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4309U - 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84309U CN211084309U CN201921642050.4U CN201921642050U CN211084309U CN 211084309 U CN211084309 U CN 211084309U CN 201921642050 U CN201921642050 U CN 201921642050U CN 211084309 U CN211084309 U CN 2110843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main
- sub
- air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40—Geothermal heat-pump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应用于主厂房降温,主厂房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主泵安装层,降温系统包括风机组和降温结构,降温结构包括: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连通所述降温结构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组包括第一子风机组和第二子风机组,第一子风机组设置在所述降温结构的进风口,第二子风机组设置在降温结构的出风口;主厂房设置有能与外界流通空气的通风结构。本实用新型主要效果为经安装使用,该系统测试效果良好;在未使用专有的降温设备情况下,主厂房主泵安装层主泵工作环境温度能有效降低3至5℃;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主厂房主泵安装层空气流动性较好,未产生空气紊动或者弥合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中型输调水领域,特别是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大中型输调水工程提水泵站建设在海拔价偏低的位置,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提水,且提水泵站主泵大多安装在厂区平面以下,大部分为的密闭空间。因此当遇到夏季高温环境时,在自然条件下,直接采用风机送风,将外部高温环境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主厂房中,不仅不能有效的起到降温作用,还不利于设备长期高效运行,情况严重时,直接导致设备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能在未使用专有的降温设备情况下,可以将主厂房主泵安装层的工作环境温度降低3℃至5℃。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应用于主厂房降温,所述主厂房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主泵安装层,所述降温系统包括风机组和降温结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主泵安装层连通,所述降温结构包括: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降温结构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组包括第一子风机组和第二子风机组,所述第一子风机组设置在所述降温结构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子风机组设置在所述降温结构的出风口;所述主厂房设置有能与外界流通空气的通风结构。
在原来的降温系统中,直接采用的是风机送风,将外部高温环境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主厂房中,风道直接与外界连通,送入主厂房的空气与外部高温环境的温度相差无几,无法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外部高温环境与内部地下阴冷环境连通的降温系统,利用地下阴冷环境实现对主厂房进行自然降温,该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泵站厂房及主泵安装层的温度,还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及降低设备故障率;其中设计的第一风道可以有效防止空气紊动或者弥合现象。
更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结构还包括位于地面以上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子风机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上。
第一风道主要将第一腔室中高处的空气抽至主厂房中低处的主泵安装层,更有效地降低了主泵安装层的温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风机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侧面上部。
第一子风机组有效地将外部空气输送到第一腔室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结构设置于所述主厂房顶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结构至少包括一个百叶窗。
设置百叶窗,加大了主厂房、第二腔室以及第一腔室之间的空气流动量。
更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均暴露于所述第二腔室外。
第一风道有助于将第二腔室中的自然冷空气输送到主厂房中的主泵安装层,降低主泵安装层的温度,位于地下的第二腔室长期处于阴冷环境中,在自然条件下具备很低的温度,可以对第一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快速、大幅降温。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道沿所述第二腔室的边缘设置。
设置在边缘的第一风道有助于降低第一风道的安装难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室为密闭腔室。
第二腔室为处于地下的低温阴冷环境。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子风机组所包含的风机数量不少于所述主泵安装层内安装的主泵的数量,保证每台主泵会有一台风机与之对应。
更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组的风机均为轴流风机。
设置风机加大了主厂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空气流动量。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经安装使用,该降温系统测试效果良好。
2、在未使用专有的降温设备情况下,主厂房的主泵安装层主泵的工作环境温度能有效降低3至5℃。
3、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主厂房主泵安装层空气流动性较好,未产生空气紊动或者弥合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厂房空间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百叶窗;2、第一腔室;3、第一子风机组;4、第一风道;5、第二子风机组;6、主泵安装层;7、主厂房;8、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应用于主厂房降温,所述主厂房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主泵安装层6,所述降温系统包括风机组和降温结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主泵安装层6连通,所述降温结构包括: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第一风道4,所述第一风道4连通所述降温结构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组包括第一子风机组3和第二子风机组5,所述第一子风机组3设置在所述降温结构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子风机组5设置在所述降温结构的出风口;所述主厂房7设置有能与外界流通空气的通风结构。