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1527U - 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1527U
CN211141527U CN201921469798.9U CN201921469798U CN211141527U CN 211141527 U CN211141527 U CN 211141527U CN 201921469798 U CN201921469798 U CN 201921469798U CN 211141527 U CN211141527 U CN 211141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cb
switch structure
ozone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697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楠
陈佳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ogene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ogene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ogene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ogene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697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1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1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1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所述组合开关结构包括壳体、PCB板和按钮开关;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置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按钮开关抵接;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按钮开关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一侧,所述PCB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上套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部和遮挡部,所述密封部的一侧与充电接口抵接,所述密封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遮挡部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推动件来开启或关闭按钮开关,确保在不使用时PCB板不消耗电池的电量,避免电池电量过快耗尽。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对于生活环境杀菌的要求越来越高。臭氧在空气中不稳定,会自行分解成氧气,所以使用臭氧杀菌是一种无害无残留的杀菌方式。
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在饮用水,污水,工业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鲜,医药合成,空间灭菌等领域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将臭氧发生器不断改进缩小,做到在手持设备中就可以进行臭氧发生的程度,并且可以将臭氧溶解进水中,随着水一起喷出,可以让溶解臭氧的水呈雾状喷出的设备。
现有技术中的臭氧发生器的寿命主要受到电极的影响,电极的正负极使用寿命存在很大差异。现有技术中让电极在使用过程中正负极可以反转,从而达到平衡正负极使用时间,使总体使用寿命增加的作用,但是正负极反转需要配套微处理器进行控制,从而需要电力维持。那么设备在长久不使用时也会微量耗电,特别在设备在仓库放置较长时间后,销售到用户手上,往往会因为此种耗能,导致电池电能耗尽,不能直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通过设置推动件能够开启或关闭按钮开关,确保在不使用时PCB板不消耗电池电量,避免电池电量过快耗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所述组合开关结构包括壳体、PCB板和按钮开关;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置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按钮开关抵接;
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按钮开关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一侧,所述PCB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
所述充电接口上套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部和遮挡部,所述密封部的一侧与充电接口抵接,所述密封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遮挡部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件包括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一推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内,且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匹配,所述第二推动部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小径端靠近所述PCB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部为光杆,所述光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小径端的直径,所述第一推动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凸起,所述锥形凸起与所述第一开口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深度,所述按钮开关与所述第一开口小径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推动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部为柔性挡片,所述遮挡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小径端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开口和防水件,所述防水件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与所述按钮开关的轴线相互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的材质和所述推动件的材质均为硅胶。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保护一种臭氧喷壶,包括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汽车还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开关结构,所述组合开关结构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电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推动件能够开启或关闭按钮开关,确保在不使用时PCB板不消耗电池的电量,避免电池电量过快耗尽。
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能够对所述第一开口起到密封作用,避免PCB板发生短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喷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所述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1-壳体;2-PCB板;3-按钮开关;11-第一开口;12-推动件;13-第二开口;14-防水件;21-密封件;22-充电接口;121-第一推动部;122-第二推动部;211-密封部;212-遮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有臭氧喷壶存在如下缺陷:现有技术中让电极在使用过程中正负极进行反转,从而达到平衡正负极使用时间,使总体使用寿命增加的作用,但是正负极反转需要配套微处理器进行控制,从而需要电力维持。那么设备在长久不使用时也会微量耗电,特别在设备在仓库放置较长时间后,销售到用户手上,往往会因为此种耗能,导致电池电能耗尽,不能直接使用。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通过设置所述推动件来开启或关闭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用于控制PCB板何时通电,确保在不使用时PCB板不消耗内部电池的电量,避免电池电量过快耗尽。
参见附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所述组合开关结构包括壳体1、PCB板2和按钮开关3;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所述第一开口11内设置有推动件12,所述推动件1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1与所述按钮开关3抵接;
所述PCB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按钮开关3设置在所述PCB板2的一侧,所述PCB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22;
所述充电接口22上套设有密封件21,所述密封件21包括密封部211和遮挡部212,所述密封部211的一侧与充电接口22抵接,所述密封部211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1抵接,所述遮挡部212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11上。
具体地,所述PCB板2上设置有锂电池,通过所述按钮开关3来控制所述锂电池是否给所述PCB板2提供电量,避免在不使用时过度消耗锂电池的电量,造成不断更换锂电池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按钮开关3为常闭开关,所述推动件12与所述常闭开关抵接时,常闭开关变为常开开关,此时PCB板2没有通电,不消耗电量,当需要所述PCB板2进行工作时,能够将所述推动件12从所述第一开口11内拿出,此时所述按钮开关3为常闭开关,所述PCB板2通电,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所述推动件12,来开启或关闭按钮开关,确保在不使用时PCB板2不消耗电量,避免电池电量过快耗尽。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12包括第一推动部121和第二推动部122,所述第一推动部121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11内,且与所述第一开口11相匹配,所述第二推动部122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口11。
具体地,设置所述第二推动部122的目的是:便于将所述推动件12从所述第一开口11内拿出,所述第二推动部122为长条形把手;当需要将所述推动件12从所述第一开口11内拿出,则拉动所述第二推动部122,此时所述第一推动部121发生变形,直径减小便于从所述第一开口11内拉出,所述推动件12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开口11的轴线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21的材质和所述推动件12的材质均为硅胶。
