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8128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8128U
CN211128128U CN201922417313.8U CN201922417313U CN211128128U CN 211128128 U CN211128128 U CN 211128128U CN 201922417313 U CN201922417313 U CN 201922417313U CN 211128128 U CN211128128 U CN 211128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x
wire
earphone
headset
function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173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健
李建华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173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8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8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8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包括线控盒、耳机插头以及音频输出部;线控盒通过第一导线与耳机插头建立电性连接;线控盒用于控制通过耳机插头电性连接的电子设备;音频输出部通过第二导线与线控盒电性连接;线控盒包括顶面,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由与顶面垂直的方向引出,顶面上设置有麦克风传声部;以使得用户在佩戴耳机进行说话或者唱歌时,所述麦克风传声部更贴近声源,提高了耳机的收音效果。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在消费性电子产业中,随着可携式音乐播放装置的体积变得更小更轻与具有更长的电池寿命下,愈来愈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具有线控功能的耳机中的麦克风通常设置于线控部的侧面,用户通过线控耳机进行语音输入时,通常需要手持线控部靠近声源,以提高收音效果,使得用户无法进行其他操作,进而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放双手且改善收音效果的耳机。
一种耳机,包括线控盒、耳机插头以及音频输出部;所述线控盒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耳机插头建立电性连接;所述线控盒用于控制通过所述耳机插头电性连接的电子设备;所述音频输出部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线控盒电性连接;所述线控盒包括顶面;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由与所述顶面垂直的方向引出;所述顶面上设置有麦克风传声部。
优选地,所述麦克风传声部凸出于所述顶面,所述麦克风传声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传声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线的长度范围为20厘米至30厘米。
优选地,所述线控盒内设有电路板以及麦克风;所述麦克风正对所述麦克风传声部,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耳机可工作于至少两个工作模式下;所述至少两个工作模式包括音量模式以及音调模式;所述线控盒的侧面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耳机当前所处的所述工作模式。
优选地,在所述音调模式下,所述指示灯点亮;在所述音量模式下,所述指示灯熄灭。
优选地,在所述音调模式下,所述指示灯点亮且发出第一指定颜色的光;在所述音量模式下,所述指示灯点亮且发出第二指定颜色的光;所述第一指定颜色与所第二指定颜色互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线控盒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功能按键、第二功能按键、第三功能按键以及第四功能按键;所述第一功能按键为功能性加按键;所述第二功能按键为多功能按键,用于根据按压次数以及连接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不同状态实现不同的功能;所述第三功能按键为功能性减按键;所述第四功能按键用于切换所述耳机的所述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线控盒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固定于所述线控盒的侧面;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线控盒的侧面与所述线控盒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线控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充电接口;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接口与所述线控盒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上述耳机,通过将麦克风传声部设置于线控盒的顶面上,以使得用户在佩戴耳机进行说话或者唱歌时所述麦克风传声部更贴近声源,提高了耳机的收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之耳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耳机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述耳机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耳机 1
电子设备 100
耳机插头 10
线控盒 20
音频输出部 30
第一导线 40
第二导线 50
顶面 21
底面 22
展示侧面 23
定位侧面 24
连接侧面 26
麦克风传声部 27
传声孔 271
麦克风 28
电路板 29
第一功能按键 231
第二功能按键 232
第三功能按键 234
第四功能按键 235
指示灯 236
充电接口 261
固定部 24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没接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立即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耳机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耳机1的立体示意图、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分解示意图。所述耳机1可与电子设备100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100中的音频转换为声音并提供给用户。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为手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可以为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游戏机、交互式网络电视(InternetProtocol Television,IPTV)、智能式穿戴式设备、导航装置等等的可移动设备,或者台式电脑、数字TV等等固定设备。
所述耳机1包括耳机插头10、线控盒20以及音频输出部30。所述耳机插头10用于与外部的所述电子设备100建立电性连接。所述线控盒20用于控制所述耳机1执行不同的功能。所述音频输出部30用于输出声音。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插头10为三段式3.5毫米插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插头10还可以为二段式或四段式,并不限定于此。
