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78381U -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78381U
CN211078381U CN201922043296.6U CN201922043296U CN211078381U CN 211078381 U CN211078381 U CN 211078381U CN 201922043296 U CN201922043296 U CN 201922043296U CN 211078381 U CN211078381 U CN 2110783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cavity
oil inle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32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犇
张辉
王军
骆坚翔
李林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ho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ho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ho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hong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432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783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78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783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属于叉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叉车在发动怠速工况下容易出现熄火的问题。本进油阀组结构包括阀块、进油口一、进油口二、回油口、工作油口、换向阀腔和油路一,换向阀腔内具有换向阀芯、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进油口二通过节流孔和通孔分别与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相连通,进油槽一与油路一相连通,油路一与回油口之间连有卸荷阀,油路一与工作油口之间连有单向阀一;初始状态时,进油槽二与进油槽一被换向阀芯隔断,卸荷阀能够被打开;当换向阀芯移动并使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连通时,换向阀芯能够控制卸荷阀关闭。通过以上设计,有效防止了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出现熄火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吨位的内燃叉车大多数采用的是定量泵双泵供油液压系统,也即工作装置动作所需流量是由双泵同时供油实现的,系统的流量一般是根据门架起升所需的最大流量要求来确定。双泵系统的工作系统主要由工作泵、多路换向阀、举升缸、倾斜缸等液压元件组成。其中,工作泵通过叉车的内燃发动机来驱动。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发动机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造成部分发动机为应对排放要求,相对的设计功率降低,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工作泵的效率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就出现了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负载输出功率不够,从而造成发动机降速甚至出现熄火现象。
现有技术中,为应对上述熄火问题的出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采用的技术手段有:1、通过设置电控开关,使得工作时发动机转速提升;2、通过修改发动机怠速转速来解决该问题;但是,设置电控开关增加了成本,而修改转速则能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现有叉车在发动怠速工况下容易出现熄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包括阀块,所述阀块上设有用于连接工作泵一的进油口一、用于连接工作泵二的进油口二、回油口和工作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内还具有换向阀腔和油路一,所述换向阀腔内具有换向阀芯、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所述进油口二通过节流孔和通孔分别与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相连通,所述进油槽一与油路一相连通,所述油路一与回油口之间连有卸荷阀,所述油路一与工作油口之间连有单向阀一;初始状态时,所述进油槽二与进油槽一被换向阀芯隔断,卸荷阀能够被打开;当换向阀芯移动并使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连通时,所述换向阀芯能够控制卸荷阀关闭。