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4604U -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4604U
CN211144604U CN201822032902.XU CN201822032902U CN211144604U CN 211144604 U CN211144604 U CN 211144604U CN 201822032902 U CN201822032902 U CN 201822032902U CN 211144604 U CN211144604 U CN 211144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pipe
plate
oil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329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立锋
蔡炳芳
饶聪超
段颖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t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t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t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t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329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4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4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4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涉及一种回油管。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回油管不利于回油及曲轴箱气体容易沿回油管外泄的问题。本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管,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进油端与油气分离腔联通,所述回油管出油端与曲轴箱联通,从回油管进油端至回油管出油端依次设置第一阀、第二阀,第一阀的第一阀片位于第一阀座的上方,第二阀的第二阀片位于第二阀座的下方,所述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连接在同一根阀杆上,所述阀杆的上端部连接浮球,所述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均为伞形阀片,浮球上升可以打开第一阀而关闭第二阀,浮球下降可以关闭第一阀而打开第二阀。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级过度回油阀,提高了密闭性防止曲轴箱窜气,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特别是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当发动机工作时,曲轴箱的气体会把少量的机油带入燃烧室燃烧,由于机油不能完全燃烧,导致废气会对内燃机排放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提升油气分离效率,以从曲轴箱废气中分离出更多的机油并流回油底壳。废气流过发动机罩盖上的油气分离腔进行液气分离后油液会通过联通油气分离腔与曲轴箱的回油管回流到曲轴箱。但是由于油气分离腔具有一定的负压,如果直接的管路联通会使得曲轴箱的气体进入到油气分离腔造成二次污染,现有的技术是通常在回油管上设置单向阀,但是这种单相阀如果只是简单的一个伞形阀片构成的单相阀则不能有效的阻止气体的外泄,而如果用较复杂的单向阀又会使得油液不能顺畅的回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本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能够有效减小活塞窜气,同时有不影响油液的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进油端与油气分离腔联通,所述回油管出油端与曲轴箱联通,从回油管进油端至回油管出油端依次设置第一阀、第二阀,第一阀的第一阀片位于第一阀座的上方,第二阀的第二阀片位于第二阀座的下方,所述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连接在同一根阀杆上,所述阀杆的上端部连接浮球,所述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均为伞形阀片,在第二阀的下面还设置有第三阀,所述第三阀的第三阀片位于第三阀座的上方,第三阀片连接在阀杆上,浮球上升可以打开第一阀与第三阀并关闭第二阀,浮球下降可以关闭第一阀与第三阀并打开第二阀。这样构成了三级阀体,更有利于防止曲轴箱气体上窜。
本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第一阀上方的油液积累到一定的量时,使得浮球上浮从而打开第一阀及第三阀而关闭第二阀,使得第一阀上方的油液流入到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的腔体中,即流入到第二阀的上方,当流入到第二阀上的油液达到一定的量后,在油液的重量对第二阀片下压力及浮球的浮力减小的双重作用下,第一阀与第一三阀关闭而打开第二阀打开,从而第一阀上方开始积累油液,第二阀开始将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腔体中的油液排入到第二阀与第三阀之间的腔体中,随着第一阀上方的油液的积累当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浮球上升使得第一阀及第三阀打开而第二阀关闭,从而使得第二阀与第三阀之间的腔体中的油液排入曲轴箱而第一阀上方的油液进入到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的腔体中,如此循环实现排油。这样的结构保证在不影响油液流通的情况下始终有阀处于关闭状态,从而放置曲轴箱的气体上窜,两个阀具有双重的密闭作用,即使有部分气体在置换油液时进入到回流管中,由于这部分气体要进过两次油液的洗气作用,也会使得气体中的油液大部分存留在油液中,另外,不同于普通的单向阀会,利用浮球控制阀片的开合可以使得阀片开合的尽量大,而普通的单向阀依靠流体的不同方向的流动开合,所以不能具有较大的开闭口。
