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0552U -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0552U
CN211230552U CN202020007389.3U CN202020007389U CN211230552U CN 211230552 U CN211230552 U CN 211230552U CN 202020007389 U CN202020007389 U CN 202020007389U CN 211230552 U CN211230552 U CN 211230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bag
cuboid
monomer
road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073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兵
赵晨光
何斌斌
傅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Dizhut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Dizhut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Dizhut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Dizhut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073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30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0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0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包括若干个长方体气囊组件和一个拱形气囊组件,所述若干个长方体气囊组件堆放在巷道的中下部,形成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所述拱形气囊组件放置在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的上方,与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共同形成整个巷道的密闭气囊结构;所述长方体气囊组件和拱形气囊组件均由多个并列布置的气囊单体组成,相邻气囊单体之间通过单向阀连通;在气囊单体的迎爆面均设置有P4U智能材料层。本实用新型密闭气囊是由多个气囊单体组成,由于气囊单体增加,极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和缓冲性能,增加密闭气囊的容错率;再结合在各个气囊单体的迎爆面设置P4U智能材料层,极大地提高了密闭气囊的抗爆缓冲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火灾救灾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火灾不仅烧毁装备和资源,造成作业场所人员伤亡,而且还会诱发瓦斯爆炸,救灾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救灾行动的快速性是火灾救灾成功的关键。煤矿巷道快速密闭技术是控制火势发展、窒息灭火的有效手段,为煤矿火灾救灾实践广泛采用。其原理是将火区隔离,阻断了供风,使火源缺氧而减弱甚至熄灭。
但是,密闭施工会造成风流减少,而封闭区域内瓦斯持续涌出,瓦斯浓度会迅速上升,加上火区内存在的火源,从而大幅增加瓦斯爆炸的危险,严重威胁密闭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快速、安全、抗爆的巷道密闭技术,是煤矿火灾救灾工作的迫切需要。
传统的巷道密闭结构以砂石、混凝土充填构筑为主,由于需要准备大量材料,人工垒砌墙体,不仅施工耗时,且需要大量人员在现场施工,效率低下。近年来,煤矿安全技术研究领域研发了多种煤矿井下快速密闭技术,主要有基于高膨胀系数的高分子快速充填技术和快速凝固、成形的无机材料充填成墙技术。然而,这类技术仍然存在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的缺点。与此同时,气囊式快速密闭技术也有报道。气囊密闭通常采用纤维布加橡胶为材料,制作出气囊,借助充气压力使其体积扩大并充实于巷道断面,阻断巷道风流。相比充填实体材料的巷道封闭的方式,它大大提升了密闭的施工速度,并且节省人力。然而,通过调研发现,这类气囊式快速密闭结构的抗爆性能较差,无法抵抗密闭区内瓦斯爆炸的冲击,尤其是瓦斯爆炸时气流所夹带的石子等尖锐物会刺破气囊,使气囊式密闭结构遭到破坏。而一旦火区密闭结构遭到破坏,会导致灾区扩大,救灾更为困难和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该密闭气囊通过采用独立多囊设计等,可起到较好的防爆效果,增加密闭气囊的容错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包括若干个长方体气囊组件和一个拱形气囊组件,所述若干个长方体气囊组件堆放在巷道的中下部,形成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所述拱形气囊组件放置在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的上方,与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共同形成整个巷道的密闭气囊结构;
所述长方体气囊组件沿巷道的长度方向布设,长方体气囊组件由多个并列布置的长方体气囊单体组成,相邻长方体气囊单体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阀连通;
