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4602U -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4602U
CN211174602U CN201921806505.1U CN201921806505U CN211174602U CN 211174602 U CN211174602 U CN 211174602U CN 201921806505 U CN201921806505 U CN 201921806505U CN 211174602 U CN211174602 U CN 211174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shaft
compressor
groove
thrust rod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65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自好
樊峰刚
赵旭敏
彭慧明
张洪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8065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4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4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460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所述压缩机变容结构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还包括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所述第一曲轴与所述第一转子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转子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二转子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转子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曲轴相接、且能被所述第一曲轴带动而转动,所述第二曲轴还能与所述第一曲轴分离、以解除所述第一曲轴对所述第二曲轴的驱动,此时所述第一曲轴转动而所述第二曲轴不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曲轴的结构形式实现变容,能够有效降低变容状态运行过程的能耗,降低变容结构的成本;相对于销钉滑片或单向阀等变容结构,更为简单,功耗更低,结构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能效国家标准的提高,对压缩机的能效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针对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国家推行APF能效标准以来,对压缩机能效的评价维度也由制冷变成了制冷和制热,为了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制冷和制热的变化,空调必须在轻工况下制冷量较低而在重工况下制冷量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变容压缩机研发问世,即在需要大冷量的时候压缩机双缸运行,在需要小冷量的时候压缩机单缸运行,此过程称为压缩机的变容量。但是变容量的控制方式却各不相同,有些采用单向阀来控制一个气缸的吸气与否来控制此气缸工作与否,也有些采用销钉卡住滑片的方式来控制滑片的跟随性来达到变容的目的。但是此两种方式都需要从系统管路及控制逻辑上做出较多改变,导致整体成本上升。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变容压缩机存在变容结构复杂、且变容状态缸体始终转动导致能耗较高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变容压缩机在变容状态运行中缸体始终保持转动而导致压缩机能耗高,结构复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其包括:
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还包括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所述第一曲轴与所述第一转子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转子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二转子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转子进行压缩;
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曲轴相接、且能被所述第一曲轴带动而转动,所述第二曲轴还能与所述第一曲轴分离、以解除所述第一曲轴对所述第二曲轴的驱动,此时所述第一曲轴转动而所述第二曲轴不转动。
优选地,
所述第一曲轴的端部沿其轴线在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曲轴能插设进入所述第一容纳槽中;和/或,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之间还设置有卡止结构,所述卡止结构能够将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锁止、使得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同步转动,也能将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解锁、使得所述第一曲轴转动而所述第二曲轴不转动。
优选地,
所述第二曲轴具有第二槽,所述卡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中,所述第一曲轴还具有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一曲轴通过转动能使得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槽相对使得所述卡止结构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槽中、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二槽中,而使得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被相互锁止、而同步转动。
