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8788U - 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8788U
CN211208788U CN202020131636.0U CN202020131636U CN211208788U CN 211208788 U CN211208788 U CN 211208788U CN 202020131636 U CN202020131636 U CN 202020131636U CN 211208788 U CN211208788 U CN 211208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ocket
shell
climbing fram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16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亚楠
尹正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rise Safet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rise Safet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rise Safet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rise Safet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316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8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8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8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插头包括插头插接件,插头插接件上设有呈辐射分布的多个前隔板,多个插针一一对应安装在相邻两个前隔板之间,插座包括插座插接柱,插座插接柱上对应多个前隔板设置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避让缺口,插头插接件上的多个前隔板能够插入到插座插接柱上的多个避让缺口内,以实现插头和插座之间的插接。该种结构,通过设置前隔板和避让缺口能够将插头上的多个插针和插座上的多个插座孔分隔开,这样便可减少多个插针和多个插座孔之间的相互干涉,增加爬电距离,从而在同样大小的电流下便可减少插头插座体积,使插座可安装在主控箱或分控箱外,并从箱体的外部实现接线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插头、插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智能爬架用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
背景技术
对于建筑用智能爬架而言,其电控箱主要包括一个主控箱和与主控箱对应的多个分控箱,而主控箱和多个分控箱之间需要通过电缆线、插头和插座进行连接。而在现有的爬架系统中,其使用的插头都比较大,放在主控箱或分控箱外部都比较占用空间。同时,现有方案中,在连接插头时,都需要打开箱盖采用接线端子压接线的方式连接插头,而这样就使得现有插头需要打开电箱才能进行插接。而这样导致需要找专业持证电工才能进行插头的插接,从而导致主控箱和多个分控箱之间的连接费时费力,标准化程度低。同时电箱打开后,容易出现密封不严的现象,从而会降低主控箱和分控箱的密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包括上述智能爬架用插头和智能爬架用插座的插头插座总成。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能够在所述智能爬架的电控箱外部与安装在所述电控箱底部的插座进行插接,所述插头包括:
插头插接件,包括两端开口的插头插接外壳和设置在所述插头插接外壳内用于将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两端分隔开的安装座;
插接端外筒,能够转动地套设安装在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前端外,且所述插接端外筒与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前端之间围成有供插座的插座外壳插入的第一环形槽,所述插接端外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伸出到所述插接端外筒外;
接线端外壳,安装在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后端上;
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前端内的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和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之间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对称设置的插针;
其中,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圆柱和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前端之间,并以所述第一圆柱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前隔板,每一所述前隔板均对应设置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插针之间,多个所述前隔板、所述第一圆柱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均与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前端面平齐,
所述安装座上对应多个所述插针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安装座的贯穿孔,每一所述插针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镀金层,多个所述前隔板中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前隔板为异形隔板,所述插头插接件为绝缘件,所述安装座对应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设置的面上对应多个所述插针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按顺序排列的数字标识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前隔板的数量为5个,所述插针的数量为5个。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插针包括直径大于等于2.5mm小于等于4mm的第一规格插针,和直径大于等于5mm小于等于7mm的第二规格插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后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接线端外壳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接线端外壳上对应所述第一外螺纹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接线端外壳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和所述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安装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后端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异形隔板为一所述前隔板和设置在所述前隔板的两侧上的凸起组成,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关于所述前隔板对称设置,并位于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和所述前隔板的连接处,且所述凸起沿所述第一圆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端面与所述前隔板沿所述第一圆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端面一一对应平齐。