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2037U - 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2037U
CN211202037U CN201922164087.7U CN201922164087U CN211202037U CN 211202037 U CN211202037 U CN 211202037U CN 201922164087 U CN201922164087 U CN 201922164087U CN 211202037 U CN211202037 U CN 211202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air pipe
cooling system
fan blad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640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万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Tianyi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Tianyi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Tianyi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Tianyi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640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2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2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2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内侧靠近外界的一端固接有风机,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分别固接有与驱动扇叶相连通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的一侧连通有冷凝器,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的另一侧连通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循环管与冷凝器相连通。该矿井风能降温系统,通过将制冷设备合理的安置在通风管道内,在风机工作时,设备动能通过风机产生的风力带动驱动扇叶,通过驱动扇叶提供设备机械动能需求,无需单独建立专用空间,且有效节省了原有设备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节省了人工成本,场地成本,结构简单,又有效的对矿井内进行了降温。

Description

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降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矿井降温制冷系统(制冷主机,即冷水机,冷却系统,控制系统),是在地面井口附近建立制冷站和对旋风机,通过制冷机组或其他预冷装置产生-5℃±1℃的低温载冷媒,由地面上制冷站主机生产的-5℃±1℃的乙二醇水溶液,通过板式换热器与净水热交换,把水降温至2℃±0.5℃通过管道输送到矿井底下。通过空冷器使工作面进的风流温度降低,在煤矿井下,-3℃±2℃的乙二醇水溶液通过高低压换热器进行冷热交换,同时乙二醇水溶液放出冷量后返回地面循环使用。高低压换热器产生2℃±1℃的低温水或其他载冷媒,2℃±1℃的低温水由冷水泵输送到安装在采掘工作面机巷的空冷器,通过空冷器使工作面进的风流温度降低,实现煤矿井下降温,移动制冷需要三个专人值守;移动制冷机组占用空间大,需要设有专用的场地,运输距离达到要求才能正常使用机组设备;其需要大型风机才能满足其需求,耗能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内侧靠近外界的一端固接有风机,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驱动扇叶,所述驱动扇叶与风机的扇叶相对应,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分别固接有与驱动扇叶相连通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的一侧连通有冷凝器,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的另一侧连通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循环管与冷凝器相连通,所述循环管均匀分布在通风管到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延管道依次排列,且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均连通有驱动扇叶。
优选的,所述驱动扇叶通过支杆与通风管道转动相连,所述驱动扇叶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相对应的镶嵌在通风管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之间连通有一个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壁固接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二伞形齿轮与第一伞形齿轮啮合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矿井风能降温系统,通过将制冷设备合理的安置在通风管道内,在风机工作时,设备动能通过风机产生的风力带动驱动扇叶,通过驱动扇叶提供设备机械动能需求,无需单独建立专用空间,且有效节省了原有设备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节省了人工成本,场地成本,结构简单,又有效的对矿井内进行了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风管道,2、风机,3、驱动扇叶,4、第一压缩机,5、冷凝器,6、循环管,7、蒸发器,8、第二压缩机,9、传动轴,10、支杆,11、第一伞形齿轮,12、第二伞型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包括通风管道1为矿井通风用,通风管道1内侧靠近外界的一端固接有风机2,风机2用于带动通风管道1内侧的空气流动,功率可以根据管道距离选择,通风管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驱动扇叶3,驱动扇叶3位压缩机的驱动,通过风机2连接外界电源开始工作时,风机2扇叶一端将风直接吹到驱动扇叶3上,驱动扇叶3转动,通过驱动扇叶3通过轴杆与压缩机连通,从而使压缩机开始工作,驱动扇叶3与风机2的扇叶相对应,通风管道1的内壁分别固接有与驱动扇叶3相连通的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驱动扇叶3通过支杆10与通风管道1转动相连,驱动扇叶3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伞形齿轮11,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相对应的镶嵌在通风管道1的内壁上,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之间连通有一个传动轴9,传动轴9的外壁固接有第二伞形齿轮12,第二伞形齿轮12与第一伞形齿轮11啮合相连,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延管道依次排列,且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均连通有驱动扇叶3,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的一侧连通有冷凝器5,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的另一侧连通有蒸发器7,蒸发器7通过循环管6与冷凝器5相连通,循环管6内侧流通冷媒,循环管6对周围空气进行降温,通过风的流动带动到矿井内侧,从而达到为矿井降温的目的,循环管6均匀分布在通风管到1的内侧。