优选地,
所述第二槽为从所述第二曲轴的外周面沿径向方向开设的通孔、形成容许所述卡止结构运动的空间,和/或,所述压缩机变容结构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曲轴内部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容纳槽、和在所述第二容纳槽中设置的止推杆,所述止推杆能够沿轴向运动推动所述卡止结构进入所述第一槽中、形成卡止以及解除卡止。
优选地,
所述止推杆包括在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的宽度,且当所述卡止结构与所述第一部相接时所述卡止结构完全容纳于所述第二槽中,所述卡止结构与所述第二部相接时所述卡止结构被朝径向向外推动而使得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槽中、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二槽中。
优选地,
所述止推杆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包括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所述杆部与所述第二部相接,且所述杆部能被推动或拉动而使得所述止推杆在轴向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卡止结构相接或使得所述第二部与所述卡止结构相接。
优选地,
还包括卡勾结构,所述卡勾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止推杆上、另一端从所述第二曲轴内部朝径向向外延伸至位于所述第二曲轴的径向外周或靠近所述第二曲轴的径向外周的位置,且当所述止推杆的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卡止结构相接时所述卡勾结构的所述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卡止结构的外表面处、使得所述卡止结构不会朝径向向外运动。
优选地,
所述第二曲轴的内部还沿径向方向延伸地开设有容纳所述卡勾结构运动的第三容纳槽,且所述第三容纳槽还沿轴向方向延伸。
优选地,
所述第二槽在其径向内侧端还形成为具有缩口的结构;和/或,所述卡止结构为球结构,和/或,所述卡勾结构为钣金钩,且与所述止推杆固定连接;和/ 或,所述第一槽的横截面为弧形;和/或,所述卡止结构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也分别为两个以上、且分别与所述卡止结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卡勾结构也为两个以上、且与所述卡止结构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止推杆的远离所述卡止结构的一侧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通过电磁力或引入的气体压力来驱动所述止推杆做轴向方向的运动。
优选地,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磁线圈,所述止推杆的靠近所述驱动结构的端部为磁性结构,所述电磁线圈被能控制产生与所述端部相同的磁极以推动所述止推杆运动、或能被控制产生与所述端部相反的磁极以拉动所述止推杆运动。
优选地,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气动推杆,所述气动推杆能够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腔中引入气体而形成压力、进而推动所述止推杆运动或拉动所述止推杆运动。
优选地,
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室内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并将室内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的信息传至所述控制器,以对所述止推杆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进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或前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曲轴设置为包括两段及以上曲轴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曲轴相接、且能被所述第一曲轴带动而转动,所述第二曲轴还能与所述第一曲轴分离、以解除所述第一曲轴对所述第二曲轴的驱动,此时所述第一曲轴转动而所述第二曲轴不转动,能够使得变容状态运行时第二曲轴与第一曲轴分离,相对于现有采用销钉滑片或单向阀等变容控制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只需驱动一个曲轴和转子,只一个缸体运转,变容缸和转子不运转,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变容状态运行过程的能耗,降低变容结构的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曲轴的结构形式实现变容,相对于销钉滑片或单向阀等变容控制结构而言,结构更为简单,功耗更低,结构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容压缩机处于变容状态(变容转子不转)的整机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变容压缩机在卡止结构处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容压缩机处于正常状态(变容转子转动)的整机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变容压缩机在卡止结构处的俯视剖面图;
图5为图1在卡止结构处的纵剖侧视图;
图6为图3在卡止结构处的纵剖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容压缩机的第一种变容控制方式的结构图;
图8是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容压缩机的第一种变容控制方式的结构图;
图10是图9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第一曲轴;11、第一容纳槽;12、第一槽;2、第一转子;3、上气缸; 4、止推杆;41、第一部;42、第二部;43、头部;44、杆部;45、端部;5、卡止结构;6、第二曲轴;61、第二槽;62、第二容纳槽;63、第三容纳槽;7、下气缸;8、第二转子;9、卡勾结构;10、驱动结构;101、电磁线圈;102、气动推杆;103、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其包括:
第一转子2和第二转子8,还包括第一曲轴1和第二曲轴6,所述第一曲轴1与所述第一转子2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转子2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曲轴6 与所述第二转子8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转子8进行压缩;
所述第二曲轴6与所述第一曲轴1相接、且能被所述第一曲轴1带动而转动,所述第二曲轴6还能与所述第一曲轴1分离、以解除所述第一曲轴1对所述第二曲轴6的驱动,此时所述第一曲轴1转动而所述第二曲轴6不转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曲轴设置为包括两段及以上曲轴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曲轴相接、且能被所述第一曲轴带动而转动,所述第二曲轴还能与所述第一曲轴分离、以解除所述第一曲轴对所述第二曲轴的驱动,此时所述第一曲轴转动而所述第二曲轴不转动,能够使得变容状态运行时第二曲轴与第一曲轴分离,相对于现有采用销钉滑片或单向阀等变容控制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只需驱动一个曲轴和转子,只一个缸体运转,变容缸和转子不运转,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变容状态运行过程的能耗,降低变容结构的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曲轴的结构形式实现变容,相对于销钉滑片或单向阀等变容控制结构而言,结构更为简单,功耗更低,结构成本低。
为了解决压缩机在不同环境时工作可以有不同工况运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已经有变容压缩机研发问世,即在需要大冷量的时候压缩机双缸运行,在需要小冷量的时候压缩机单缸运行,此过程称为压缩机的变容量。但是变容量的控制方式却各不相同,有些采用单向阀来控制一个气缸的吸气与否来控制此气缸工作与否,也有些采用销钉卡住滑片的方式来控制滑片的跟随性来达到变容的目的。但是此两种方式都需要从系统管路及控制逻辑上做出较多改变,导致整体成本上升。
本实用新型:一利用钢球连接分离上下曲轴,从而控制下气缸是否工作,是变容结构的一次创新;二通过止推杆的推拉实现变容,变容方式更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双缸或者多缸变容结构的一次创新也是变容方式的一次创新;此变容结构直接使一个缸体停止运转,从而达到更节能效果;解决控制变容的复杂性,变容结构和逻辑简单,使变容控制方式更简单,降低成本。
优选地,
所述第一曲轴1的端部沿其轴线在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所述第二曲轴6能插设进入所述第一容纳槽11中;和/或,所述第一曲轴1和所述第二曲轴6之间还设置有卡止结构5,所述卡止结构5能够将所述第一曲轴1和所述第二曲轴6锁止、使得所述第一曲轴1和所述第二曲轴6同步转动,也能将所述第一曲轴1和所述第二曲轴6解锁、使得所述第一曲轴1转动而所述第二曲轴6不转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曲轴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容纳槽能够容纳第二曲轴进行插设、并能与第二曲轴之间形成卡止连接,正常运行,与第二曲轴之间分离,变容运行;通过卡止结构的设置能够对两个曲轴之间形成卡止(锁止)、实现同步运转,完成两个及两个以上缸正常运行和解除卡止(锁止)、实现变容缸不运转,完成变容运行,从而有效实现变容控制的作用。
优选地,
所述第二曲轴6具有第二槽61,所述卡止结构5设置于所述第二槽61中,所述第一曲轴1还具有所述第一槽12,所述第一曲轴1通过转动能使得所述第二槽61与所述第一槽12相对使得所述卡止结构5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二槽61 中、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槽12中,而使得所述第一曲轴1和所述第二曲轴6 被相互锁止、而同步转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曲轴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二槽的设置,以及第一曲轴的第一槽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卡止结构在第二槽中被设置,在需要运行正常压缩(各个缸均压缩)时,使得卡止结构同时卡止于第一槽和第二槽中,在不需要运行变容缸压缩时,使得卡止结构只在第二槽中、不进入第一槽,通过卡止结构和两个相互匹配的槽结构能够实现对两个曲轴的相互装配和解除装配的作用,完成变容的精确控制。
优选地,
所述第二槽61为从所述第二曲轴6的外周面沿径向方向开设的通孔、形成容许所述卡止结构5运动的空间,和/或,所述压缩机变容结构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曲轴6内部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容纳槽62、和在所述第二容纳槽62中设置的止推杆4,所述止推杆4能够沿轴向运动推动所述卡止结构5进入所述第一槽12中、形成卡止以及解除卡止。第二槽为在第二曲轴上沿径向方向贯通的通孔是其优选结构形式和实施方式、能够在其径向外侧与第一槽形成相对以将卡止结构部分卡设于第一槽中部分卡设于第二槽中,第二容纳槽和止推杆的设置形式能够有效地对卡止结构形成驱动运动的作用,在需要变容控制的时候通过控制止推杆的轴向运动实现将卡止结构同时卡设于第一和第二槽中实现变容缸运行、或只卡设于第二槽中变容状态(变容缸不运行)。
优选地,
所述止推杆4包括在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部41和第二部42,所述第一部 4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42的宽度,且当所述卡止结构5与所述第一部41 相接时所述卡止结构5完全容纳于所述第二槽61中,所述卡止结构5与所述第二部42相接时所述卡止结构5被朝径向向外推动而使得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槽12中、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二槽61中。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止推杆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宽度的不同、进而使得在宽度大的第二部与卡止结构相对时将卡止结构顶出部分卡设与第一槽中、部分卡设于第二槽,从而使得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之间同步转动,宽度小的第一部与卡止结构相对时卡止结构缩回至第二槽中,解除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之间的卡止,使得第二曲轴不转动。