所述拱形气囊组件也沿巷道的长度方向布设,拱形气囊组件由多个并列布置的拱形气囊单体组成,相邻拱形气囊单体之间通过第二单向阀连通;
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气流导通方向均为从整个巷道的密闭气囊结构的迎爆面至安全面;
所述长方体气囊组件的迎爆面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第一进气阀门与第一充气管路连通,在长方体气囊组件的安全面设置有第一出气阀门;所述拱形气囊组件的迎爆面设置有第二进气阀门,第二进气阀门与第二充气管路连通,在拱形气囊组件的安全面设置有第二出气阀门。
优选的,所述长方体气囊单体和拱形气囊单体上均设置有安全泄压阀。
优选的,所述长方体气囊单体的迎爆面和拱形气囊单体的迎爆面均设置有P4U智能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长方体气囊单体上的安全泄压阀设置在长方体气囊单体的一侧,且朝向另一相邻长方体气囊单体;所述拱形气囊单体上的安全泄压阀设置在拱形气囊单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是由多个气囊单体组成,由于气囊单体增加,极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和缓冲性能,增加密闭气囊的容错率。
(2)本实用新型在各个气囊单体的迎爆面均设置P4U智能材料层,进一步提高了密闭气囊的抗爆缓冲性能。
(3)本实用新型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在每个气囊单体的相应位置处均设置有安全泄压阀,由于安全泄压阀的存在,只需将长方体气囊充气5分钟,人员便可撤离(现用的气囊需要充满气体才能离开,大约用时30分钟),极大的提高了安全系数。此外,本实用新型密闭气囊采用持续充气的方式,安全泄压阀放气阶段会在气囊连接处形成一定强度的空气隔层,可以有效的阻隔密闭内外的空间;且当爆炸冲击波过来时,气囊由于内部压力的急剧变化,安全泄压阀放气速率加快,加强,还可以对渗透的冲击波进行一定的阻挡,极大的提高了抗爆气囊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将传统大气囊分割成多个气囊单体,还有效克服了大气囊沉重不便运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密闭气囊运输及安装拆卸均非常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闭气囊一种实施方式的充气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闭气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闭气囊中长方体气囊组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闭气囊中长方体气囊单体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密闭气囊中拱形气囊单体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密闭气囊中第一充气管路的布置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密闭气囊中第二充气管路的布置原理图。
图中:1-长方体气囊组件,101-长方体气囊单体,102-第一单向阀,103-第一进气阀门,104-第一出气阀门,105-涂覆布,2-拱形气囊组件,201-拱形气囊单体,202-第二单向阀,203-第二进气阀门,3-第一充气管路,4-第二充气管路,5-安全泄压阀,6-P4U智能材料布层,7-氮气瓶,8-连通阀,9-第一空压泵,10-第二空压泵,11-气体采集管路,12-三通阀,13-第三单向阀,14-第四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包括若干个长方体气囊组件1和一个拱形气囊组件2,所述若干个长方体气囊组件1堆放在巷道的中下部,形成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所述拱形气囊组件2放置在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的上方,与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共同形成整个巷道的密闭气囊结构。所述长方体气囊组件1沿巷道的长度方向布设,长方体气囊组件1由多个并列布置的长方体气囊单体101组成,相邻长方体气囊单体101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阀102连通。所述拱形气囊组件2也沿巷道的长度方向布设,拱形气囊组件2由多个并列布置的拱形气囊单体201组成,相邻拱形气囊单体之间通过第二单向阀202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102和第二单向阀202的气流导通方向均为从整个巷道的密闭气囊结构的迎爆面至安全面。所述长方体气囊组件的迎爆面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103,第一进气阀门103与第一充气管路3连通,在长方体气囊组件的安全面设置有第一出气阀门104。所述拱形气囊组件2的迎爆面设置有第二进气阀门203,第二进气阀门203与第二充气管路连4通,在拱形气囊组件的安全面设置有第二出气阀门。所述长方体气囊单体101和拱形气囊单体201上均设置有安全泄压阀5。所述长方体气囊单体的迎爆面和拱形气囊单体的迎爆面均设置有P4U智能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是由多个并列的气囊单体组成,由于气囊单体增加,极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和缓冲性能,增加密闭气囊的容错率;再结合在各个气囊单体的迎爆面设置P4U智能材料层,整体上极大地提高了密闭气囊的抗爆缓冲性能,对瓦斯爆炸时气流所夹带的石子等尖锐物有稳定的抵抗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长方体气囊单体上的安全泄压阀设置在长方体气囊单体的一侧,且朝向另一相邻长方体气囊单体;所述拱形气囊单体上的安全泄压阀设置在拱形气囊单体的底部。通过安全泄压阀位置的布置,安全泄压阀放气阶段会在气囊连接处形成一定强度的空气隔层,可以有效的阻隔密闭内外的空间;且当爆炸冲击波过来时,气囊由于内部压力的急剧变化,安全泄压阀放气速率加快,加强,还可以对渗透的冲击波进行一定的阻挡,极大的提高了抗爆气囊的稳定性。