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插头插接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后端内的第二圆柱,以及与所述第二圆柱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第一后隔板,每一所述第一后隔板均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贯穿孔之间,每一所述第一后隔板远离所述第二圆柱的一端和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后端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二圆柱和所述第一圆柱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圆柱上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开口。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座,用于安装在所述电控箱的底部,用于与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进行插接,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座包括:
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的两端开口,所述插座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插座外壳的两端分隔开的分隔部;
插座插接柱,安装在所述分隔部上,位于所述插座外壳的前端内,且所述插座外壳的前端与所述插座插接柱之间围成有供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插头插接外壳插入的第二环形槽,所述插座外壳的前端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插座插接柱的前端与所述插座外壳的前端面平齐;
其中,所述插座插接柱上设置有与所述插座插接柱同轴的供智能爬架用插头的第一圆柱插入的内孔,所述插座插接柱上、所述内孔的周围对应多个插针一一设置有使所述内孔与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并以所述内孔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从所述插座插接柱的一端面延伸至所述插座插接柱的另一端面,所述避让缺口用于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前隔板进行插接配合,所述插座插接柱上、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避让缺口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个能够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插针进行插接配合的插座孔,所述插座孔贯穿所述插座插接柱和所述分隔部,
所述插座插接柱远离所述分隔部的一端面上对应多个所述插座孔一一对应设置有按顺序排列的多个数字标识结构,所述插座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插座外壳的前端和所述插座外壳的后端的连接处套设安装有安装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插座外壳的后端内设置有第三圆柱,以及以所述第三圆柱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第二后隔板,每一所述第二后隔板均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插座孔之间,且多个所述插座孔均位于所述第三圆柱的外侧,每一所述第二后隔板远离所述第三圆柱的一端和所所述插座外壳的后端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三圆柱和所述内孔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三圆柱上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远离所述分隔部的一端开口。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呈方形,所述安装板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固定孔,或所述安装板包括两个沿所述插座外壳的周向方向对称设置的两块凸出板,每一所述凸出板上均设置有固定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避让缺口的数量为5个,所述插座孔的数量为5个。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头插座总成,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和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座,其中,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插头插接件能够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座的插座插接柱进行插接配合,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多个插针能够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座的多个插座孔一一对应进行插接。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爬架,包括电控箱;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和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座,其中,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座安装在所述电控箱的底部,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座的插接端位于所述电控箱外部,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插接端能够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座的插接端进行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插头包括插头插接件,插头插接件上设有呈辐射分布的多个前隔板,多个插针一一对应安装在相邻两个前隔板之间,插座包括插座插接柱,插座插接柱上对应多个前隔板设置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避让缺口,插头插接件上的多个前隔板能够插入到插座插接柱上的多个避让缺口内,以实现插头和插座之间的插接。该种结构,通过设置前隔板和避让缺口能够将插头上的多个插针和插座上的多个插座孔分隔开,这样便可减少多个插针和多个插座孔之间的相互干涉,增加爬电距离,从而在同样大小的电流下便可减少插头插座体积,使插座可安装在主控箱或分控箱外,并从箱体的外部实现接线操作。
