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6764U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6764U
CN211236764U CN202020062959.9U CN202020062959U CN211236764U CN 211236764 U CN211236764 U CN 211236764U CN 202020062959 U CN202020062959 U CN 202020062959U CN 211236764 U CN211236764 U CN 211236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stylus
electronic device
pair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29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彦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20200629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36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6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6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触控笔、第一磁铁以及一对第二磁铁。壳体具有表面以及自表面凹陷的容置槽,其中容置槽具有平行于表面的容置部以及倾斜地连接于表面及容置部之间的一对连接部。触控笔具有前端以及后端,其中第一磁铁设置于后端。第二磁铁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容置部的下方。通过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的磁斥而让使用者可方便地自容置槽中取出触控笔。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可以方便取放触控笔。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取放触控笔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的笔记本电脑中广泛应用触控屏幕,其中触控笔可以帮助使用者更精确地在触控屏幕上进行书写、注记或绘图等作业,因此触控笔是触控屏幕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由于笔记本电脑具备携带便利性,因此笔记本电脑时常跟随使用者移动或被携带外出。而为了防止触控笔遗落,通常在笔记本电脑上设计有用于收纳触控笔的容置槽,并将触控笔收纳于容置槽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取放触控笔的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触控笔、第一磁铁以及一对第二磁铁。壳体具有表面以及自表面凹陷的容置槽,其中容置槽具有平行于表面的容置部以及倾斜地连接于表面及容置部之间的一对连接部。触控笔具有前端以及后端,其中第一磁铁设置于后端。第二磁铁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容置部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截面上,容置部平行于表面,而上述的一对连接部相较于容置部朝向表面倾斜的角度为20度至3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二截面上,容置部适形于触控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容置槽为对称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一对第二磁铁对称地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容置部与连接部的相连处为连接转折处,且第二磁铁与连接转折处相隔一段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铁的磁极沿着水平方向排列,且第二磁铁的磁极沿着垂直方向排列,而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彼此靠近的磁极相异以相吸。
基于上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中,通过第一磁铁以及第二磁铁的设置,使得触控笔可因为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的磁吸而到达预定的位置,且可因为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的磁斥而让使用者可方便地自容置槽中取出触控笔。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沿着图1的A-A截面线的截面图;
图3为沿着图1的B-B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触控笔放置于壳体的容置槽内。图2为沿着图1的A-A截面线的截面图,而图3为沿着图1的B-B截面线的截面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100为笔记本电脑,其包括壳体110、触控笔120、第一磁铁130以及一对第二磁铁140。
壳体110的材质可为塑料,且壳体110具有表面112以及自表面112凹陷的容置槽114。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14为对称的结构。具体地说,沿着A-A截面线的第一截面上,容置槽114具有平行于表面112的容置部114a以及倾斜地连接于表面112及容置部114a之间的一对连接部114b,其中连接部114b相较于容置部114a朝向表面112倾斜的角度为20度至30度。因此,连接部114b在第一截面上为斜面。
容置槽114在沿着B-B截面的第二截面上呈现弧形,适形于触控笔120,以能够良好地收纳触控笔120。当然,如果触控笔120的形状改变,容置槽114的形状也可以跟着改变。
触控笔120具有前端122以及后端124,其中第一磁铁130设置在触控笔120的后端124。以图2来看,触控笔120的前端122位于右方,而触控笔120的后端124位于左方。
请继续参考图1、图2及图3,第二磁铁140对称地间隔设置于壳体110内,并位于容置部114a的下方。具体而言,第二磁铁140固定在容置部114a的相对两侧(分别靠近连接部114b处)的下方,且在水平方向X上,第二磁铁140相隔连接部114b与容置部114a的连接转折处C一段距离。此外,两个第二磁铁140的间隔距离需要够大以确保两个第二磁铁140彼此的磁场不会互相影响。
第一磁铁130的磁极沿着水平方向X排列。确切地说,沿着水平方向X(即触控笔120摆放于容置槽114时触控笔120的轴向),从容置槽114的左方往右方的方向,第一磁铁130的磁极排列为S极、N极。
第二磁铁140的磁极沿着垂直方向Y排列,其中垂直方向Y垂直于触控笔120摆放于容置槽114时触控笔120的轴向。如图2所示,从壳体110的表面112的上方往表面112的下方,第二磁铁140的磁极排列为S极、N极。换言之,第二磁铁140的S极位于N极上方。
须说明的是,当第一磁铁130及第二磁铁140的其中之一的磁极的位置改变时,第一磁铁130及第二磁铁140的其中另一的磁极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
通过第二磁铁140与第一磁铁130彼此间的磁吸,可以使随意放置到容置槽114中的触控笔120被导引至容置槽114中正确的位置以收纳。
具体而言,当使用者将触控笔120置入容置槽114中,由于容置槽114是对称的结构,用户不须刻意地调整触控笔120的前端122的方向(即,前端122位于左边或是位于右边),而可以随意地将触控笔120置入容置槽114中。
