(或截面呈四边形/梯形的消融区域),止血区域规则,更方便切割手术,能大大提高手术效率。因此,这个改进同时解决了现有止血器械止血区域不规则和容易“粘刀”的技术问题。这个改进不仅可以用于表面止血消融,还可以用于深层组织的止血消融。即可使用针状电极插入深层组织内部,会形成长方体形的消融区域;当平靠组织表面时,可以在组织表面形成较薄的长方体形(或长方形)消融区域。长方体形止血区域的长度或宽度与厚度的比值通常不小于2。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液口位于电极本体上与尖端相对的一端,尖端和进液口之间为电极的空腔;所述回液口设置在电极本体靠近进液口的侧壁上。
所述进液口处设置有延伸进空腔的进液管,进液管的直径小于电极本体的直径,且进液管位于空腔内部的一端与电极本体的尖端留有间隙。进液管深入电极本体内部,所述进液管直径小于电极本体,使得进液管与电极本体之间具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空腔,使冷却介质的进入通道和回流通道分离,且回流速度效率更高,能更及时带走热量。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每个述止血组件中,各个电极的进液口分别通过进液支管连通有进液主管,各个电极的回液口分别通过回液支管连通有回液主管。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一个集成装置,所述集成装置包括一个进液总管接口和一个回液总管接口,还设置有分别与各个进液主管连接的进液主管接口,及分别与回液主管连接的各个回液主管接口;所述各个进液主管接口与进液总管接口连通,各个所述回液主管接口与回液总管接口连通。简化后端管道布置,方便使用。
作为另一种改进,一个所述电极的回液口与另一个所述电极的进液口相连通,使两两电极之间构成串联的冷却介质循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电极的作用端平齐;所述每个止血组件的电极相互平行,且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更易形成长方体形的止血区域,效果最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极作用部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小于2。所谓作用部,是指电极可插入组织的部分。为了保证插入深度,电极的作用部的长度至少是其宽度的两倍或者两倍以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电极为方柱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组合式止血器械,每个止血组件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多个止血组件组合在一起使用,操作一次,同样的时间内,止血区域更大,解决了止血器械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其组合数量不限,组合的形式多样,可满足不同消融区域大小和形状的需求。目前,为了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调节主机的输出功率,即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主机的输出功率,这种方式对提高手术效率很小很小。现有技术没有相同或相近的方案给予本实用新型以技术启示,由于思维惯性,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很难想到通过上述方式来实现。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间隔设置的工作极和回路极,射频能量仅作用于病灶组织,不会给整个人体通电,也不需要负极板配合,能够避免普通的单极电极因负极板易脱落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不会灼伤人体,同时,也省去了需要使用负极板的麻烦,使得手术更加安全和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极中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5为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使用方式实施例1的止血组件俯视排布示意图。
图7为使用方式实施例1的插入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使用方式实施例1中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图9为使用方式实施例1中平靠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使用方式实施例2的止血组件俯视排布示意图。
图11为使用方式实施例2的插入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为使用方式实施例2中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图13为使用方式实施例2中平靠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4为使用方式实施例3的止血组件俯视排布示意图。
图15为使用方式实施例3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6为使用方式实施例3中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图17为使用方式实施例4的止血组件俯视排布示意图。