同时,本申请中,插头插接件的前端伸出到插接端外筒外,使得插头和插座插接时,插头插接件的插接前端相对插头的插接端外筒而言能够向更靠近插座的方向延伸,而插头的插接端外筒和插座外壳在插接时彼此相抵靠接触,而由于插接端外筒和插座外壳一般由绝缘材料制成,而绝缘材料在加工时,一般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若依靠插头的插接端外筒和插座外壳在插接时彼此地抵靠接触来进行插头和插座在轴向方向的限位安装的话,插座孔和插头的插针能否可靠接触就与插头的插接端外筒和插座外壳的加工误差有很大的关系,而这样根本无法确保插座和插头在插接后,插针和插座孔能够可靠接触。而本申请将插头插接件的前端伸出到插接端外筒外,使得插头和插座插接时,插头和插针的插座孔能够先接触而实现轴向定位,这样就算在插接端外筒和插座外壳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时,也使得插头的插针和插座的插座孔能够紧密接触,而不会出线接线松动,从而可确保插头和插座在插接连接时的可靠性,防止插头和插座插接时,插针和插座孔接触不牢靠而出现接线松动等情况。其中,通过在每一个插针的外表面上设置镀金层,能够进一步增大插针的导电率,从而可进一步确保插头和插座之间的电传导效率,这样便可进一步提高插头和插座能够传递的电流,这样便能够在传递同样电流的情况下,缩小插头和插座的体积,减小插头和插座在外部连接后的占用空间,以使插座能够在安装伸出到电控外并在外部进行插接后能够占据减小的空间,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物体。
此外,本申请中,在插座上设置有异形缺口,在插头上设置有异形隔板,而通过异形隔板和异形缺口的配合便能将插座上相邻两个异形缺口’之间的区域限定在两个异形隔板形成的区域内,这样便能够对智能爬架用插头和插座在插接时的周向位置进行精确限位,以使插头和插座只能够从唯一的角度进行插接,这样就使得插座上的插针只能够对应插入到一插座孔内,而不会出现插针插错位置的现象发生。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的插头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的插头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的插头的部分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插头的部分结构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3中的插头的部分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的插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的插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的插座和插头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的插座和插头的组装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插头,10插针,12插头插接件,120插头插接外壳,1202第一外螺纹,122安装座,1222贯穿孔,124第一圆柱,126前隔板,126’异形隔板,1262凸起,128第二圆柱,1282第一盲孔,129第一后隔板,14插接端外筒,142第一内螺纹,16第一环形槽,18接线端外壳,182第二内螺纹,2插座,20插座外壳,202分隔部,204第二外螺纹,206第三圆柱,2062第二盲孔,208第二后隔板,22插座插接柱,222内孔,224避让缺口,224’异形缺口,2242凹槽,226插座孔,24第二环形槽,26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11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1、插座2和插头插座总成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1,能够在智能爬架的电控箱外部与安装在电控箱底部的插座2进行插接,插头1包括插头插接件12、插接端外筒14和接线端外壳18,具体地:
如图5和图6所示,插头插接件12包括两端开口的插头插接外壳120和设置在插头插接外壳120内用于将插头插接外壳120的两端分隔开的安装座122;
如图3所示,插接端外筒14能够转动地套设安装在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外,且插接端外筒14与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之间围成有供插座2的插座外壳20插入的第一环形槽16,插接端外筒1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42,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伸出到插接端外筒14外;
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接线端外壳18安装在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后端上;
如图2至图6所示,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座122上,并位于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内的第一圆柱124,如图1所示,第一圆柱124和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之间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对称设置的插针10;
其中,如图2至图6所示,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圆柱124和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之间,并以第一圆柱124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前隔板126,每一前隔板126均对应设置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插针10之间,多个前隔板126、第一圆柱124远离安装座122的一端均与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面平齐,如图4所示,安装座122上对应多个插针10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安装座122的贯穿孔1222,每一插针10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镀金层,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前隔板126中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前隔板126为异形隔板126’,插头插接件12为绝缘件,如图4所示,安装座122对应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设置的面上对应多个插针10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按顺序排列的数字标识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1,用于智能爬架,而智能爬架包括主控箱和多个分控箱组成的电控箱、以及安装在电控箱底部的插座2,而本申请提供的插头1用于与插座2位于电控箱外部的前端插接配合。而由于插头1和插座2能够在主控箱等电控箱的外部进行插接配合,这样就使得插头1和插座2进行插接配合时,不用打开电控箱的盖,因而不需要专业持证电工便可实现电控箱的接线操作,这样便可降低主控箱、分控箱等电控箱连接时的人工成本,同时,该种方式,在接线时不需要打开主控箱和分控箱的盖,这样便解决了主控箱和分控箱开盖接线后密封不严的问题,从而可确保主控箱和分控箱的密封性能。而该插头1主要包括插头插接件12、插接端外筒14和接线端外壳18,而插头插接件12包括插头插接外壳120,而插头插接外壳120包括与插座2进行插接配合的前端,也即插接端,以及用于接线以实现插头1的接电的后端,也即接线端。其中,本申请中,插头插接件12还包括设置在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内的第一圆柱124以及多个呈辐射状分布并连接在第一圆柱124和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内侧壁之间的前隔板126,即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由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外壳、第一圆柱124和多个前隔板126组成,而多个插针10则一一对应安装在任意相邻两个前隔板126之间,且每一个插针10的周方均被封死。该种结构,插头1的多个插针10通过多个前隔板126相分隔,从而使得每个插针10均位于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这样便可将多个插针10相互隔离开,从而可降低插头1的多个插针10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多个插针10之间的爬电距离,这样便可增加插头1的电流,从而在同等电流下便可缩小插头1的整体体积以及与插头1配合的插座2的体积,这样就使得智能爬架用插座2能够在主控箱外或分控箱外部占用较小的体积,从而使得智能爬架用插座2的前端能够被设置在主控箱外或分控箱外,以方便用户从主控箱外或分控箱外实现智能爬架用插座2和智能爬架用插头1之间的插接。