上述长方体气囊单体和拱形气囊单体是由增强涂覆布和P4U智能材料加工成的布料缝制而成,P4U智能材料加工成的布料处于长方体气囊单体和拱形气囊单体的迎爆面。迎爆面采用的新型智能材料P4U涂覆布,属于一种非牛顿流体物质。其常态下保持松弛的状态,柔软而具有弹性,一旦遭到剧烈撞击或挤压的时候,分子间立刻相互锁定,迅速收紧变硬从而消化外力,形成一层防护层,当外力消失后,材料会回复到它最初的松弛软弹状态。它可以在纳秒内在不同的冲击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极大的提高了密闭的抗爆缓冲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管路3在左右相邻两长方体气囊组件之间由迎爆面顺至安全面;所述第二充气管路4在拱形气囊组件和长方体气囊组件之间由迎爆面顺至安全面;所有长方体气囊组件上的第一进气阀门均通过一连通阀8与第一充气管路3相连通,即长方体气囊组件上的第一进气阀门通过进气支管与连通阀的一端口相连通,连通阀与第一充气管路相连通。第一充气管路3和第二充气管路4均与氮气瓶7相连接,在第一充气管路3上设置有第一空压泵9,在第二充气管路4上设置有第二空压泵10。
更进一步的,该密闭气囊还包括一气体采集管路11,气体采集管路11的进气口处于迎爆面,气体采集管路的出气口与三通阀12的其中一个连通口相连通,三通阀的另外两个连通口串联在第二充气管路4上。在气体采集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13,在第二充气管路上且接近与第二进气阀门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单向阀14。在密闭期间,为便于实时监测密闭内部的空气温度、瓦斯浓度、氧气浓度等参数,可以通过第二充气管路4进行气样采集。取下第二充气管路的进气端口,由于第四单向阀14的作用,拱形气囊组件2不会放气。抽气时,第三单向阀13顺利打开,并抽取密闭内部气体,以便进行分析预测密闭内部的情况。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说明: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其结构主要包括:四个多囊式长方体气囊组件、一个多囊式上圆下方的拱形气囊组件。所述长方体气囊组件由六个均匀小的长方体气囊单体组成,单体迎爆面的材料均为P4U智能材料增强涂覆布(具有抗冲击、耐磨、阻燃的特性),剩余面采用材料为常规增强涂覆布(具有耐磨、阻燃的特性),长方体气囊单体之间由单向阀连通,每个单体设置有安全泄压阀(安全泄压阀布置在气囊魔术贴侧部中间处,当小气囊单体压力达到10Kpa气体自动排出泄压)。在迎爆面设置有一个单项进气阀门,安全面有一个排气阀门。四个多囊长方体气囊组件有四个进气口,利用一个四通将其并为一个充气管路(第一充气管路),顶部充气管路(第二充气管路)为一单独充气管路,两条充气管路分别从魔术贴粘贴处顺至安全面。所述充气管路可弯曲、且具有一定强度。顶部充气管路单独出来一个双通,接一个反向单向阀,只进气,不出气,用来进行密闭内部的气体采集。充气泵两台,采用氮气瓶驱动的空压泵进行充气。
上述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布置工作
将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高压氮气瓶、充气管路、充气泵运送至密闭位置,适当清理密闭地点的杂物,将底层长方体气囊左右拼接,然后将中层气囊抬至底层气囊上,将充气管路顺至安全侧;将拱形气囊抬至中层气囊上。链接充气管路进气口,并将高压氮气瓶和空压泵相连。
步骤二、充气工作
打开空压泵,然后打开氮气瓶,先对长方体气囊组件进行持续充气,待充气5分钟后,打开第二充气管路对拱形气囊组件进行持续充气,撤出人员。充气完成后,气囊能够借助增强涂覆布良好的弹性与巷道壁紧密贴合,充气达到充气压力时,安全泄压阀打开,可以使气囊始终保持稳压状态,不用担心漏气影响,即便是气囊有部分摩擦破损,由于持续充气也会使得其保持一定强度和形态。当巷道密闭内侧发生瓦斯爆炸,爆炸气体冲击抗爆多囊密闭气囊,压缩密闭气囊,密闭气囊的内压会升高,此时安全阀打开及时放气,从而消耗瓦斯爆炸的能量,保证密闭外部的安全。当迎爆面气囊承受不住爆炸能量,或者有高速移动的尖锐物导致破坏,由于单向阀门的存在,剩余气囊仍将成为一个整体,对爆炸冲击进行缓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巷道的密闭性,确保密闭和抗爆效果。
步骤三、气样采集工作
在密闭期间,为便于实时监测密闭内部的空气温度、瓦斯浓度、氧气浓度等参数,可以通过拱形气囊充气管路进行气样采集。取下拱形气囊进气端口,由于单向阀的作用,拱形气囊不会放气,抽气时,反向单向阀顺利打开,并抽取密闭内部气体,以便进行分析预测密闭内部的情况。
步骤四、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回收工作
密闭结束后,启封火区,首先关闭两个空压泵,然后打开安全侧气囊的排气阀,完成排气工作,将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由上往下进行拆卸、折叠。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长方体气囊组件和一个拱形气囊组件,所述若干个长方体气囊组件堆放在巷道的中下部,形成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所述拱形气囊组件放置在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的上方,与巷道主体密闭气囊结构共同形成整个巷道的密闭气囊结构;