图18为使用方式实施例4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9为使用方式实施例4中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图20为使用方式实施例5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1为使用方式实施例5中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止血组件、2工作极、3回路极、4进液主管、5回液主管、6主电缆、7榫头、8榫眼、9上壳、10下壳、11进液支管、12回液支管、13电缆、14集成开关装置、15进液主管接口、16回液主管接口、17电缆接口、18进液总管接口、19回液总管接口、20总电缆插口、21组织、22消融区域、23射频能量、24电极插孔、25切开线、26切除侧、27凝固带、41进液主管接头、51回液主管接头、61电缆接头、201电极本体、202进液管、203回液弯管、204进液口、205回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即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于组合使用的止血组件1;所述每个止血组件1设置有至少一对用于通电止血的电极;每对电极包括一个工作极2和一个回路极3。
结构实施例1:选用两个止血组件1进行组合,为了更加方便组合,每个止血组件仅包含一对电极。由于电极需要通电并且需要插入组织,可以预见的是电极最好由金属制作,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材料为不锈钢。电极通过电缆与射频主机连接,使得射频能量在工作极2和回路极3之间流动。射频能量可以通过与主机相连的脚踏式开关,或者在该止血器械中增设手动开关,进行手动等形式的开关予以控制。
结构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电极包括直管状的电极本体201,所述电极本体201一端为封闭的尖端;还包括用于封装电极的壳体,所述电极本体201尖端延伸出壳体外;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与其他止血组件1壳体配合的连接的连接件。本实施例中,连接件设置在壳体侧壁,连接后使得所有电极呈一字型排布,并且工作极2和回路极3交错排布。连接件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只要能将两个止血组件1牢固的连接即可。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止血组件的壳体侧壁设置有榫眼8,另一个止血组件的壳体侧壁设置有与榫眼8配合连接的榫头7。榫头7和榫眼8通过过盈配合连接,为了使得连接紧固,榫头7上可以设置环状的凸台。壳体由上壳9和下壳10拼合而成,上壳9和下壳10由工程塑料制成。榫头7和榫眼8也通过拼和构成完整的形状。壳体内设置有支架,用于将各个电极固定并分隔开。
最好是所有用于组合使用的止血组件都来自同一个射频主机。即还包括带有插头的总电缆,总电缆电连接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止血组件。两个止血组件的与同一台射频主机连接。
结构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每个电极均设置有进液口204和回液口205,并且所述每个电极内均设置有与进液口204和回液口205连通的空腔,进液口204、空腔和回液口205构成冷却介质循环通道。所述进液口204位于电极本体201上与尖端相对的一端,尖端和进液口204之间为电极的空腔;所述回液口205设置在电极本体靠近进液口204的侧壁上。进液口204处设置有延伸进空腔的进液管202,进液管202与电极本体201同轴,进液管202的直径小于电极本体201的直径,且进液管202位于空腔内部的一端与电极本体201的尖端留有间隙;所述回液口205处连接有回液弯管203。每个电极的作用端平齐;所述每个止血组件的电极相互平行,且相邻的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回液弯管203为90°弯折,其与电极本体201连接端与电极本体201垂直。电极本体201进液口204处通过缩径处理后与进液管202焊接并封闭,回液口205与回液弯管203同样利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各个电极的进液口204分别通过进液支管11连通有进液主管4,各个电极的回液口205分别通过回液支管12连通有回液主管5。具体地,电极的进液管202和回液弯管203分别汇聚成进液主管4和回液主管5。进液管202通过柔性的进液支管11与进液主管4连接,所述回液弯管203通过柔性的回液支管12与回液主管5连接。进液支管11与进液管202、回液支管12与回液弯管203均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另外,每个电极均连接有一个电缆13,电缆13汇总至主电缆6。所述进液主管4、回液主管5、主电缆6均设置在壳体顶部。这样使得各个电极无论电路和冷却循环通路都是并联关系,互不影响。图4为冷却介质流动示意图,循环装置驱动冷却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生理盐水)从进液主管4分流至各进液支管11,并从进液管202进入各个电极本体201内部与电极发生热交换后,通过回液弯管203、回液支管12最后汇聚到回液主管5,再回流至循环装置完成一次循环。
为了方便管路和电缆的布置,还包括一个集成开关装置14,集成开关装置14分为选择开关和集成装置,选择开关控制止血组件通电,集成装置控制止血组件进液和回液。所述集成开关装置14包括一个进液总管接口18、一个回液总管接口19以及总电缆插口20。还设置有分别与各个进液主管4连接的进液主管接口15,分别与各个回液主管5连接的回液主管接口16,分别与各个主电缆6连接电缆接口17;所述各个进液主管接口15与进液总管接口4连通,各个回液主管接口16与回液总管接口5连通,各个电缆接口17与总电缆插口20电连接。
若干进液主管接口15、回液主管接口16、电缆接口17呈一字型排布,其位置与拼合好的两个止血组件1的进液主管4、回液主管5、主电缆6对应。
为了方便连接,进液主管4、回液主管5、主电缆6端部设置有分别与集成开关装置14上的进液主管接口15、回液主管接口16、电缆接口17配合连接的进液主管接头41、回液主管接头51、电缆接头61。
