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7805U - 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27805U CN211127805U CN201922501787.0U CN201922501787U CN211127805U CN 211127805 U CN211127805 U CN 211127805U CN 201922501787 U CN201922501787 U CN 201922501787U CN 211127805 U CN211127805 U CN 2111278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amplifier
- control
- numerical control
-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两个接收通道和合路器,每个接收通道包括波导微带转换其中波导微带转换单元输入端接波导口,限幅器输入端接博导微带转换单元输出端,前级放大器输入端接限幅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部的工作电压,末级放大器输入端接前级放大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的工作电压,数控衰减器输入端接末级放大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的衰减码,数控移相器输入端接数控衰减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的移相码,隔离器输入端接数控移相器输出端且输出端接合路器分路端。单元、限幅器、前级放大器、末级放大器、数控衰减器、数控移相器、隔离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跟踪系统中,主要有光电、微波、毫米波等类型,由于毫米波系统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好,抗干扰性能强等特点,加之毫米波系统受等离子体的影响较小,同时兼有红外和微波的优点,因此国外先进的跟踪定位设备都采用了毫米波系统。毫米波跟踪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现在西方国家不仅在频率上覆盖了整个毫米波段,而且建立了从器件到整机产品的研制生产、测试试验的完整研究体制。目前,毫米波跟踪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雷达系统、电子对抗、毫米波通信、遥感遥测、医疗保健、国土资源探测、矿产分布、海岸线警戒等多个领域的民用设备以及军事设备上。比如在军事上,毫米波制导技术经常应用在多模复合制导中,多模制导模式可以根据干扰情况自动切换制导模式,美国的“黄蜂”、“战斧”等导弹均采用毫米波与红外双模制导系统。我国在毫米波跟踪定位技术方面起步较晚,技术处于发展阶段,随着目前国内毫米波技术能力的提升,其相关的定位系统也从厘米波段向毫米波频段发展,作为毫米波跟踪定位系统收发部分的核心器件,高性能的收发组件性能水准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其射频部分的技术指标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完备和准确。目前的现有技术中,收发组件的结构较为臃肿,集成度不高,对于装配的要求很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收发组件的结构较为臃肿,集成度不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通道接收组件,包括两个接收通道和合路器,每个接收通道包括波导微带转换单元、限幅器、前级放大器、末级放大器、数控衰减器、数控移相器、隔离器;波导微带转换单元输入端接波导口,限幅器输入端接博导微带转换单元输出端,前级放大器输入端接限幅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部的工作电压,末级放大器输入端接前级放大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的工作电压,数控衰减器输入端接末级放大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的衰减码,数控移相器输入端接数控衰减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的移相码,隔离器输入端接数控移相器输出端且输出端接合路器分路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SAR双通道接收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波导微带转换单元采用H面微带探针转换的结构,探针从波导面宽面插入,且探针平面与波导窄面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SAR双通道接收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级放大器为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所述末级放大器为增益放大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SAR双通道接收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数控衰减器的衰减功率分为5档,其中每档之间的功率相差分别为0.5dB、1dB、2dB、4dB和8dB。