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5318U - 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5318U
CN211085318U CN201921426733.6U CN201921426733U CN211085318U CN 211085318 U CN211085318 U CN 211085318U CN 201921426733 U CN201921426733 U CN 201921426733U CN 211085318 U CN211085318 U CN 211085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ensor
power supply
wireless power
intelligent acqui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67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ui Shang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ui Shang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ui Shang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ui Shang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67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5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5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5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所述智能采集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间接连接,被配置为采用无线供电方式为所述智能采集终端供电;所述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通过近场通信模块配对连接,所述装置底座通过有线方式将接收到的采集参数传输到上位机;同时,所述传感器模块配置有相应的负载开关模块,当传感器模块发生故障,智能采集终端控制所述负载开关模块的开启或关闭,间接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而不必重新启动整个装置。此外,可插拔的传感器模块便于现场维修更换,降低了采集装置的维护难度。

Description

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环境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环境监测相关产品中,有些采集终端由于自身电耗较高,加上无线通信发射数据传输的高能耗,目前无法采用电池供电方式进行长期供电,例如二氧化碳采集终端、PM2.5采集终端等,这类采集终端一般采用有线方式进行供电。一方面,该类采集终端的布设通常采用墙壁固定安装方式,一旦安装,如需要采集其他类型环境参数,则需要布设新的采集终端,安装步骤繁琐;另一方面,现有的监测产品长时间使用,容易产生由于传感器故障未发现造成监测数据准确度降低的问题,需要人工定期维护,有的采集终端安装位置较隐蔽,维护起来难度较大;第三方面,传感器通常通过焊接方式内置于采集终端中,传感器寿命有限,而且,有些传感器随着使用时间越久,精度越差,无法自行更换;第四方面,通常的监测模式,传感器按照设定好的周期刷新,数据以固定的频率发送,智能化程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采集装置,所述智能采集装置包括:
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与外部电源连接,装置底座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一控制模块、无线供电发射模块、近场通信模块及有线通信模块;
智能采集终端,所述智能采集终端包括无线供电接收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复位模块、近场通信模块及至少一个传感器模块;
所述装置底座与所述智能采集终端间接连接,被配置为采用无线供电方式为所述智能采集终端供电;所述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通过近场通信模块配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无线供电发射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模块、近场通信模块和有线通信模块连接;
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近场通信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复位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复位模块和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模块检测到匹配的无线供电接收模块时,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并发射;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电磁波再次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
优选地,所述智能采集终端还包括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红外遥控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接收的所述红外遥控指令与第二控制模块通信,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触发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为其他模块供电。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甲醛传感器及TVOC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智能采集终端外壳上设置有插口,所述传感器模块上设置有插针,通过插拔的方式通过外壳上的插口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模块配置有相应的负载开关模块,所述负载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和传感器插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负载开关模块开启或关闭,间接控制传感器模块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故障诊断算法对传感器模块的故障进行诊断。
优选地,所述采集终端还包括人体感应模块和光照感应模块,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和光照感应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室内人体活动和光照的变化自动调整所述传感器模块的数据采集频率及上传频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采集系统,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采集装置,以及,
上位机,
其中,所述智能采集装置的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装置底座通过有线方式将接收到的采集参数传输到上位机。
