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6159U - 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6159U
CN211126159U CN202020011317.6U CN202020011317U CN211126159U CN 211126159 U CN211126159 U CN 211126159U CN 202020011317 U CN202020011317 U CN 202020011317U CN 211126159 U CN211126159 U CN 211126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ble
copper bar
flexible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13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旭
何容芳
李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ji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j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j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j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13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6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6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6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柔性连接器包括N个软连组件、N+1个绝缘垫板、两个钣金护套板、外壳和多个总装螺栓组件,软连组件、绝缘垫板、钣金护套板通过总装螺栓组件安装于外壳内,N个软连组件上下间隔交错排布的设置在N+1个上下间隔设置的绝缘垫板之间,钣金护套板设置在最外侧绝缘垫板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外壳的后端全开设置,外壳的一个侧端面上靠近前端面上开设铜排口;软连组件呈T型,包括两个电缆连接端和一个铜排软连端,且上下交叠间隔设置的N个铜排软连端从铜排口伸出外壳。通过本柔性连接器,实现绕柱功能,同时特殊设计的电缆与母排的转接方式,保证了软硬连接的可靠性,并满足了竖向空间占用小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
背景技术
末端母线,通常是由铜导体、铝合金外壳构成的一种用电终端电源分配装置,通过与之配套的插接箱等装置,实现向特定设备供电的功能。尤其是在数据中心中的网络机柜供电,末端母线供电方式已越来越多地代替了传统的列头柜电缆供电方式,该种供电方式可以提供较大的功率输出能力,具备很强的扩展能力,同时取代了列头柜后还节省了宝贵的空间资源,可以使用户更多的部署网络机柜。因此,数据中心建设中采用末端母线供电方式也成为趋势。
末端母线的特点是具有系列配套、商品性生产、容量大、设计施工周期短、装拆方便、不会燃烧、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末端母线产品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V,额定电流通常为250A-400A的三相四线,三相五线制数据中心网络机柜供电工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末端母线的应用愈加广泛,但是,母排的厚度虽然只有5mm,但是母线的长度是有限制的,一次母线需要一段一段的连接起来使用。母线铜排的连接点,不同厂家采用了不同的结构,但通常占用空间较大,从而使母线的局部尺寸(主要是厚度)加大,如此一来之前减小母线安装高度的努力将由于接点处尺寸的增大而付之东流。此外,母线的安装通常会碰到建筑立柱,通常的做法是利用转角母线实现绕柱,绕过1个立柱通常需要4个直角母线和三段定制短母线。这种方式的缺点包括:需要现场测绘和产品定制;接点过多,故障点也因此增多(多达8处)。因此,如何设计一款满足超薄的安装高度、易于安装、无需定制,支持大电流的可靠绕柱连接器成为了提高母线安全标准和快速安装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其能解决上述问题并满足绕筑连接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所述柔性连接器包括N个软连组件(N为正整数)、N+1个绝缘垫板、两个钣金护套板、外壳和多个总装螺栓组件,所述软连组件、绝缘垫板、钣金护套板通过所述总装螺栓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N个所述软连组件上下间隔交错排布的设置在N+1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所述绝缘垫板之间,所述钣金护套板设置在最外侧绝缘垫板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外壳的后端全开设置,所述外壳的一个侧端面上靠近前端面上开设铜排口;所述软连组件呈T型,包括两个电缆连接端和一个铜排软连端,且上下交叠间隔设置的N个铜排软连端从所述铜排口伸出所述外壳。
