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7307U - 触控膜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膜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7307U
CN211207307U CN201922075476.2U CN201922075476U CN211207307U CN 211207307 U CN211207307 U CN 211207307U CN 201922075476 U CN201922075476 U CN 201922075476U CN 211207307 U CN211207307 U CN 211207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de layer
metal grid
grid unit
touch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54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根初
吴忠良
陈禄禄
许建勇
田雨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54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7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7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73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膜及电子设备,该触控膜,包括: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形成所述触控膜的电容触点;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外界通信;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层间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金属网格单元作为电子设备的天线,其与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不会额外增大电子设备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触控膜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膜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内部都设有天线,以便与外部设备通信,目前,手机等终端产品都在朝着小型化、薄型化方向发展,手机内部的相应元器件越来越集中,而为了保证手机的通信质量,天线的面积又不能缩小,对此有的厂商将天线设置成一层膜,并将该膜覆盖在触控膜上,但是这种设计还是会增大手机的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膜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天线覆盖在触控膜上的设置方式会增大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厚度的问题。
一种触控膜,包括: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形成所述触控膜的电容触点;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外界通信;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层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金属网格单元作为电子设备的天线,其与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不会额外增大电子设备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设计。同时,这样设置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避免第一金属网格单元与电子设备内部的其他元器件产生干涉,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光线可以在穿过第一基板1后再穿过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这样避免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内容产生遮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嵌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基板对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进行保护,降低第一金属网格单元因受到刮碰而损害的概率;及/或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电极层嵌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基板对第一电极层进行保护,降低第一电极层因受到刮碰而损害的概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层为第二金属网格单元,这样第一金属网格单元和第二金属网格单元可以同时制备,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膜还包括天线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电性连接,所述天线引脚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这样更方便第一金属网格单元与电子设备的其他元器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通过纳米压印的方式形成于所第一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由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金属层经蚀刻后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所述触控膜还包括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形成电容触点;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为ITO层,或者,所述第二电极层为第三金属网格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膜还包括第二基板和连接胶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成型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电极层成型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连接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连接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连接在一起。生产时可以在第一基板上制备第一电极层和第一金属网格单元,在第二基板上制备第二电极层,进而可以避免制备第一电极层和第一金属网格单元时对第二电极层产生不良影响,或者是避免制备第二电极层时对制备第一电极层和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产生不良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膜具有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缺口,以便所述触控膜能够应用于刘海屏电子设备或水滴屏电子设备;所述缺口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设置在所述缺口的外侧,由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至所述缺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这样设置在电子设备组装后第一金属网格单元所在的区域用户一般不会碰触,该区域相当于是电子设备的触控盲区,故第一金属单元设置在该区域既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触控操作,又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触控膜,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上,所述触控膜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为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显示面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膜与显示屏配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膜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M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C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中N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膜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0以及设置在显示屏10的显示面101的触控膜20。显示屏10用于显示电子设备100的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触控膜20用于接受用户的触控操作,以便对电子装置100进行控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膜20还具有天线的功能,以便电子设备100与外部通信。此外,该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膜20包括:第一基板1、第一电极层2、第二电极层3以及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第一基板1为透明第一基板1,可以是玻璃板或者是PET(PET为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的简称)等树脂板,第一基板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其中,第二表面 12与显示屏10的显示面101相接。光线可以从第二表面12一侧传播至第一表面11一侧,也可以从第一表面11一侧传播至第二表面12一侧。第一电极层2设置在第一表面11上,第二电极层3设置在第二表面12上,二者相对形成电容触点,以便检测用户的触碰位置。组装后,第一表面11相比于第二表面12 更靠近用户,也即第一电极层2相比于第二电极层3更靠近用户,此时第一电极层2作为感应层、第二电极层3作为驱动层。
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设置在第一表面11,并与第一电极层2电性隔离。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用于与外界通信,电子设备100组装后,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 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天线,以与外界通信。另外,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位于第一电极层2外侧,并与第一电极层2间隔设置,以避免对触控膜20的触控性能产生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与第一电极层2同层设置,不会额外增大电子设备100的厚度,其中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是指电子设备100在由触控膜至显示屏方向上的尺寸。同时,这样设置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空间,避免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与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其他元器件产生干涉,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小型化设计。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光线可以在穿过第一基板1后再穿过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这样避免对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内容产生遮挡。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表面11相比于第二表面12更靠近用户,故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更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外表面,可以提高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的通信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刘海屏电子设备或水滴屏电子设备,此时,如图2所示,触控膜20具有由第一基板1的第一表面11贯穿至第一基板1的第二表面12的缺口5,以适应电子设备的刘海屏或水滴屏。其中,缺口5 在第一方向A上延伸至第一基板1的边缘,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设置在缺口5 的外侧,由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至缺口5的方向与第一方向A垂直。