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6933U -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 - Google Patents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6933U
CN211066933U CN201921929471.5U CN201921929471U CN211066933U CN 211066933 U CN211066933 U CN 211066933U CN 201921929471 U CN201921929471 U CN 201921929471U CN 211066933 U CN211066933 U CN 211066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needle
liquid
steel needl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294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岳明
杨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9294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6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6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6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引导钢针、加药接头和防菌帽,加药接头的中央有加药接头中空腔,加药接头中空腔内设胶塞,特点:还包括加药接头引液管和留置软管,加药接头引液管的一端与加药接头构成一体结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且构成有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留置软管的一端与加药接头朝向上的一端配接、另一端朝着远离加药接头的方向延伸,引导钢针的上端有针尖,针尖从加药接头中空腔的下部向上依次穿过胶塞、加药接头通液腔和留置软管且探出留置软管端口,引导钢针的下端有引导钢针帽,引导钢针帽与加药接头的下端配合,防菌帽与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配合。避免重复穿刺,降低患者承担的医疗费用。

Description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连结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可根据手术的需要起到延长麻醉、术后镇痛等的作用,同时可分次给药,以减少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的危险,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是目前多模式镇痛的主要方式之一。
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图,包括一引导钢针1、一加药接头2和防菌帽3,引导钢针1的一端与加药接头2固定并且与加药接头2相通,防菌帽3插拔配设在加药接头2的末端。在诸如包装、运输之类的物流环节中,即在未启用状态下,在加药接头2上还插配有一护套4,由该护套4起到对引导钢针1的蔽护作用,同时由防菌帽3对加药接头2起到蔽护作用。在使用时,由医务人员撤去防菌帽3和护套4,并将引导钢针1对患者穿刺,例如对腰椎之类的部位穿刺,接着从加药接头2注入麻醉剂,而后在使患者局部麻醉的状态下进行相应的手术。
由于上述由图3所示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是一次性使用的,因而在实际的医疗临床使用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无法在合理时间段内例如在72小时内留置,因而当依据需要而再次麻醉并进行手术时或者进行用药时,需重新启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增加患者痛苦以及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再一方面使受术者的医疗费用(器材费等)增大。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104189973B推荐有“一种利于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装置”以及CN105105826B提供有“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向穿刺装置”,等等,但是由于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均不具有在合理时段内留置的功能,因而同样存在前述技术问题。鉴此,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完成对患者的首次穿刺后能在合理时间内留置于患者穿刺部位而得以节约资源、减少患者再次穿刺的痛苦、减轻医务人员的作业强度并且有利于降低患者承担的医疗费用成本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包括一引导钢针、一加药接头和一防菌帽,在所述加药接头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加药接头中空腔,在该加药接头中空腔内并且位于中部设置有一胶塞,由该胶塞使所述中空腔位于胶塞上部的区域构成为加药接头通液腔,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加药接头引液管和一留置软管,加药接头引液管的一端在对应于所述加药接头通液腔的位置与加药接头构成一体结构并且与加药接头通液腔相通,加药接头引液管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并且构成有一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留置软管的一端与加药接头朝向上的一端配接并且与所述加药接头通液腔相通,而留置软管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加药接头的方向延伸,所述引导钢针的上端构成有一针尖,该针尖从所述加药接头中空腔的下部向上依次穿过所述胶塞、加药接头通液腔和所述留置软管并且探出留置软管远离加药接头的一端的留置软管端口,在引导钢针的下端固定有一引导钢针帽,该引导钢针帽与加药接头的下端插拔配合,所述防菌帽与所述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引导钢针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超声引导深度标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引导钢针的上端的外壁上间隔构成有复数个B超检测位置反射凹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加药接头的上端的外壁上延伸有加液接头手持翼,在加药接头的下端延伸有加药接头插套,所述的引导钢针帽与加药接头插套插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引导钢针帽朝向上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引导钢针固定座,所述引导钢针的下端与该引导钢针固定座插嵌固定,该引导钢针固定座外壁与引导钢针帽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加药接头插套腔,所述引导钢针帽在对应于加药接头插套腔的位置与所述加药接头插套插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引导钢针为不锈钢。