优选地,
所述止推杆4包括头部43和杆部44,所述头部43包括所述第一部41和所述第二部42,所述杆部44与所述第二部42相接,且所述杆部44能被推动或拉动而使得所述止推杆4在轴向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第一部41与所述卡止结构5相接或使得所述第二部42与所述卡止结构5相接。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止推杆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头部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用于与卡止结构相接以推动卡止结构运动与否,杆部一端用于与头部连接、另一端用于被驱动结构驱动而做上下运动。
优选地,
还包括卡勾结构9,所述卡勾结构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止推杆4上、另一端从所述第二曲轴6内部朝径向向外延伸至位于所述第二曲轴6的径向外周或靠近所述第二曲轴6的径向外周的位置,且当所述止推杆4的所述第一部41 与所述卡止结构5相接时所述卡勾结构9的所述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卡止结构5 的外表面处、使得所述卡止结构5不会朝径向向外运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卡勾结构能够在卡止结构需要缩回至第二槽中、以控制变容缸不运行时将卡止结构的径向外侧勾住,形成限位作用,防止卡止结构处于自由状态时还会落入第一槽中,避免发生误操作。
优选地,
所述第二曲轴6的内部还沿径向方向延伸地开设有容纳所述卡勾结构9运动的第三容纳槽63,且所述第三容纳槽63还沿轴向方向延伸。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曲轴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设置第三容纳槽能够容纳卡勾结构在其中进行上下运动,便于在变容状态(即卡止结构未卡设于第一槽中时)对卡止结构进行限位,防止其落入第一槽中影响变容状态的运行。
优选地,
所述第二槽61在其径向内侧端还形成为具有缩口的结构;和/或,所述卡止结构5为球结构,和/或,所述卡勾结构9为钣金钩,且与所述止推杆4固定连接(优选焊接);和/或,所述第一槽12的横截面为弧形;和/或,所述卡止结构5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槽12和所述第二槽61也分别为两个以上、且分别与所述卡止结构5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卡勾结构9也为两个以上、且与所述卡止结构5一一对应设置。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槽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在第二槽的径向内侧端设置缩口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卡止结构从径向内侧落入到第二曲轴的第二容纳槽中,影响卡止结构的正常运行;卡勾结构为钣金钩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形成钩力以对卡止结构形成限位;第一槽的截面为弧形结构能够便于与圆球形状的卡止结构进行配合卡设;卡止结构、第一槽、第二槽和卡勾结构均为多个,能够从多处位置对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之间进行限位作用,提高变容控制运行的执行精度,保证变容控制正常运行。
运行原理:正常运行与变容状态是控制缸体运行与停止,本实用新型设计是控制下缸体的工作与停止,首先是要控制止推杆从原始位置(图1位置)和推进位置(图3位置)来回运动,当止推杆在原始位置时,小球属于自由状态, (由于上曲轴上的孔是1/4直径的圆孔深,所以自由状态不可能卡在两曲轴之间),此时上曲轴和下曲轴之间互相分离,因为上曲轴由电机带转,所以上曲轴一直保持运动状态,下曲轴由上曲轴带转,所有此时下曲轴属于停止状态,从而下气缸也是停止运动状态,此时一个气缸运动,是属于变容状态。当止推杆向前推进(如图3位置),此时小球被被止推杆推至上曲轴的孔内,小球夹在两曲轴之间,此时曲轴属于联动状态,上气缸和下气缸同时运行,此时压缩机属于正常的双缸压缩机。
配合方式:本设计主要设计点在把两个下气缸和上气缸的的曲轴成两个,上曲轴由电机带动属于主动力源,下曲轴由上曲轴带动,带动点由小球的径向运动引起,小球的径向运动是由止推杆轴向运动引起。同时在曲轴有小球孔的一面开有长槽孔,在止推杆顶端焊接有钣金钩,钣金钩随止推杆上下移动,钣金钩前段在长槽内上下滑动。
运行方式介绍:当止推杆向上推进,小球会由止推杆径向推入上曲轴和下曲轴之间,此时上曲轴属于动力源,动力再由小球传入下曲轴旋转,此时下缸体工作,当推拉杆向下移动到起始状态,小球在受力上曲轴的力挤压入下曲轴,此时上曲轴和下曲轴断开连接,下曲轴停止运转,下气缸停止工作,完成变容。
优选地,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止推杆4的远离所述卡止结构5的一侧的驱动结构10,所述驱动结构10通过电磁力或引入的气体压力来驱动所述止推杆4做轴向方向的运动。通过驱动结构的设置能够为止推杆的运动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对变容缸根据需要进行变容控制的作用。
参见图7-8,优选地,
所述驱动结构10包括电磁线圈101,所述止推杆4的靠近所述驱动结构的端部为磁性结构,所述电磁线圈101能被控制产生与所述端部相同的磁极以推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或能被控制产生与所述端部相反的磁极以拉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的其中一个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电磁线圈以产生电磁力的方式以推动止推杆进行运动,以实现变容控制的效果。
参见图9-10,优选地,
