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0292U -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0292U
CN211080292U CN201920897906.6U CN201920897906U CN211080292U CN 211080292 U CN211080292 U CN 211080292U CN 201920897906 U CN201920897906 U CN 201920897906U CN 211080292 U CN211080292 U CN 211080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ock insulation
insulation support
underground structure
ring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79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延年
杨森
李强
吴金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d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d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d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d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979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0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0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0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基础设施领域,包括地表、回填土层、地下结构、隔水保护结构、耐侵蚀保护层、内圈连接固定板、外圈连接固定板、底部连接封板、安装连接螺栓、连接紧固杆件、固定端部、抗震支撑层、内置阻尼介质、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外凸面和内凹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是能显著增加地下整体结构多方向的减震抗震能力和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能力,能在突发状况如遇到地震、爆炸等灾害时大大减少对地下结构的破坏,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和强度设计,解决现有技术中许多地下结构抗震保护的很多缺点,有利于地下结构的长期建设。

Description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的建设正在大力进行,综合管廊所到达的区域也会越来越广泛。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并且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但是普通的综合管廊只能短期承受地面各种荷载冲击,难以达到长期抗震作用,其顶部的板片直接承受动载荷和静载荷,两侧墙体不仅要承受顶部板片的动载荷和静载荷,还要承受侧边土层的横向载荷,因此为了增强综合管廊的承载能力和抵抗地面荷载冲击的能力、防止结构失稳,墙壁需要设置的很厚,而且这种结构通过现场浇筑或者预制件制作,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建设成本高,不利于抗震型综合管廊的长期推广使用,会大大增加建设维修费用,因此,建设一种有利于消除地面对管廊荷载冲击的抗震结构,为了抵抗来自地面的动载荷和静载荷,形成完整的抗震保护结构十分重要,避免造成地面荷载对管廊造成应力局部变大、对结构不利的现象。
现阶段管廊抵抗荷载作用能力有待提高,仅仅能保证正常自然条件下抵抗荷载作用效果,对应付突发状况(如遇到地震、爆炸等灾害),结构刚度和强度设计明显不足,会存在管线散落、结构坍落等隐患,这样既增大了后期的维修成本,也影响了整个公共市政的运行,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管廊抗震保护结构有很多缺点,如不利于地下综合管廊的长期建设,或者功能设计的不完善、不合理,部分装置无法保证长期耐久性,有时容易失效,有的构造设计比较复杂,有的成本过高,在有些地区的综合管廊结构的周围会同时受到侧边横向载荷对廊体的破坏,这会增加后期地下管廊使用的维修费用,造成地下管廊使用寿命缩短的现象,因此很有必要建设一种合理的消除荷载对管廊破坏的减震保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能显著增加地下整体结构多方向的减震抗震能力和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能力,能大幅耗散地面载荷和侧边横向载荷传递到地下结构的能量,同时设置的抗震支撑层以及多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的连接结构在减震耗能的同时能增强地下结构整体承载能力,能对地下结构形成完整抗震保护层,能有效抵抗地下结构上方地面载荷破坏和减少周围侧边横向载荷传递到结构的震动能量,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和强度设计,解决现有技术中许多地下结构抗震保护的很多缺点,有利于地下结构的长期建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包括地表、回填土层、地下结构、隔水保护结构、耐侵蚀保护层、内圈连接固定板、外圈连接固定板、底部连接封板、安装连接螺栓、连接紧固杆件、固定端部、抗震支撑层、内置阻尼介质、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外凸面和内凹面,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中,在地表的下方设置地下结构,在地下结构的外层设置隔水保护结构,在隔水保护结构的外层设置耐侵蚀保护层,在耐侵蚀保护层的上端和两侧设置内圈连接固定板,在内圈连接固定板的上端和两侧设置外圈连接固定板,设置底部连接封板对内圈连接固定板和外圈连接固定板的底端进行连接,在内圈连接固定板和外圈连接固定板之间设置两个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若干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相邻的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相互连接,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的两端和与其相邻的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相互连接,每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均设置一个外凸面和一个内凹面,每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上的外凸面的顶点处均和内圈连接固定板或外圈连接固定板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接螺栓对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和内圈连接固定板、外圈连接固定板进行连接,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的一端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的连接处与外圈连接固定板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接螺栓对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的连接端与外圈连接固定板进行连接,在安装连接螺栓的结构中设置连接紧固杆件,在连接紧固杆件的两端设置固定端部,在外圈连接固定板的上方和两侧设置回填土层,在内圈连接固定板、外圈连接固定板和底部连接封板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抗震支撑层,并在抗震支撑层的内部设置若干空腔,在每个空腔内填充内置阻尼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采用低屈服点耗能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置阻尼介质采用泡沫铝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隔水保护结构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进一步地,所述的耐侵蚀保护层采用镀锌聚乙烯基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抗震支撑层采用阻尼材料添加入轻质混凝土,阻尼材料采用聚乙烯醇、聚丙乳液和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制而成,其体积百分比为20~30%。
