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8181U - 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 - Google Patents

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8181U
CN211158181U CN201921568501.4U CN201921568501U CN211158181U CN 211158181 U CN211158181 U CN 211158181U CN 201921568501 U CN201921568501 U CN 201921568501U CN 211158181 U CN211158181 U CN 211158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ion
region
surface course
health car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685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盛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hui (Guangdong)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56850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8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8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8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包括环状的护带本体,护带本体被容置在同样呈环状的弹性硅胶体内,护带本体具有位于外侧的第一面层和贴近人体表皮肤的第二面层组成,第一面层由多条弹性塑料纤维丝与多条纳米远红外负离子纤维丝交错编制而成,第二面层的部分区域上设置有由若干磁体颗粒组成的磁疗区以及由若干负离子颗粒组成的负离子区,第二面层的磁疗区和负离子区之外的区域为由多条弹性塑料纤维丝编织而成的弹性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健器具,方便佩戴、负离子效果好,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激活细胞促进新陈代谢、疏通经络、祛风除湿、镇痛去寒、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腰椎、颈椎、鼻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体保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可以紧束于腰部、颈部、膝盖、腿部或手肘的产品通常只具有单纯的护腰、护颈或护肘功能。
负离子是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具有净化空气、杀灭致病细菌、改善人体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越高,置身其中的人们,越感觉到神清气爽、对于缓解肌肉压力和精神压力都有帮助,因此负离子也被人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负离子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血液中,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因为血瘀阻滞而导致的一些疾病。例如现代人常见的颈腰椎疾病、关节疼痛、风湿等慢性疼痛病。
目前,人们多用于印刷或涂布的方式将远红外线物附着在纺织品、内衣、内裤上方,通过纳米远红外线的照射来达到有助于人体健康的目的,然而其仍存在纳米远红外线照射量不足或者不能持久的问题,容易在使用一段期间后就丧失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佩戴的、负离子效果好的保健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包括呈环状的护带本体,所述护带本体被容置在同样呈环状的弹性硅胶体内,所述护带本体具有位于外侧的第一面层和贴近人体表皮肤的第二面层组成,所述第一面层由多条弹性塑料纤维丝与多条纳米远红外负离子纤维丝交错编制而成,所述第二面层的部分区域上设置有由若干磁体颗粒组成的磁疗区以及由若干负离子颗粒组成的负离子区,所述第二面层的磁疗区和负离子区之外的区域为由多条弹性塑料纤维丝编织而成的弹性区。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硅胶体朝向用户皮肤的一侧开设有容置该护带本体的盲槽,槽口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外边缘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磁疗区和负离子区沿所述第二面层的长度方向布置,且间隔设置,所述磁疗区和负离子区均为矩形,它们的其中一对边与第二面层的边缘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磁疗区的磁体颗粒与负离子区的负离子颗粒直接嵌入并固定在无纺布表面,该无纺布与第二面层的弹性区一体成型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磁疗区的磁体颗粒和负离子区的负离子颗粒均被包裹在薄片状的布袋里,该布袋与无纺布粘贴固定,无纺布与第二面层的弹性区一体成型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层和第一面层均具有微小的孔眼,其中,第二面层的孔眼大于第一面层的孔眼,所述第二面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面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硅胶体层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层的纳米远红外负离子纤维丝的全部或者部分加工之后具有纳米远红外线与负离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层的弹性区朝向人体表皮肤的一面设置有弹性发泡小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负离子颗粒为由电气石粉与稀土元素经人工混合配比成的一种复合矿物,制成的所述负离子颗粒为扁型椭圆体。此外,制成的磁体颗粒也呈扁型椭圆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环状,方便佩戴在人体手腕或者腿部,外侧为弹性硅胶制作而成的防护层,内侧为具有负离子功效的功能层,制作成可佩带的方式,方便用户使用。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均全部或部分采用了弹性材料,使得该护带本体在佩戴时具有弹性,可适用于不同人群,以及人体的不同部位。