所述线控盒20通过第一导线40与所述耳机插头10建立电性连接,并通过第二导线50与所述音频输出部30电性连接。所述线控盒20用于控制通过所述耳机插头10连接的所述电子设备100。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控盒20大致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线控盒20包括顶面21、底面22、展示侧面23、定位侧面24以及两个连接侧面26。所述顶面21与所述底面22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线40和所述第二导线50由与所述顶面21垂直的方向引出。所述展示侧面23、所述定位侧面24以及两个所述连接侧面26设置于所述顶面21和所述底面22之间,所述展示侧面23与所述定位侧面24相对设置,所述连接侧面26连接于所述展示侧面23和所述定位侧面24之间。所述顶面21、所述底面22、所述展示侧面23、所述定位侧面24以及两个所述连接侧面26配合形成线控盒20的外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控盒10还可以为圆柱状以及扁圆柱体等其他形状。
所述耳机1可工作于至少两个工作模式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工作模式包括音量模式以及音调模式。所述线控盒20还可用于调整所述耳机1的工作模式。所述展示侧面23上设置有呈一列设置的第一功能按键231、第二功能按键232、第三功能按键234、第四功能按键235以及指示灯236。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灯236设置于所述第四功能按键235之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按键231、所述第二功能按键232、所述第三功能按键234、所述第四功能按键235以及所述指示灯236可设置于所述定位侧面24或所述连接侧面26,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第一功能按键231为功能性加按键。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耳机1处于所述音量模式时,按压所述第一功能按键231以增加所述音频输出部30输出声音的音量;在所述耳机1处于所述音调模式时,按压所述第一功能按键231以提高所述音频输出部30输出声音的音调。所述第二功能按键232为多功能按键,用于根据按压次数的不同以及连接的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工作状态的不同可组合实现不同的功能。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耳机1处于音量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音频播放模式时,按压一次所述第二功能按键232可控制所述音频输出部30暂停或播放当前音频文件,按压两次所述第二功能按键232可控制所述音频输出部30切换至下一个音频文件;在所述耳机1处于音量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通话模式时,按压一次所述第二功能按键232可控制所述电子设备100接听电话。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功能按键232还可实现开启语音助手、静音以及挂断通话等功能,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所述第三功能按键234为功能性减按键。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耳机1处于所述音量模式时,按压所述第三功能按键234以降低所述音频输出部30输出声音的音量;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耳机1处于所述音调模式时,按压所述第三功能按键234以降低所述音频输出部30输出声音的音调。所述第四功能按键235用于切换所述耳机1的工作模式,例如在耳机1处于音量模式时,按压所述第四功能按键235可切换为音调模式,在耳机处于音调模式时,按压所述第四功能按键235可切换为音量模式。所述指示灯236用于指示所述耳机1当前所处的所述工作模式。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音调模式下,所述指示灯236点亮;在所述音量模式下,所述指示灯236熄灭。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音调模式下,所述指示灯236点亮且发出第一指定颜色的光;在所述音量模式下,所述指示灯236点亮且发出第二指定颜色的光。其中,所述第一指定颜色与所第二指定颜色互不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定颜色可以为红色,所述第二指定颜色可以为蓝色。
所述线控盒20还包括麦克风传声部27、麦克风28以及电路板29。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凸设于所述顶面21上。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用于收集声音并提供给所述麦克风28。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大致呈帽状,凸出于所述顶面21。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传声孔271,优选地,该传声孔271设置于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远离所述顶面21的表面上。由于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设置于所述顶面21上,用户在佩戴所述耳机1进行说话或者唱歌时,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更贴近声源,提高了所述耳机1的收音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述麦克风28设置于所述线控盒20的侧面的方式,不需要用户通过手持所述耳机1对准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线50的长度范围为20厘米至30厘米,优选为25厘米,在该长度范围内使得用户佩戴本实用新型耳机时,佩戴舒适且麦克风传声部27正好位于用户下巴下方合适位置,更方便传音。所述麦克风28以及所述电路板29收容于所述线控盒20内。所述麦克风28与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正对设置,且与所述电路板29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29上设置有用于给电路板29上的电子元件供电的电池(图未示)。所述电路板29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一功能按键231、所述第二功能按键232、所述第三功能按键234、所述第四功能按键235以及所述指示灯236电性连接。
所述定位侧面24上设置有固定部241。所述固定部241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线40和所述第二导线50固定于所述定位侧面24上。所述第一导线40和所述第二导线50进一步地穿过所述定位侧面24与所述电路板29电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41大致呈长方体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41还可设置于所述连接侧面26上,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连接侧面26上设置有充电接口261。所述充电接口261与所述电路板29电性连接,用于在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对所述电路板29上的电池进行充电。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可以为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Tpye-C接口以及Lighting接口中的一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需求设置其他不同类型的接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接口261还可设置于所述底面22或所述定位侧面24上,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音频输出部30用于输出声音。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频输出部30包括2个耳塞,其可以为入耳式、半入耳式以及头戴式中的一种。