优选的,所述软连组件包括上下对接设置的两个柔性连接板、电缆锁扣、加强板、压块、紧定螺钉、和铜排套,在T形柔性连接板的两个垂直端的同一侧面向外倾斜延伸形成止挡斜板,上下两个止挡斜板背向设置形成电缆的V形内止挡端;所述电缆锁扣包括一体成型的П形腔板、斜扣板和平扣端板,所斜扣板将所述止挡斜板相配的包容在电缆锁扣的容纳腔内端,通过螺栓或铆钉将所述平扣端板和柔性连接板紧固连接;所述加强板、压块设置在所述电缆锁扣的内,且带有紧定螺孔的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П形腔板的内端面,内侧面为弧形或V形面的压块设置在所述加强板与V形内止挡端之间,且所述压块的内侧面朝向所述V形内止挡端设置,所述紧定螺钉穿过所述П形腔板的外端面、加强板的紧定螺孔后抵靠在所述压块的外侧面上,由此形成所述软连组件的电缆连接端;所述铜排套插接在上下对接设置的两个T形柔性连接板的另一端,形成所述软连组件的铜排软连端。
优选的,所述软连组件的铜排软连端通过铜排连接器将铜排与所述柔性连接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软连组件的柔性连接板与铜排一体成型,从而取消铜排连接器。
优选的,N个所述软连组件自上而下依次连接N个铜排和N个电缆,铜排端部通过铜排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软连组件的铜排软连端,电缆的一端锁紧在所述软连组件(电缆连接端。
优选的,设置一个柔性电缆套管将所有电缆套装在内。
优选的,所述软连组件设置为五个,绝缘垫板设置为六个,五个所述软连组件自上而下依次连接A相铜排和A相电缆、B相铜排和B相电缆、C相铜排和C相电缆、零线铜排和零线电缆、以及地线铜排和地线电缆,所述A相电缆、B相电缆、C相电缆、和零线电缆采用双电缆设计,所述地线电缆采用双电缆或单电缆设计。
优选的,所述绝缘垫板上设有与软连组件的外形相适配的凹槽和总装通孔,相邻的两个绝缘垫板之间通过所述凹槽形成软连腔,所述软连组件通过相邻的两个绝缘垫板被压紧定位。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W形壳体板、W形盖板和外端板,所述W形壳体板的底部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弹性止挡平板,所述W形盖板中部向下凸起形成弹性压板,所述外端板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W形壳体板的外端口,所述W形盖板可拆卸的安装至所述W形壳体板的上端口,并在所述W形壳体板的一个竖直侧板上临近外端板纵向开设铜排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柔性连接器的柔性连接方式(即利用柔性电缆)设计,实现绕柱功能,有效的减少了直角母线、三段定制短母线、和故障点(由8处将为2处),同时特殊设计的电缆与母排的转接方式,保证了软硬连接的可靠性,并满足了竖向空间占用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柔性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软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软连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柔性连接器的电缆插装侧示意图;
图6为图5去除绝缘垫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最下一个软连组件采用一个电缆锁扣的示意图;
图8为软连组件的布置图;
图9为软连组件布置的正视图。
图中:
100、软连组件;101、柔性连接板;102、电缆锁扣;103、加强板;104、压块;105、紧定螺钉;106、铜排套;107、止挡斜板;108、П形腔板;109、斜扣板;110、平扣端板;
200、绝缘垫板;
300、钣金护套板;
400、外壳;410、W形壳体板;411、弹性止挡平板;412、铜排口;420、W形盖板;421、弹性压板;430、外端板;
500、总装螺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9,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柔性连接器包括五个软连组件100、六个绝缘垫板200、两个钣金护套板300、外壳400和多个总装螺栓组件500。
连接关系:软连组件100、绝缘垫板200、钣金护套板300通过所述总装螺栓组件500安装于所述外壳400内,五个所述软连组件100上下间隔交错排布的设置在六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所述绝缘垫板200之间,所述钣金护套板300设置在最外侧绝缘垫板200的外表面与外壳400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外壳400的后端全开设置,所述外壳400的一个侧端面上靠近前端面上开设铜排口412;所述软连组件100呈T型,包括两个电缆连接端和一个铜排软连端,且上下交叠间隔设置的五个铜排软连端从所述铜排口412伸出所述外壳400。
该实施例中,软连组件的个数N为五个,主要针对的是交流三相五线制的母线应用,如果针对其他末端母线应用(如交流三相四线制母线、高压直流母线等)应用,对应的软连接组件100则是二至五个;对应的绝缘垫板200是三至六个,对应的外壳大小也会随之有所变动。
软连组件