所述驱动结构10包括气动推杆102,所述气动推杆102能够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腔中引入气体而形成压力、进而推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或拉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的另一个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电磁线圈以产生电磁力的方式以推动止推杆进行运动,以实现变容控制的效果。
优选地,
还包括传感器103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室内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并将室内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的信息传至所述控制器,以对所述止推杆进行控制。通过传感器能够检测室内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将室温和转速作为是否控制压缩机进行变容调节的条件,例如室温不够低可调节压缩机变容缸运行以增大制冷量,压缩机转速较低此时制冷量不足则开启变容缸运行以增大制冷量,满足室内制冷舒适度;并通过控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止推杆动作以完成变容控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进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或前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曲轴设置为包括两段及以上曲轴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曲轴相接、且能被所述第一曲轴带动而转动,所述第二曲轴还能与所述第一曲轴分离、以解除所述第一曲轴对所述第二曲轴的驱动,此时所述第一曲轴转动而所述第二曲轴不转动,能够使得变容状态运行时第二曲轴与第一曲轴分离,相对于现有采用销钉滑片或单向阀等变容控制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只需驱动一个曲轴和转子,只一个缸体运转,变容缸和转子不运转,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变容状态运行过程的能耗,降低变容结构的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曲轴的结构形式实现变容,相对于销钉滑片或单向阀等变容控制结构而言,结构更为简单,功耗更低,结构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的控制方法,其使用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当包括传感器时,根据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内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的值控制压缩机进行变容控制与否。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曲轴设置为包括两段及以上曲轴的形式,电机只需驱动一个曲轴和转子,只一个缸体运转,变容缸和转子不运转,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变容状态运行过程的能耗,降低变容结构的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曲轴的结构形式实现变容,相对于销钉滑片或单向阀等变容控制结构而言,结构更为简单,功耗更低,结构成本低;并且将室温和转速作为是否控制压缩机进行变容调节的条件,并通过控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止推杆动作以完成变容控制的效果,满足室内制冷舒适度。
优选地,
当包括电磁线圈时:
当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达到预设范围时:控制电磁线圈101产生与所述端部相同的磁极以推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使得压缩机变容缸运行(正常状态);
当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未达到预设范围时:控制电磁线圈101产生与所述端部相反的磁极以拉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使得压缩机变容缸不运行(变容状态)。
这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结构包括电磁线圈时通过电磁力来驱动止推杆做运动来控制两个曲轴卡止与否、进而控制变容缸工作与否的优选控制形式。
第一种控制方式:
运行原理及方式:利用电磁铁的性质和磁的物理性质,电磁铁可以根据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改变磁铁两端的N极和S极,改变电流由传感器A来进行控制,当需要变容时使靠近永磁铁的一端与永磁铁有着相反的磁极,此时推杆向下拉,实现变容。当不需要变容时使靠近永磁铁的一端与永磁铁有着相同的磁极,此时两磁铁相斥,止推杆向前推动,变容状态停止。传感器检测内容为压缩机转速和室内温度,当转速和温度达到一定范围内改变电流方向实现变容,比如温度接近预设温度,同时转速过低,此时可以实现变容。
配合方式:电磁铁固定于压缩机下盖上,固定方式为焊接,为了保证工作可靠性,电磁铁外部需要密封,可用环氧树脂。止推杆尾端需要固定永磁铁,需要注意永磁铁距离电磁铁上端距离为达到变容时止推杆拉升的距离。电源和传感器在压缩机外端。
优选地,
当包括气动推杆102时:
当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达到预设范围时:控制气动推杆102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腔中引入气体而形成压力以推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使得压缩机变容缸运行(正常状态);
当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未达到预设范围时:控制气动推杆102不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腔中引入气体而不形成压力以拉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使得压缩机变容缸不运行(变容状态)。