同时,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前隔板126中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前隔板126为异形隔板126’,即多个前隔板126中,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前隔板126与其他前隔板126的形状有差异,而在智能爬架用插座2与智能爬架用插头1插接时,智能爬架用插头1的前隔板126需要与智能爬架用插头1上的对应设置的避让缺口224进行插接,而通过两个前隔板126的差异性便能将插座2上相邻两个异形缺口224’之间的区域限定在两个异形隔板126’形成的区域内,这样便能够对智能爬架用插头1和插座2在插接时的周向位置进行精确限位,以使插头1和插座2只能够从唯一的角度进行插接,这样就使插座2上的插针10只能够对应插入到一插座孔226内,而不会出现插针10插错位置的现象发生。
其中,如图1和图6所示,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伸出到插接端外筒14外,使得插头1和插座2插接时,插头插接件12的插接前端相对插头1的插接端外筒14而言能够向更靠近插座2的方向延伸,而插头1的插接端外筒14和插座外壳20在插接时彼此相抵靠接触,而由于插接端外筒14和插座外壳20一般由绝缘材料制成,而绝缘材料在加工时,一般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若依靠插头1的插接端外筒14和插座外壳20在插接时彼此地抵靠接触来进行插头1和插座2在轴向方向的限位安装的话,插座孔226和插头1的插针10能否可靠接触就与插头1的插接端外筒14和插座外壳20的加工误差有很大的关系,而这样根本无法确保插座2和插头1在插接后,插针10和插座孔226能够可靠接触。而本申请将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伸出到插接端外筒14外,使得插头1和插座2插接时,插头1和插针10的插座孔226能够先接触而实现轴向定位,这样就算在插接端外筒14和插座外壳20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时,也使得插头1的插针10和插座2的插座孔226能够紧密接触,而不会出线接线松动,从而可确保插头1和插座2在插接连接时的可靠性,防止插头1和插座2插接时,插针10和插座孔226接触不牢靠而出现接线松动等情况。其中,通过在每一个插针10的外表面上设置镀金层,能够进一步增大插针10的导电率,从而可进一步确保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电传导效率,这样便可进一步提高插头1和插座2能够传递的电流,这样便能够在传递同样电流的情况下,缩小插头1和插座2的体积,减小插头1和插座2在外部连接后的占用空间,以使插座2能够在安装伸出到电控外并在外部进行插接后能够占据减小的空间,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物体。
其中,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前隔板126连接在第一圆柱124和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之间,即多个前隔板126的前端分别与第一圆柱124的外侧壁面和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内侧壁面连接,这样就使得相邻两个前隔板126、第一圆柱124和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能够围成一个周向闭合的区域,这样便可进一步减少多个插针10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进一步增加插头1和插座2能够传递的额定电流,以进一步减小插头1和插座2的体积。同时,该种设置还能够增大插头1和插座2插接时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插接牢靠性,因而可防止插头1和插座2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脱的现象发生。
其中,如图4所示,通过在安装座122对应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设置的面上对应每个插针10设置数字标识结构,能够对每个插针10进行编号,同时,可在插座2上对每一个插座孔226也进行编号,这样在插接时,使得用户能够根据数字标识结构快速方便地确定好每个插针10对应的插座孔226,以将多个插针10一一对应插入到多个插座孔226内,这样便可防止插头1插错位置。而插头插接件12为绝缘件,比如尼龙件,这样可确保插针10上的电流不会通过插头插接件12进行泄露或降低。
其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插接端外筒14能够转动地套设安装在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外,且插接端外筒1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42,同时,可在插座外壳20的前端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外螺纹204,以使插座外壳20的前端能够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插入安装到插接端外筒14的前端内,这样便可简单方便地实现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插接配合。当然,插头1和插座2也可通过额外的螺钉进行固定。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前隔板126的数量为5个,插针10的数量为5个。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的数量为5个,插针10的数量为5个能够将插头1设置成五芯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该五芯插头和五芯线缆实现主控箱和分控箱的连接,而五芯中的五根线中有三根线用作电源的三相电源线,另一根用作地线,而第五根可用作主控箱和分控箱之间的信号线,这样便能够将电源线、地线和信号线变成一个五芯线缆,从而可取消一个线缆的使用,这样便可简化爬架的连线操作,降低产品的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插针10包括直径大于等于2.5mm小于等于4mm的第一规格插针,和直径大于等于5mm小于等于7mm的第二规格插针。