软连组件100包括上下对接设置的两个柔性连接板101、电缆锁扣102、加强板103、压块104、紧定螺钉105、和铜排套106,在T形柔性连接板101的两个垂直端的同一侧面向外倾斜延伸形成止挡斜板107,上下两个止挡斜板107背向设置形成电缆的V形内止挡端;所述电缆锁扣102包括一体成型的П形腔板108、斜扣板109和平扣端板110,所斜扣板109将所述止挡斜板107相配的包容在电缆锁扣102的容纳腔内端,通过螺栓或铆钉将所述平扣端板110和柔性连接板101紧固连接;所述加强板103、压块104设置在所述电缆锁扣102的内,且带有紧定螺孔的所述加强板103设置在所述П形腔板108的内端面,内侧面为弧形或V形面的压块104设置在所述加强板103与V形内止挡端之间,且所述压块104的内侧面朝向所述V形内止挡端设置,所述紧定螺钉105穿过所述П形腔板108的外端面、加强板103的紧定螺孔后抵靠在所述压块104的外侧面上,由此形成所述软连组件100的电缆连接端;所述铜排套106插接在上下对接设置的两个T形柔性连接板101的另一端,形成所述软连组件100的铜排软连端。
使用时,软连组件100的铜排软连端通过铜排连接器将铜排与所述柔性连接板101连接;电缆连接端与电缆连接。
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软连组件100的柔性连接板101与铜排一体成型,从而取消铜排连接器。
进一步的,五个所述软连组件100自上而下依次连接A相铜排和A相电缆、B相铜排和B相电缆、C相铜排和C相电缆、零线铜排和零线电缆、以及地线铜排和地线电缆,铜排端部通过铜排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软连组件100的铜排软连端,电缆的一端锁紧在所述软连组件100电缆连接端。
其中,A相电缆、B相电缆、C相电缆、和零线电缆采用双电缆设计,所述地线电缆采用双电缆或单电缆设计。当地线电缆采用单电缆时,共有九根电缆接入,可支持1000A的电流负荷。
参见图5-图9,九根电缆设置多层交叠布置,以此降低竖向的空间占用。
进一步的,设置一个柔性电缆套管将所有电缆套装在内。
绝缘垫板
绝缘垫板200上设有与软连组件100的外形相适配的凹槽和总装通孔,相邻的两个绝缘垫板200之间通过所述凹槽形成软连腔,所述软连组件100通过相邻的两个绝缘垫板200被压紧定位。
外壳
外壳400包括W形壳体板410、W形盖板420和外端板430,所述W形壳体板410的底部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弹性止挡平板411,所述W形盖板420中部向下凸起形成弹性压板421,所述外端板430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W形壳体板410的外端口,所述W形盖板420可拆卸的安装至所述W形壳体板410的上端口,并在所述W形壳体板410的一个竖直侧板上临近外端板430纵向开设铜排口412。
在连接时,铜排套106卡接在所述铜排口412处。
综上所述,本柔性连接器具有如下特点:
①电气连接更可靠:电缆交叠布置,由传统的8个连接点变为2个连接点;
②电流容量大:双电缆设计,体积小,容量大;
③超薄压紧结构:母排人字形开口设计,保证了导电接触面,压紧结构侧向压紧模式,保证竖向体积更小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器包括N个软连组件(100)、N+1个绝缘垫板(200)、两个钣金护套板(300)、外壳(400)和多个总装螺栓组件(500),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软连组件(100)、绝缘垫板(200)、钣金护套板(300)通过所述总装螺栓组件(500)安装于所述外壳(400)内,N个所述软连组件(100)上下间隔交错排布的设置在N+1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所述绝缘垫板(200)之间,所述钣金护套板(300)设置在最外侧绝缘垫板(200)的外表面与外壳(400)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外壳(400)的后端全开设置,所述外壳(400)的一个侧端面上靠近前端面上开设铜排口(412);所述软连组件(100)呈T型,包括两个电缆连接端和一个铜排软连端,且上下交叠间隔设置的N个铜排软连端从所述铜排口(412)伸出所述外壳(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组件(100)包括上下对接设置的两个柔性连接板(101)、电缆锁扣(102)、加强板(103)、压块(104)、紧定螺钉(105)、和铜排套(106),在T形柔性连接板(101)的两个垂直端的同一侧面向外倾斜延伸形成止挡斜板(107),上下两个止挡斜板(107)背向设置形成电缆的V形内止挡端;所述电缆锁扣(102)包括一体成型的П形腔板(108)、斜扣板(109)和平扣端板(110),所斜扣板(109)将所述止挡斜板(107)相配的包容在电缆锁扣(102)的容纳腔内端,通过螺栓或铆钉将所述平扣端板(110)和柔性连接板(101)紧固连接;所述加强板(103)、压块(104)设置在所述电缆锁扣(102)的内,且带有紧定螺孔的所述加强板(103)设置在所述П形腔板(108)的内端面,内侧面为弧形或V形面的压块(104)设置在所述加强板(103)与V形内止挡端之间,且所述压块(104)的内侧面朝向所述V形内止挡端设置,所述紧定螺钉(105)穿过所述П形腔板(108)的外端面、加强板(103)的紧定螺孔后抵靠在所述压块(104)的外侧面上,由此形成所述软连组件(100)的电缆连接端;所述铜排套(106)插接在上下对接设置的两个T形柔性连接板(101)的另一端,形成所述软连组件(100)的铜排软连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组件(100)的铜排软连端通过铜排连接器将铜排与所述柔性连接板(10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组件(100)的柔性连接板(101)与铜排一体成型,从而取消铜排连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