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保留了现有用于连接工作油泵一的进油口一与工作油口之间的液压系统不变,而是通过改进用于连接工作油泵二的进油口二所在部分的液压系统,从而使得叉车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双泵液压系统能够从原先的负载较大的双泵供油变为单泵供油,这样就降低了发动机所承受的负载,进而防止了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出现熄火的问题;具体来说,本进油阀组结构将双泵供油改为单泵供油的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时,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被换向阀芯隔断,而进油槽二处充满液压油,当发动机怠速工作时,工作泵二的输出液压油从进油口二进入,其不会由通孔进入进油槽二中,而是通过节流孔流入换向阀腔内的进油槽一中,由于此时发动机怠速驱动工作泵二的液压油流量小,当流通面积固定时,根据流量和压差两者呈正比的关系,那么,此时油液流经节流孔时压差较小,即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的压差较小,不足以使得阀芯被推动,此时阀芯使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保持隔断的状态,油液经过进油口二、进油槽一流入到油路一中,由于油路一与回油口之间连有卸荷阀,与工作油口之间连有单向阀一,相较于工作油口,回油口的油压小,那么此时油路一中的油液就会优先推动卸荷阀打开流入回油口,即工作泵二直接卸荷,也就是说,此时发动机只需要负载工作泵一的输出即可,以此降低了发动机的负载,避免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出现熄火的情况;当发动机加速工作时,此时进油口二处的液压油流量加大,此时油液流经节流孔时,节流孔处的压差相应变大,即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之间的压差变大,直至换向阀芯被进油槽二内的液压油推动,使得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连通,并且此时换向阀芯的移动能够同时控制卸荷阀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说,此时的油液从进油口二进入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并一起汇入油路一,然后打开单向阀一并进入工作油口,即此时工作泵二能够正常将油液泵入工作油口,即恢复了双泵供油。
在上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中,所述换向阀腔内还具有工作油槽一和工作油槽二,所述工作油槽二与回油口相连通,所述换向阀芯能够使工作油槽二封闭的同时使进油槽二与进油槽一相连通,所述卸荷阀的输入口与油路一相连通,所述卸荷阀的控制口一与工作油槽一相连通,所述卸荷阀的控制口二与工作油槽二相连通,所述卸荷阀的卸油口与回油口相连通。当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时,此时工作油槽一和工作油槽二相互连通,而工作油槽二与回油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卸荷阀的控制口一与控制口二此时与回油口相连通,那么,当油路一中的液压油进入输入口时,就能顺利打开卸荷阀,并从卸油口流出到回油口,以此实现了工作泵二的卸荷,从而实现了将双泵供油变为了单泵供油,减小了发动机的负载,进而避免了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出现熄火的问题;当发动机加速工作时,阀芯移动能够使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连通的同时,使得工作油槽二封闭,也就是说,此时工作油槽一、工作油槽二以及控制口一和控制口二构成的油路是封闭的,这样使得卸荷阀就无法打开而重新关闭,那么,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汇入油路一的液压油就只能推开单向阀一进入工作油口,即工作泵二输出的液压油此时就进入了工作油口进行作用,从而恢复了双泵供油工作。
在上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中,所述换向阀腔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堵头一和堵头二,所述堵头二内具有凹腔,所述换向阀芯靠近堵头一的一端与堵头一之间设有弹簧一,所述换向阀芯靠近堵头二的一端的端部具有与上述凹腔相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连接有单向阀二,所述换向阀芯上还设有通道一和通道二,所述安装孔通过通道一与进油槽二相连通,所述安装孔通过通道二与凹腔相连通。通过以上设计,使得进油槽的油液能够经由通道一、安装孔和通道二进入凹腔,那么当凹腔的油压达到设计大小时,就能够推动阀芯移动,再通过弹簧一复位;并且在复位过程中,单向阀二在凹腔油液作用下能够打开,使得安装孔与凹腔相通,这样使得凹腔内油压能够得到快速释放,那么阀芯在弹簧一的弹力作用下就能够快速复位,即恢复单泵供油,这样只要发动机转速一低,本液压系统就能迅速响应,从而能够更好地避免发动机出现熄火的问题。
在上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中,所述单向阀二包括连接在安装孔孔口处的阀座,所述阀座内具有安装腔和连通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钢球和弹簧二,所述连通孔的内端与安装腔的内端相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外端与安装孔相通,所述弹簧二将钢球压在连通孔的内端上,所述连通孔的外端与凹腔相连通。单向阀通过以上结构设计,使得阀芯在复位时,油液经由连通孔和安装腔能够更加快速的进入安装孔,并由通道一排出到进油槽二内,从而有利于阀芯的快速复位。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中,所述阀座上还设有连通安装腔和安装孔的贯穿孔。通过以上设计,使得阀芯在复位时,多了一处排泄通道,从而使得凹腔的排油速度能够更快,进而有利于阀芯的快速复位。