3、第一面层的部分材料是直接采用具有纳米远红外功能及负离子功能的纤维丝构成,佩戴时散发的纳米远红外线及负离子功效更直接有效,且照射量持久,并可以减少第二面层上的负离子颗粒的数量,防止第二面层上的负离子颗粒过多造成灼伤。
4、第一面层上的负离子和远红外线的照射,产生的微电流的热点刺激效应,也会促使磁场的变化加强,使得第二面层上的磁力理疗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负离子保健护具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负离子保健护具的第一面层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负离子保健护具的第二面层的结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弹性硅胶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负离子保健护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包括一护带本体,该护带本体制作成可佩带的方式,比如如图1所示的环状、圆筒状等,其中,根据不同的佩戴部位制成的尺寸大小可不同,或者制作成条状,但是条状两端通过设置魔术贴粘合为一体,所述护带本体由位于外侧的第一面层1和贴近人体表皮肤的第二面层2组成,第一面层1和第二面层2相互贴合,截面积大致相同,可以通过缝制或者粘连连接,且二者均部分或全部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一面层1由多条弹性塑料纤维丝(比如采用PET或PTT原料)与多条纳米远红外负离子纤维丝交错编制而成,弹性塑料纤维丝在第一面层1上所占的比例大于纳米远红外负离子纤维丝所占的比例较佳,该纳米远红外负离子纤维丝事先通过人工手段制作成具有释放纳米远红外线功能及释放负离子功效的人造纤维丝,这样第一面层1上理论上存在如图2所示的普通的塑料纤维区域11、纳米远红外照射区域12和负离子照射区域13,当然实际的第一面层1上的分布可能不是图1所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其存在多个不同的功能区,该功能区有的分开,有的夹合、交错在一起,第二面层2的部分区域上设置有由若干磁体颗粒组成的磁疗区21以及由若干负离子颗粒组成的负离区22,所述第二面层2的磁疗区21和负离区22之外的区域为由多条弹性塑料纤维丝编织而成的弹性区23。制成的负离子颗粒和磁体颗粒均为扁型椭圆体,表面光滑,这样起到的按摩和治疗效果更佳,而且也不会对使用者带来疼痛感。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面层1和第二面层2均全部或部分采用了弹性材料,使得该护带本体在佩戴时具有弹性,可适合不同人群,以及人体的不同部位,比如手腕、颈部、胳膊、腿部等。此外,第一面层1的部分材料是直接采用具有纳米远红外功能及负离子功能的纤维丝构成,佩戴时散发的纳米远红外线及负离子功效更直接有效,并可以减少第二面层2上的负离子颗粒的数量,防止第二面层2上的负离子颗粒过多对人体皮肤造成灼伤或不适,其中,第二面层2上的负离子颗粒为由电气石粉与稀土元素经人工混合配比成的一种复合矿物,通过电离产生负离子。我们知道,纳米远红外线医疗保健的功效已普遍为一般人所知晓,远红外线是一种波长在4~1000微米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凭借与人体的一种主要作用而产生了医疗保健的效果,这种作用就是与人体内分子的“共振吸热”作用。人体内的许多分子都可凭借与纳米远红外线的共振吸热作用,将远红外线吸收而产生能量与热量。同样地,负离子也被人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负离子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血液中,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因为血瘀阻滞而导致的一些疾病,例如现代人常见的颈腰椎疾病、关节疼痛、风湿等慢性疼痛病。此外,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能有效加强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影响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改善肺泡的分泌以及肺的通换气功能,从而具有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加肺活量、调整呼吸频率、镇咳等功效,对哮喘、气管炎、儿童百日咳等疾病有良好效果。空气负离子还能促进鼻粘膜上皮细胞(多个鼻)的再生,恢复粘膜的分泌功能,对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等同样有效果。本实施例将第一面层1的材料直接用纳米远红外材料及负离子材料制成,比如添加纳米无机远红外粉,以及添加负离子粉,如此,与人体相关部位的接触面更广泛,照射更均匀,而且也便于长时间的与人体产生作用,更持久。