本实施例中,“选择开关”和“集成装置”合二为一,组成了集成开关装置14。实际上“选择开关”负责电连接而“集成装置”负责冷却介质进出,其原理类似。实际使用中,可通过集成开关装置14拆卸或者安装若干个止血组件,以达到使用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绝缘性,电极本体201位于壳体内的部分包裹有绝缘层,绝缘层可以通过热缩管或者绝缘胶带实现。当然,为了使得射频能量在工作极2和回路极3之间流通,至少电极本体201的尖端需要裸露在外。最好是电极本体201延伸出壳体的部分都裸露。
电极本体201具有尖端的一端延伸出壳体,延伸长度优选为3~10cm,电极1之间的间距优选为5~12mm,电极本体201直径优选为1.0~2mm,当然并不局限于上述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电极本体201上还可以设置刻度,以标示插入组织的深度。
电极作用部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小于2。所谓作用部,是指电极可插入组织的部分。为了保证插入深度,电极的作用部的长度至少是其宽度的两倍或者两倍以上。本实施例中,电极的作用部为裸露于壳体外的部分。
另外,电极也可为方柱状。方柱包括三棱柱、4方柱、5方柱等,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制。
当然,本申请中的止血组件也可不利用连接件连接使用。
本申请中电极的排布也不一定是交错,即电极不仅能按照:工作极-回路极-工作极-回路极的方式排布,也可按照:工作极-回路极-回路极-工作极的方式排布。
本申请中,也不排斥电极之间串联的冷却循环方式,即一根电极的回液口与下一根电极的进液口连接并以此类推,使两两电极之间构成串联的冷却介质循环通道。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实施例。
如图6-图9所示,使用方式实施例1为单个止血组件运用。
以插入组织21止血为例。电极插入组织21形成电极插孔24,通电后射频能量23在工作极2和回流极3之间流动。由于组织21具有一定阻抗,射频能量流经组织21时会产生热量,而该热量令组织螺旋蛋白收缩、脱水,使血管闭合,从而实现止血功能。射频能量23通过的区域为消融区域22,经多次消融后,组织21上形成凝固带27。以凝固带27边缘为切开线25将病变的组织切除,切开侧26与原生侧通过凝固带27分隔开,避免了出血。单个止血组件1仅两个电极,形成的消融区域22较小,因此消融后的凝固带27也较为狭窄。
图9为平靠组织21进行止血的示意图,平靠的方式适用于浅表大面积止血。
如图10-13所示,使用方式实施例2为两个止血组件1一字排开拼合。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极2和回流极3需要交错设置。
两个止血组件1一字排开的拼合方式有四个电极在同一直线上,可形成较大的消融区域22,故多次消融后的凝固带27也较长。
图13为平靠组织21进行止血的示意图,平靠的方式适用于浅表大面积止血。
如图14-16所示,使用方式实施例3为两个止血组件1重叠拼合,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极2和回流极3需要交错开。所有电极排布成两排。
两个止血组件1重叠的拼合方式有四个电极呈方形布置,可形成较大的消融区域22,故而多次消融后的凝固带27也较宽。
此方式拼合不适于平靠止血。另外此方式的组合使用并不需要连接件将两个止血组件1组合成一体,只需要使用者通过手持的方式把控两个止血组件1的位置即可。
如图17-19所示,使用方式实施例4为两个止血组件1弧形组合,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极2和回流极3需要交错开。
两个止血组件1弧形排布的拼合方式有四个电极成弧形,故而多次消融后的凝固带27呈弧形。
此方式拼合不适于平靠止血。另外此方式的组合使用并不需要连接件将两个止血组件1组合成一体,只需要使用者通过手持的方式把控两个止血组件1的位置即可。
如图20-21所示,使用方式实施例5中,所有电极为弧形,并向圈内弯折。止血组件1为六个,并两两拼合成一组,止血组件之间无需连接件连接。工作极2和回路极3交替布置。止血组件1围绕成一圈,其电极均指向同一中心点。
此方式可形成杯状的消融区域,切除侧位于中间类似半球形,适用于一些特殊手术的要求。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用于组合使用的止血组件;所述每个止血组件设置有至少一对用于通电止血的电极;每对电极包括一个工作极和一个回路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有插头的总电缆,总电缆至少与两个止血组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电缆和各个止血组件之间串联有选择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组件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他止血组件配合连接的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用于相互配合连接的榫眼和榫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电极的壳体,所述电极延伸出壳体外;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组件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组合使用时,所有电极呈一字型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组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合使用时,所有电极排布成两排或两排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若干止血组件围绕成一圈,其电极的弯曲方向朝向圈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直管状的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本体一端为封闭的尖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极均设置有进液口和回液口,并且所述每个电极内均设置有与进液口和回液口连通的空腔,进液口、空腔和回液口构成冷却介质循环