电子设备组100装后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所在的区域用户一般不会碰触,该区域相当于是电子设备100的触控盲区,故第一金属单元4设置在该区域既不会影响电子设备100的触控操作,又不会影响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的网孔41可以是矩形、菱形、六边形等,另外,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开口率在95%以上,这样便可以避免对触控膜 20的透光率产生影响,也不会对电子设备100的最终显示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具体的,如图3和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的网孔41为菱形,菱形的边长L为290um,线宽D为4um,菱形的角度为60°,此时,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最终的开口率可达到96.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为第二金属网格单元,为了生产方便,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和第二金属网格单元可以同时制备。生产时可以是先通过蒸镀或者电镀等方式在第一表面11上设置一层金属层,然后在通过曝光显影、蚀刻等工艺去除铜层多余的部分,以形成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和第二金属网格单元。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和第二金属网格单元也可以是通过纳米压印的方式成型在第一基板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3可以是ITO层,第二电极层3的制备方式也可以是先在第一基板1的第二表面12上设有一层ITO或金属,然后再通过曝光显影等工艺去除相应区域的TIO以形成第二电极层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3也可以是金属网格层,其中,当第二电极层3为金属网格层时,定义该金属网格层为第三金属网格单元。第三金属网格单元的制备方式可以与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以及第二金属网格单元的制备方式相同。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上设有第一凹槽13,其中,图中虚线框P区域内的凹槽均为第一凹槽13,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嵌设在第一凹槽 13内,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基板1对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进行保护,降低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因受到刮碰而损害的概率。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上也可以设置第二凹槽14,其中,图中虚线框Q区域内的凹槽均为第二凹槽14,第一电极层2嵌设在第二凹槽14 内面,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基板1对第一电极层2进行保护,降低第一电极层2 因受到刮碰而损害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12上也可以设置第三凹槽,第二电极层3嵌设在第三凹槽内面,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基板1对第二电极层3进行保护,降低第二电极层3因受到刮碰而损害的概率。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膜20还包括天线引脚6,天线引脚6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并与第一金属网格电性相接。天线引脚6可以是由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的银浆固化后形成,这样更方便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与电子设备100的其他元器件电性连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天线引脚6设置在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远离第一电极层2的一侧,组装后可以利用电子设备100 的非可视区对其进行遮挡。
如图6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触控膜20还包括第二基板7以及连接胶层 8,其中,第一电极层2和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成型在第一基板1上,第二电极层3成型在第二基板7上,连接胶层8用于将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7连接在一起,进而使第一电极层2和第二电极层3间隔相对以形成电容触点。生产时,在第一基板1上制备第一电极层2和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在第二基板7上制备第二电极层3,这样可以避免制备第一电极层2和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时对第二电极层3产生不良影响,或者是避免制备第二电极层3时对制备第一电极层2 和第一金属网格单元4产生不良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胶层8可以是由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等光学胶固化后形成,第二基板7可以采用与第一基板1相同的材质制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胶层8设置在第二表面12上,第二基板7远离第二电极层 3的表面与连接胶层8远离第一基板1的表面相接,即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7 位于第一电极层2和第二电极层3之间。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基板7设有第二电极层3的表面与连接胶层8远离第一基板1的表面相接,即第二电极层3位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7之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
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形成所述触控膜的电容触点;
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外界通信;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层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嵌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及/或
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电极层嵌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还包括天线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电性连接,所述天线引脚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通过纳米压印的方式形成于所第一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由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金属层经蚀刻后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为第二金属网格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
所述触控膜还包括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形成电容触点;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为ITO层,或者,所述第二电极层为第三金属网格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还包括第二基板和连接胶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成型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电极层成型在所述第二基板上;
所述连接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连接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具有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缺口,以便所述触控膜能够应用于刘海屏电子设备或水滴屏电子设备;
所述缺口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设置在所述缺口的外侧,由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至所述缺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
触控膜,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上,所述触控膜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为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显示面的表面。
CN201922075476.2U 2019-11-27 2019-11-27 触控膜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07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5476.2U CN211207307U (zh) 2019-11-27 2019-11-27 触控膜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5476.2U CN211207307U (zh) 2019-11-27 2019-11-27 触控膜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7307U true CN211207307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5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547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07307U (zh) 2019-11-27 2019-11-27 触控膜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73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6388A (zh) * 2020-10-29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触控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6388A (zh) * 2020-10-29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触控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WO2022089422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触控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CN112286388B (zh) * 2020-10-29 2022-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触控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71053U (zh) 智能手机
US10127427B2 (en) On-screen fingerprint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9367155B2 (en) Touch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162070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904418B2 (en)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3984452A (zh) 触控面板总成与电子装置
MX2008010073A (es) Aparato electronico con panel de proteccion.
US20180210255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CN201352340Y (zh) 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US20110063240A1 (en) Touch panel
US20180203552A1 (en)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468198A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便携式电子产品
US20140225862A1 (en) Touch panel
CN204009823U (zh) 带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N211207307U (zh) 触控膜及电子设备
CN108762580A (zh) 显示设备、触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6504A (zh) 导电膜
CN108595052B (zh) 背框具有触控按键的触控装置
CN204808269U (zh) 触摸屏及设有该触摸屏的终端设备
KR101167411B1 (ko)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CN110928010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203299B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和显示设备
US20150091819A1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204631840U (zh) 一种与触控屏技术相结合的指纹识别系统
KR20160002448A (ko) 안테나 일체형 터치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