上述耳机1,通过将麦克风传声部27设置于线控盒20的顶面上,以使得用户在佩戴所述耳机1进行说话或者唱歌时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更贴近声源,提高了所述耳机1的收音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述麦克风28设置于所述线控盒20的侧面的方式,不需要用户手持所述耳机1对准所述麦克风传声部2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包括线控盒、耳机插头以及音频输出部;所述线控盒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耳机插头建立电性连接;所述线控盒用于控制通过所述耳机插头电性连接的电子设备;所述音频输出部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线控盒电性连接;所述线控盒包括顶面;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由与所述顶面垂直的方向引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上设置有麦克风传声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传声部凸出于所述顶面,所述麦克风传声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传声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的长度范围为20厘米至30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盒内设有电路板以及麦克风;所述麦克风正对所述麦克风传声部,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可工作于至少两个工作模式下;所述至少两个工作模式包括音量模式以及音调模式;所述线控盒的侧面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耳机当前所处的所述工作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音调模式下,所述指示灯点亮;在所述音量模式下,所述指示灯熄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音调模式下,所述指示灯点亮且发出第一指定颜色的光;在所述音量模式下,所述指示灯点亮且发出第二指定颜色的光;所述第一指定颜色与所第二指定颜色互不相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盒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功能按键、第二功能按键、第三功能按键以及第四功能按键;所述第一功能按键为功能性加按键;所述第二功能按键为多功能按键,用于根据按压次数以及连接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不同状态实现不同的功能;所述第三功能按键为功能性减按键;所述第四功能按键用于切换所述耳机的所述工作模式。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盒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固定于所述线控盒的侧面;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线控盒的侧面与所述线控盒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充电接口;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接口与所述线控盒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CN201922417313.8U 2019-12-24 2019-12-24 耳机 Active CN211128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7313.8U CN211128128U (zh) 2019-12-24 2019-12-24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7313.8U CN211128128U (zh) 2019-12-24 2019-12-24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8128U true CN211128128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7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17313.8U Active CN211128128U (zh) 2019-12-24 2019-12-24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81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141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的状态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141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的状态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741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US9106995B2 (en) Repositionabl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US20160037248A1 (en) Wireless headset having ear hook
EP3288279B1 (en) Portable speaker and assembly thereof
US20170042270A1 (en) Combination knitted hat and earphone assembly
US20080226112A1 (en) Structure of cordless earphones
JP5824404B2 (ja) ヘッドセット
GB2502851A (en) Audio plug laser pointer
CN211128128U (zh) 耳机
CN210536921U (zh) 一种多功能tws蓝牙耳机音箱
CN202385095U (zh) 蓝牙接收器
CN109151641B (zh) 一种接触式扩展耳机
CN214154595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壳和电子设备组件
CN204482017U (zh) 一种带有多功能移动电源的蓝牙音箱
KR20130098708A (ko) 외부출력 기능을 갖는 휴대단말기용 케이스
JP3132766U (ja) コードレスイヤホーン
CN109218886B (zh) 一种互插式扩展耳机
KR20160116555A (ko) 헤드셋 거치구조를 갖는 스피커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헤드셋 어셈블리
CN215734777U (zh) 线控装置和多功能耳机
CN212163664U (zh) 一种耳机
CN217135648U (zh) 一种有线耳机麦克风指示电路及有线耳机
CN217135669U (zh) 一种耳机盒及配套使用的耳机
CN219041949U (zh) 一种带有蓝牙发射器和播放功能的智能蓝牙耳机充电盒
JP3182830U (ja) オーディオプラグ
CN216356700U (zh) 多功能无线麦克风组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