具体地,所述推动件12从所述第一出口11拉出后,发生形变,不能再次使用,即所述推动件12为一次性使用的零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11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小径端靠近所述PCB板2,使所述推动件12容易向所述壳体1内部推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动部121为光杆,所述光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11小径端的直径,所述第一推动部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动部122连接,所述第一推动部121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凸起,所述锥形凸起与所述第一开口11卡接,所述锥形凸起起到一定密封和固定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光杆的直径小于5mm,所述第一开口11的小径端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光杆的直径。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所述第一开口11的直径较小,不易进水,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防水的作用。
优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杆的直径小于2mm。
具体地,所述锥形凸起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一推动部121连接,所述锥形凸起的小径端与所述按钮开关3抵接,所述锥形凸起的大径端卡接在所述第一开口11的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11的轴线与所述按钮开关3的轴线相互重合,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推动件12上的锥形凸起与所述按钮开关3的接触面积最大,保证力的传递,同时为其他零件节省了布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动部1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11的深度,所述按钮开关3与所述第一开口11小径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推动部121的长度,确保所述第一推动部121能够有效的推动所述按钮开关3,使所述按钮开关3开启或者关闭。
优选地,所述遮挡部212为柔性挡片,所述遮挡部21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11小径端的直径。
具体地,所述密封部211和所述遮挡部212设置在一个平面内,所述密封部211为一个异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部211的形状与所述充电接口22适配,所述遮挡部212为从所述密封部211周向延伸的长条形挡片。
具体地,当需要所述PCB板2进行工作时,将所述推动件12从所述第一开口11内拿出,此时所述遮挡部212没有收到外力,恢复原位,此时,所述遮挡部212完全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11上,使所述第一开口11处于密封状态。
优选地,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开口13和防水件14,所述防水件14穿过所述第二开口13与所述充电接口22连接。
具体地,所述充电接口22为USB端口,所述防水件14能够与所述USB端口适配,所述防水件14能够确保所述USB端口在不使用情况下处于密封状态,避免USB端口发生短路。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保护一种臭氧喷壶,包括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汽车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组合开关结构,所述组合开关结构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电连接,所述组合开关结构能够控制所述臭氧喷壶内部电池的通断电,确保在不工作时PCB板不消耗内部电池的电量,避免电池电量过快耗尽。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开口11处设置有密封件21,所述密封件21能够对所述第一开口11起到密封作用,避免PCB板2发生短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PCB板(2)和按钮开关(3);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所述第一开口(11)内设置有推动件(12),所述推动件(1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1)与所述按钮开关(3)抵接;
所述PCB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按钮开关(3)设置在所述PCB板(2)的一侧,所述PCB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22);
所述充电接口(22)上套设有密封件(21),所述密封件(21)包括密封部(211)和遮挡部(212),所述密封部(211)的一侧与充电接口(22)抵接,所述密封部(211)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1)抵接,所述遮挡部(212)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12)包括第一推动部(121)和第二推动部(122),所述第一推动部(121)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11)内,且与所述第一开口(11)相匹配,所述第二推动部(122)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1)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小径端靠近所述PCB板(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部(121)为光杆,所述光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11)小径端的直径,所述第一推动部(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动部(122)连接,所述第一推动部(121)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凸起,所述锥形凸起与所述第一开口(11)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部(1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11)的深度,所述按钮开关(3)与所述第一开口(11)小径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推动部(121)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212)为柔性挡片,所述遮挡部(21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11)小径端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开口(13)和防水件(14),所述防水件(14)穿过所述第二开口(13)与所述充电接口(2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1)的轴线与所述按钮开关(3)的轴线相互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1)的材质和所述推动件(12)的材质均为硅胶。
10.一种臭氧喷壶,包括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喷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开关结构,所述组合开关结构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电连接。
CN201921469798.9U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 Active CN211141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9798.9U CN211141527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9798.9U CN211141527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1527U true CN211141527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7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69798.9U Active CN211141527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15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7817A (zh) * 2021-05-21 2021-08-31 武汉凯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无线掌上彩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7817A (zh) * 2021-05-21 2021-08-31 武汉凯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无线掌上彩超
CN113317817B (zh) * 2021-05-21 2023-02-14 武汉凯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无线掌上彩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37025A3 (en) Battery charger with standby mode
GB2437435A (en) Handheld penknife-like laryngoscope
NZ574004A (en) Sexual stimulation device with vibrator unit comprising a switch with actuating means pushable in one direction
AU2002228747A1 (en) Appliance with refuelable and rechargeable metal-air fuel cell battery power supply unit integrated therein
AU2002234152A1 (en) Refuelable and rechargeable metal-air fuel cell battery power supply unit for integration into an appliance
CN211141527U (zh) 一种组合开关结构及臭氧喷壶
CN203677572U (zh) 一种便携式手机消毒充电设备
AU1087600A (en) Capacitor with dual electric layer
CN104701480B (zh) 防漏电电池
CN202268933U (zh) 具有离子发生装置的手机
CN201466337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15130642U (zh) 一种消毒振动牙刷
CN204424358U (zh) 防漏电电池
EP1699131A3 (en) Portable hand powered generator
CN204216162U (zh) 手持式吸尘器用锂电池组
CN200972887Y (zh) 一种耳挂式助听器充电座
CN212817644U (zh) 一种等离子美肤仪
CN209788951U (zh) 具有紫外杀菌功能的牙刷套及电动牙刷组件
CN203674748U (zh) 一种手机充电杀毒装置
KR200464911Y1 (ko) 자가 발전수단 장착형 미용기구
CN212692054U (zh) 一种便携式负离子装置
CN107781675B (zh) 盐水灯
CN216456138U (zh) 一种便携式口罩消毒器
CN220343835U (zh) 一种便携口罩收纳更新盒
CN210317854U (zh) 一种手持便携式双电机双扇叶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