此时,因为连接部114b是倾斜地连接于容置部114a以及壳体110的表面112之间的斜面,所以连接部114b可以初步地通过与触控笔120的前端122接触而导引触控笔120滑入容置部114a内。
特别的是,当触控笔120的后端124逐渐滑入容置槽114的容置部114a内,由于容置部114a的两侧的下方处各放置有第二磁铁140,且因为第二磁铁140的S极位于上方,其会与第一磁铁130的N极彼此相吸,更进一步地导引触控笔120移动至容置槽114中正确的位置。
在此同时,也因为第二磁铁140与第一磁铁130的相吸,触控笔120通过磁吸方式固定在容置槽114中。
附带一提,如图1及图2的实施方式中,触控笔120的前端122位于图中的右侧;但是通过容置槽114形成为对称的结构,也可以是将触控笔120的前端122以位于图中的左侧的方式将触控笔120置入容置槽114中,亦能够达成相同的效果。
而当使用者欲将触控笔120从容置槽114中取出时,由于容置槽114的连接部114b是斜面,因此触控笔120的后端124处的连接部114b形成缺口,而使用者可以将手指头通过这个缺口拨移触控笔120的后端124,对触控笔120施加大于第一磁铁130及第二磁铁140的吸力的力,使触控笔120向前端122的方向(右方)移动。
此时,触控笔120的前端122通过连接部114b而朝右方移动的同时并且向上抬高。随着触控笔120的向右移动,第一磁铁130的N极脱离第二磁铁140的S极的磁力区,而第一磁铁130的S极进入第二磁铁140的S极的磁力区,因此第一磁铁130的S极与第二磁铁140的S极磁力相斥,进而将触控笔120向上顶出且触控笔120可能弹出于容置槽114外,因此使用者可以轻易地拿取触控笔120。
上述有关于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或方向的描述是依照附图及相对于比较基准点而做出说明,普通知识者应当知悉,当基准点变更时,有关于方位或方向的描述也会跟着变更。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中,通过第一磁铁以及第二磁铁的设置,搭配以对称结构设置的容置槽,使得触控笔可因为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的磁吸而使触控笔到达容置槽中预定的位置,并且因为第一磁铁以及第二磁铁的磁斥而将触控笔从容置槽中顶出,因此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将触控笔收纳于容置槽中或从容置槽中取出触控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表面以及自所述表面凹陷的容置槽,其中所述容置槽具有容置部以及倾斜地连接于所述表面及所述容置部之间的一对连接部;
触控笔,具有前端以及后端;
第一磁铁,设置于所述触控笔的所述后端;以及
一对第二磁铁,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容置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截面上,所述容置部平行于所述表面,而所述一对连接部相较于所述容置部朝向所述表面倾斜的角度为20度至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截面上,所述容置部适形于所述触控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为对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二磁铁对称地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与所述一对连接部的相连处为连接转折处,且所述一对第二磁铁与所述连接转折处相隔一段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沿着水平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沿着垂直方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彼此靠近的磁极相异以相吸。
CN202020062959.9U 2020-01-13 2020-01-13 电子装置 Active CN211236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2959.9U CN211236764U (zh) 2020-01-13 2020-01-13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2959.9U CN211236764U (zh) 2020-01-13 2020-01-13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6764U true CN211236764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18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2959.9U Active CN211236764U (zh) 2020-01-13 2020-01-13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36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6363B2 (en) Cov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19809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touch screen, pen for touch screen and pen retention method
US9489054B1 (en) Keyboard folio with attachment strip
US959439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009918B2 (en) Keyboard folio with magnetic attachment
US950738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ttaching stylus to computing device
CN205334388U (zh) 磁吸式电容笔
US20090146974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50083316A1 (en) Stylus input device utilizing a permanent magnet
US87771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mechanism
US2014029273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pen
TW201404619A (zh) 兩用手寫筆
CN211236764U (zh) 电子装置
US113406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8013969A (ja) 固定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TWI740382B (zh) 觸控筆收納機構
CN211403289U (zh) 电子装置
JP2013080338A (ja) スタイラスペン
US20210286451A1 (en) Multifunctional stylus and touch device
US2010004825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1429453B1 (ko) 제스쳐 기반 자기장을 이용한 사용자 단말 제어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이를 위한 제어 수단 및 사용자 단말
CN209962228U (zh) 可藏收触控笔的电子装置
CN114026836A (zh) 计算设备连接机构
CN110580086B (zh) 边框与电子设备
US113406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