这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结构包括电磁线圈时通过电磁力来驱动止推杆做运动来控制两个曲轴卡止与否、进而控制变容缸工作与否的优选控制形式。
第二种控制方式:
运行原理及方式:利用压缩机内高压气体提供动力(因为压缩机只有在运行时才需要变容)作用与气动推上,推杆直接作用在变容的止推杆上面,气动止推杆外接传感器B,由传感器控制气动推杆内气流方向实现其推进或拉入,当需要变容时气动推杆拉入变容止推杆4,当变容结束时气动推杆向前推进。需要注意气动推杆的行程需要与变容止推杆达到变容状态的拉升距离相同。传感器外接,感应方式与第一种控制方式相同。
控制方式的配合方式:气动推杆固定于压缩机下盖下端,为了保证压缩机密封性,推杆端面需要与下盖面配合,由焊接密封连接。由于气动推杆利用的是压缩机内部的高压气体,气动推杆进气可由内部放置管道或者外接管道引入压缩机电机上端。
图1为压缩机的变容状态,此时止推杆4在原始位置,没有使卡止结构5 (即小球)连接第一曲轴1和第二曲轴6,此时上气缸工作,下气缸停止;
图2为图1在小球处的截面图,展示变容状态的上曲轴和下曲轴的工作状态,此时上曲轴由电机带转,下曲轴不能够被带转。
图3为压缩机正常状态下工作状态,此时止推杆4向上推动,推动小球进入上曲轴的孔内,此时小球连接上曲轴和下曲轴,电机带动上曲轴和下曲轴同时运转,两个缸体同时运动,属于正常状态的双缸压缩机。
图4为图3在小球截面剖视图,展示正常状态时上曲轴和下曲轴在小球连接时的工作状态。此时小球进入上曲轴的孔洞内,两个曲轴连接同时远动。
图5为图1的左视图,展示在变容状态束缚小球运动的钣金钩状态
图6为图3的左视图,展示在正常状态束缚小球运动的钣金钩状态
图7和图8为第一种变容控制方式,图8是图7控制结构的放大图。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式实现控制,在止推杆尾端固定一块永磁铁,在压缩机下盖上固定有电磁铁,通过传感器A的控制来改变直流电源的电流方向来控制下盖上电磁铁靠近永磁铁一端的N、S极,从而控制两块磁铁的相斥或者相吸来使止推杆推拉,达到变容目的。
图9和图10为第二种变容控制方式,图10是图9控制结构的放大图。利用壳体内的高压气体对气动推杆的提供动力,利用传感器103来对气动推杆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止推杆推拉进行控制,达到变容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子(2)和第二转子(8),还包括第一曲轴(1)和第二曲轴(6),所述第一曲轴(1)与所述第一转子(2)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转子(2)进行压缩,所述第二曲轴(6)与所述第二转子(8)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转子(8)进行压缩;
所述第二曲轴(6)与所述第一曲轴(1)相接、且能被所述第一曲轴(1)带动而转动,所述第二曲轴(6)还能与所述第一曲轴(1)分离、以解除所述第一曲轴(1)对所述第二曲轴(6)的驱动,此时所述第一曲轴(1)转动而所述第二曲轴(6)不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曲轴(1)的端部沿其轴线在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所述第二曲轴(6)能插设进入所述第一容纳槽(11)中;和/或,所述第一曲轴(1)和所述第二曲轴(6)之间还设置有卡止结构(5),所述卡止结构(5)能够将所述第一曲轴(1)和所述第二曲轴(6)锁止、使得所述第一曲轴(1)和所述第二曲轴(6)同步转动,也能将所述第一曲轴(1)和所述第二曲轴(6)解锁、使得所述第一曲轴(1)转动而所述第二曲轴(6)不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曲轴(6)具有第二槽(61),所述卡止结构(5)设置于所述第二槽(61)中,所述第一曲轴(1)还具有第一槽(12),所述第一曲轴(1)通过转动能使得所述第二槽(61)与所述第一槽(12)相对使得所述卡止结构(5)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二槽(61)中、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槽(12)中,而使得所述第一曲轴(1)和所述第二曲轴(6)被相互锁止、而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槽(61)为从所述第二曲轴(6)的外周面沿径向方向开设的通孔、形成容许所述卡止结构(5)运动的空间,和/或,所述压缩机变容结构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曲轴(6)内部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容纳槽(62)、和在所述第二容纳槽(62)中设置的止推杆(4),所述止推杆(4)能够沿轴向运动推动所述卡止结构(5)进入所述第一槽(12)中、形成卡止以及解除卡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推杆(4)包括在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部(41)和第二部(42),所述第一部(4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42)的宽度,且当所述卡止结构(5)与所述第一部(41)相接时所述卡止结构(5)完全容纳于所述第二槽(61)中,所述卡止结构(5)与所述第二部(42)相接时所述卡止结构(5)被朝径向向外推动而使得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一槽(12)中、部分卡设于所述第二槽(6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推杆(4)包括头部(43)和杆部(44),所述头部(43)包括所述第一部(41)和所述第二部(42),所述杆部(44)与所述第二部(42)相接,且所述杆部(44)能被推动或拉动而使得所述止推杆(4)在轴向方向运动、而使得所述第一部(41)与所述卡止结构(5)相接或使得所述第二部(42)与所述卡止结构(5)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卡勾结构(9),所述卡勾结构(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止推杆(4)上、另一端从所述第二曲轴(6)内部朝径向向外延伸至位于所述第二曲轴(6)的径向外周或靠近所述第二曲轴(6)的径向外周的位置,且当所述止推杆(4)的所述第一部(41)与所述卡止结构(5)相接时所述卡勾结构(9)的所述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卡止结构(5)的外表面处、使得所述卡止结构(5)不会朝径向向外