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SAR双通道接收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电源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为2路接收通道提供工作电源、衰减码、移相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SAR双通道接收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电源控制电路包括CPLD、驱动器芯片、开关管;CPLD电源控制信号端接2个驱动器芯片,CPLD衰减码输出端接2路接收通道的数控衰减器,CPLD移相态输出端接2路接收通道的数控移相器,每个驱动器芯片输出端接两个开关管,两个开关管作为电源输出端分别接接受通达的两级放大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SAR双通道接收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CPLD输入端接收通道控制码、和衰减控制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传输电路隔离、电源隔离和空间隔离:(1)传输电路隔离:电路设计上本振电路采用先放大功分再倍频、发射支路输入端增加隔离器等方式,降低发射信号对接收机的影响。(2)电源隔离:收发支路共用系统提供电源,为了减少发射支路通过电源电路对接收支路的影响,对电源电路采取了去耦设计、增加EMI滤波器等措施。(3)空间隔离:根据组件指标要求分析,空间隔离是影响收发隔离的关键因素。采用功能化模块化设计,将辐射影响较大的模块分层设计,各模块间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减少信号的空间串扰,提高收发隔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控制电路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双通道接收组件射频电路局部实现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两路信号接收通道和合路器,每一路接收通道包括波导微带转换单元、限幅器、前级放大器、末级放大器、数控衰减器、数控移相器、隔离器。两路射频信号经波导口输入,通过波导-微带转换,将射频信号从空间传播转为微带传输,射频信号经限幅器、前级放大器、末级放大器、数控衰减器、数控移相器、隔离器后,由合路器合成一路,然后从SMP连接器输出。
波导微带转换单元采用微带探针转换的形式实现波导腔与微带探针发生能量转换。波导中传输的任一沿探针方向的非零模电场都会在探针上激励其电流,通过探针与模电场的强耦合,波导腔与微带探针发生能量转换。本实施例采用H面微带探针转换的结构,探针从波导面宽面插入,且探针平面与波导窄面垂直。微带过渡段采用渐变结构,通过优化探针插入的深度、微带变换器的长度、探针和微带变换器各自的宽度,波导的微带插入处到波导短路处的距离,得到满足指标的结果。
限幅器设置于波导微带转换单元后端接收抗烧毁电平,对后续部件进行过压保护,防止输出信号对后续部件的损坏。本实施例中限幅器不限于选用型号NC1833C-3238。
前级放大器为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末级放大器为增益放大器。
数控移相器目的在于消除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产生的相移带来的影响,使得8个接收通道中的信号在合路时相位保持一致。本实施例中数控移相器不限于选用型号NC1295C-2532PD,NC1295C-2532PD为6位数控移相器,移相控制精度在工作频段内约为2.5°。数控移相器在外部移相码的控制下对信号进行移相。
隔离器用于隔离干扰信号和抑制谐波。
数控衰减器在电源控制电路中CPLD的控制下输出功率大小分为5挡,分别为0.5dB、1dB、2dB、4dB和8dB,总衰减量为15.5dB,相应输入端增加总衰减量大于15.5dB的数控衰减器可以满足功率控制要求。参考表1,CPLD根据表1的衰减控制码对数控衰减器进行控制,进而输出不同功率的信号。
表1衰减控制码
每一接收通道对应一电源控制电路。结合图2,电源控制电路包括CPLD、驱动器芯片、开关管。
电源控制电路中控制信号结构定义如下:
Bit0:控制位;
Bit1~Bit6:移相码控制位;
Bit7~Bit11:衰减码控制位。
CPLD中设置与门,信号R和控制位Bit0进行相与运算,驱动器芯片根据与门运算的结果产生驱动信号给开关管,开关管的导通关闭用于控制是否给两级放大器供电,其中Bit0控制位由波控电路产生,信号R为天线接收的外部信号包络产生的电平信号,控制信号描述见表2。
表2
序号 | R | Bit0 | 放大器 |
1 | 1 | 1 | 工作 |
2 | 1 | 0 | 不工作 |
3 | 0 | 1 | 不工作 |
4 | 0 | 0 | 不工作 |
其中,当接收的信号R的电平为高电平且Bit0为高电平,驱动器产生开关管工作电压,两级放大器工作;当接收的信号R和Bit0的电平不均为高电平,驱动器部产生开关管工作电压,电源控制电路不向两级放大器提供工作电压,两级放大器不工作。驱动器芯片接收高电平时产生两级放大器的工作电压,相反当接收到低电平时驱动器芯片不产生电流。
移相码和衰减码由CPLD直接发送给数控移相器或数控衰减器。
CPLD还接收组件通道控制码,表3描述了组件通道控制码的定义,当控制码为00时,选在第一接收通道,当控制码为01时,选择第二接收通道。
表3组件通道控制码
SEL1 | SEL2 | 工作通道 |
0 | 0 | 1 |
0 | 1 | 2 |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接收通道和合路器,每个接收通道包括波导微带转换单元、限幅器、前级放大器、末级放大器、数控衰减器、数控移相器、隔离器;其中
波导微带转换单元输入端接波导口,
限幅器输入端接博导微带转换单元输出端,
前级放大器输入端接限幅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部的工作电压,
末级放大器输入端接前级放大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的工作电压,
数控衰减器输入端接末级放大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的衰减码,
数控移相器输入端接数控衰减器输出端且控制端接接收通道外的移相码,