所述长方体气囊组件沿巷道的长度方向布设,长方体气囊组件由多个并列布置的长方体气囊单体组成,相邻长方体气囊单体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阀连通;
所述拱形气囊组件也沿巷道的长度方向布设,拱形气囊组件由多个并列布置的拱形气囊单体组成,相邻拱形气囊单体之间通过第二单向阀连通;
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气流导通方向均为从整个巷道的密闭气囊结构的迎爆面至安全面;
所述长方体气囊组件的迎爆面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第一进气阀门与第一充气管路连通,在长方体气囊组件的安全面设置有第一出气阀门;所述拱形气囊组件的迎爆面设置有第二进气阀门,第二进气阀门与第二充气管路连通,在拱形气囊组件的安全面设置有第二出气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气囊单体和拱形气囊单体上均设置有安全泄压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气囊单体的迎爆面和拱形气囊单体的迎爆面均设置有P4U智能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气囊单体上的安全泄压阀设置在长方体气囊单体的一侧,且朝向另一相邻长方体气囊单体;所述拱形气囊单体上的安全泄压阀设置在拱形气囊单体的底部。
CN202020007389.3U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 Active CN211230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7389.3U CN211230552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7389.3U CN211230552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0552U true CN211230552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31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07389.3U Active CN211230552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305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9815A (zh) * 2021-05-31 2021-08-2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抗爆多囊式气囊与桁架构筑物联合密闭装置及方法
CN113653529A (zh) * 2021-09-07 2021-11-16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井下巷道气囊式灾害体瞬时隔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9815A (zh) * 2021-05-31 2021-08-2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抗爆多囊式气囊与桁架构筑物联合密闭装置及方法
CN113653529A (zh) * 2021-09-07 2021-11-16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井下巷道气囊式灾害体瞬时隔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30552U (zh)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
CN110985098B (zh) 一种抗爆多囊快速密闭气囊及其使用方法
CN209670939U (zh) 一种煤矿瓦斯抽采钻孔长距离多段注浆封孔器
CN106761925A (zh) 一种煤矿巷道防爆密闭气囊
CN113790084B (zh) 一种煤矿隅角快速封堵与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6539373U (zh) 一种煤矿巷道防爆密闭气囊
CN202493282U (zh) 分体式波纹板连接可移动矿用救生舱
CN208900072U (zh) 一种新型囊袋式封孔器
CN111997494B (zh) 一种基于高阻隔效果的人防门
CN104775850A (zh) 一种井下快速膨胀密闭墙
CN204552823U (zh) 一种矿井充气式膨胀风墙
CN215761760U (zh) 一种多气室蜂窝式密闭气囊
CN217557019U (zh) 一种建筑底板变形缝堵漏装置
CN2195620Y (zh) 快速充气闭墙
CN116357391A (zh) 一种气囊式硬岩地层压气蓄能硐室结构
CN113279815B (zh) 一种抗爆多囊式气囊与桁架构筑物联合密闭装置及方法
CN215804676U (zh) 抗爆多囊式气囊与桁架构筑物联合密闭装置
CN209722910U (zh) 一种临时封堵导流洞洞身闸门井筒的装置
CN209512351U (zh) 一种防破裂冰袋
CN208982104U (zh) 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紧急密封避险装置
CN112946204B (zh) 模拟煤与瓦斯突出实验用的集成式抽注气系统
CN207728392U (zh) 一种矿用充气气袋及封堵装置
CN201103113Y (zh) 多功能抗洪抢险气囊
CN221462377U (zh) 矿用充气气垛
CN221053660U (zh) 一种煤矿用二次带压注浆封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