在上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中,所述卸荷阀包括设置在阀块内的卸荷阀腔和设置在卸荷阀腔内的阀体,所述阀体将卸荷阀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控制口一与后腔相通,控制口二与前腔相通,所述卸油口与前腔相通,所述阀体上设有具有连通前腔和阀体内腔的通油孔,所述输入口为阀体内腔的前端口,所述阀体的内腔内设有卸荷阀芯和弹簧三,所述卸荷阀芯通过弹簧三压在阀体上且堵在通油孔与输入口之间,所述卸荷阀芯内具有连通输入口和后腔的通道三。本进油阀组结构中,卸荷阀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当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时,卸荷阀的后腔与回油口相连通,那么,当油路一中的液压油进入输入口时,就能顺利打开卸荷阀芯,并经过通油孔、前腔、卸油口流出到回油口,以此实现了工作泵二的卸荷,从而实现了将双泵供油变为了单泵供油,减小了发动机的负载,进而避免了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出现熄火的问题;当发动机加速工作时,后腔处于封闭状态,这样使得卸荷阀无法打开,那么,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汇入油路一的液压油就只能推开单向阀一进入工作油口,即工作泵二输出的液压油此时就进入了工作油口进行作用,从而恢复了双泵供油工作。
在上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中,所述后腔通过油路二与工作油槽一相连通,所述前腔通过油路三与工作油槽二相连通,所述油路三与回油口相连通。通过在阀块内设计油路二和油路三,以此实现工作油槽一、后腔、控制口一、工作油槽二、前腔、控制口二以及回油口的连通设计。
在上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中,所述通道三包括沿轴向布置在卸荷阀芯内的分支流道,所述卸荷阀芯内还具有安装阀孔,所述分支流道的外端与阀体内腔相通,所述分支流道的内端与安装阀孔的内端相通,所述安装阀孔的外端与前腔相通,所述安装阀孔内装有单向阀三。通过以上设计,当卸荷阀芯复位时,单向阀能够被打开,有利于卸荷阀芯的快速复位。
在上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中,所述节流孔的流通面积小于通孔的流通面积。通过以上设计,可以保证进油口二处的压差不会太大,即当发动机处于加速状态,进油槽一和进油槽二连通时,保证进油口二通过油路一流入工作油口的液压油具备足够的输出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保留了现有用于连接工作油泵一的进油口一与工作油口之间的液压系统不变,并且不额外增设电控部件,而是通过改进用于连接工作油泵二的进油口二所在部分的液压系统,从而使得叉车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双泵液压系统能够从原先的负载较大的双泵供油变为单泵供油,这样就降低了发动机所承受的负载,进而防止了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出现熄火的问题,并且整体阀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进油阀组结构的整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进油阀组结构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中,a、工作泵一;b、工作泵二;1、阀块;P1、进油口一;P2、进油口二;T、回油口;EF、工作油口;2、换向阀腔;21、进油槽一;22、进油槽二;23、工作油槽一;24、工作油槽二;3、油路一;4、换向阀芯;41、安装孔;42、通道一;43、通道二;5、节流孔;6、通孔;7、卸荷阀;71、卸荷阀腔;711、前腔;712、后腔;72、阀体;721、通油孔;73、卸荷阀芯;731、通道三;7311、分支流道;732、安装阀孔;74、弹簧三;8、单向阀一;9、堵头一;10、堵头二;101、凹腔;11、弹簧一;12、单向阀二;121、阀座;1211、安装腔;1212、连通孔;1213、贯穿孔;122、弹簧二;123、钢球;13、油路二;14、油路三;15、单向阀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包括阀块1,阀块1上设有用于连接工作泵一a的进油口一P1、用于连接工作泵二b的进油口二P2、回油口T和工作油口EF,进油口一P1与工作油口EF之间供给液压系统为现有技术,该供给液压系统由主溢流阀,优先阀芯,单向阀四,转向安全阀组成。其中,阀块1内还具有换向阀腔2和油路一3,换向阀腔2内具有换向阀芯4、进油槽一21、进油槽二22、工作油槽一23和工作油槽二24,进油口二P2通过节流孔5和通孔6分别与进油槽一21和进油槽二22相连通,节流孔5的流通面积小于通孔6的流通面积,进油槽一21与油路一3相连通,工作油槽二24与回油口T相连通,油路一3与回油口T之间连有卸荷阀7,卸荷阀7的输入口与油路一3相连通,卸荷阀7的控制口一与工作油槽一23相连通,卸荷阀7的控制口二与工作油槽二24相连通,卸荷阀7的卸油口与回油口T相连通。油路一3与工作油口EF之间连有单向阀一8。初始状态时,换向阀芯4使进油槽二22与进油槽一21隔断,卸荷阀7能够被打开,当换向阀芯4移动并使工作油槽二24封闭的同时使进油槽二22与进油槽一21相连通时,换向阀芯4能够控制卸荷阀7关闭。
