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8573U - 可收纳的变形车 - Google Patents

可收纳的变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8573U
CN211158573U CN201921875112.6U CN201921875112U CN211158573U CN 211158573 U CN211158573 U CN 211158573U CN 201921875112 U CN201921875112 U CN 201921875112U CN 211158573 U CN211158573 U CN 211158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ssembly
stowable
toy
lock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51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铭
何力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h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751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8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8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8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收纳的变形车,变形车具有可切换的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变形车具有向下敞开的容纳位,变形车包括:基体、车前部、两个车侧部和锁固组件,在第一形态锁固组件与车前部配合以将车前部的至少部分锁在容纳位的前侧,锁固组件与两个车侧部配合以将两个车侧部锁在容纳位的左右两侧,在锁固组件受触发解锁后,车前部向上活动以将容纳位的前侧打开,且两个车侧部朝向两侧活动,以使变形车转化成第二形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收纳的变形车,可以发生变形,并将收纳于变形车内的物体暴露出来,实现变形车和物体相互独立,提高了玩耍的趣味性和新奇性。

Description

可收纳的变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收纳的变形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主流变形车玩具主要是车变兽或车变人的功能形态,而针对可收纳小尺寸及触发类型的变形车,目前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收纳的变形车,可以发生变形,并将收纳于变形车内的物体暴露出来,实现变形车和物体相互独立,提高了玩耍的趣味性和新奇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收纳的变形车,所述变形车具有可切换的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所述变形车具有向下敞开的容纳位,所述变形车包括:基体、车前部、两个车侧部和锁固组件,在第一形态所述锁固组件与所述车前部配合以将所述车前部的至少部分锁在所述容纳位的前侧,所述锁固组件与两个所述车侧部配合以将两个所述车侧部锁在所述容纳位的左右两侧,在所述锁固组件受触发解锁后,所述车前部向上活动以将所述容纳位的前侧打开,且两个所述车侧部朝向两侧活动,以使所述变形车转化成第二形态。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收纳的变形车,通过在变形车上设有锁固组件,使得变形车可以较方便地从第一形态切换到第二形态。通过锁固组件可使车前部和两车侧部对容纳位进行限制,在变形车处于第一形态时,外部玩具可以较好地容纳在容纳位内,从而使外部玩具不影响变形车的运动,同时,也方便小朋友携带。通过锁固组件触发解锁,使得容纳位打开而不受限制,变形车从第一形态切换为第二形态,从而使得外部玩具可以从容纳位内较好地释放出来,使外部玩具和变形车可相互独立,进而提高了玩耍的趣味性和新奇性。尤其是,变形车由第一形态转化成第二形态时,不仅容纳位的前侧打开,而且两个车侧部也分别朝向两侧活动打开,从而外部玩具进出容纳位更加容易,不易被卡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收纳的变形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再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固组件包括:前固组件和两个侧固组件,所述前固组件配合在所述基体和所述车前部之间,所述前固组件受触发解锁后,所述车前部向上活动以将所述容纳位的前侧打开,两个所述侧固组件分别配合在所述车前部和所述车侧部之间,所述车前部向上活动后使两个所述侧固组件解锁,两个所述车侧部朝向两侧活动。
可选地,所述变形车还包括:弹板,所述弹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基体上,所述锁固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弹板锁在所述基体底部的底固组件,所述底固组件解锁后所述弹板转动并触地以使所述变形车腾空。