在该实施例中,插针10的直径可根据实际需要的电流进行设置,比如,可设置成不同直径的不同规格,而根据智能爬架的工作特点,可设置两种规格的插头1,比如直径为2.5mm-4mm之间的小规格插头,和直径在5mm-7mm之间的大规格插头。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后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接线端外壳18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1202,接线端外壳18上对应第一外螺纹1202设置有第二内螺纹182,接线端外壳18通过第二内螺纹182和第一外螺纹1202的配合安装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后端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外螺纹1202和第二内螺纹182的配合将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后端与接线端外壳18进行螺纹连接,而接线端外壳18和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后端用于实现电缆线的安装,以及电缆线与每个插针10之间的接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一圈限位凸起1262,插接端外筒14从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后端套设安装到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并与限位凸起1262相互抵接限位,而插接端外筒14的后侧通过接线端外壳18进行限位,这样便能够将插接端外筒14转动地安装在限位凸起1262和接线端外壳18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和图4所示,异形隔板126’为一前隔板126和设置在前隔板126的两侧上的凸起1262组成,凸起126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起1262关于前隔板126对称设置,并位于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和前隔板126的连接处,且凸起1262沿第一圆柱124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端面与前隔板126沿第一圆柱124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端面一一对应平齐。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正常的前隔板126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凸起1262,以形成异形隔板126’,而凸起1262优选设置在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侧壁和前隔板126连接处,而凸起1262沿第一圆柱124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端面与前隔板126沿第一圆柱124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端面一一对应平齐,即是说凸起1262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与前隔板126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一致。进一步优选地,凸起1262的前端面、前隔板126的前端面和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面平齐,这样使得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比较平整,因而能够更好地与插座2进行插接并贴合。而凸起1262的周向厚度和径向宽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其中,优选地,异形隔板126’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插头插接件12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座122上并位于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后端内的第二圆柱128,以及与第二圆柱128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第一后隔板129,每一第一后隔板129均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贯穿孔1222之间,每一第一后隔板129远离第二圆柱128的一端和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后端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圆柱128和第一圆柱124的轴线共线,第二圆柱128上设置有第一盲孔1282,第一盲孔1282远离安装座122的一端开口。
在该些实施例中,插头插接外壳120的接线端用于接线,以使外部的电线等能够与插头插接外壳120内部的插针10电连接。而第一后隔板129的设置使得与插针10对应的每根电线之间也能够相互隔离,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每根电线之间的干扰,从而增大插头1的电流,进而增大插头1和与其对应的插座2电流。而每一第一后隔板129远离第二圆柱128的一端和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后端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后隔板129之间的区域并没有完全断开,这样便能够通过第一后隔板129与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后端之间的间隙实现走线,从而使得每根电线能够沿多个第一后隔板129的外侧绕到对应的插针10处,以实现每根电线与对应插针10的连接。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座2,用于安装在电控箱的底部,用于与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1进行插接,智能爬架用插座2包括:
插座外壳20,插座外壳20的两端开口,插座外壳20内设置有用于将插座外壳20的两端分隔开的分隔部202;
插座插接柱22,安装在分隔部202上,位于插座外壳20的前端内,且插座外壳20的前端与插座插接柱22之间围成有供智能爬架用插头1的插头插接外壳120插入的第二环形槽24,插座外壳20的前端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04,插座插接柱22的前端与插座外壳20的前端面平齐;
其中,插座插接柱22上设置有与插座插接柱22同轴的供智能爬架用插头1的第一圆柱124插入的内孔222,插座插接柱22上、内孔222的周围对应多个插针10一一设置有使内孔222与第二环形槽24连通,并以内孔222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避让缺口224,避让缺口224从插座插接柱22的一端面延伸至插座插接柱22的另一端面,避让缺口224用于与智能爬架用插头1的前隔板126进行插接配合,插座插接柱22上、任意相邻两个避让缺口224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个能够与智能爬架用插头1的插针10进行插接配合的插座孔226,插座孔226贯穿插座插接柱22和分隔部202,
