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3417U - 净饮设备 - Google Patents

净饮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3417U
CN211093417U CN201921862670.9U CN201921862670U CN211093417U CN 211093417 U CN211093417 U CN 211093417U CN 201921862670 U CN201921862670 U CN 201921862670U CN 211093417 U CN211093417 U CN 211093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ing
water tank
drinking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26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剑明
董小虎
张量
周曌
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8626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3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3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3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饮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饮设备。所述净饮设备包括水箱,与净饮设备的净水出水端连通,用于净水的存储;第一加热装置,与水箱配合,用于对水箱中的净水初步加热;常温水支路,与净饮设备的出水端连通;温开水支路,与水箱连通;以及开水支路,与水箱连通,净饮设备在开水支路上设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对从水箱进入开水支路的水进行二次加热,进而净饮设备可提供常温水支路、温开水支路以及开水支路三条水路,满足多种直饮水选择,同时,相对于在储水箱中直接加热至开水的方式,避免了在储水箱反复加热导致的千滚水问题,节约了能耗,提升了水质。

Description

净饮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饮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饮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校园饮水机原来越多的在校园中得到了普及。但是目前校园净水机存在如下问题:
1、校园饮水机大部分是采用超滤制水系统,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水源污染的问题,由此导致水质无法满足直饮水的标准要求,使用条件受限;而技术升级后,少部分校园饮水机采用反渗透制水系统,但是由于机器产水较少,供水量不足,技术滞后,水质细菌超标无法满足饮水量及标准要求;
2、校园饮水机采用电加热管安装水箱内胆内,与水箱水直接接触加热沸腾,当加热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停止加热,当温度低于加热温度时,启动加热,频繁启停加热则导致千滚水问题,耗能大,同时易造成电加热管结垢、漏电、生锈、水质变味、使用寿命周期短等诸多售后问题。
3、校园饮水机只能提供开水和常温水,在需要温开水时需要二次混合,给用户的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饮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饮水机饮水温度选择少,开水反复加热导致千滚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饮设备,包括:
水箱,与所述净饮设备的净水出水端连通,用于所述净水的存储;
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水箱配合,用于对所述水箱中的净水初步加热;
常温水支路,与所述净饮设备的出水端连通;
温开水支路,与所述水箱连通;以及
开水支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净饮设备在所述开水支路上设置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对从所述水箱进入所述开水支路的水进行二次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水箱进行加热的空气能主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空气能主机连通的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在水箱的内胆外表面盘绕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为保温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在所述开水水路上设置的加热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净饮设备还包括反渗透净水装置,所述净水出水端接设在所述反渗透净水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净饮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水箱连接的排污水路。
进一步地,所述净饮设备还包括在所述常温水支路上设置的复合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净饮设备还包括在所述温开水支路上设置的过流式紫外灯。
进一步地,所述净饮设备还包括在所述常温水支路、所述温开水支路以及所述开水支路上设置的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饮设备中,净饮设备可提供常温水支路、温开水支路以及开水支路三条水路,满足多种直饮水选择,同时,在提供开水过程中,通过第一加热装置对净饮水提供初次加热,并通过在开水支路上设置的第二加热装置对初次加热后的净饮水进行二次加热至开水问题,相对于在储水箱中直接加热至开水的方式,避免了在储水箱反复加热导致的千滚水问题,节约了能耗,提升了水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饮设备中,通过空气能主机对水箱加热,能耗较低,而与空气能主机连通的微通道在水箱的内胆外表面盘绕设置,在保证可靠加热的同时,无需与净水直接接触,水质更佳干净可靠。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饮设备中,第二加热装置为在开水水路上设置的加热模块,通过空气能主机对保温水箱中的水初步加热,再结合在开水水路上设置的加热模块,可快速实现将净水加热至开水。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加热模块采用现有常规的加热模块,其感应到水流通过时,可实现水流的快速电加热,而保温水箱中温开水的提供,则保证了在开水提供时的快速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净饮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0、保温水箱;20、常温水支路;30、温开水支路;40、开水支路;50、空气能主机;51、微通道换热器;60、加热模块;70、反渗透净水装置;81、流量计;83、复合滤芯;85、过流式紫外灯;86、安全阀;87、直通球阀;88、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净饮设备包括水箱,与净饮设备的净水出水端连通,用于净水的存储;第一加热装置,与水箱配合,用于对水箱中的净水初步加热;常温水支路20,与净饮设备的出水端连通;温开水支路30,与水箱连通;以及开水支路40,与水箱连通,净饮设备在开水支路40上设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对从水箱进入开水支路40的水进行二次加热。进而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净饮设备在可提供常温水支路20、温开水支路30以及开水支路40三条水路,满足多种直饮水选择的同时,在提供开水过程中,通过第一加热装置对净饮水提供初次加热,并通过在开水支路40上设置的第二加热装置对初次加热后的净饮水进行二次加热至开水问题,相对于在储水箱中直接加热至开水的方式,避免了在储水箱反复加热导致的千滚水问题,节约了能耗,提升了水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对水箱进行加热的空气能主机50,第一加热装置还包括与空气能主机50连通的微通道换热器51,微通道换热器51在水箱的内胆外表面盘绕设置,进而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净饮设备,通过空气能主机50对水箱加热,能耗较低,而与空气能主机50连通的微通道在水箱的内胆外表面盘绕设置,在保证可靠加热的同时,无需与净水直接接触,水质更佳干净可靠。