本申请公开一种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所述智能采集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间接连接,被配置为采用无线供电方式为所述智能采集终端供电;所述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通过近场通信模块配对连接,所述装置底座通过有线方式将接收到的采集参数传输到上位机;同时,所述传感器模块配置有相应的负载开关模块,当传感器模块发生故障,智能采集终端控制所述负载开关模块的开启或关闭,间接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而不必重新启动整个装置。此外,可插拔的传感器模块便于现场维修更换,降低了采集装置的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采集装置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智能采集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智能采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应当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电路”是指由至少一个元件或子电路通过电气连接或电磁连接构成的导电回路。当称元件或电路“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称元件/电路“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逻辑上的、或者其结合。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味着两者不存在中间元件。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采集系统包括智能采集装置和上位机。所述智能采集装置的数量只是示意性的。所述智能采集装置可以为若干个。其中,所述智能装置由于自身内部结构不同,在与上位机通信时采用的通信方式有不同。所述智能采集装置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上位机连接,或者通过有线通信方式与上位机连接。
本实施例中公开一种智能采集装置,所述智能采集装置通过有线通信方式与上位机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采集装置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 所示,所述智能采集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和智能采集终端2两部分。所述装置底座1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智能采集终端2采用间接方式连接,所述装置底座1被配置为无线供电方式为所述智能采集终端2供电。其中,装置底座1安装有强力磁铁,智能采集终端2自身装置有铁片,所述智能采集终端2 靠近装置底座1时,会被强力磁铁吸住。当然,其他间接连接方式也可以,如魔力扣胶条等,能够有效避免强力磁铁本身对无线供电的电磁干扰。本方案智能采集装置由于采用分体式设计,使得在布设智能采集装置时,只需要安装装置底座1,将智能采集终端2挂在底座上就可以,施工非常方便。
具体的,所述装置底座1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01、第一控制模块 102、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近场通信模块105及有线通信模块104,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01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和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分别与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近场通信模块 105及有线通信模块104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01被配置为将外部电源电压转换为装置底座内其他模块所需要的低压信号。其中,所述外部电源可以为24V,12V等的直流电源,也可以为220V的交流电。考虑到安全问题,本方案建议使用直流低压12V或者24V输入。电压转换模块101可以采用集成电路转换芯片,也可以采用模拟电路进行搭建。具体形式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101输出的低电压为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供电后,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开始检测是否有匹配的无线供电接收模块,如果检测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就会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并发射。本实施例中,无线供电是无线输电设备将电力传输调配给用电器,用电器内部不一定需要对电力进行存储,更多的是强调可以即传即用,对远距离可以自由调节位置的用电设备供电。由于受目前技术能力所限,对远距离用电设备供电可能还没有特别成熟,不过本申请中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基本上就是一体的,采用无线供电是完全可行的。当然,也可以采用比较通用的QI标准,采用无线充电的技术,对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实现无线供电。
第一控制模块102用于检测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的状态,并控制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进行无线供电。默认状态下,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通电后,如检测到匹配的无线供电接收模块,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并发射,如果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出现供电问题(如无线供电发射模块短路了,电流增加了,无线供电发射模块也会输出供电出错的状态)或者自身发热超过阈值(如65度),此时第一控制模块102被配置为根据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的状态及时关闭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避免出现故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控制模块102功能要求不高,可以选择配置低的单片机芯片进行控制,以降低硬件成本。
有线通信模块104被配置为通过有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交互。本实施例中,有线通信模块优选485模块,在485通信方式下,直接将485线缆和交流220 (或者直流12V,24V等)供电线连接在装置底座1上。
近场通信模块105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 (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
装置底座1正常通电以后,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和近场通信模块105则进入监测状态,如果检测到匹配的无线供电接收模块,则通过无线供电发射模块进行供电,同时启动近场通信模块105开始通信。如果无线供电发射模块一直检测不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装置底座1处于待机状态,基本不耗电。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智能采集终端结构示意图。所述智能采集终端2与装置底座1间接连接,接收装置底座1提供的无线传输的电压信号。所述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通过近场通信模块配对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采集终端2包括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第二控制模块203、复位模块204、近场通信模块205及至少一个传感器模块206,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分别与所述近场通信模块205、第二控制模块203和复位模块204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分别与所述近场通信模块205、复位模块204和所述传感器模块206连接。
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与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配对存在。只要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与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遵循相同的无线供电标准,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可以与多个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对应,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 也可以和多个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对应。当无线供电发射模块103与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达到预定的距离范围时,即可配对成功,实现无线供电。本实施例中,装置底座1与智能采集终端2通过强磁吸附,二者基本上是一体的,当智能采集终端2被吸附到装置底座1时,开始无线供电。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将接收到的电磁波再次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转换成为智能采集终端中其他模块所需要的低压信号。所述低压信号基本在3-5V。其他模块接收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输出的电压信号,开始通电。