插座插接柱22远离分隔部202的一端面上对应多个插座孔226一一对应设置有按顺序排列的多个数字标识结构,插座外壳20的外侧壁上、插座外壳20的前端和插座外壳20的后端的连接处套设安装有安装板2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座2,用于安装在智能爬架的电控箱的底部,而智能爬架包括主控箱和多个分控箱组成的电控箱、以及安装在主控箱底部的插座2和与插座2进行插接的插头1,而本申请提供的插座2由于插接端能够安装在电控箱的外部,因而插头1能够在电控箱外部与安装在电控箱底部的插座2进行插接配合。而由于插头1和插座2能够在主控箱的外部进行插接配合,这样就使得插头1和插座2进行插接配合时,不用打开电控箱的盖,因而不需要专业持证电工便可实现电控箱的接线操作,这样便可降低主控箱、分控箱等电控箱连接时的人工成本,同时,该种方式,在接线时不需要打开主控箱和分控箱的盖,这样便可解决主控箱和分控箱开盖接线后密封不严的问题,从而可确保主控箱和分控箱的密封性能。而该插座2主要包括插座外壳20和插座插接柱22,而插座外壳20的两端开口,一端为插接端,另一端为接线端,而插接端和接线端通过分隔部202分隔开,而插座外壳20的前端,即插接端内设置有插座插接柱22,插座插接柱22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供插头1的第一圆柱124插入的内孔222,同时插座插接柱22上设置有连接内孔222和第二环形槽24并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避让缺口224,而多个避让缺口224用于和插头1的多个辐射状前隔板126进行对应插接。该种结构的插座2能够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插头1进行对应插接,而这种插座2和插头1插接以后,插头1的多个插针10通过多个前隔板126相分隔,插座2的多个插座孔226之间也通过多个避让缺口224而彼此分离,这样就使得每个插针10和每个插座孔226均位于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这样便可将多个插针10和多个插座孔226相互隔离开,从而可降低多个插针10和多个插座孔226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多个插针10和多个插座孔226之间的爬电距离,这样便可增加插头1和插座2的电流,从而在同等电流下便可缩小插头1的整体体积以及与插头1配合的插座2的体积,这样就使得智能爬架用插座2能够在主控箱外或分控箱外部占用较小的体积,从而使得智能爬架用插座2的前端能够被设置在主控箱外或分控箱外,以方便用户从主控箱外或分控箱外实现智能爬架用插座2和智能爬架用插头1之间的插接。
同时,由于该插座2上的避让缺口224能够与插头1上的前隔板126相互插接,因此,避让缺口224中也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异形缺口224’,而通过异形隔板126’和异形缺口224’的配合便能将插座2上相邻两个异形缺口224’之间的区域限定在两个异形隔板126’形成的区域内,这样便能够对智能爬架用插头1和插座2在插接时的周向位置进行精确限位,以使插头1和插座2只能够从唯一的角度进行插接,这样就使得插座2上的插针10只能够对应插入到一插座孔226内,而不会出现插针10插错位置的现象发生。
其中,异形缺口224’的形状和异形隔板126’的形状一致,具体地,异形缺口224’由避让缺口224和两个对称设置在避让缺口224两侧的两个凹槽2242组成。
其中,每一插座孔226内设置有导电件,导电件的设置使得插针10插入到插座孔226内时,能够实现信号的电源的传递。而导电件上也可设置一层渡金层。
其中,多个避让缺口224使内孔222与第二环形槽24连通,使得避让缺口224、内孔222和第二环形槽24能够构成一个整体的插座凹陷部,以供插头插接件12的前端能够直接插入到该整体的插座凹陷部内,这样便能够进一步减少相邻多个插针10和多个插座孔226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进一步增加插头1和插座2能够传递的额定电流,以进一步减少插头1和插座2的体积。同时,该种设置还能够增大插头1和插座2插接时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插接牢靠性,因而可防止插头1和插座2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脱的现象发生。
其中,通过在插座2上对每一个插座孔226进行编号,使得用户在将插头1和插座2进行插接时能够根据数字标识结构快速方便地确定好每个插针10对应的插座孔226,以将多个插针10一一对应插入到多个插座孔226内,这样便可防止插头1插错位置。
其中,插接端外筒14能够转动地套设安装在插头插接外壳120的前端外,且插接端外筒1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42,同时,插座外壳20的前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04,这样就使得插座外壳20的前端能够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插入安装到插接端外筒14的前端内,这样便可简单方便地实现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插接配合。当然,插头1和插座2也可通过额外的螺钉进行固定。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9所示,安装座122上、插座外壳20的后端内设置有第三圆柱206,以及以第三圆柱206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第二后隔板208,每一第二后隔板208均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插座孔226之间,且多个插座孔226均位于第三圆柱206的外侧,每一第二后隔板208远离第三圆柱206的一端和插座外壳20的后端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三圆柱206和内孔222的轴线共线,第三圆柱206上设置有第二盲孔2062,第二盲孔2062远离分隔部202的一端开口。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二后隔板208的设置使得与插座孔226对应的每根电线之间能够相互隔离,这样便能够进一步减少每根电线之间的干扰,从而增大插座2的电流,进而增大插座2和与其对应的插头1电流。而每一第二后隔板208远离第三圆柱206的一端和插座外壳20的后端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相邻两个第二后隔板208之间的区域并没有完全断开,这样便能够通过第二后隔板208与插座外壳20的后端之间的间隙实现走线,从而使得每根电线能够沿多个第二后隔板208的外侧而绕到对应的插座孔226处,以实现每根电线对应插座孔226的安装。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8所示,安装板26呈方形,安装板26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固定孔,或安装板26包括两个沿插座外壳20的周向方向对称设置的两块凸出板,每一凸出板上均设置有固定孔。其中,优选地,安装板26为法兰板。而在安装时可根据实际安装条件而合理设置安装板26的形状,方形的圆形的均可。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7至图9所示,避让缺口224的数量为5个,插座孔226的数量为5个。即插座2为五芯插座。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头插座总成,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1和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座2,其中,智能爬架用插头1的插头插接件12能够与智能爬架用插座2的插座插接柱22进行插接配合,智能爬架用插头1的多个插针10能够与智能爬架用插座2的多个插座孔226一一对应进行插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插头插座总成,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1和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座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插头插座总成具有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1和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座2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爬架,包括电控箱(图中未示意出);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1和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座2,其中,智能爬架用插座2安装在电控箱的底部,智能爬架用插座2的插接端位于电控箱外部,智能爬架用插头1的插接端能够与智能爬架用插座2的插接端进行插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1和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座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具有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头1和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爬架用插座2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能够在所述智能爬架的电控箱外部与安装在所述电控箱底部的插座进行插接,所述插头包括:
插头插接件,包括两端开口的插头插接外壳和设置在所述插头插接外壳内用于将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两端分隔开的安装座;
插接端外筒,能够转动地套设安装在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前端外,且所述插接端外筒与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前端之间围成有供插座的插座外壳插入的第一环形槽,所述插接端外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伸出到所述插接端外筒外;
接线端外壳,安装在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后端上;
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前端内的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和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之间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对称设置的插针;
其中,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圆柱和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前端之间,并以所述第一圆柱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前隔板,每一所述前隔板均对应设置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插针之间,多个所述前隔板、所述第一圆柱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均与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前端面平齐,
所述安装座上对应多个所述插针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安装座的贯穿孔,每一所述插针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镀金层,多个所述前隔板中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前隔板为异形隔板,所述插头插接件为绝缘件,所述安装座对应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设置的面上对应多个所述插针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按顺序排列的数字标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爬架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隔板的数量为5个,所述插针的数量为5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爬架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针包括直径大于等于2.5mm小于等于4mm的第一规格插针,和直径大于等于5mm小于等于7mm的第二规格插针;和/或
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后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接线端外壳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接线端外壳上对应所述第一外螺纹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接线端外壳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和所述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安装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后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爬架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隔板为一所述前隔板和设置在所述前隔板的两侧上的凸起组成,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关于所述前隔板对称设置,并位于所述插头插接件的前端和所述前隔板的连接处,且所述凸起沿所述第一圆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端面与所述前隔板沿所述第一圆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端面一一对应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爬架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插接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后端内的第二圆柱,以及与所述第二圆柱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第一后隔板,每一所述第一后隔板均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贯穿孔之间,每一所述第一后隔板远离所述第二圆柱的一端和所述插头插接外壳的后端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二圆柱和所述第一圆柱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圆柱上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开口。
6.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座用于安装在智能爬架的电控箱的底部,用于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爬架用插头进行插接,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座包括:
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的两端开口,所述插座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插座外壳的两端分隔开的分隔部;
插座插接柱,安装在所述分隔部上,位于所述插座外壳的前端内,且所述插座外壳的前端与所述插座插接柱之间围成有供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插头插接外壳插入的第二环形槽,所述插座外壳的前端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插座插接柱的前端与所述插座外壳的前端面平齐;