进一步地,所述弹板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车侧部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包括:车体盒,所述车体盒的底部敞开以构建所述容纳位,所述车体盒的前侧敞开,在第一形态下所述车前部的一部分锁在所述车体盒的前侧,两个所述车侧部的一部分分别锁在所述车体盒的左右两侧。
可选地,所述车前部具有连接在所述车体盒后端的悬臂,在第一形态所述锁固组件将所述悬臂锁在所述车体盒的顶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车侧部包括:内臂和外臂,所述内臂转动连接在所述基体上,所述外臂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臂上,所述锁固组件锁在所述外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固组件还包括用于锁固所述容纳位内的外部玩具的内锁组件,在所述锁固组件受触发解锁后,所述内锁组件活动以释放所述外部玩具。
可选地,所述内锁组件包括: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位前侧的前扣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位后端的后扣件。
可选地,所述车前部上设有用于吸持或者夹持玩具币的持币部,所述锁固组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持币部处,以在所述玩具币配合至所述持币部处时触发所述锁固组件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容纳的变形车处于第一形态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容纳的变形车处于第一形态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容纳的变形车处于第一形态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容纳的变形车处于第二形态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容纳的变形车处于第二形态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容纳的变形车处于第二形态的基体和车侧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容纳的变形车与外部玩具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可收纳的变形车;
1:基体;11:车体盒;
2:车前部;21:悬臂;
22:持币部;
3:车侧部;31:内臂;
32:外臂;
4:锁固组件;41:前固组件;
42:侧固组件;
43:底固组件;
44:内锁组件;441:前扣件;
442:后扣件;
45:触币扣;
5:弹板;
200:外部玩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收纳的变形车100。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形车100具有可切换的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变形车100具有向下敞开的容纳位。变形车100包括:基体1、车前部2、两个车侧部3和锁固组件4,在第一形态锁固组件4与车前部2配合以将车前部2的至少部分锁在容纳位的前侧,锁固组件4与两个车侧部3配合以将两个车侧部3锁在容纳位的左右两侧。在锁固组件受触发解锁后,车前部向上活动以将容纳位的前侧打开,且两个车侧部朝向两侧活动,以使变形车转化成第二形态。
也就是说,变形车100可以有两种形态,且两种形态可切换,通过在变形车100上设有容纳位,使得物体可以放入容纳位内。收纳于容纳位内的物体可以为玩具汽车,也可以为动物模型,这里不作限制。为方便表述,下文中均将该物体称为外部玩具200。
变形车100在第一形态时外形上是车造型,在第二形态时通过车前部2、车侧部3的活动转变成另一造型,变形车100在玩耍时可以玩出造型的变化,同时,变形车100在玩耍时又可以充当仓库,而容纳位可相当于库房,外部玩具200可存放于库房中。当变形车100在第一形态时,由于锁固组件4可将车前部2的至少部分锁在容纳位的前侧,相当于库房前门关闭,外部玩具200无法自由地进出库房而被限制在库房中;当变形车100处于第二形态时,由于车前部2的活动使容纳位的前侧打开,相当于库房前门打开,尺寸较小的外部玩具200可以较方便地进出库房。
尤其是,变形车100由第一形态转化成第二形态时,不仅容纳位的前侧打开,而且两个车侧部3也分别朝向两侧活动打开,营造出库房的两侧墙也变形张开的视觉效果,外部玩具200进出容纳位更加容易,不易被卡住。而在变形车100于第一形态时,将车侧部3限制在容纳位的两侧,可以约束外部玩具200的活动,有的实施例中两个车侧部3可以恰好止抵甚至卡在外部玩具200上,当拿起变形车100时,容纳位的外部玩具200也被变形车100夹起,产生变形车100与外部玩具200结合为一体的效果,还可以方便小朋友携带,如可以直接将变形车100放入口袋中。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收纳的变形车100,通过在变形车100上设有锁固组件4,使得变形车100可以较方便地从第一形态切换到第二形态。通过锁固组件4可使车前部2和两车侧部3对容纳位进行限制,在变形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外部玩具200可以较好地容纳在容纳位内,从而使外部玩具200不影响变形车100的运动,同时,也方便小朋友携带。