软连组件(100)自上而下依次连接N个铜排和N个电缆,铜排端部通过铜排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软连组件(100)的铜排软连端,电缆的一端锁紧在所述软连组件(100)电缆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柔性电缆套管将所有电缆套装在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组件(100)设置为五个,绝缘垫板(200)设置为六个,五个所述软连组件(100)自上而下依次连接A相铜排和A相电缆、B相铜排和B相电缆、C相铜排和C相电缆、零线铜排和零线电缆、以及地线铜排和地线电缆,所述A相电缆、B相电缆、C相电缆、和零线电缆采用双电缆设计,所述地线电缆采用双电缆或单电缆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板(200)上设有与软连组件(100)的外形相适配的凹槽和总装通孔,相邻的两个绝缘垫板(200)之间通过所述凹槽形成软连腔,所述软连组件(100)通过相邻的两个绝缘垫板(200)被压紧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00)包括W形壳体板(410)、W形盖板(420)和外端板(430),所述W形壳体板(410)的底部中间向上凸起形成弹性止挡平板(411),所述W形盖板(420)中部向下凸起形成弹性压板(421),所述外端板(430)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W形壳体板(410)的外端口,所述W形盖板(420)可拆卸的安装至所述W形壳体板(410)的上端口,并在所述W形壳体板(410)的一个竖直侧板上临近外端板(430)纵向开设铜排口(412)。
CN202020011317.6U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 Active CN211126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1317.6U CN211126159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1317.6U CN211126159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6159U true CN211126159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0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1317.6U Active CN211126159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6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17761B (zh) 一种集中式多表位电表箱器件模块化排布及连接方法
CN112838540A (zh) 一种节能防水母排
CN211239235U (zh) 一种复合型母线
CN211126159U (zh) 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
CN111029822A (zh) 一种末端母线母排柔性连接器
CN201466858U (zh) 低压大容量变频电机接线盒
CN219303460U (zh) 防抖动的变压器连接桩头
CN2606975Y (zh) 双电源切换装置的负载端结构
CN207624935U (zh) 一种光伏配电柜的三相铜排结构
CN217606961U (zh) 一种机架式储能装置
CN217589439U (zh) 一种配电设备递接导电装置
CN202455013U (zh) 一种封闭式密集型母线桥
CN211089136U (zh) 一种6kV厂用电源互联装置
CN211126186U (zh) 一种绝缘垫板及采用该绝缘垫板的母线柔性连接器
CN209692626U (zh) 逆变器柜体底部t形汇流母线装置以及逆变器柜
CN212343023U (zh) 一种进出线间隔带旁路隔离开关的组合电器
CN111262137B (zh) 一种开关柜电缆拆装不间断多功能接地装置
CN2394337Y (zh) 电度表箱电源引接安全端子
CN112864665A (zh) 一种带旁路功能的电能表插件
CN219394024U (zh) 一种集中式多表位模块化电表箱
CN220652585U (zh) 一种配电箱用接地装置
CN217590163U (zh) 一种高导电性的母线电缆组合单体双回路母线槽
CN214204019U (zh) 一种新型多拼电缆接头
CN213692386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接线装置
CN220913209U (zh) 一种电度表接线座及电度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2000 NO.666, Chunliu North Road, Yangzho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gjia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2000 NO.666, Chunliu North Road, Yangzho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GJIA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