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4063U - 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4063U
CN211184063U CN202020004362.9U CN202020004362U CN211184063U CN 211184063 U CN211184063 U CN 211184063U CN 202020004362 U CN202020004362 U CN 202020004362U CN 211184063 U CN211184063 U CN 211184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pole piece
lens
intelligent terminal
focus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043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毛盼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043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4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4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4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该对焦镜头包括:主框架、下极片、半固态材料镜片、上极片、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其中,所述下极片设置于所述主框架内,所述下极片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上极片与所述下极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别与所述上极片、下极片电性连接用以施加电压,所述下极片、上极片在电压差下变形并带动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变形。通过上述的对焦镜头改变电压,就能改变半固态玻璃硅胶弯曲度,同时改变光路的透过与折射,达到对焦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终端摄像头,特别是自动对焦摄像头,多是马达方案,内部需要磁铁和线圈,通过线圈通电来控制镜头位置实现对焦。这种方案线圈布局在镜头外围,造成摄像头体积很大,摄像头镜头对焦时的上下运动,造成摄像头高度很高,而且上下运动的镜头有实效性,对焦时间长,对焦过程有晃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旨在提供一种在对焦效果好的对焦镜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包括:主框架、下极片、半固态材料镜片、上极片、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其中,所述下极片设置于所述主框架内,所述下极片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上极片与所述下极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别与所述上极片、下极片电性连接用以施加电压,所述下极片、上极片在电压差下变形并带动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变形。
优选地,所述上极片上还对应设有一膜片。
优选地,所述上极片上设有一方形视窗,所述膜片上设有一圆形视窗,所述方形视窗、所述圆形视窗中心位置与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包括:框体、摄像头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所述对焦镜头通过所述框体安装在所述摄像头上,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对焦镜头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摄像头包括:一基座、相对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焊盘、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摄像头端面以及设置在所述摄像头端面上的镜头,所述焊盘与所述对焦镜头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框体内设有第一金属引线和第二金属引线,所述第一金属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焊盘第一焊片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对焦镜头的第一导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金属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焊盘的第二焊片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对焦镜头的第二导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焊盘与所述基座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框体通过所述摄像头在所述摄像头端面上设置密封胶,用于防水水汽和灰尘进入所述镜头内。
优选地,所述对焦镜头固定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所述对焦镜头的方形视窗、圆形视窗与所述镜头对应设置,所述框体上还粘贴有一防尘泡棉,所述防尘泡棉用于防水水汽和灰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摄像头模组上设有一TP片,所述TP片通过一背胶贴合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摄像头模组侧面粘贴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壳体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上述的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将所述下极片设置于所述主框架内,而所述下极片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上极片与所述下极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别与所述上极片、下极片电性连接用以施加电压,所述下极片、上极片在电压差下变形并带动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变形。通过改变电压,就能改变半固态玻璃硅胶弯曲度,同时改变光路的透过与折射,达到对焦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本为实用新型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的框体结构示意图;
图8本为实用新型智能终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本为实用新型智能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54163060000031
Figure BDA000235416306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003的对焦镜头001包括:主框架106、下极片105、半固态材料镜片103、上极片102、第一导线104-1、以及第二导线104-2;其中,所述下极片105设置于所述主框架106内,所述下极片105设置有容纳空间105-1,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103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05-1内,所述上极片102与所述下极片10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线104-1、第二导线104-2分别与所述上极片102、下极片105电性连接用以施加电压,所述下极片105、上极片102在电压差下变形并带动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103变形。