其中,所述插座插接柱上设置有与所述插座插接柱同轴的供智能爬架用插头的第一圆柱插入的内孔,所述插座插接柱上、所述内孔的周围对应多个插针一一设置有使所述内孔与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并以所述内孔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从所述插座插接柱的一端面延伸至所述插座插接柱的另一端面,所述避让缺口用于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前隔板进行插接配合,所述插座插接柱上、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避让缺口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个能够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插针进行插接配合的插座孔,所述插座孔贯穿所述插座插接柱和所述分隔部,
所述插座插接柱远离所述分隔部的一端面上对应多个所述插座孔一一对应设置有按顺序排列的多个数字标识结构,所述插座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插座外壳的前端和所述插座外壳的后端的连接处套设安装有安装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爬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插座外壳的后端内设置有第三圆柱,以及以所述第三圆柱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第二后隔板,每一所述第二后隔板均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插座孔之间,且多个所述插座孔均位于所述第三圆柱的外侧,每一所述第二后隔板远离所述第三圆柱的一端和所所述插座外壳的后端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三圆柱和所述内孔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三圆柱上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远离所述分隔部的一端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爬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呈方形,所述安装板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固定孔,或所述安装板包括两个沿所述插座外壳的周向方向对称设置的两块凸出板,每一所述凸出板上均设置有固定孔。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爬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缺口的数量为5个,所述插座孔的数量为5个。
10.一种插头插座总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爬架用插头和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爬架用插座,其中,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插头插接件能够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座的插座插接柱进行插接配合,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头的多个插针能够与所述智能爬架用插座的多个插座孔一一对应进行插接。
CN202020131636.0U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 Active CN211208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1636.0U CN211208788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1636.0U CN211208788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8788U true CN211208788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6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1636.0U Active CN211208788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8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9359B (zh) 用于差分数据传输的插接连接器
US6419527B2 (en) Adapter and plug for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US6099349A (en) Dual multiport RJ connector arrangement
US8096833B2 (en) Plug assembly
CA2543474C (en) Jack with modular mounting sleeve
US8650750B2 (en) Process for assembling a data cable connector module
US6948977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y method
US8011961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pieces
US20140162488A1 (en) Circular connectors with power and signal contact pinout arrangement
US783751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vertically oriented contacts
CN100487989C (zh) 电气连接件的面板安装系统
CN100481647C (zh) 模块插座组件
CN114223101A (zh) 电连接器
CN211208788U (zh) 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
US6551136B2 (en) Closed end coaxial connector
US9450326B2 (en) Data cable connector module for assembly to cable with a fixation element for positioning and fixing of cable conductors of a multi core cable
CN209786308U (zh) 一种矿用隔爆型电缆连接器
CN211208789U (zh) 一种智能爬架用插头、插座和插头插座总成
EP2224546B1 (en) Cassette having interchangeable rear mating connectors
CN218456176U (zh) 一种新型直插式多芯连接器
CN216928965U (zh) 一种接线器
CN219513395U (zh) 一种高防护性的多端口工业连接器
CN219959544U (zh) 一种防水型公母数据线
CN105576429A (zh) 一种接触件模块固定件及差分连接器
CN215377733U (zh) 一种模块式大电流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100 2-008, building 2, No. 7, Yunshan Road,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unrise safet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100 2-008, building 2, No. 7, Yunsh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unrise safet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