第一面层1由于添加了负离子、纳米无机远红外粉,能够释放出小分子可供人体吸收的负离子和远红外线,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在添加负离子含量不变的前提下,释放的负离子的量和远红外线与温度是呈正相关的,即第一面层1所处的温度越高,或温度变化越大,越有利于其负离子的释放,制作成可佩带的形状也是方便与人体表皮肤接触,通过人体的体温也能使得负离子和远红外线的释放。同时,磁性材料对于人体的治疗也是一项被医学证明并被大量应用的人体保健方法,磁疗是利用人造磁场(外加磁场)施加于人体的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磁力线穿过人体,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电荷微粒的运动、肌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尤其对于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群,在高楼林立、电网交错、钢筋混凝土的屏蔽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接受的地磁场强度正在不断减弱,补加额外磁场,对身体大有益处,值得注意的是,温度差有助于强化磁疗作用,由于第一面层1上的负离子和远红外线的照射,产生的微电流的热点刺激效应,也会促使磁场的变化加强,使得第二面层2上的磁力效果更佳。相比现有技术中单层或单面的设置磁体或者负离子颗粒而言,由于第一面层1的设置,产生的负离子含量更高、散发更均匀。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磁疗区21和负离区22沿所述第二面层2的长度方向布置,且间隔设置,所述磁疗区21和负离区22均为矩形,它们的其中一对边与第二面层2的边缘重合,也就是与第二面层2的短边重合,磁疗区21和负离区22之外的地方为弹性区23。由于磁体颗粒与负离子颗粒为固定,为了提高理疗效果和固定效果,磁疗区21和负离区22所采用的材质是不具有弹性的或者弹性较低,防止拉伸使得磁疗区21和负离区22变形,而弹性区23由于采用了弹性较好的材料制成,这样在拉伸时,弹性区23优先是被拉伸,不会影响磁疗区21和负离区22的治疗效果。本实施例中,磁疗区21设置有两个,负离区22设置有一个,位于两个磁疗区21之间。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设置的磁疗区21和负离区22的数量和位置是可以根据需要变化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磁疗区21的磁体颗粒与负离区22的负离子颗粒直接嵌入并固定在无纺布表面,该无纺布与第二面层2的弹性区23一体成型制作,通过粘接的方式,磁体颗粒与负离子颗粒位置固定,分布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磁疗区21的磁体颗粒和负离区22的负离子颗粒均被包裹在薄片状的布袋里,该布袋与无纺布粘贴固定,无纺布与第二面层2的弹性区23一体成型制作。布袋由于是和无纺布粘接的,可以取下,方便更换。同时,还可以对布袋设置有一开口,磁体颗粒和负离子颗粒通过布袋开口放入布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面层2和第一面层1均具有微小的孔眼,也就是气孔,方便透气,其中,第一面层1相对位于外部,故气眼设置为较小,由于第二面层2紧贴人体皮肤,故设置为第二面层2的孔眼大于第一面层1的孔眼,也方便第一面层的远红外线及负离子较好的照射到人体皮肤上,由于第二面层2上设置有磁体颗粒和负离子颗粒,故第二面层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面层1的厚度,方便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所示,该护带本体外侧包括一弹性较好的弹性硅胶体3,弹性硅胶体一体成型,设置弹性硅胶体3的目的在于将前述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防护在硅胶体内侧且方便更换,所述弹性硅胶体3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将护带本体包裹在内,槽的深度刚好等于第一面层1和第二面层2的厚度之和,该槽具有一开口,其他面密闭,该开口朝向人体皮肤一侧,且该开口与第二面层2的外边缘平齐。通过该开口,将护带本体放置进入。弹性硅胶体3主要对护带本体进行保护,也提高了美观性和佩戴的舒适性,弹性硅胶体3外表面光滑,为了防止护带本体轻易从弹性硅胶体的开口内脱出,优选设置为开口长宽略小于护带本体的长宽,二者形成过盈配合,也就是说,在弹性硅胶体凹槽顶部对向设置有朝内的凸起,这样在弹性硅胶体底部形成一台阶状的卡合结构32,方便将第一面层1卡合在凹槽内,而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是固定连接的,整体不易脱落。当护带本体为环形时,该弹性硅胶体3也制作为环形。更优选地,所述弹性硅胶体3内也填充有负离子硅胶碎料,比如采用负离子硅胶粉末混合制成。护带本体可以从该弹性硅胶体3的凹槽中取出更换。硅胶层也可以用乳胶材质代替。此外,硅胶体3上也可以开设若干透气孔31,透气孔31一直贯穿到第一面层一侧,开设透气孔31一方面提高佩戴时的透气性能,佩戴更舒适,另一方面,由于开设有孔,方便挤压和伸缩,弹性性能提高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层1的纳米远红外负离子纤维丝的全部或者部分加工之后具有纳米远红外线与负离子,如此,从本质上提高负离子的含量和释放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面层2上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弹性区23朝向人体表皮肤的一面设置有弹性发泡小颗粒231,如图3、图4中的弹性区23上的多个小颗粒所示,该弹性发泡小颗粒可以为柔软的塑胶凸起,配合磁体颗粒和负离子颗粒起到按摩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佩戴的保健器具,整体呈环状,方便佩戴、负离子效果好,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激活细胞促进新陈代谢、疏通经络、祛风除湿、镇痛去寒、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腰椎、颈椎、鼻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包括呈环状的护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带本体被容置在同样呈环状的弹性硅胶体内,所述护带本体具有位于外侧的第一面层和贴近人体表皮肤的第二面层组成,所述第一面层由多条弹性塑料纤维丝与多条纳米远红外负离子纤维丝交错编制而成,所述第二面层的部分区域上设置有由若干磁体颗粒组成的磁疗区以及由若干负离子颗粒组成的负离子区,所述第二面层的磁疗区和负离子区之外的区域为由多条弹性塑料纤维丝编织而成的弹性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硅胶体朝向用户皮肤的一侧开设有容置该护带本体的盲槽,槽口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外边缘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疗区和负离子区沿所述第二面层的长度方向布置,且间隔设置,所述磁疗区和负离子区均为矩形,它们的其中一对边与第二面层的一对短边的边缘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疗区的磁体颗粒与负离子区的负离子颗粒直接嵌入并固定在无纺布表面,该无纺布与第二面层的弹性区一体成型制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疗区的磁体颗粒和负离子区的负离子颗粒均被包裹在薄片状的布袋里,该布袋与无纺布粘贴固定,无纺布与第二面层的弹性区一体成型制作。