通过锁固组件4触发解锁,使得容纳位打开而不受限制,变形车100从第一形态切换为第二形态,从而使得外部玩具200可以从容纳位内较好地释放出来,使外部玩具200和变形车100可相互独立,进而提高了玩耍的趣味性和新奇性。尤其是,变形车100由第一形态转化成第二形态时,不仅容纳位的前侧打开,而且两个车侧部3也分别朝向两侧活动打开,从而外部玩具200进出容纳位更加容易,不易被卡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锁固组件4包括:前固组件41和侧固组件42。具体地,前固组件41配合在基体1和车前部2之间,前固组件41受触发解锁后,车前部2向上活动以将容纳位的前侧打开。由此,通过将前固组件41设于基体1和车前部2之间,使得车前部2可以较牢固地与基体1锁在一起,从而使得车前部2可以对容纳位的上侧进行限制。当前固组件41受到触发而解锁时,车前部2与基体1分离开并向上运动,从而容纳位的前侧空间被打开。
两个侧固组件42分别配合在车前部2和车侧部3之间,车前部2向上活动后使两个侧固组件42解锁,两个车侧部3朝向两侧活动,也就是说,左侧固组件42配合在车前部2和左车侧部3之间,右侧固组件42配合在车前部2和右车侧部3之间,通过将左右两侧固组件42分别配合在车前部2和左右两车侧部3之间,使得左右两车侧部3可以较好地与车前部2锁在一起,从而可以对容纳位的上侧和左右两侧进行限制,使变形车100处于第一形态的状态,进而使外部玩具200可较好地配合在容纳位内。当车前部2向上活动时,左右两侧固组件42分别与左右两车侧部3解锁,左右两车侧部3解锁后分别朝向变形车100的左侧和右侧活动,从而使容纳位的上侧和左右侧空间被打开,进而使配合在容纳位内的外部玩具200被释放出来,提高玩耍的趣味性。
将车前部2和车侧部3分开锁固,一方面方便锁固位置的设置,降低设计难度,另一方面使解锁时机更加灵活,三者可以同时解锁,三者通过各自锁固组件4的设计也可以错开时间解锁,呈现更加酷炫的变形效果。
在图5和图6所示的具体的示例中,前固组件41可以设为卡扣,两个侧固组件42可以为锁块和锁槽配合,其中,在左右车侧部3上设有锁块,在车前部2上设有锁槽,由此,通过将前固组件41设为卡扣,使得车前部2和基体1可以较牢固地锁在一起,从而使车前部2可以较好地将左右两车侧部3限制在容纳位内。将左右车侧部3和车前部2分别设有锁块和锁槽,当变形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使得锁槽可以对锁块限位,从而使车前部2可以较好地将左右车侧部3限制在容纳位内,进而可以限制容纳位;当锁固组件4触发解锁时,变形车100切换为第二形态,车前部2向上运动,可使锁块较方便地从锁槽上滑脱,从而使左右两车侧部3可以较好地向变形车100的两侧动作,进而打开容纳位,外部玩具200可以较好地从变形车100中释放出来。
可选地,变形车100还包括:弹板5,弹板5可转动地连接在基体1上,锁固组件4包括用于将弹板5锁在基体1底部的底固组件43,底固组件43解锁后弹板5转动并触地以使变形车100腾空。也就是说,如图1和图5所示,弹板5能够与基体1配合相连,且弹板5相对于基体1可转动。进一步地,当变形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底固组件43可以将弹板5锁在基体1的底部,使库房底部封锁。当底固组件43被触发解锁,弹板5转动并使弹板5的自由端触地,从而使变形车100腾空,变形车100切换为第二形态,并产生了变形车100在腾空中变形的视觉冲击效果。而且弹板5转动后使容纳位底部打开,即库房底部打开,增大了容纳位的空间,使外部玩具200进出容纳位更加容易,而且变形车100在第二形态时容纳位是开放的,拿起变形车100时容纳位内的外部玩具200不会随之拿起,此时外部玩具200与变形车100是相互独立的。
在一个示例中,在弹板5与基体1之间设置扭簧,当底固组件43把弹板5锁在基体1底部时,扭簧处于压缩状态,当底固组件43解锁弹板5时,扭簧复位释能,弹板5在扭簧旋转力的作用下,使弹板5较好地转动并触地,从而使变形车100可以较好地腾空。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弹板5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车侧部3的下方,由此,通过将两个弹板5分别设在左右两车侧部3的下方,使得左右两侧的弹板5可以同时转动并触地,从而使变形车100可以更加平稳地腾空,防止变形车100在腾空时发生偏转,而影响外部玩具200的释放。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形车100上也可以取消弹板5,这并不会影响变形车100的切换时造型的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包括:车体盒11,车体盒11的底部敞开以构建容纳位,车体盒11的前侧敞开,在第一形态下车前部2的一部分锁在车体盒11的前侧,两个车侧部3的一部分分别锁在车体盒11的左右两侧。车体盒11是整个变形车100的框架,大部分零件安装在车体盒11上,它的设置可以保证变形车100在第一形态、第二形态造型的稳定。
如图2所示,变形车100在第一形态时,车前部2的至少一部分从车体盒11前侧敞开处锁在车体盒11内,从而使车体盒11的上侧和前侧被车前部2限制,而通过将左右两车侧部3的至少一部分锁在车体盒11的左右两侧上,使得车体盒11的左右两侧被车侧部3限制,由此,通过车体盒11、车前部2和左右两车侧部3可限定出容纳位为开口向下的空间,从而使外部玩具200可较好地被限制在容纳位内。