主框架106用于支撑固定固定安装下极片105与第一导线104-1和第二导线104-2,所述第一导线104-1和所述第二导线104-2的一端突出所述主框架106一侧设置。通过将上极片102、下极片105分别与第一导线104-1、第二导线104-2电性连接。所述下极片105设置在所述主框架106的安装位内,安装位与下极片105周围结构相适应,便于下极片105与上极片102在通过电压时,所述下极片105、上极片102在电压场工作下产生轻微形变。由于所述下极片105上设有一容纳空间105-1,而容纳空间105-1内设置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103,因此,半固态材料镜片103在下极片105与相对应的上极片102通过电压场时也会改变弯曲度,通过半固态材料镜片103的弯曲度可以改变光路的透过与折射,从而能达到对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所述下极片105设置于所述主框架106内,而所述下极片105设置有容纳空间105-1,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103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05-1内,所述上极片102与所述下极片10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线104-1、第二导线104-2分别与所述上极片102、下极片105电性连接用以施加电压,所述下极片105、上极片102在电压差下变形并带动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103变形。通过改变电压,就能改变半固态玻璃硅胶弯曲度,同时改变光路的透过与折射,达到对焦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线104-1、所述第二导线104-2为T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上极片102上还对应设有一膜片101。所述膜片101为光学膜片101,它起到光学折射、光学处理等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极片102上设有一方形视窗,所述膜片101上设有一圆形视窗,所述方形视窗、所述圆形视窗中心位置与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103对应设置。
该方形视窗、圆形视窗用于对应设置半固态材料镜片103,能使得外部视线通过依次穿过圆形视窗、方形视窗到半固态材料镜片103上,通过上极片102和下极片105在电压场的作用下发生轻微形变,来调节设置在上极片102和下极片105内的半固态材料镜片103改变弯曲度,半固态材料镜片103的弯曲度可以改变光路的透过与折射,达到对焦效果。
进一步的,方形视窗比圆形视窗大,使得圆形视窗能设置在方形视窗内,通过圆形视窗与半固态材料镜片103对应设置,使得光路能穿过所述圆形视窗至半固态材料镜片103上。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该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1包括:框体002、摄像头003以及上述实施例一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003的对焦镜头001,所述对焦镜头001通过所述框体002安装在所述摄像头003上,所述摄像头003与所述对焦镜头001电性连接。
所述摄像头003上固定设置所述框体002,所述框体002上固定设置所述对焦镜头001,对焦镜头001设置在框体002用于安装设置所述对焦镜头001,所述摄像头003与所述对焦镜头001对应设置,便于光路通过对焦镜头001后传递到摄像头003上,能够提高摄像头003的获取图像的效果。所述摄像头003与所述对焦镜头001电性连接,在对焦镜头001的上极片102和下极片105在电压场的作用下发生轻微形变,来调节设置在上极片102和下极片105内的半固态材料镜片103改变弯曲度,半固态材料镜片103的弯曲度可以改变光路的透过与折射,达到对焦效果,从而提高摄像头003的拍摄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框体002上设有第一凹槽203和第二凹槽204,第一凹槽203和第二凹槽204之间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对焦镜头001安装设置在所述凸台上,使得对焦镜头001在框体002内固定效果好,避免发生偏移。所述摄像头003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04内,避免摄像头003与对焦镜头001之间发生接触,对摄像头003造成磨损或破坏。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203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二凹槽204为圆形结构。由于所述对焦镜头001整体为方形结构,使得对焦镜头001便于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203内,通过凸台对对焦镜头001进行支撑,安全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摄像头003包括:一基座、相对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焊盘003-1、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摄像头端面003-2以及设置在所述摄像头端面003-2上的镜头003-4,所述焊盘003-1与所述对焦镜头001电性连接。
基座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摄像头端面003-2和镜头003-4,使得摄像头端面003-2固定良好,而镜头003-4安装设置在摄像头端面003-2上,从而能提高镜头003-4的固定效果。所述镜头003-4与所述对焦镜头001对应设置,便于光路穿过对焦镜头001至镜头003-4上,拍摄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端面003-2上还设有一保护盖003-3,所述保护盖003-3用于固定支撑设置所述镜头003-4,使得所述镜头003-4固定效果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所述框体002内设有第一金属引线201和第二金属引线202,所述第一金属引线的第一端201-1与所述焊盘的第一焊片00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引线的第二端201-2与所述对焦镜头的第一导线10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引线的第一端202-1与所述焊盘的第二焊片003-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引线的第二端202-2与所述对焦镜头001的第二导线104-2固定连接。
第一金属引线201两端用于与第一导线104-1和焊盘003-1上的第一焊片003-1-1进行焊接连通,第二金属引线202两端用于与第二导线104-2和焊盘003-1上的第二焊片003-1-2进行焊接连通。而第一导线104-1、第二导线104-2分别与与所述上极片102、下极片105电性连接用以施加电压,所述下极片105、上极片102在电压差下变形并带动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103变形,半固态材料镜片103的弯曲度可以改变光路的透过与折射,达到对焦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焊盘003-1与所述基座通过多个螺栓003-5固定连接。通过螺栓003-5连接,拆装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框体002通过所述摄像头003在所述摄像头端面003-2上设置密封胶,用于防水水汽和灰尘进入所述镜头003-4内。
通过在摄像头端面003-2上设有密封胶,能有效地进行防水水汽和灰尘进入到镜头003-4内,影响拍摄的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为胶水和背胶6构成,粘结效果好,密封性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对焦镜头001固定设置在所述框体002上,所述对焦镜头001的方形视窗、圆形视窗与所述镜头003-4对应设置,所述框体002上还粘贴有一防尘泡棉004,所述防尘泡棉004用于防水水汽和灰尘。
通过将所述方形视窗、圆形视窗与镜头003-4对应设置,便于外部光路通过视窗传递到镜头003-4内,图像获取效果好。在所述框体002上还粘贴有一防尘泡棉004,所述防尘泡棉004是一种性极强的背胶6,能在苛刻的环境中应用,并能牢牢粘附在各种产品表面,具有较强的防水水汽和灰尘效果,同时加上泡棉具有缓冲的作用,可以起到防震防压的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智能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9所示,该智能终端包括:壳体3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二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1,所述摄像头模组1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所述摄像头模组1上设有一TP片5,所述TP片5通过一背胶6贴合在所述壳体3上,所述摄像头模组1侧面粘贴有导电层2,所述导电层2与所述壳体3连通设置。
通过将摄像头模组1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摄像头模组1固定效果好,同时壳体3还能对摄像头模组1起到保护的效果,避免摄像头模组1整体暴露在壳体3外部,防尘效果好,安全性高。
通过将TP片5设置在摄像头模组1上,并通过一背胶6将TP片5贴合在所述壳体3上,避免TP片5在所述壳体3上发生脱落。在所述摄像头模组1侧面上粘贴设置导电层2,所述导电层2能够防止静电通过第一金属引线201、第二金属引线202进入到摄像头模组1内部器件区域,造成静电不良。而传统的摄像头003没有把导线设置在外部上,本实用新型的导线通过外漏设置,方便导线进行2次焊接,固定效果好,连通性好。