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层和第一面层均具有微小的孔眼,其中,第二面层的孔眼大于第一面层的孔眼,所述第二面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面层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面层的弹性区朝向人体表皮肤的一面设置有弹性发泡小颗粒。
8.如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所述的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所述弹性硅胶体层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9.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所述的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所述第一面层的纳米远红外负离子纤维丝的全部或者部分加工之后具有纳米远红外线与负离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其特征在于,制成的所述负离子颗粒为扁型椭圆体。
CN201921568501.4U 2019-09-20 2019-09-20 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 Active CN211158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8501.4U CN211158181U (zh) 2019-09-20 2019-09-20 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8501.4U CN211158181U (zh) 2019-09-20 2019-09-20 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8181U true CN21115818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89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68501.4U Active CN211158181U (zh) 2019-09-20 2019-09-20 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8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56077B1 (ko) 발열기능이 있는 건강벨트
KR101011385B1 (ko) 기능성 미용온열 마스크
CN107596574A (zh) 一种用于祛寒暖宫和调理痛经用的护理片
CN111213933A (zh) 充电式加热口罩及其加工方法
CN103845790A (zh) 远红外低压电热磁疗中药理疗带
CN205360257U (zh) 一种磁疗保健腰带
CN211158181U (zh) 可佩带的负离子保健护具
CN210250890U (zh)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温灸颈带
CN207693763U (zh) 一种纳米石墨烯理疗护宫宝
CN207928407U (zh) 一种肾内科腰部护理带
CN210642641U (zh) 复合能量手套
CN102715757A (zh) 生态磁疗办公座垫
CN212279986U (zh) 充电式加热口罩
CN209862381U (zh) 一种便于感染病医生治疗用的防感染口罩
CN207605058U (zh) 一种腰间盘突出热治疗带
CN211096199U (zh) 一种生物纤维面膜
CN211382143U (zh) 一种自发热负离子暖敷贴
WO2017206518A1 (zh) 用于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病人的帽子
CN201481634U (zh) 多功能外敷治疗袋
CN205492637U (zh) 一种男士枪弹分离式网孔透气磁疗保健内裤
CN215960616U (zh) 一种具有理疗功能的自发热中药敷贴
CN210203428U (zh) 一种多功能的蕲艾养生棉袄
CN218589242U (zh) 一种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保健绷带
CN218076017U (zh) 一种远红外磁疗贴
CN213130233U (zh) 一种治疗颈椎腰椎骨关节疾病药物康复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3

Address after: No. 4 Card, No. 13, Taichang Road, Jidong Er,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Application)

Patentee after: Honghui (Guangdong)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ourtyard 28, times Garden South Road, Beijing, Shijingshan District, 3-1-203

Patentee before: Huang Sheng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