风机2在工作时带动管道内空气流动,通过风机2吹动驱动扇叶3转动,通过两个驱动扇叶3分别引动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开始工作,通过制冷压缩机将高温气体引经冷凝器,放热高温高压汽态制冷刚进入冷却装置,经冷却后放出汽化浩热,凝结为液态顺着循环管6流走,吸热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交换,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性后燃发为低温、低压汽态制冷剂,至此,再进入冷凝器完成了一个WC循环,制冷降温后的风流经过通风管道1进入掘进工作面达到降温的目的。
实施例二
参照图2: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包括通风管道1为矿井通风用,通风管道1内侧靠近外界的一端固接有风机2,风机2用于带动通风管道1内侧的空气流动,功率可以根据管道距离选择,通风管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驱动扇叶3,驱动扇叶3位压缩机的驱动,通过风机2连接外界电源开始工作时,风机2扇叶一端将风直接吹到驱动扇叶3上,驱动扇叶3转动,通过驱动扇叶3通过轴杆与压缩机连通,从而使压缩机开始工作,驱动扇叶3与风机2的扇叶相对应,通风管道1的内壁分别固接有与驱动扇叶3相连通的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的一侧连通有冷凝器5,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的另一侧连通有蒸发器7,蒸发器7通过循环管6与冷凝器5相连通,循环管6均匀分布在通风管到1的内侧。
风机2在工作时带动管道内空气流动,通过风机2吹动驱动扇叶3转动,通过驱动扇叶3带动第一伞形齿轮11转动,通过第一伞形齿轮11带动第二伞形齿轮12转动,通过第二伞形齿轮12带动传动轴9转动,通过传动轴9分别引动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开始工作,通过制冷压缩机将高温气体引经冷凝器,放热高温高压汽态制冷刚进入冷却装置,经冷却后放出汽化浩热,凝结为液态顺着循环管6流走,吸热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交换,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性后燃发为低温、低压汽态制冷剂,至此,再进入冷凝器完成了一个WC循环,制冷降温后的风流经过通风管道1进入掘进工作面达到降温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内壁”、“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包括通风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内侧靠近外界的一端固接有风机(2),所述通风管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驱动扇叶(3),所述驱动扇叶(3)与风机(2)的扇叶相对应,所述通风管道(1)的内壁分别固接有与驱动扇叶(3)相连通的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所述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的一侧连通有冷凝器(5),所述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的另一侧连通有蒸发器(7),所述蒸发器(7)通过循环管(6)与冷凝器(5)相连通,所述循环管(6)均匀分布在通风管道(1)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延管道依次排列,且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均连通有驱动扇叶(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扇叶(3)通过支杆(10)与通风管道(1)转动相连,所述驱动扇叶(3)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伞形齿轮(11),所述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相对应的镶嵌在通风管道(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压缩机(4)和第二压缩机(8)之间连通有一个传动轴(9),所述传动轴(9)的外壁固接有第二伞形齿轮(12),所述第二伞形齿轮(12)与第一伞形齿轮(11)啮合相连。
CN201922164087.7U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 Active CN211202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4087.7U CN211202037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4087.7U CN211202037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2037U true CN211202037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8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64087.7U Active CN211202037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20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3218A (zh) * 2022-04-27 2022-06-28 常州大学 一种远洋舰风能空气制水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3218A (zh) * 2022-04-27 2022-06-28 常州大学 一种远洋舰风能空气制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0225C (zh) 深部开采矿井降温装置
CN102798184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100575822C (zh) 复合式太阳能制冷装置
CN103410549B (zh) 利用电厂余热为矿井通风降温的系统与方法
CN103648252A (zh) 一种电气设备的冷却系统
CN211202037U (zh) 一种矿井风能降温系统
CN102759159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102330563B (zh) 矿井软体救生舱用无外界电源空调制冷系统
CN104019508A (zh) 高温空调系统
CN204084970U (zh) 一种移动型矿用制冷除湿空调机组
CN206956835U (zh) 塔杆内置式风力制水设备
CN106969536B (zh) 地水气三源一体热泵机组
CN203349414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09671023U (zh) 天然气余冷利用的制冷供电组合系统
CN201373625Y (zh) 煤矿井下水源热泵机组
CN205448237U (zh) 家用分体式空调辅助除霜装置
CN106524592A (zh) 节能制冷设备及其系统和工艺
CN109751096A (zh) 天然气余冷利用的制冷供电组合系统
CN202328527U (zh) 一种采用vrv系统的电动车空调
CN206626764U (zh) 四恒系统大楼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5485951A (zh) 利用气液两相分离装置提高制热效率的二氧化碳热泵系统
CN206145862U (zh) 一种电热双重制冷空调机
CN109340928A (zh) 一种压缩机外壳缠绕制冷剂铜管的空调系统
CN202991098U (zh) 利用电厂余热为矿井通风降温的系统
CN213657606U (zh) 一种多机组沉浸式冷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