所述降温结构还包括位于地面以上的第一腔室2,所述第一腔室2与所述第一风道4连通,所述第一子风机组3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2上。所述第一子风机组3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2侧面上部,第一腔室2通过第一子风机组3将外部空气输送到腔体内,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第一腔室2中的空气被输送入第一风道4中。所述通风结构设置于所述主厂房顶部,以有效防止进入收到地面环境污染的空气。所述通风结构至少包括一个百叶窗1,能够使主厂房内部空气及时流向外界环境中。所述降温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第二腔室8,所述第一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8内,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均暴露于所述第二腔室8外,第一风道4将第一腔室2高处的空气抽至低处位于主厂房中的主泵安装层,通过第一风道4输送的冷空气到主泵安装层中,更能有效的降低主泵安装层的温度。所述第一风道4沿所述第二腔室8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腔室8为密闭腔室,属于地下低温环境,可以在不使用降温设备的情况下,降低第一风道4的温度。所述第二子风机组5所包含的风机数量不少于所述主泵安装层6内安装的主泵的数量,通过从第二腔室4输送过来的流动冷空气,保证空气从流入厂房到流出厂房,均为单向流动,也不会出现内部环境产生紊动或者弥合现象,因此也不会造成内部设备的破坏。所述风机组的风机均为轴流风机。厂房中内外、高低连通、外部高温环境与地下阴冷环境连通的通风降温系统的设计,不仅有效的加大了厂房内部的第一腔室2、第二腔室8以及主厂房的空气流动量,还可以降低主泵安装层6以及泵站内部的温度。且在大型输调水泵站系统中,此降温系统为独立系统,可以根据操作需求来对降温系统进行开机或停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应用于主厂房降温,所述主厂房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主泵安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系统包括风机组和降温结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主泵安装层连通,所述降温结构包括: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降温结构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组包括第一子风机组和第二子风机组,所述第一子风机组设置在所述降温结构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子风机组设置在所述降温结构的出风口;所述主厂房设置有能与外界流通空气的通风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结构还包括位于地面以上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子风机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风机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侧面上部。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设置于所述主厂房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至少包括一个百叶窗。
6.如权利要求1-3或5之一所述的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均暴露于所述第二腔室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沿所述第二腔室的边缘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为密闭腔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风机组所包含的风机数量不少于所述主泵安装层内安装的主泵的数量。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的风机均为轴流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42050.4U CN211084309U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42050.4U CN211084309U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84309U true CN211084309U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30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42050.4U Active CN211084309U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84309U (zh) |
-
2019
- 2019-09-29 CN CN201921642050.4U patent/CN2110843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6145954A1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增速齿轮箱冷却润滑系统及其低温启动方法 | |
CN201401287Y (zh) | 一种利于散热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结构 | |
CN103277862A (zh) | 一种节能水冷空调 | |
CN110057002B (zh) | 一种新型空调末端装置 | |
CN211084309U (zh) | 一种输调水泵站降温系统 | |
CN206398895U (zh) | 空气源热泵与水源热泵联合的复合采暖空调系统 | |
CN204533471U (zh) | 一种润滑油冷却器、增速齿轮箱冷却润滑系统以及风电机组 | |
CN207212489U (zh) | 一种通信机房用带柴油发电机组和空调的一体化机组 | |
CN201311022Y (zh) | 一种适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浅层地下水空调 | |
CN103206752A (zh) | 小型地源热泵机组的春秋模式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02519095A (zh) |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冻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1476201U (zh) | 分散水环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 |
CN201293413Y (zh) | 一种基站系统 | |
CN209782841U (zh) | 热泵助手 | |
CN209042659U (zh) | 一种新型机房新风系统 | |
CN209445529U (zh) | 桶泵分布直膨式热源塔 | |
CN207999992U (zh) | 一种煤矿井下水冷却设备节水装置 | |
CN212637948U (zh) | 一种用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防回风进风装置 | |
CN205536680U (zh) | 土壤源热泵节能补热装置 | |
CN203837332U (zh) | 一种双能源节能型的热泵水机装置 | |
CN205408366U (zh) | 一种智能数字信息亭的风冷系统 | |
CN205425879U (zh) | 一种用于1000mw湿冷机组高效闭式循环水系统 | |
CN211575434U (zh) | 一种防冻新风机组 | |
CN110186102A (zh) | 一种基于复合能源的多功能供热系统和方法 | |
CN111486505B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供暖控制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