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6868U - 一种俯卧位通气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俯卧位通气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6868U
CN211156868U CN201921198510.9U CN201921198510U CN211156868U CN 211156868 U CN211156868 U CN 211156868U CN 201921198510 U CN201921198510 U CN 201921198510U CN 211156868 U CN211156868 U CN 211156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body
air
main
cushion body
pron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985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11985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6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6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6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俯卧位通气垫,包括主垫体、第一支撑垫体、镂空区、避让槽、第二支撑垫体、气囊、气泵、导气管、连接管及进气管,所述主垫体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垫体,所述第一支撑垫体中部设置有镂空区,底部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镂空区域所述避让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第一支撑垫体上设置镂空区和避让槽,有效的避免插管患者在进行俯卧位插管发生压迫,同时通过第一支撑垫体和若干第二支撑垫体内部设置有气囊,通过气泵对其充气对患者进行支撑,解决了对患者进行底部支撑的困难,第一支撑垫体和若干第二支撑垫体之间存在空隙,增加患者身体下方的空气流通,有效的防止患者在长时间躺卧时,身体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俯卧位通气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俯卧位通气垫。
背景技术
ICU属于医院的急重症急救科室 , ICU内的患者多数病情较危重 , 部分患者为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引发的氧合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多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此治疗方法是通过促使背侧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等机制,从而增加肺泡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 ,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病情尽快康复。但由于此治疗方法需要长时间俯卧位,易增加压疮发生几率,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为了防止长时间的卧位容易发生褥疮,在俯卧位时候需要在患者的骨隆突处和头面部垫柔和的东西,比如枕头、垫子,一般临床上将原有的医用枕头垫在患者的下面,但是这样操作不方便,不容易摆放。尤其是长期卧床意识障碍,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容易将气管插管抵住患者的口腔部或者发生折叠,现有医用垫子使用枕头、床褥等不仅是其成本提高而且不易摆放,舒适度不佳,外观也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俯卧位通气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俯卧位通气垫,包括存储管、存储腔、固定乳头、采集导管、弹性块及驱动管,所述存储管内部设置有存储腔,所述存储管一端上设置有固定乳头,所述固定乳头与所述存储腔相连通,所述采集导管设置于所述固定乳头远离所述存储管一端,所述存储腔内设置有弹性块,所述驱动管一端插接的设置于所述弹性块上,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存储腔,所述弹性块与所述驱动管之间设置有卡接结构;
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固定槽、限位孔、滑动盘、拉杆、限位块、弹簧、限位杆及拉动绳,所述弹性块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侧壁面对称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驱动管插接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驱动管内设置有滑动盘,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滑动盘相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驱动管,所述驱动管上与所述限位孔相匹配处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驱动管内对称设置有限位杆,位于所述滑动盘与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拉动绳一端设置于所述滑动盘另一侧上,另一端分别通过绕接所述限位杆后与所述限位块底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采集导管为软管。
优选的,所述采集导管远离所述固定乳头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侧孔。
优选的,所述采集导管上设置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采集导管与所述固定乳头为螺旋连接。
优选的,所述存储管为圆柱形,其长度为10cm-20cm。
优选的,其还包括乳头帽及尾部密封盖,所述乳头帽可拆卸的套装于所述固定乳头上,所述尾部密封盖设置于所述存储管另一端上,对使用后的存储管进行密封。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俯卧位通气垫,通过第一支撑垫体上设置镂空区和避让槽,有效的避免插管患者在进行俯卧位插管发生压迫,同时通过第一支撑垫体和若干第二支撑垫体内部设置有气囊,通过气泵对其充气对患者进行支撑,解决了对患者进行底部支撑的困难,第一支撑垫体和若干第二支撑垫体之间存在空隙,增加患者身体下方的空气流通,有效的防止患者在长时间躺卧时,身体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俯卧位通气垫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俯卧位通气垫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俯卧位通气垫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垫体;2、第一支撑垫体;3、镂空区;4、避让槽;5、第二支撑垫体;6、气囊;7、气泵;8、导气管;9、连接管;10、进气管;11、单向阀;12、出气开口;13、固定绳;14、隔热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垫,包括主垫体1、第一支撑垫体2、镂空区3、避让槽4、第二支撑垫体5、气囊6、气泵7、导气管8、连接管9及进气管10,所述主垫体1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垫体2,所述第一支撑垫体2中部设置有镂空区3,底部开设有避让槽4,所述镂空区3域所述避让槽4相连通,所述主垫体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垫体2下方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撑垫体5,所述第一支撑垫体2和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垫体5内分别设置有气囊6,所述主垫体1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气泵7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主垫体1内部设置有导气管8,位于所述气泵7一侧,所述主垫体1内还设置有连接管9和若干进气管10,所述连接管9设置于所述气泵7和所述导气管8之间,若干若干所述进气管10设置于所述导气管8上并穿过所述主垫体1与分别与所述气囊6相连接;若干所述进气管10上设置有若干单向阀11,若干所述单向阀11位于所述主垫体1外侧;所述第一支撑垫体2及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垫体5两两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支撑垫体2及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垫体5远离所述进气管10一侧开设有有出气开口12; 所述主垫体1四角处分别安装有固定绳13;若干所述进气管10为L型; 所述气泵7与所述主垫体1之间设置有隔热箱14。