进一步地,所述的每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上的外凸面的顶点处均和内圈连接固定板或外圈连接固定板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接螺栓对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和内圈连接固定板、外圈连接固定板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的一端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的连接处与外圈连接固定板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接螺栓对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的连接端与外圈连接固定板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能显著增加地下整体结构多方向的减震抗震能力和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能力,可减少地面载荷和侧边横向载荷对地下结构的破坏,当地面载荷和侧边的横向载荷对地下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时,内圈连接固定板和外圈连接固定板能对抗震支撑层、内置阻尼介质、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挤压耗能,能大幅耗散地面载荷和侧边横向载荷传递到地下结构的能量,同时设置的抗震支撑层以及多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的连接结构在减震耗能的同时能增强地下结构整体承载能力,避免地下结构周围各个方向的震动荷载对地下结构造成破坏的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能对地下结构形成完整抗震保护层,能有效抵抗地下结构上方地面载荷破坏和减少周围侧边横向载荷传递到结构的震动能量,能在突发状况如遇到地震、爆炸等灾害时大大减少对地下结构的破坏,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和强度设计,解决现有技术中许多地下结构抗震保护的很多缺点,有利于地下结构的长期建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连接螺栓示意图。
图3为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示意图。
图4为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示意图。
图中:1为地表;2为回填土层;3为地下结构;4为隔水保护结构;5为耐侵蚀保护层;6为内圈连接固定板;7为外圈连接固定板;8为底部连接封板;9为安装连接螺栓;10为连接紧固杆件;11为固定端部;12为抗震支撑层;13为内置阻尼介质;14为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5为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6为外凸面;17为内凹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如图1- 4所示,一种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包括地表1、回填土层2、地下结构3、隔水保护结构4、耐侵蚀保护层5、内圈连接固定板6、外圈连接固定板7、底部连接封板8、安装连接螺栓9、连接紧固杆件10、固定端部11、抗震支撑层12、内置阻尼介质13、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外凸面16和内凹面17,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中,在地表1的下方设置地下结构3,在地下结构3的外层设置隔水保护结构4,在隔水保护结构4的外层设置耐侵蚀保护层5,在耐侵蚀保护层5的上端和两侧设置内圈连接固定板6,在内圈连接固定板6的上端和两侧设置外圈连接固定板7,设置底部连接封板8对内圈连接固定板6和外圈连接固定板7的底端进行连接,在内圈连接固定板6和外圈连接固定板7之间设置两个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若干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相邻的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相互连接,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的两端和与其相邻的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相互连接,每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均设置一个外凸面16和一个内凹面17,每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上的外凸面16的顶点处均和内圈连接固定板6或外圈连接固定板7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接螺栓9对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和内圈连接固定板6、外圈连接固定板7进行连接,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的一端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的连接处与外圈连接固定板7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接螺栓9对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的连接端与外圈连接固定板7进行连接,在安装连接螺栓9的结构中设置连接紧固杆件10,在连接紧固杆件10的两端设置固定端部11,在外圈连接固定板7的上方和两侧设置回填土层2,在内圈连接固定板6、外圈连接固定板7和底部连接封板8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抗震支撑层12,并在抗震支撑层12的内部设置若干空腔,在每个空腔内填充内置阻尼介质13。
进一步地,所述的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采用低屈服点耗能钢板。
所述的内置阻尼介质13采用泡沫铝制成。
所述的隔水保护结构4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所述的耐侵蚀保护层5采用镀锌聚乙烯基板制成。
所述的抗震支撑层12采用阻尼材料添加入轻质混凝土,阻尼材料采用聚乙烯醇、聚丙乳液和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制而成,其体积百分比为20~30%。
所述的每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上的外凸面16的顶点处均和内圈连接固定板6或外圈连接固定板7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接螺栓9对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和内圈连接固定板6、外圈连接固定板7进行连接。