更具体地,再如图2所示,其中,换向阀腔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堵头一9和堵头二10,堵头二10内具有凹腔101,换向阀芯4靠近堵头一9的一端与堵头一9之间设有弹簧一11,换向阀芯4靠近堵头二10的一端的端部具有与上述凹腔101相连通的安装孔41,安装孔41的孔口处连接有单向阀二12,换向阀芯4上还设有通道一42和通道二43,安装孔41通过通道一42与进油槽二22相连通,安装孔41通过通道二43与凹腔101相连通。单向阀二12包括连接在安装孔41孔口处的阀座121,阀座121内具有安装腔1211和连通孔1212,安装腔1211内设有钢球123和弹簧二122,连通孔1212的内端与安装腔1211的内端相连通,安装腔1211的外端与安装孔41相通,弹簧二122将钢球123压在连通孔1212的内端上,连通孔1212的外端与凹腔101相连通。阀座121上还设有连通安装腔1211和安装孔41的贯穿孔1213。
其中,再具体地,卸荷阀7包括设置在阀块1内的卸荷阀腔71和设置在卸荷阀腔71内的阀体72,阀体72将卸荷阀腔71分隔为前腔711和后腔712,控制口一与后腔712相通,控制口二与前腔711相通,卸油口与前腔711相通,阀体72上设有具有连通前腔711和阀体72内腔的通油孔721,输入口为阀体72内腔的前端口,阀体72的内腔内设有卸荷阀芯73和弹簧三74,卸荷阀芯73通过弹簧三74压在阀体72上且堵在通油孔721与输入口之间,卸荷阀芯73内具有连通输入口和后腔712的通道三731。后腔712通过油路二13与工作油槽一23相连通,前腔711通过油路三14与工作油槽二24相连通,油路三14与回油口T相连通。通道三731包括沿轴向布置在卸荷阀芯73内的分支流道7311,卸荷阀芯73内还具有安装阀孔732,分支流道7311的外端与阀体72内腔相通,分支流道7311的内端与安装阀孔732的内端相通,安装阀孔732的外端与前腔711相通,安装阀孔732内装有单向阀三15。
本实施例中,进油阀组结构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如图3所示,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换向阀芯4处于左位,此时工作泵二b处于卸荷状态,工作泵一a工作,即单泵供油;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阀芯开始移动,逐渐从中位移动到右位,当阀芯处于右位时,此时工作泵二b通过其液压油路为工作油口EF供油,工作泵一a照常供油,即恢复双泵供油。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工作泵一a、工作泵二b、阀块1、进油口一P1、进油口二P2、回油口T、工作油口EF、换向阀腔2、进油槽一21、进油槽二22、工作油槽一23、工作油槽二24、油路一3、换向阀芯4、安装孔41、通道一42、通道二43、节流孔5、通孔6、卸荷阀7、卸荷阀腔71、前腔711、后腔712、阀体72、通油孔721、卸荷阀芯73、通道三731、分支流道7311、安装阀孔732、弹簧三74、单向阀一8、堵头一9、堵头二10、凹腔101、弹簧一11、单向阀二12、阀座121、安装腔1211、连通孔1212、贯穿孔1213、弹簧二122、钢球123、油路二13、油路三14、单向阀三1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9)

1.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包括阀块(1),所述阀块(1)上设有用于连接工作泵一(a)的进油口一(P1)、用于连接工作泵二(b)的进油口二(P2)、回油口(T)和工作油口(EF),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1)内还具有换向阀腔(2)和油路一(3),所述换向阀腔(2)内具有换向阀芯(4)、进油槽一(21)和进油槽二(22),所述进油口二(P2)通过节流孔(5)和通孔(6)分别与进油槽一(21)和进油槽二(22)相连通,所述进油槽一(21)与油路一(3)相连通,所述油路一(3)与回油口(T)之间连有卸荷阀(7),所述油路一(3)与工作油口(EF)之间连有单向阀一(8);初始状态时,所述进油槽二(22)与进油槽一(21)被换向阀芯(4)隔断,卸荷阀(7)能够被打开;当换向阀芯(4)移动并使进油槽一(21)和进油槽二(22)连通时,所述换向阀芯(4)能够控制卸荷阀(7)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腔(2)内还具有工作油槽一(23)和工作油槽二(24),所述工作油槽二(24)与回油口(T)相连通,所述换向阀芯(4)能够使工作油槽二(24)封闭的同时使进油槽二(22)与进油槽一(21)相连通,所述卸荷阀(7)的输入口与油路一(3)相连通,所述卸荷阀(7)的控制口一与工作油槽一(23)相连通,所述卸荷阀(7)的控制口二与工作油槽二(24)相连通,所述卸荷阀(7)的卸油口与回油口(T)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腔(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堵头一(9)和堵头二(10),所述堵头二(10)内具有凹腔(101),所述换向阀芯(4)靠近堵头一(9)的一端与堵头一(9)之间设有弹簧一(11),所述换向阀芯(4)靠近堵头二(10)的一端的端部具有与上述凹腔(101)相连通的安装孔(41),所述安装孔(41)的孔口处连接有单向阀二(12),所述换向阀芯(4)上还设有通道一(42)和通道二(43),所述安装孔(41)通过通道一(42)与进油槽二(22)相连通,所述安装孔(41)通过通道二(43)与凹腔(101)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二(12)包括连接在安装孔(41)孔口处的阀座(121),所述阀座(121)内具有安装腔(1211)和连通孔(1212),所述安装腔(1211)内设有钢球(123)和弹簧二(122),所述连通孔(1212)的内端与安装腔(1211)的内端相连通,所述安