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位于电极本体上与尖端相对的一端,尖端和进液口之间为电极的空腔;所述回液口设置在电极本体靠近进液口的侧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处设置有延伸进空腔的进液管,进液管的直径小于电极本体的直径,且进液管位于空腔内部的一端与电极本体的尖端留有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每个止血组件中各个电极的进液口分别通过进液支管连通有进液主管,各个电极的回液口分别通过回液支管连通有回液主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集成装置,所述集成装置包括一个进液总管接口和一个回液总管接口,还设置有分别与各个进液主管连接的进液主管接口,及分别与回液主管连接的各个回液主管接口;所述各个进液主管接口与进液总管接口连通,各个所述回液主管接口与回液总管接口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电极的回液口与另一个所述电极的进液口相连通,使两两电极之间构成串联的冷却介质循环通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极的作用端平齐;所述每个止血组件的电极相互平行。
CN201921169246.6U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Active CN211243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9246.6U CN211243675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9246.6U CN211243675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3675U true CN211243675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66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9246.6U Active CN211243675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36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1974A (zh) * 2019-07-23 2019-10-0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1974A (zh) * 2019-07-23 2019-10-0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02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ing energy to tissue
US8668688B2 (en) Soft tissue RF transection and resection device
US7462176B2 (en) Device for suction-assisted lipectomy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20190021786A1 (en) Electrosurgical electrodes
JP2006504472A (ja) 流体補助電気外科手術鋏及び方法
WO200401785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ssue resection
JP2012020135A (ja) 使用者によって制御される移相を有するデュアルアンテナアセンブリ
KR20210031851A (ko) 전기 외과 기구
US6602250B2 (en) Echogenic wire knife
CN211243675U (zh)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JP7406811B2 (ja) 電気手術器具
WO2022033172A1 (zh) 一种折叠式电极组件及折叠式止血器械
CN210009123U (zh) 一种电外科止血装置
CN210872010U (zh) 一种止血器械
EP3860487B1 (en)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JP2019532770A (ja) 電気外科システム用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CN1729944A (zh) 双极射频刀
CN110301974A (zh) 一种组合式止血器械
CA249579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ssue resection
CN212438828U (zh) 一种折叠式电极组件及折叠式止血器械
CN217488828U (zh) 电刀导管和电刀导管组件
WO2018055593A1 (en) Electrosurgical device
AU2004257746A1 (en) Thermal coagulation of tissue during tissue res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9

Address after: No. 618, West Section of Kelin Road, Chengdu Cross Strai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Park, Wen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113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7, Wuhou District National School Lan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