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4707U - 一种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4707U
CN211184707U CN201921174529.XU CN201921174529U CN211184707U CN 211184707 U CN211184707 U CN 211184707U CN 201921174529 U CN201921174529 U CN 201921174529U CN 211184707 U CN211184707 U CN 211184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box body
air
wat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45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炳佳
古访松
张凯伦
吴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45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4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4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4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涉及电器技术领域。新风空调包括:箱体、湿膜组件、新风阀、混风阀及送风阀,箱体安装在底座模块上,湿膜组件安装在箱体内,混风阀安装在箱体上,新风阀安装在箱体的侧壁上,送风阀安装在箱体上;混风阀用于将室内空气通入至箱体内;新风阀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箱体内;送风阀用于将箱体内的室外新风通入室内;湿膜组件用于给混合风降温后将混合风送入室内;其中,混合风由室外新风及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或者由室外新风形成。在本实用新型中,新风空调可以调节不同的控制方式,从而提高了新风空调的工作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数据中心的蓬勃发展,而机房作为数据中心的载体,不可忽视的成为人们日常所提及的话题。数据中心对机房环境(温度、湿度等)有着很高的要求。作为数据中心&通讯机房的加湿制冷设备,新风集成湿膜节能空调成了数据中心必不可少的空调设备之一。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工作方式单一,工作效果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其能够提高新风空调的工作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包括:箱体、湿膜组件、新风阀、混风阀及送风阀,所述湿膜组件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混风阀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新风阀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送风阀安装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底座模块的一侧;
所述混风阀用于将室内空气通入至所述箱体内;
所述新风阀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所述箱体内;
所述送风阀用于将箱体内的室外新风通入室内;
所述湿膜组件用于给混合风降温,经过所述湿膜组件降温后的所述混合风进入室内;其中,所述混合风由所述室外新风及所述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或者由所述室外新风形成。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湿膜组件包括水源件、布水器及湿膜,所述湿膜沿所述箱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所述湿膜的一端,所述水源件设置在所述湿膜的一端。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源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水槽及水泵,所述水槽设置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底座模块的一侧,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水槽内,并与所述布水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槽包括相互连接的储水池及导水盘,所述储水池安装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底座模块的一侧,所述导水盘与所述湿膜对应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水盘倾斜设置,所述导水盘靠近所述湿膜的一端高于其靠近所述储水池的一端。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混风阀安装在所述箱体远离所述底座模块的一端或者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底座模块,所述底座模块与所述箱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模块包括风机模块及送风组件,所述风机模块分别与所述箱体及所述送风组件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机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与所述送风组件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阀设置在所述箱体远离所述湿膜组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新风空调包括:箱体、湿膜组件、新风阀、混风阀及送风阀,箱体安装在底座模块上,湿膜组件安装在箱体内,混风阀安装在箱体上,新风阀安装在箱体的侧壁上,送风阀安装在箱体上;混风阀用于将室内空气通入至箱体内;新风阀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箱体内;送风阀用于将箱体内的室外新风通入室内;湿膜组件用于给混合风降温后将混合风送入室内;其中,混合风由室外新风及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或者由室外新风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机房内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调节新风阀及混风阀,使室外新风或者室外新风和室内空气在箱体内形成混合风,经过湿膜组件冷却后排出箱体外,给机房加湿和降温。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新风阀和混风阀的控制,使室外新风单独形成混合风,或者使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混合风,或者由室内空气单独形成混合风,多种方式控制,新风空调可以调节不同的控制方式,从而提高了新风空调的工作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箱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箱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箱体的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的底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新风空调;110-湿膜组件;112-水源件;1122-水槽;1124- 水泵;1126-储水池;1128-导水盘;114-布水器;116-湿膜;120-箱体; 130-新风阀;140-送风阀;150-混风阀;160-电磁阀;200-底座模块;210- 风机模块;220-送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10,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10能够新风空调10的工作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10可用于大型机房中,可主要用于给机房降温。
请参阅图1及图2,新风空调10包括:箱体120、湿膜组件110、新风阀130(请参阅图3)、混风阀150及送风阀140,湿膜组件110安装在箱体 120内,混风阀150安装在箱体120上,新风阀130安装在箱体120的侧壁上,送风阀140安装在箱体120靠近底座模块200的一侧;
混风阀150用于将室内空气通入至箱体120内;
新风阀130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箱体120内;
送风阀140用于将箱体120内的室外新风通入室内;