复位模块204监测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输出的电压信号,电压稳定后,会发送复位信号给第二控制模块203,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接收到复位信号后开始工作。所述复位模块204能够保证第二控制模块203的稳定运行,避免电压不稳定时,造成第二控制模块203工作失效。所述复位模块204可以采用集成电路芯片,也可以自己搭建复位电路模块,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
传感器模块206被配置为检测环境参数,并将所述参数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203。所述传感器模块支持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一般被第二控制模块203接口识别的都可以支持,例如温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甲醛传感器及TVOC传感器等等。
第二控制模块203负责将传感器模块检测的数据进行解析,发送给近场通信模块205进行传输。所述近场通信模块205与装置底座1的近场通信模块105 配对连接,配对成功后,所述传感器模块检测的数据通过近场通信模块传输到第一控制模块102,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控制所述有线通信模块104将所述检测数据上传至上位机。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模块的寿命通常为2至3年,在传感器模块长期运行过程中,一旦传感器模块寿命到期或者自身出现故障,就会出现数据错误,甚至完全没有数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 还被配置为通过特定算法判断传感器模块是否故障。具体算法可以设置相应的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的判断逻辑,实现传感器模块的故障诊断。如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测量值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或者一直无数据,即可判断传感器模块发生故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采集终端2外壳上设置有插口,所述传感器模块206上设置有插针,通过插拔的方式通过外壳上的插口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连接。由于是插拔的方式,当需要改变检测环境参数类型时,可以将检测相应参数的传感器模块从外壳上直接进行更换;当传感器故障时,将对应的传感器模块进行更换即可,不用拆开整个装置,极大的方便了现场操作及后期维护。
进一步的的,所述传感器模块206配置有相应的负载开关模块207,所述负载开关模块207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和传感器插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还被配置为通过控制负载开关模块207开启或关闭,间接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每个传感器模块206都有一个单独的负载开关模块207来控制,负载开关模块207用来给可插拔的传感器模块206供电。默认状态,负载开关模块207处于开启状态,传感器模块206会自动上电,第二控制模块203 可以正常读取数据。所述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启”、“重启”、“关机”,第二控制模块203通过负载开关模块能够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开关模块207采用TI公司的TPS2292D型号的芯片,输出最高1.8A 的电流,很适合传感器供电控制。只有当芯片的ON引脚处于高点平时,才会输出电压,避免了一旦传感器关闭,重启需要人工开启的过程,对于后期运维非常重要。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增加了人体感应模块208和/或光照感应模块209,所述人体感应模块208和/或光照感应模块209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被配置为根据室内人体活动和/或光照的变化自动调整所述传感器模块的数据采集频率及上传频率等。
具体的,人体感应模块208会检测采集装置附近的人体活动,对于人体活动频繁程度和有无人体活动进行区分,自动实现不同的监测机制。如当人体活动频繁时,会增加传感器的采集频率,提高数据更新频率,如1分钟更新1次,能够方便用户及时掌握环境相关参数状况;当人体活动稀少,则会自动恢复到正常的传感器采集频率和更新速度,如10分钟更新1次;如完全没有人活动的区域,会调整到最低的更新速度或者将传感器模块全部断电,从而达到节省流量,降低功耗,延长传感器模块的使用寿命。
光照感应模块209被配置为监测室内的光照强度,通常可以认为,光照充足的时候,都是人员活动的时候,此种条件下传感器模块正常运行,采集频率和更新速度根据所述人体感应模块208来调整。如果检测到光照不足,且人体感应模块208没有检测到人员活动,则关闭传感器模块。
人体感应模块208和/或光照感应模块209使得采集终端可以根据室内人员活动和/或光照的变化,自动调整传感器模块的采集频率和上传频率,使得监测更加智能,同时减少空闲时间对于能源、流量的消耗,延长传感器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采集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间接连接,被配置为采用无线供电方式为所述智能采集终端供电;所述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装置底座通过有线方式将接收到的采集参数传输到上位机;同时,所述传感器模块配置有相应的负载开关模块,当传感器模块发生故障,智能采集终端控制所述负载开关模块的开启或关闭,间接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而不必重新启动整个装置。此外,可插拔的传感器模块便于现场维修更换,降低了采集装置的维护难度。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智能采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图3实施例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与图3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由于红外接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的设置,使得采集终端更加智能、易于控制。如图4所示,所述智能采集终端2与装置底座1间接连接,接收装置底座1提供的无线传输的电压信号。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采集终端2包括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第三电压转换模块210、第三控制模块211、红外接收模块212、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第二控制模块203、复位模块204、近场通信模块205及至少一个传感器模块206,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210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连接,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210分别与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第三控制模块211和红外接收模块212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模块211分别与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红外接收模块212和第二控制模块203 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210被配置为将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输出的电压信号转换成为红外接收模块212和第三控制模块211所需要的低压信号。