进一步的,导电层2为导电材料制成,通过将导电材料与壳体3连通设置,保证外界静电快速连接壳体3,不会影响到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1的内部器件区域,安全性高,拍摄品质高,使用广泛。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摄像头模组1一侧还设有一限位部4,限位部4用于对摄像头模组1进行限位,保证摄像头模组1在壳体3内固定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原理如下:
在设备组装时,在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1侧面粘贴导电材料,能够防止静电通过第一金属引线201、第二金属引线202进入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1的内部器件区域,造成静电不良,因为普通摄像头003没有把导线设置在外观处的。此实用新型导线为了方便2次焊接,通过外漏设置。
设备组装时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1组装到壳体3内部,设置在TP片5下面,而TP片5通过背胶6贴合在壳体3上,将导电材料和壳体3连通,保证外界静电快速连通壳体3,不会影响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1的内部器件区域,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电压,就能改变半固态玻璃弯曲度,同时改变光路的透过与折射,达到对焦效果;通过支架,泡棉,导电材料实效摄像头的组装;可以有效减小摄像头体积和高度,同时对焦速度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下极片、半固态材料镜片、上极片、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其中,所述下极片设置于所述主框架内,所述下极片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上极片与所述下极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别与所述上极片、下极片电性连接用以施加电压,所述下极片、上极片在电压差下变形并带动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极片上还对应设有一膜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极片上设有一方形视窗,所述膜片上设有一圆形视窗,所述方形视窗、所述圆形视窗中心位置与所述半固态材料镜片对应设置。
4.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摄像头以及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所述对焦镜头通过所述框体安装在所述摄像头上,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对焦镜头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一基座、相对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焊盘、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摄像头端面以及设置在所述摄像头端面上的镜头,所述焊盘与所述对焦镜头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内设有第一金属引线和第二金属引线,所述第一金属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焊盘第一焊片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对焦镜头的第一导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金属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焊盘的第二焊片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对焦镜头的第二导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与所述基座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通过所述摄像头在所述摄像头端面上设置密封胶,用于防水水汽和灰尘进入所述镜头内。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镜头固定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所述对焦镜头的方形视窗、圆形视窗与所述镜头对应设置,所述框体上还粘贴有一防尘泡棉,所述防尘泡棉用于防水水汽和灰尘。
10.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摄像头模组上设有一TP片,所述TP片通过一背胶贴合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摄像头模组侧面粘贴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壳体连通设置。
CN202020004362.9U 2020-01-02 2020-01-02 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 Active CN211184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4362.9U CN211184063U (zh) 2020-01-02 2020-01-02 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4362.9U CN211184063U (zh) 2020-01-02 2020-01-02 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4063U true CN211184063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4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04362.9U Active CN211184063U (zh) 2020-01-02 2020-01-02 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4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9430B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0913099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US4025162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662383B (zh) 电子设备
CN110022048A (zh) 音圈电动机
CN110933287A (zh) 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
CN213365159U (zh) 镜头驱动装置及电子终端
CN211184063U (zh) 用于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对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
CN108924402B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2811844U (zh) 镜头组件及具有其的拍摄设备
CN112243071A (zh) 摄像头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7764455U (zh) 透镜结构、对焦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681991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安装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211831146U (zh) 一种汽车音响扩音用铝箔喇叭结构
CN211296779U (zh) 一种摄像头
CN212086313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34751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985828B (zh) 摄像头固定结构及腕戴设备
CN208752337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6122840U (zh) 一种采用折弯导电件的蓝牙耳机
CN215259696U (zh) 照明组件及照明装置
CN214586432U (zh) 智能手表
CN219349233U (zh) 一种防静电击穿的镜头
CN216486391U (zh) 显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451440U (zh) 一种无柔性电路的车载摄像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