湿膜组件110用于给混合风降温后将混合风送入室内;其中,混合风由室外新风及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或者由室外新风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当机房内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调节新风阀130及混风阀150,使室外新风或者室外新风和室内空气在箱体120内形成混合风,经过湿膜组件110冷却后排出箱体120外,给机房加湿和降温。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新风阀130和混风阀150的控制,使室外新风单独形成混合风,或者使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混合风,或者由室内空气单独形成混合风,多种方式控制,新风空调10可以调节不同的控制方式,从而提高了新风空调10的工作效果。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湿膜组件110包括水源件112、布水器114及湿膜116,湿膜116沿箱体120的延伸方向设置,布水器114设置在湿膜116远离底座模块200的一端,水源件112设置在湿膜116靠近底座模块200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水源件112与布水器114连接,将水从水源件112中运输至布水器114中,布水器114将水从湿膜116的一端喷洒至湿膜116 上,使湿膜116能进入至湿膜116中的混合风进行加湿,降低混合风的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湿膜组件110为两个,两个湿膜组件110分别设置箱体120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湿膜组件110为两个,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湿膜组件110还可以为三个或者是四个,当湿膜组件110为三个时,可以是一个湿膜组件110设置在箱体120的一侧,两个湿膜组件110设置在箱体120的另一侧。还可以是两个湿膜组件 110分别设置在箱体120相对的两侧,另一个湿膜组件110设置在另一侧。当湿膜组件110为四个时,可以是两个湿膜组件110设置在箱体120的一侧,另外两个湿膜组件110设置在箱体120的另一侧。也可以是,箱体120 的四个侧壁上均设置一个湿膜组件110。
容易理解的是,当湿膜组件110为其他数量时可以以此类推。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湿膜组件110的其中一个湿膜组件110包括水源件112,另一个湿膜组件110可以只包括布水器114及湿膜116,水源件112 同时给两个湿膜组件110的布水器114提供水。两个湿膜组件110共用一个水源件1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湿膜组件110均包括一个水源件112。
在本实施例中,水源件112包括水槽1122及水泵1124,水槽1122设置在箱体120靠近底座模块200的一侧,水泵1124安装在水槽1122内,并与布水器11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水装在水槽1122中,水泵1124也安装在水槽1122中,水泵1124与布水器114连接,水泵1124用于将水运输至布水器114中,使布水器114能够将水喷洒至湿膜116中。
在本实施例中,水槽1122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玻璃钢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以及防火性,能够提高水槽1122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水槽1122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水槽1122还可以采用其他耐腐蚀性的材料制成,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水泵1124与布水器114的连接管采用PPR管,其具有熔接方便、可靠性高、环保、节能、耐腐蚀等优点。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水槽1122包括相互连接的储水池1126及导水盘1128,储水池1126安装在箱体120靠近底座模块200的一侧,导水盘1128与湿膜116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导水盘1128倾斜设置。导水盘1128靠近湿膜116的一端高于其靠近储水池1126的一端,使导水盘1128大致呈一个收水坡,能够减小整个水槽1122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阀130设置在箱体120远离湿膜组件110的一侧,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箱体120。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阀130设置在箱体120与湿膜组件110相对的一侧壁上,当机房内温度较高时,新风阀130打开,室外空气进入到箱体120 内,经过湿膜组件110的降温后,从箱体120中排入到机房内。室外新风通过新风阀130进入到箱体120后,直接通过送风阀140进入到室内,不进行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混风阀150设置在箱体120远离底座模块200的一端,用于将室内空气通入至箱体120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室外的室外新风温度过低时,可打开混风阀150将室内空气引入至箱体120中,使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形成混合风,提高混合风的温度。
请参阅图5-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混风阀150设置在箱体 120远离底座模块200的一端,但是不限于,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混风阀150还可以设置在箱体120的侧壁上,其中,侧壁可以是左侧壁,也可以是右侧壁。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机房内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调节新风阀130及混风阀150,使室外新风或室外新风和室内空气在箱体120内形成混合风,经过湿膜组件110冷却后排出箱体120外,给机房加湿和降温。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新风阀130和混风阀150的控制,使室外新风单独形成混合风,或者使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混合风,或者由室内空气单独形成混合风,多种方式控制,新风空调10可以调节不同的控制方式,从而提高了新风空调10的工作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混风阀150、新风阀130及送风阀140配合,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模式:
1.混风模式:当室外新风的新风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且温度需求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新风阀130及混风阀150开启,室外新风通过新风阀130进入到箱体120内,室内空气通过混风阀150进入到箱体120内,通过箱体120的预混合后,经过湿膜116后排入至室内。
在混风模式时,室内的温度需求小于第二预设值时,通过与室内空气混合后,可适当的提高混合风的温度,无需湿膜116降温即可排入室内进行冷却。
2.混风加湿模式:当室外新风的新风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且温度需求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新风阀130及混风阀150开启,并开启湿膜组件110。当室内的温度需求较大时,混合风需要以更低的温度进入到室内。当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在箱体120内预混合后,经过湿膜116冷却混合后进入到室内。
3.纯新风模式:当室外新风的新风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且温度需求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新风阀130及送风阀140开启。
当室外新风的新风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说明室外新风本身温度较高,无需与室内空气混合,当温度需求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新风阀130及送风阀140开启,室外新风通过新风阀130进入到箱体120内后,直接从送风阀140进入到室内。
4.新风加湿模式,当室外新风的新风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且温度需求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新风阀130开启,并开启湿膜组件110。
当室内的温度需求较大时,混合风需要以更低的温度进入到室内。当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在箱体120内预混合后,经过湿膜116冷却混合后进入到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为25度,该温度为新风空调10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温度。
第二预设值为200,其中,温度需求是指:温度需求为室内的目标温度和室内的实时温度进行PID计算推导后的结果;
温度需求=((实时温度-目标温度)/灵敏度)*100%