隔离器输入端接数控移相器输出端且输出端接合路器分路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R双通道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微带转换单元采用H面微带探针转换的结构,探针从波导面宽面插入,且探针平面与波导窄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R双通道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放大器为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所述末级放大器为增益放大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R双通道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数控衰减器的衰减功率分为5档,其中每档之间的功率相差分别为0.5dB、1dB、2dB、4dB和8d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R双通道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为2路接收通道提供工作电源、衰减码、移相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AR双通道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电源控制电路包括CPLD、驱动器芯片、开关管;其中
CPLD电源控制信号端接2个驱动器芯片,
CPLD衰减码输出端接2路接收通道的数控衰减器,
CPLD移相态输出端接2路接收通道的数控移相器,
每个驱动器芯片输出端接两个开关管,
两个开关管作为电源输出端分别接接受通达的两级放大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SAR双通道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CPLD输入端接收通道控制码、和衰减控制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501787.0U CN211127805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501787.0U CN211127805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27805U true CN211127805U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700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501787.0U Active CN211127805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278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57321A (zh) * | 2022-02-09 | 2022-03-08 |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通道收发多功能芯片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501787.0U patent/CN2111278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57321A (zh) * | 2022-02-09 | 2022-03-08 |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通道收发多功能芯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00448U (zh) | 毫米波相参导引头前端装置 | |
CN102393512B (zh) | 单天线调频连续波雷达射频无源对消方法 | |
CN101262239B (zh) | 毫米波射频收发装置 | |
CN105304998B (zh) | 一种新型宽带径向曲线渐变脊空间功率分配/合成器 | |
CN205812005U (zh) | 一种五通道毫米波收发组件 | |
CN114301487B (zh) | 一种自适应收发一体变频组件 | |
CN104753468A (zh) | 一种毫米波偶次谐波混频器结构 | |
CN211296717U (zh) | 一种Ka波段8通道接收组件 | |
CN114200408B (zh) | 一种米波双频双极化雷达收发前端 | |
CN201957009U (zh) | 多通道集成等相和差接收装置 | |
CN211127805U (zh) | 一种sar双通道接收组件 | |
CN107275738B (zh) | 基于磁耦合原理的波导-微带功率合成器 | |
CN111049499A (zh) | 一种超宽带低插损的大衰减量数控衰减电路 | |
CN214045616U (zh) | 一种收发子系统高精度微波内定标器 | |
CN108365317B (zh) | 一种超宽带多路微波功率合成器 | |
CN215344560U (zh) | 一种Ka波段多通道收发系统 | |
CN211406019U (zh) | 一种四通道收发组件 | |
CN215340294U (zh) | 基于多通道复用的雷达功放组件 | |
CN112636844B (zh) | 一种收发子系统高精度微波内定标器 | |
CN212341452U (zh) | 一种相控阵天气雷达及其收发模块 | |
CN212163328U (zh) | 一种用于卫星通信的Ku频段相控阵天线收发组件 | |
CN204633716U (zh) | C波段下变频组件 | |
CN219611733U (zh) | 一种Ka频段限幅低噪放电路 | |
CN216696648U (zh) | 毫米波宽带多通道tr组件 | |
CN110994088A (zh) | 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无反射低通滤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10000 building 3, no.6, Suyuan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Yub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building 3, no.6, Suyuan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YOUBEST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