可选地,车前部2具有连接在车体盒11后端的悬臂21,在第一形态锁固组件4将悬臂21锁在车体盒11的顶壁上,如图1所示,悬臂21可以从车前部2的前端向后延伸,并与车体盒11的后端可转动地相连,当变形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可通过锁固组件4将悬臂21锁在车体盒11的顶部,则车前部2可较好地限制车体盒11的顶部空间,从而可以较好地对放置于容纳位内的外部玩具200进行限位,同时,也可以使变形车100的外形更加炫酷。当变形车100处于第二形态时,通过悬臂21与车体盒11的后端相连,使得车前部2可以较好地向上动作,并使容纳位打开,同时变形车100的结构彼此相连并未分开,从而可以方便变形车100恢复到第一形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车侧部3包括:内臂31和外臂32,内臂31转动连接在基体1上,外臂32转动连接在内臂31上,锁固组件4锁在外臂32上,例如图4-图7所示,内臂31的一端可以与基体1配合连接,且内臂31可朝向图7所示的左右方向进行转动,内臂31的另一端可以与外臂32相连接,且外臂32相对于内臂31可向左右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锁固组件4将两车侧部3外臂32锁在基体1的两侧上,使得左右两外臂32可限制基体1的两侧壁,从而使位于基体1和外臂32之间的内臂31也可较好地被限制在基体1两侧。而当锁固组件4受触发解锁时,左车侧部3的外臂32向基体1的左侧动作,右车侧部3的外臂32向基体1的右侧动作。
可选地,在外臂32和内臂31的连接处可设有扭簧,当锁固组件4将左右车侧部3的外臂32锁在基体1的左右两侧时,扭簧处于蓄能状态,当左右两侧的外臂32被解锁时,扭簧复位释能,从而使左右两侧的外臂32可以较好地向左右两侧运动,同时也使外臂32可以较好地带动内臂31发生动作,进而将容纳位打开。而且在解锁后,内臂31的转动结合外臂32的转动,使得容纳位的左右两侧打开的范围更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固组件4还包括用于锁固容纳位内的外部玩具200的内锁组件44,在锁固组件4受触发解锁后,内锁组件44活动以释放外部玩具200,例如图2-图4所示,内锁组件44设于容纳位的上侧,变形车100在第一形态时,内锁组件44可以将外部玩具200较好地限制在容纳位内,防止变形车100在运行时外部玩具200脱落。锁固组件4触发解锁,变形车100切换为第二形态,内锁组件44发生活动并释放外部玩具200。
可选地,内锁组件44包括:可活动地设在容纳位前侧的前扣件441,可活动地设在容纳位后端的后扣件442。
在图2-图4所示的具体的示例中,在容纳位的前侧设有一个前扣件441,在容纳位的后侧设有两个后扣件442,通过在容纳位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的前扣件441和后扣件442,使得外部玩具200可以较牢固地与变形车100结合在一起。当锁固组件4触发解锁时,前扣件441和后扣件442活动,使得外部玩具200可从前扣件441和后扣件442上脱落下来,从而外部玩具200被释放。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前扣件441和后扣件442上分别设有弹簧,当变形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前扣件441和后扣件442上分别压紧相对应的弹簧,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蓄能,锁固组件4触发解锁时,变形车100切换为第二形态,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前扣件441和后扣件442发生动作,使外部玩具200从前扣件441和后扣件442上脱落。
可以理解的是,容纳位的前侧也可设有两个前扣件441,在容纳位的后侧设有一个后扣件442,容纳位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前扣件441和后扣件44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这里不作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前部2上设有用于吸持或者夹持玩具币的持币部22,锁固组件4的一端延伸至持币部22处,以在玩具币配合至持币部22处时触发锁固组件4解锁,也就是说,玩具币可以吸持或夹持在车前部2的持币部22上,当玩具币配合在持币部22上时,玩具币可以触发锁固组件4解锁,从而使变形车100从第一形态切换为第二形态,进而完成外部玩具200的释放。可以理解的是,在持币部22上可设有磁铁,持币部22上也可设有夹持部件以夹持玩具币,持币部22上还可设有电控以触发解锁等,这里对持币部22的持币方式不作限制。
在如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锁固组件4的一端延伸至车前部2的持币部22,锁固组件4的另一端延伸至变形车100的后侧,并在锁固组件4在变形车100的后侧处设有扭簧,锁固组件4与车前部2可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可选地,锁固组件4包括触币扣45,在持币部22上设有磁铁,触币扣45邻近磁铁设置,触币扣45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当玩具币插入持币部22并与磁铁吸和在一起时,玩具币可推动触币扣45向后移动,从而使持币部22解锁,持币部22解锁后,通过设置在锁固组件4后侧的扭簧,可使车前部2在扭簧的作用下向上动作。
具体地,锁固组件4的触扣币与内锁组件44和前固组件41抵接,在内锁组件44和前固组件41上分别设有弹簧,当玩具币推动触扣币向后移动时,与触币扣45相抵接的内锁组件44和前固组件41也向后动作,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前固组件41和内锁组件44分别解锁。