装腔(1211)的外端与安装孔(41)相通,所述弹簧二(122)将钢球(123)压在连通孔(1212)的内端上,所述连通孔(1212)的外端与凹腔(10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21)上还设有连通安装腔(1211)和安装孔(41)的贯穿孔(12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阀(7)包括设置在阀块(1)内的卸荷阀腔(71)和设置在卸荷阀腔(71)内的阀体(72),所述阀体(72)将卸荷阀腔(71)分隔为前腔(711)和后腔(712),控制口一与后腔(712)相通,控制口二与前腔(711)相通,所述卸油口与前腔(711)相通,所述阀体(72)上设有连通前腔(711)和阀体(72)内腔的通油孔(721),输入口为阀体(72)内腔的前端口,所述阀体(72)的内腔内设有卸荷阀芯(73)和弹簧三(74),所述卸荷阀芯(73)通过弹簧三(74)压在阀体(72)上且堵在通油孔(721)与输入口之间,所述卸荷阀芯(73)内具有连通输入口和后腔(712)的通道三(7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712)通过油路二(13)与工作油槽一(23)相连通,所述前腔(711)通过油路三(14)与工作油槽二(24)相连通,所述油路三(14)与回油口(T)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三(731)包括沿轴向布置在卸荷阀芯(73)内的分支流道(7311),所述卸荷阀芯(73)内还具有安装阀孔(732),所述分支流道(7311)的外端与阀体(72)内腔相通,所述分支流道(7311)的内端与安装阀孔(732)的内端相通,所述安装阀孔(732)的外端与前腔(711)相通,所述安装阀孔(732)内装有单向阀三(1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5)的流通面积小于通孔(6)的流通面积。
CN201922043296.6U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Active CN2110783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3296.6U CN211078381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3296.6U CN211078381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78381U true CN211078381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8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3296.6U Active CN211078381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783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5744A (zh) * 2019-11-21 2020-02-04 浙江海宏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5744A (zh) * 2019-11-21 2020-02-04 浙江海宏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62040U (zh) 带优先和卸荷功能的叉车液压系统
CN101428640B (zh) 集成型内燃叉车动态信号负荷传感液压转向系统
CN109372814B (zh) 一种合流起升负载敏感多路阀
CN211078381U (zh)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CN108223493A (zh) 一种先导比可变的平衡阀
CN104153419A (zh) 功率控制阀及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
CN106224315B (zh) 全功率自适应型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
CN106051441B (zh) 一种输出排量可变双联转子泵及其控制系统
CN107504005B (zh) 一种带动作判断的强制补油多路阀
CN107724454B (zh) 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
CN110745744A (zh) 一种叉车双泵液压系统中的进油阀组结构
CN109519424B (zh) 负载敏感多功能液压共享系统
CN102674210A (zh) 一种合流起升多路阀
CN206000797U (zh) 全功率自适应型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
CN211715441U (zh) 一种实现双泵合流及大流量多动作的液压集成阀组
CN104030199A (zh) 具有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叉车液压系统
CN110578726B (zh) 定量系统变量化的液压系统
CN203230645U (zh) 双重节能组合液压阀
CN202833382U (zh) 自动和强制卸荷的多路换向阀
JPS60129402A (ja) 建設機械の油圧回路
CN111442008A (zh) 一种用于控制高空作业车伸臂的差动平衡阀
CN211141456U (zh) 一种怠速节能系统及内燃叉车
CN2767729Y (zh) 带分流的多路换向阀
CN112833063B (zh) 一种多级压力反馈的液压分流阀
JP2505717B2 (ja) 圧力制御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