其中,灵敏度是指采用PID测试时,对目标温度的响应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阀130设置在箱体120远离湿膜组件11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阀130设置在箱体120远离湿膜组件110的一侧,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新风阀 130可以设置在与湿膜组件110相邻的侧壁上,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空调10还包括电磁阀160,电磁阀160与送风阀 140连接,可控制送风阀140开启和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模块200与箱体12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能够方便新风空调10的运输周转,避免新风空调10在运输过程中因整体高度超高,影响新风空调10的运输。同时现场连接方便,只需四颗螺钉即可进行连接固定,不需要专业安装人员到场即可连接运行。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底座模块200包括风机模块210及送风组件220,风机模块210分别与箱体120及送风组件2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混合风经过送风阀140从箱体120中排出时,风机模块210转动,将混合风从送风组件220排至机房内。
在本实施例中,送风组件220为送风百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送风组件220为送风百叶,但是不限于此,在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送风组件220还可以是送风风机等其他结构,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模块210设置在箱体120与送风组件2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将送风百叶设置在风机模块210远离箱体120的一侧,使送风百叶可以在正面及左右进行自由选择安装,减小了底座模块200的体积。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机房内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调节新风阀130及混风阀150,使室外新风或/和室内空气在箱体120内形成混合风,经过湿膜组件110加湿冷却后排出箱体120外,给机房降温。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新风阀130和混风阀150的控制,使室外新风单独形成混合风,或者使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混合风,或者由室内空气单独形成混合风,多种方式控制,新风空调10可以调节不同的控制方式,从而提高了新风空调10的工作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湿膜组件、新风阀、混风阀及送风阀,所述湿膜组件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混风阀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新风阀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送风阀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一侧;
所述混风阀用于将室内空气通入至所述箱体内;
所述新风阀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所述箱体内;
所述送风阀用于将箱体内的室外新风通入室内;
所述湿膜组件用于给混合风降温,经过所述湿膜组件降温后的所述混合风进入室内;其中,所述混合风由所述室外新风及所述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或者由所述室外新风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底座模块,所述底座模块与所述箱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组件包括水源件、布水器及湿膜,所述湿膜沿所述箱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所述湿膜的一端,所述水源件设置在所述湿膜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底座模块,所述水源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水槽及水泵,所述水槽设置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底座模块的一侧,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水槽内,并与所述布水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包括相互连接的储水池及导水盘,所述储水池安装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底座模块的一侧,所述导水盘与所述湿膜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盘倾斜设置,所述导水盘靠近所述湿膜的一端高于其靠近所述储水池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阀安装在所述箱体远离所述底座模块的一端或者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模块包括风机模块及送风组件,所述风机模块分别与所述箱体及所述送风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与所述送风组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阀设置在所述箱体远离所述湿膜组件的一侧。
CN201921174529.X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新风空调 Active CN211184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4529.XU CN211184707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新风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4529.XU CN211184707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新风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4707U true CN211184707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4529.XU Active CN211184707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新风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47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8698A (zh) * 2019-07-24 2019-09-24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及新风控制方法
CN110278698B (zh) * 2019-07-24 2024-05-31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及新风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8698A (zh) * 2019-07-24 2019-09-24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及新风控制方法
CN110278698B (zh) * 2019-07-24 2024-05-31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及新风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2365B1 (en) Heating-element accommodating-box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188356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erver room
KR101437313B1 (ko) 데이터센터용 빌트업 공기조화장치
CN202452609U (zh)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
WO2020124758A1 (zh) 风管机
CN102045982A (zh) 通信机房节能特种专用空调
CN211184707U (zh) 一种新风空调
CN110278698B (zh) 一种新风空调及新风控制方法
CN101820054B (zh) 快装式控温电池仓
CN103500000A (zh) 数据机房用制冷系统
CN110418552A (zh) 一种用于多层数据中心机房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KR20090025834A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CN115228512B (zh) 一种温度模拟试验箱
JP2001156478A (ja) 発熱体収納箱冷却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CN203206646U (zh) 一种数据中心散热系统
CN103673166A (zh) 机房新风空调
EP1710514B1 (en) Ceiling-hanged air conditioner
CN205191772U (zh) 移动空调
CN201601933U (zh) 通信机房节能特种专用空调
CN201830598U (zh) 机架式标准机柜内置机架式空调内机
CN212970587U (zh) 一种AIoT数据中心制冷能效控制装置
CN201717291U (zh) 快装式控温电池仓
CN211290368U (zh) 一种适用于城际铁路地下车站设备用房的空调系统
CN110278698A (zh) 一种新风空调及新风控制方法
CN108471691A (zh) 一种基于不占u位管理系统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