由此,玩具币可视为锁固组件4解锁的钥匙,通过将玩具币插入进夹持部可使变形车100从第一形态切换为第二形态,完成变形车100的变形,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同时也使玩具更加有趣和新奇。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可容纳的变形车100的具体安装及运动过程中的具体过程。
当可容纳的变形车100处于第一形态时,如图2所示,前固组件41将车前部2锁在基体1上,左右两侧固组件42将左右两车侧部3连接在车前部2的左右两侧上,使两车侧部3可以较好地与车前部2连接在一起,左右两车侧部3可以限制容纳位的左右两侧的空间。
玩具币插入持币部22内并与磁铁相吸和在一起,同时玩具币推动触币扣45向后移动,与触币扣45相抵接的内锁组件44和前固组件41也向后动作,从而使前固组件41和内锁组件44分别解锁,可容纳的变形车100从第一形态切换为第二形态。
其中,前固组件41在弹簧的作用下,前固组件41解锁使车前部2与基体1分开,再结合锁固组件4后端的扭簧的作用,使得车前部2可较好地向上动作,在车前部2向上动作的过程中,使分布于车前部2左右两侧的侧固组件42也分别解锁,从而使左右两车侧部3与车前部2相分离,进而使左右两车侧部3的外臂32分别朝向左侧和右侧活动,在左右两车侧部3的外臂32动作的过程中,内臂31也在扭簧作用下发生动作,从而使左右侧的外臂32可进一步向两侧动作,进而增大了容纳位敞开的空间,外部玩具200可较好地驶出或者弹出变形车100外,而不与变形车100发生碰撞,在左右两车侧部3的外臂32动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触发底固组件43解锁,从而使得弹板5可以转动并触地,进而使变形车100可以较好地腾空,继而可以进一步增大容纳位敞开的空间。
内锁组件44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可使内锁组件44解锁,从而使外部玩具200与车前部2分离,完成外部玩具200的释放,通过前固组件41的解锁使限制的容纳位敞开,使得外部玩具200在是放松时不与变形车100发生碰撞,进而使外部玩具200可以较好地独立于变形车100外,完成变形,提高玩耍的趣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容纳的变形车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可收纳的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车具有可切换的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所述变形车具有向下敞开的容纳位,
所述变形车包括:基体、车前部、两个车侧部和锁固组件,在第一形态所述锁固组件与所述车前部配合以将所述车前部的至少部分锁在所述容纳位的前侧,所述锁固组件与两个所述车侧部配合以将两个所述车侧部锁在所述容纳位的左右两侧,
在所述锁固组件受触发解锁后,所述车前部向上活动以将所述容纳位的前侧打开,且两个所述车侧部朝向两侧活动,以使所述变形车转化成第二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纳的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包括:
前固组件,所述前固组件配合在所述基体和所述车前部之间,所述前固组件受触发解锁后,所述车前部向上活动以将所述容纳位的前侧打开;
两个侧固组件,两个所述侧固组件分别配合在所述车前部和所述车侧部之间,所述车前部向上活动后使两个所述侧固组件解锁,两个所述车侧部朝向两侧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收纳的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车还包括:弹板,所述弹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基体上,所述锁固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弹板锁在所述基体底部的底固组件,所述底固组件解锁后所述弹板转动并触地以使所述变形车腾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纳的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板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车侧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纳的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车体盒,所述车体盒的底部敞开以构建所述容纳位,所述车体盒的前侧敞开,在第一形态下所述车前部的一部分锁在所述车体盒的前侧,两个所述车侧部的一部分分别锁在所述车体盒的左右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收纳的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部具有连接在所述车体盒后端的悬臂,在第一形态所述锁固组件将所述悬臂锁在所述车体盒的顶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纳的