需说明的是,空气能主机50结构本身属于现有已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展开叙述。
优选本实施例中的水箱为保温水箱10,结合对保温水箱10进行加热的空气能主机50,本实施例中的净饮设备在可提供40-55℃温开水的同时,节能性能更佳。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加热装置为在开水支路40上设置的加热模块60,通过空气能主机50对保温水箱10中的水初步加热,再结合在开水支路40上设置的加热模块60,可快速实现将净水加热至开水。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加热模块60采用现有常规的加热模块60,其感应到水流通过时,可实现水流的快速电加热,而保温水箱10中温开水的提供,则保证了在开水提供时的快速可靠。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净饮设备还包括反渗透净水装置70,净水出水端接设在反渗透净水装置70上,该反渗透净水装置70为目前已采用的产水量大的商用反渗透净水装置70,保证了净饮设备的可靠供水。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中的常温水支路20、温开水支路30以及开水支路40详细介绍:
常温水支路20与商用反渗透净水装置70直接连通,通过反渗透净水装置70提供水源至取水龙头,进而保证了净水量的量足够。本实施例中的净饮设备优选在龙头前端增加复合滤芯83,进而可解决水质口感和截留细菌,使水质甘冽可口、新鲜安全。
温开水支路30通过保温水箱10提供40-55℃温开水至取水龙头,本实施例中的净饮设备优选在温开水支路30的龙头前端增加过流式紫外灯85,对出水龙头管路水质进行抑菌及杀菌,使水质饮用安全。
开水支路40通过保温水箱10提供40-55℃温开水,再通过管路上的加热模块60进行加热,快速加热沸腾至取水龙头,由于加热模块60不会储存水质不会存在千滚水的问题,水质新鲜安全,使用便利。
本实施中的保温水箱10设有水位计控制,当水位达到高水位时即商用反渗透净水装置70停机,当水位达到中低水位时即商用反渗透净水装置70启动制水。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保温水箱10进水口设有安全阀86,进而可消除水中高温高压空气,保证保温水箱10的可靠性。
本实施中的净饮机还包括与水箱连接的排污水路,具体在水箱底部设有直通球阀87,用于保温水箱10清洗排污。在保温水箱10工作时,保温水箱10水加热40-55℃,则采用空气能主机50和微通道换热器51进行加热,空气能主机50、微通道换热器51则根据保温水箱10内胆的温度来控制启停,当温度高于55℃时自动停止,当温度低于40℃时自动启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51盘绕在保温水箱10内胆外表面,热效率高,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保温水箱10出水口设有泄压阀88,当水箱压力高于泄压阀88设定压力是自动泄压,保护水箱安全。
本实施例中净饮设备还包括在常温水支路20、温开水支路30以及开水支路40上设置的流量计81,可用于计量水量,用于计费,适于商业化使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与所述净饮设备的净水出水端连通,用于所述净水的存储;
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水箱配合,用于对所述水箱中的净水初步加热;
常温水支路(20),与所述净饮设备的出水端连通;
温开水支路(30),与所述水箱连通;以及
开水支路(40),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净饮设备在所述开水支路(40)上设置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对从所述水箱进入所述开水支路(40)的水进行二次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水箱进行加热的空气能主机(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空气能主机(50)连通的微通道换热器(51),所述微通道换热器(51)在水箱的内胆外表面盘绕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为保温水箱(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在所述开水支路(40)上设置的加热模块(6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饮设备还包括反渗透净水装置(70),所述净水出水端接设在所述反渗透净水装置(7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饮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水箱连接的排污水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饮设备还包括在所述常温水支路(20)上设置的复合滤芯(8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饮设备还包括在所述温开水支路(30)上设置的过流式紫外灯(8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饮设备还包括在所述常温水支路(20)、所述温开水支路(30)以及所述开水支路(40)上设置的流量计(81)。
CN201921862670.9U 2019-10-31 2019-10-31 净饮设备 Active CN211093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2670.9U CN211093417U (zh) 2019-10-31 2019-10-31 净饮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2670.9U CN211093417U (zh) 2019-10-31 2019-10-31 净饮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3417U true CN211093417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0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2670.9U Active CN211093417U (zh) 2019-10-31 2019-10-31 净饮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3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31334U (zh) 智能饮水机
CN102557287A (zh) 一种反渗透负离子直饮机
CN112047504A (zh) 一种净饮一体机控制系统及净饮一体机
WO2015039264A1 (zh) 中央定温供水饮料制备装置
CN201382540Y (zh) 带储水箱的即热净化开水器
CN207365390U (zh) 一种节能双热智能直饮开水机
CN211093417U (zh) 净饮设备
CN110652202A (zh) 净饮设备
CN105615666A (zh) 在线清洗的水调阀水调机
CN213962989U (zh) 一种便于维修维护且水电分离的制水饮水机
CN205671939U (zh) 分体式在线清洗的水调阀水调机和热水机
CN211609277U (zh) 一种智能恒温无菌开水饮水设备
CN205838599U (zh) 饮用水制备装置
CN216984540U (zh) 一种可持续出水的速开式饮水设备
CN201203245Y (zh) 加热系统及使用该加热系统的饮水设备
CN204862690U (zh) 家庭厨房节能饮水系统
CN215457349U (zh) 一种压差式速热饮水机
CN216221187U (zh) 一种带温水功能的净水器
CN204779201U (zh) 一种净水器的结构
CN216106286U (zh) 一种带加热及冷却功能的净水器
CN217148747U (zh) 一种大流量净水器
CN219846095U (zh) 一种多功能饮水机
CN217809097U (zh) 净水机
CN214665173U (zh) 一种节能温水机
CN214317801U (zh) 可空胆不断水饮水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