在上述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中,阀片与阀座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磁性力,阀片与阀座通过磁体互相吸引。磁性力使得阀片与阀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结合力,使得阀片容易关闭但难于打开,即只有当外界的作用力大大一定的大小时才能将两者分开,而且随着分开距离的变大需要分开的力就越小,而关闭时则正好相反,随着闭合的间距的减小结合力变的越来越大,这样使得阀不会随着外力的连续变化而开口连续性的变化,而是只有力达到一个阈值后才完全打开或关闭,而且阀片与阀座的结合瞬间还会使得对阀座产生一定的瞬间冲击力,从而对回油管产生一个震动冲击从而便于油液的更好排出,这是利用磁力的优点。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腔体充入半腔体的油液时,油液的重量抵消第二阀片与第二阀体之间的磁性力从而使得第二阀打开,浮球在油液中受的浮力可以抵消第一阀和第三阀的磁性力之和从而使第一阀和第三阀同时打开。
在上述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中,第二阀片及第二阀座孔均大于第一阀片及第一阀座孔,以便于减小第一阀片开启的阻力及增加第二阀片受到的油液下压力。
在上述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中,第二阀片及第二阀座孔均大于第三阀片及第三阀座孔。以便于减小第一阀片开启的阻力及增加第二阀片受到的油液下压力。
在上述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中,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腔体的上半部分通过第二联通管与油气分离腔联通,从而用油气分离腔分离出的质量较好的气体作为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腔体的压力补充以便油液在管体内顺利的流淌。
在上述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中,第二联通管上设置有控制阀,用于控制联通管的通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使得混油管具有多级过度回油阀,提高了密闭性防止曲轴箱窜气,无论汽车发动机工作与否,也不论有没有回油液封堵回油孔,均能保证回油管的密闭,防止油气分离器不工作时曲轴箱气体的窜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阀即将上浮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阀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第二阀打开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三阀打开排油的示意图。
图中,回油管1、第一阀片201、第一阀座202、第二阀片301、第二阀座302、阀杆4、浮球5、第二联通管6、控制阀7、油气分离腔8、第三阀片101、第三阀座1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所示,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包括回油管1,所述回油管进油端与油气分离腔联通,所述回油管出油端与曲轴箱联通,从回油管进油端至回油管出油端依次设置第一阀、第二阀,第一阀的第一阀片201位于第一阀座202的上方,第二阀的第二阀片301位于第二阀座302的下方,所述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连接在同一根阀杆4上,所述阀杆的上端部连接浮球5,所述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均为伞形阀片,在第二阀的下面还设置有第三阀,所述第三阀的第三阀片101位于第三阀座102的上方,第三阀片连接在阀杆上,浮球上升可以打开第一阀与第三阀并关闭第二阀,浮球下降可以关闭第一阀与第三阀并打开第二阀。这样构成了三级阀体,更有利于防止曲轴箱气体上窜。阀片与阀座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磁性力,阀片与阀座通过磁体互相吸引。磁性力使得阀片与阀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结合力,使得阀片容易关闭但难于打开,即只有当外界的作用力大大一定的大小时才能将两者分开,而且随着分开距离的变大需要分开的力就越小,而关闭时则正好相反,随着闭合的间距的减小结合力变的越来越大,这样使得阀不会随着外力的连续变化而开口连续性的变化,而是只有力达到一个阈值后才完全打开或关闭,而且阀片与阀座的结合瞬间还会使得对阀座产生一定的瞬间冲击力,从而对回油管产生一个震动冲击从而便于油液的更好排出,这是利用磁力的优点。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腔体充入半腔体的油液时,油液的重量抵消第二阀片与第二阀体之间的磁性力从而使得第二阀打开,浮球在油液中受的浮力可以抵消第一阀和第三阀的磁性力之和从而使第一阀和第三阀同时打开。第二阀片及第二阀座孔均大于第一阀片及第一阀座孔,以便于减小第一阀片开启的阻力及增加第二阀片受到的油液下压力。第二阀片及第二阀座孔均大于第三阀片及第三阀座孔。以便于减小第一阀片开启的阻力及增加第二阀片受到的油液下压力。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腔体的上半部分通过第二联通管6与油气分离腔联通,从而用油气分离腔分离出的质量较好的气体作为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腔体的压力补充以便油液在管体内顺利的流淌。第二联通管上设置有控制阀7,用于控制联通管的通断。