智能采集终端2与装置底座1连接后,无线供电接收模块201输出电压,所述红外接收模块212和第三控制模块211就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红外接收模块212被配置为接收红外遥控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模块211 被配置为根据接收的所述红外遥控指令与第二控制模块203通信,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三控制模块211还被配置为通过触发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的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为其他模块供电。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模块211使能控制指令,将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转换成为智能采集终端中其他模块所需要的低压信号。所述低压信号基本在3-5V。其他模块接收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输出的电压信号,开始通电。
复位模块204监测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输出的电压信号,电压稳定后,会发送复位信号给第二控制模块203,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接收到复位信号后开始工作。所述复位模块204能够保证第二控制模块203的稳定运行,避免电压不稳定时,造成第二控制模块203工作失效。所述复位模块204可以采用集成电路芯片,也可以自己搭建复位电路模块,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
传感器模块206被配置为检测环境参数,并将所述参数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203。所述传感器模块支持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一般被第二控制模块203接口识别的都可以支持,例如温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甲醛传感器及TVOC传感器等等。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采集终端2外壳上设置有插口,所述传感器模块206上设置有插针,通过插拔的方式通过外壳上的插口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连接。由于是插拔的方式,当需要改变检测环境参数类型时,可以将检测相应参数的传感器模块从外壳上直接进行更换;当传感器故障时,将对应的传感器模块进行更换即可,不用拆开整个装置,极大的方便了现场操作及后期维护。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负责将传感器模块检测的数据进行解析,发送给近场通信模块205进行传输。所述近场通信模块205与装置底座1的近场通信模块105配对连接,配对成功后,所述传感器模块检测的数据通过近场通信模块传输到第一控制模块102,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控制所述有线通信模块104将所述检测数据上传至上位机。所述有线通信模块优选485模块。所述监测参数通过485模块经以太网传输到上位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感器模块长期运行过程中,一旦传感器模块寿命到期或者自身出现故障,就会出现数据错误,甚至完全没有数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还被配置为通过特定算法判断传感器模块是否故障。具体算法可以设置相应的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的判断逻辑,实现传感器模块的故障诊断。如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测量值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或者一直无数据,即可判断传感器模块发生故障。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模块206配置有相应的负载开关模块207,所述负载开关模块207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和传感器插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通过控制负载开关模块207开启或关闭,间接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每个传感器模块206都有一个单独的负载开关模块207来控制,负载开关模块207用来给可插拔的传感器模块206供电。默认状态,负载开关模块207 处于开启状态,传感器模块206会自动上电,第二控制模块203可以正常读取数据。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开关模块207采用TI公司的TPS2292D型号的芯片,输出最高1.8A的电流,很适合传感器供电控制。只有当芯片的ON引脚处于高点平时,才会输出电压,避免了一旦传感器关闭,重启需要人工开启的过程,对于后期运维非常重要。
所述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启”、“重启”、“关机”、“延时关机”、“通电自启动”、“设置上传频率”、“重启或关闭某个传感器”、“关闭或打开人体感应模块”及“关闭或打开光照感应模块”等功能。其中,“开机”、“重启”、“关机”、“延时关机”、“通电自启动”功能由第三控制模块211控制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2来实现,所述第二电压转化模块202具有使能端,高点平时开始工作,低电平关闭,由此来控制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后面其他模块的供电,达到“开机”、“重启”、“关机”、“延时关机”、“通电自启动”等功能。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和第三控制模块211通过通用串行数据总线进行异步通信,对传感器模块的“设置上传频率”、“重启或关闭某个传感器”、“关闭或打开人体感应模块”及“关闭或打开光照感应模块”等功能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本智能采集终端还包括人体感应模块208和/或光照感应模块 209,所述人体感应模块208和/或光照感应模块209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 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被配置为根据室内人体活动和/或光照的变化自动调整所述传感器模块的数据采集频率及上传频率等。
具体的,人体感应模块208会检测采集装置附近的人体活动,对于人体活动频繁程度和有无人体活动进行区分,自动实现不同的监测机制。如当人体活动频繁时,会增加传感器的采集频率,提高数据更新频率,如1分钟更新1次,能够方便用户及时掌握环境相关参数状况;当人体活动稀少,则会自动恢复到正常的传感器采集频率和更新速度,如10分钟更新1次;如完全没有人活动的区域,会调整到最低的更新速度或者将传感器模块全部断电,从而达到节省流量,降低功耗,延长传感器模块的使用寿命。
光照感应模块209被配置为监测室内的光照强度,通常可以认为,光照充足的时候,都是人员活动的时候,此种条件下传感器模块正常运行,采集频率和更新速度根据所述人体感应模块208来调整。如果检测到光照不足,且人体感应模块208没有检测到人员活动,则关闭传感器模块。
人体感应模块208和/或光照感应模块209使得采集终端可以根据室内人员活动和/或光照的变化,自动调整传感器模块的采集频率和上传频率,使得监测更加智能,同时减少空闲时间对于能源、流量的消耗,延长传感器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智能采集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间接连接,通过无线供电方式为所述智能采集终端供电;所述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装置底座通过有线方式将接收到的采集参数传输到上位机;由于红外接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的设置,如果传感器模块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遥控器对采集终端进行恢复,同时,能够实现其他传感器模块的控制,更加智能,维护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建筑环境监测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局限于建筑环境监测,任何与环境监测采集相关的系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智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集装置包括:
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与外部电源连接,装置底座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一控制模块、无线供电发射模块、近场通信模块及有线通信模块;
智能采集终端,所述智能采集终端包括无线供电接收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复位模块、近场通信模块及至少一个传感器模块;
所述装置底座与所述智能采集终端间接连接,被配置为采用无线供电方式为所述智能采集终端供电;所述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通过近场通信模块配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无线供电发射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模块、近场通信模块和有线通信模块连接;
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近场通信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复位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复位模块和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模块检测到匹配的无线供电接收模块时,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并发射;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电磁波再次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集终端还包括第三电压转换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红外遥控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接收的所述红外遥控指令与第二控制模块通信,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触发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为其他模块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甲醛传感器及TVOC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集终端外壳上设置有插口,所述传感器模块上设置有插针,通过插拔的方式通过外壳上的插口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配置有相应的负载开关模块,所述负载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和传感器插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负载开关模块开启或关闭,间接控制传感器模块的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终端还包括人体感应模块和光照感应模块,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和光照感应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室内人体活动和光照的变化自动调整所述传感器模块的数据采集频率及上传频率。
9.一种智能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智能采集装置,以及,
上位机,
其中,所述智能采集装置的装置底座与智能采集终端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装置底座通过有线方式将接收到的采集参数传输到上位机。
CN201921426733.6U 2019-08-30 2019-08-30 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1085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6733.6U CN211085318U (zh) 2019-08-30 2019-08-30 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6733.6U CN211085318U (zh) 2019-08-30 2019-08-30 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5318U true CN211085318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2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6733.6U Active CN211085318U (zh) 2019-08-30 2019-08-30 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53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3624A (zh) * 2023-11-06 2023-12-08 深圳市海星信力德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建筑的能源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3624A (zh) * 2023-11-06 2023-12-08 深圳市海星信力德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建筑的能源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7193624B (zh) * 2023-11-06 2024-02-27 深圳市海星信力德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建筑的能源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85532U (zh) 一种电路智能管理系统
US8624430B2 (en) Standby power reduction
CN109314401A (zh) 用于切断网络备用电源的物联网智能家庭/大楼自动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35862A (zh) 一种基于自动感知的公共场所节能照明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4731546U (zh) 一种办公建筑节能控制系统
CN105516686A (zh) 省电摄像装置、智能猫眼及网络摄像头
US10485081B2 (en) Monitoring system,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monitor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CN211085318U (zh) 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
CN210222520U (zh) 自供电控制系统及其无线控制器
CN105573233A (zh) 一种电路智能管理系统
CN102707751B (zh) 带电作业用标准化安全工器具库房的温湿度智能监控系统
KR20110123652A (ko) 전력 모니터링 장치
KR20120087257A (ko) 스마트 콘센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소전력 원격 제어관리시스템
KR101188837B1 (ko) 냉방 또는 난방을 위한 무선전력절감장치
CN211121332U (zh) 智能采集装置及系统
CN106370917B (zh) 电流温度信号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3722007U (zh) 节能安全插座
CN201628340U (zh) 双重控制模式的空调节能控制器
CN202649854U (zh) 带电作业用标准化安全工器具库房的温湿度智能监控系统
CN205453741U (zh) 一种ZigBee组网系统
CN205231384U (zh) 由压敏传感式人体监测系统自动切断电源的智能插座
CN204651604U (zh) 一种无线遥控插座
CN108777403B (zh) 闭环式智能红外遥控插座
CN206818850U (zh) 一种电源监控装置
JP2012256982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