具体使用时:使用时,主垫体1大小与病床大小相吻合,将主垫体1放置在病床上,通过固定绳13将主垫体1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固定好后,主垫体1内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气泵7,同时在主垫体1内分别设置有连接管9、导气管8和若干进气管10,导气管8设置于气泵7一侧,气泵7与导气管8通过连接管9进行连接,导气管8上设置有若干进气管10,在主垫体1上端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垫体2,在第一支撑垫体2一侧一次设置若干个第二支撑垫体5,第一支撑垫体2和若干个第二支撑垫体5内设置有气囊6,若干进气管10为L型通过主垫体1与气囊6相连接对其进行充气,当病人使用时,首先打开气泵7和单向阀11,气泵7产生气体,对气囊6进行充气,使第一支撑垫体2和若干第二支撑垫体5凸起,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支撑,第一支撑垫体2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第一支撑垫体2中部设置有镂空区3,底部设置有避让槽4,避让槽4与镂空区3相连通,镂空区3保证插管患者在俯卧位可保证插管不会被压迫,有效的预防气管插管发生折叠的情况,若干第二支撑垫体5分别对患者的胸部、臀部、大腿及小腿进行支撑,第一支撑垫体2和若干第二支撑垫体5两两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有效的保证患者身体下方的空气流通,防止出现压疮和水肿患者不会被压迫,在若干进气管10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11,同时可根据患者的需要对单向阀11进行打开选择性的进行充气,在第一支撑垫和若干第二支撑垫一侧上设置有出气开口12,当使用结束后可打开出气开口12,进行放气。
作为优选方案,更近一步的,若干所述进气管10上设置有若干单向阀11,若干所述单向阀11位于所述主垫体1外侧。
具体的,若干进行管10上设置有单向阀11,通过单向阀11对气体进行控制,同时单向阀11设置在主垫体1外侧,方便进行调节。
作为优选方案,更近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垫体2及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垫体5两两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具体的,第一支撑垫体2及若干第二支撑垫体5两两之间存在间隙,保证在对患者支撑后,患者底部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气性,防止出现压疮和水肿患者不会被压迫。
作为优选方案,更近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垫体2及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垫体5远离所述进气管10一侧开设有有出气开口12。
具体的,第一支撑垫体2及若干第二支撑垫体5远离进气管一侧开设有出气开口12,当使用完毕后通过打开出气开口12,对内部气体进行放气。
作为优选方案,更近一步的, 所述主垫体1四角处分别安装有固定绳13。
具体的,在主垫体1四角处安装有固定绳13,通过固定绳13将主垫体1固定于床体上,防止其出现位移。
作为优选方案,更近一步的, 若干所述进气管10为L型。
具体的,若干进气管10为L型使其一端与导气管8相连接,另一端穿过主垫体1与气囊6相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近一步的, 所述气泵7与所述主垫体1之间设置有隔热箱14。
具体的,气泵7与主垫体1之间安装有隔热箱14,有效的对气泵进行保护,同时防止气泵7工作中将热量传输到主垫体1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俯卧位通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垫体、第一支撑垫体、镂空区、避让槽、第二支撑垫体、气囊、气泵、导气管、连接管及进气管,所述主垫体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垫体,所述第一支撑垫体中部设置有镂空区,底部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镂空区域所述避让槽相连通,所述主垫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垫体下方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撑垫体,所述第一支撑垫体和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垫体内分别设置有气囊,所述主垫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主垫体内部设置有导气管,位于所述气泵一侧,所述主垫体内还设置有连接管和若干进气管,所述连接管设置于所述气泵和所述导气管之间,若干若干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导气管上并穿过所述主垫体与分别与所述气囊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垫,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若干单向阀,若干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主垫体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垫体及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垫体两两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垫体及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垫体远离所述进气管一侧开设有有出气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垫体四角处分别安装有固定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垫,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进气管为L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泵与所述主垫体之间设置有隔热箱。
CN201921198510.9U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俯卧位通气垫 Active CN211156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8510.9U CN211156868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俯卧位通气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8510.9U CN211156868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俯卧位通气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6868U true CN211156868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8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98510.9U Active CN211156868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俯卧位通气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68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0833A (zh) * 2021-10-09 2022-01-18 南京市儿童医院 多功能俯卧位通气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0833A (zh) * 2021-10-09 2022-01-18 南京市儿童医院 多功能俯卧位通气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56868U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垫
CN205947963U (zh) 俯卧位护理体位垫
CN206119858U (zh) 一种枕芯
CN203874248U (zh) 一种带有负压装置的呼吸机卫生面罩
CN206700339U (zh) 人工气道患者俯卧位通气固定器
CN211023652U (zh) 一种多功能的病床用床单
CN207722010U (zh) 一种可调节的俯卧位通气胸腹部气垫
CN210205184U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枕
CN214157773U (zh) 用于中重度ards患者通气治疗的俯卧垫装置
CN219595050U (zh) 俯卧排痰水疗床垫及水疗床
CN219847191U (zh) 俯卧垫
CN218900008U (zh) 一种预防压疮头部气垫枕
CN205359863U (zh) 充气式足跟减压垫圈
CN205612667U (zh) 医用辅助枕
CN217366376U (zh) 一种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俯卧垫
CN219941072U (zh) 改善肺部通气的俯卧枕
CN218552603U (zh) 一种预防褥疮的防护垫
CN212816900U (zh) 医用垫
CN215193121U (zh) 多功能可调俯卧位床垫
CN213250619U (zh) 一种老年患者护理用防压疮护理支架垫枕
CN219595069U (zh) 俯卧位通气保护垫
CN218355325U (zh) 一种透气垫
CN217548439U (zh) 一种新生儿俯卧位体位垫
CN213759259U (zh) 一种眼科手术用托颈的护枕
CN219516911U (zh) 应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头部充气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