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曲轴(6)的内部还沿径向方向延伸地开设有容纳所述卡勾结构(9)运动的第三容纳槽(63),且所述第三容纳槽(63)还沿轴向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槽(61)在其径向内侧端还形成为具有缩口的结构;和/或,所述卡止结构(5)为球结构,和/或,所述卡勾结构(9)为钣金钩,且与所述止推杆(4)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槽(12)的横截面为弧形;和/或,所述卡止结构(5)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槽(12)和所述第二槽(61)也分别为两个以上、且分别与所述卡止结构(5)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卡勾结构(9)也为两个以上、且与所述卡止结构(5)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止推杆(4)的远离所述卡止结构(5)的一侧的驱动结构(10),所述驱动结构(10)通过电磁力或引入的气体压力来驱动所述止推杆(4)做轴向方向的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结构(10)包括电磁线圈(101),所述止推杆(4)的靠近所述驱动结构的端部(45)为磁性结构,所述电磁线圈(101)能被控制产生与所述端部(45)相同的磁极以推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或能被控制产生与所述端部相反的磁极以拉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结构(10)包括气动推杆(102),所述气动推杆(102)能够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腔中引入气体而形成压力、进而推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或拉动所述止推杆(4)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传感器(103)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室内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并将室内温度和/或压缩机转速的信息传至所述控制器,以对所述止推杆进行控制。
14.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变容结构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缩机。
CN201921806505.1U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174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6505.1U CN211174602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6505.1U CN211174602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4602U true CN211174602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9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6505.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174602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46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1836A (zh) * 2019-10-24 2020-02-2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1836A (zh) * 2019-10-24 2020-02-2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0821836B (zh) * 2019-10-24 2023-11-24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7840C (zh) 用于往复式压缩机的活塞移动装置
US9800127B2 (en) Reciprocating electric motor
CN211174602U (zh)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0251754A (zh) 双永磁动圈式血泵
CN103967739B (zh) 一种电磁柱塞泵
CN113153685A (zh) 一种无马达压缩机
CN105332890A (zh) 圆筒型磁悬浮永磁直线压缩机
CN106427456B (zh) 一种高低压腔闭环气路空气悬架系统自增压系统
CN107975466A (zh) 一种永磁式空气泵
CN110242536A (zh) 双向电磁驱动空气压缩机
CN110821836A (zh) 一种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US20060083627A1 (e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including a swiveling compressor
CN101737300B (zh) 具有永磁缓冲储能装置的直线压缩机
CN210829724U (zh) 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05332891B (zh) 直驱式直接磁悬浮直线压缩机
CN101858325B (zh) 动磁式直驱压缩机
CN207297261U (zh) 一种应用往复电机的往复式制冷压缩机及往复式真空泵
CN206530453U (zh) 一种隔离式直线活塞压缩机
CN201705609U (zh) 动磁式直驱压缩机
CN205154536U (zh) 圆筒型磁悬浮永磁直线压缩机
CN101487460A (zh) 一种小型制冷线性压缩机
CN209164026U (zh) 一种活塞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3286843U (zh) 冰箱
CN209278129U (zh) 真空泵
CN110701049B (zh) 压缩机变容结构、控制方法、压缩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