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车侧部包括:内臂和外臂,所述内臂转动连接在所述基体上,所述外臂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臂上,所述锁固组件锁在所述外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纳的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还包括用于锁固所述容纳位内的外部玩具的内锁组件,在所述锁固组件受触发解锁后,所述内锁组件活动以释放所述外部玩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收纳的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组件包括:
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位前侧的前扣件;
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位后端的后扣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收纳的变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部上设有用于吸持或者夹持玩具币的持币部,所述锁固组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持币部处,以在所述玩具币配合至所述持币部处时触发所述锁固组件解锁。
CN201921875112.6U 2019-10-31 2019-10-31 可收纳的变形车 Active CN211158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5112.6U CN211158573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可收纳的变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5112.6U CN211158573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可收纳的变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8573U true CN211158573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4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5112.6U Active CN211158573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可收纳的变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85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2144A1 (zh) * 2020-08-24 2022-03-03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滑移玩具变形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2144A1 (zh) * 2020-08-24 2022-03-03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滑移玩具变形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30584B1 (en) Latching device
CN105545126B (zh) 车辆的车门栓锁组件
CN211158573U (zh) 可收纳的变形车
CN207822515U (zh) 翻转组合玩具
CN209997185U (zh) 玩具组合
CN209997191U (zh) 可分裂组合的玩具套装
CN110670987B (zh) 双向开合装置、扶手箱及车辆
CN209997190U (zh) 运载玩具车
CN213192498U (zh) 滑移玩具变形车
CN211158595U (zh) 弹射子母玩具
CN215971222U (zh)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座兜和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CN107448068B (zh) 一种箱包锁及采用该锁的箱包
CN211328142U (zh) 联动变形玩具
CN211543330U (zh) 扶手盖板的侧面解锁机构
CN111450545A (zh) 双触发式玩具
CN213643095U (zh) 内触发玩具
CN108756513B (zh) 防止锁舌随意弹进的门锁插锁
CN217448918U (zh) 多面组合的玩具组件
CN213643102U (zh) 双面玩具
JPH01502837A (ja) 電磁石により施錠および解錠する機構を備えた錠
CN216497469U (zh) 一种载物型玩具
CN109985397B (zh) 翻转组合玩具
CN111874108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结构
CN113291239B (zh) 车辆的储物盒组件以及车辆
CN214112007U (zh) 一种锁具结构及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