图1、2、3、4是阀的运动过程的示意图,本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第一阀上方的油液积累到一定的量时,使得浮球上浮从而打开第一阀及第三阀而关闭第二阀,使得第一阀上方的油液流入到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的腔体中,即流入到第二阀的上方,当流入到第二阀上的油液达到一定的量后,在油液的重量对第二阀片下压力及浮球的浮力减小的双重作用下,第一阀与第一三阀关闭而打开第二阀打开,从而第一阀上方开始积累油液,第二阀开始将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腔体中的油液排入到第二阀与第三阀之间的腔体中,随着第一阀上方的油液的积累当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浮球上升使得第一阀及第三阀打开而第二阀关闭,从而使得第二阀与第三阀之间的腔体中的油液排入曲轴箱而第一阀上方的油液进入到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的腔体中,如此循环实现排油。这样的结构保证在不影响油液流通的情况下始终有阀处于关闭状态,从而放置曲轴箱的气体上窜,两个阀具有双重的密闭作用,即使有部分气体在置换油液时进入到回流管中,由于这部分气体要进过两次油液的洗气作用,也会使得气体中的油液大部分存留在油液中,另外,不同于普通的单向阀会,利用浮球控制阀片的开合可以使得阀片开合的尽量大,而普通的单向阀依靠流体的不同方向的流动开合,所以不能具有较大的开闭口。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包括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进油端与油气分离腔联通,所述回油管出油端与曲轴箱联通,从回油管进油端至回油管出油端依次设置第一阀、第二阀,第一阀的第一阀片位于第一阀座的上方,第二阀的第二阀片位于第二阀座的下方,所述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连接在同一根阀杆上,所述阀杆的上端部连接浮球,所述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均为伞形阀片;在第二阀的下面还设置有第三阀,所述第三阀的第三阀片位于第三阀座的上方,第三阀片连接在阀杆上,浮球上升可以打开第一阀与第三阀并关闭第二阀,浮球下降可以关闭第一阀与第三阀并打开第二阀;阀片与阀座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磁性力,阀片与阀座通过磁体互相吸引,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腔体充入半腔体的油液时,油液的重量抵消第二阀片与第二阀体之间的磁性力从而使得第二阀打开,浮球在油液中受的浮力可以抵消第一阀和第三阀的磁性力之和从而使第一阀和第三阀同时打开;第二阀片及第二阀座孔均大于第一阀片及第一阀座孔;第二阀片及第二阀座孔均大于第三阀片及第三阀座孔;第一阀与第二阀之间腔体的上半部分通过第二联通管与油气分离腔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联通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CN201822032902.XU 2018-12-05 2018-12-05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Active CN211144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2902.XU CN211144604U (zh) 2018-12-05 2018-12-05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2902.XU CN211144604U (zh) 2018-12-05 2018-12-05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4604U true CN211144604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6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32902.XU Active CN211144604U (zh) 2018-12-05 2018-12-05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4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6480U (zh) 油气回收自封加油枪
CN212508473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阀结构
CN211287838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管
CN211144604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CN109505678B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装置
CN109505677B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阀结构
CN101761686B (zh) 一种在承压水箱上设置的进排气专用阀
CN109458241B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管
CN2866838Y (zh) 一种柴油机机油泵
CN101245779B (zh) 往复式油隔离隔膜泵液力端的油平衡系统
WO2005114347A3 (en) Float valve assembly
CN206845450U (zh) 一种活塞泵排气结构
CN205896357U (zh) 一种水力差动式蝶形水泵控制阀
CN202170112U (zh) 一种排出油罐底部水的全自动可调式控制器
CN204691857U (zh)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用回油机构
CN204663903U (zh) 一种射流泵装置
CN110593983B (zh) 一种集成式低压补油排气阀驱动装置
CN203640805U (zh) 一种旁通阀及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旁通保护结构
CN201513569U (zh) 大通径常开液控截止阀
CN206503980U (zh) 一种汽车燃油调压阀
CN200961578Y (zh) 大流量组合泵
CN203017877U (zh) 一种用于滑阀泵排气出口的油气分离装置
CN110242489A (zh) 一种液体浮力重力动力机
CN103670598A (zh) 一种旁通阀及带旁通保护结构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01513615U (zh) 二级反馈型自动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