所述的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的一端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的连接处与外圈连接固定板7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接螺栓9对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的连接端与外圈连接固定板7进行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包括地表(1)、回填土层(2)、地下结构(3)、隔水保护结构(4)、耐侵蚀保护层(5)、内圈连接固定板(6)、外圈连接固定板(7)、底部连接封板(8)、安装连接螺栓(9)、连接紧固杆件(10)、固定端部(11)、抗震支撑层(12)、内置阻尼介质(13)、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外凸面(16)和内凹面(17),其特征在于: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中,在地表(1)的下方设置地下结构(3),在地下结构(3)的外层设置隔水保护结构(4),在隔水保护结构(4)的外层设置耐侵蚀保护层(5),在耐侵蚀保护层(5)的上端和两侧设置内圈连接固定板(6),在内圈连接固定板(6)的上端和两侧设置外圈连接固定板(7),设置底部连接封板(8)对内圈连接固定板(6)和外圈连接固定板(7)的底端进行连接,在内圈连接固定板(6)和外圈连接固定板(7)之间设置两个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若干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相邻的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相互连接,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的两端和与其相邻的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相互连接,每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均设置一个外凸面(16)和一个内凹面(17),每个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上的外凸面(16)的顶点处均和内圈连接固定板(6)或外圈连接固定板(7)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接螺栓(9)对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和内圈连接固定板(6)、外圈连接固定板(7)进行连接,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的一端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的连接处与外圈连接固定板(7)相切设置,并且在相切处设置安装连接螺栓(9)对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和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的连接端与外圈连接固定板(7)进行连接,在安装连接螺栓(9)的结构中设置连接紧固杆件(10),在连接紧固杆件(10)的两端设置固定端部(11),在外圈连接固定板(7)的上方和两侧设置回填土层(2),在内圈连接固定板(6)、外圈连接固定板(7)和底部连接封板(8)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抗震支撑层(12),并在抗震支撑层(12)的内部设置若干空腔,在每个空腔内填充内置阻尼介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分之一过渡连接隔震支撑弧形板(14)、隔震支撑半圆形连接板(15)采用低屈服点耗能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阻尼介质(13)采用泡沫铝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水保护结构(4)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侵蚀保护层(5)采用镀锌聚乙烯基板制成。
CN201920897906.6U 2019-06-14 2019-06-14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Active CN211080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7906.6U CN211080292U (zh) 2019-06-14 2019-06-14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7906.6U CN211080292U (zh) 2019-06-14 2019-06-14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0292U true CN211080292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8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7906.6U Active CN211080292U (zh) 2019-06-14 2019-06-14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0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82864U (zh) 长螺旋成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
CN115875079A (zh)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人造地下储气库
CN206174001U (zh) 一种预制变形缝管节及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
CN108691555A (zh) 断层破碎带段抗震隧道管道连接件
CN107152034B (zh) 一种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211080292U (zh) 可抵抗多方向载荷破坏的地下结构
CN110700317A (zh) 地下综合管廊承载减震能力增强抗震系统
CN110106917A (zh) 具有减缓多向载荷功能的地下结构
CN211690433U (zh) 一种有助于增加地下管廊承载和消震作用的结构
CN207646626U (zh) 一种波纹钢结构防雪通道
CN109629602A (zh) 一种可改变布局的带有t形节点的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
CN210827558U (zh) 一种带有缓冲抗震腔体的地下隔震结构基础
CN110725335A (zh) 一种顶端设置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的地下结构保护体系
CN212427194U (zh) 一种具有多向减震支撑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
CN210712932U (zh) 组合式地下结构抗震装置
CN212427199U (zh) 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减震防水装置
CN211312595U (zh) 具有多向减震保护功能的地下管廊结构
CN209975563U (zh) 一种消除上部冲击荷载的管廊抗震结构
CN210562293U (zh) 具有减缓多向载荷功能的地下结构
CN209975578U (zh) 一种三舱对称预制综合管廊
CN110735451A (zh) 一种有助于增加地下管廊承载和消震作用的结构
CN211735503U (zh) 一种顶端设置动静荷载减震保护系统的地下结构保护体系
CN110144962A (zh) 组合式地下结构抗震装置
CN210238570U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结构
CN211690431U (zh) 地下综合管廊承载减震能力增强抗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