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的末端的外壁上构成有注液头外螺纹,在所述防菌帽的内壁上构成有防菌帽内螺纹,该防菌帽内螺纹与注液头外螺纹螺纹配接,并且构成于防菌帽的中央位置的防菌帽塞柱与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的注液口插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加药接头引液管上配设有一引液管药液通断夹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留置软管外套置有一护套,并且该护套的下端与所述加药接头的上端插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留置软管为医用软管,该医用软管为FEP或TPU。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增设了加药接头引液管和留置软管,因而当采用引导钢针连同留置软管进入患者体内完成了穿刺后可通过撤离引导钢针而使留置软管在合理时段内留置在穿刺部位,当需要再次麻醉或进行用药时,只要撤去防菌帽,用注射器将药液从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注入并依次经加药接头引液管、加药接头通液腔和留置软管进入患者体内,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穿刺而得以节约资源、减少患者痛苦以及减轻医务人员的作业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患者承担的医疗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有可能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高度方向这类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这类的概念都是以图1和图2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例如引导钢针1以及留置软管6的高度方向实质上分别为其长度,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引导钢针1,该引导钢针1也可称为穿刺钢针或穿刺针(以下同);示出了一加药接头2和一防菌帽3,在前述加药接头2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加药接头中空腔21,在该加药接头中空腔21内并且位于中部设置有一具有穿孔后自我闭合功能的胶塞211,由该胶塞211使前述中空腔21位于胶塞211上部的区域构成为加药接头通液腔212。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加药接头引液管5和一留置软管6,加药接头引液管5的一端即图示状态的下端在对应于前述加药接头通液腔212的位置构成有一引液管配接头53,该引液管配接头53与加药接头2构成一体结构并且与加药接头通液腔212相通,加药接头引液管5的另一端即图示状态的上端形成自由端并且构成有一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51,留置软管6的一端与加药接头2朝向上的一端配接并且与前述加药接头通液腔212相通,而留置软管6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加药接头2的方向延伸,即图示状态朝向上延伸,前述引导钢针1的上端构成有一针尖11,该针尖11从前述加药接头中空腔21的下部向上依次穿过前述胶塞211、加药接头通液腔212和前述留置软管6并且探出留置软管6远离加药接头2的一端的留置软管端口61,在引导钢针1的下端固定有一引导钢针帽12,该引导钢针帽12与加药接头2的下端插拔配合,前述防菌帽3与前述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51相配合。
在前述引导钢针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超声引导深度标记13,并且在前述引导钢针1的上端的外壁上间隔构成有复数个B超检测位置反射凹坑14,也可简称为反射环,围绕引导钢针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四排,每排有间隔分布的四个。
优选地,在前述加药接头2的上端的外壁上延伸有加液接头手持翼22,在加药接头2的下端延伸有加药接头插套23,前述的引导钢针帽12与加药接头插套23插拔配合。
在前述引导钢针帽12朝向上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引导钢针固定座121,前述引导钢针1的下端与该引导钢针固定座121插嵌固定,该引导钢针固定座121外壁与引导钢针帽12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加药接头插套腔122,前述引导钢针帽12在对应于加药接头插套腔122的位置与前述加药接头插套23插拔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引导钢针1为不锈钢316。
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51的末端的外壁上构成有注液头外螺纹511,在前述防菌帽3的内壁上构成有防菌帽内螺纹31(图2示),该防菌帽内螺纹31与注液头外螺纹511螺纹配接,并且构成于防菌帽3的中央位置的防菌帽塞柱32与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51的注液口512插拔配合。
优选地,在前述加药接头引液管5上配设有一引液管药液通断夹片52;在前述的留置软管6外套置有一材料为塑料并且优选为医用塑料的护套4,并且该护套4的下端与前述加药接头2的上端插拔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留置软管6为医用软管并且是可以超声显影的,该医用软管为FEP,但也可以是TPU。
使用时,撤去护套4,由医务人员如医生在捏住加药接头2的加药接头手持翼22的状态下并且借助于图中未示出的但属于公知常识的B超仪等的前提下将引导钢针1连同留置软管刺入患者体内如腰椎、节柱之类的需要局部麻醉的部位,完成穿刺后拔出引导钢针1,而留置软管6则保留在体内。接着开启防菌帽3,由注射器将麻醉剂从注射器512注入,麻醉剂依次经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51、引液管药液通断夹片52处于开启状态的加药接头引液管5、引液管配接头53和加药接头通液腔212进入留置软管6并从留置软管端口61进入患者局部麻醉部位。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胶塞211具有自闭合功能,因而由引导钢针1产生的针管孔2111会自动闭合而阻止麻醉剂或药液外流。通常情况下,留置软管6的留置时间为72h。
由于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穿刺的医学机理属于公知技术,因而申请人不再进一步地展开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包括一引导钢针(1)、一加药接头(2)和一防菌帽(3),在所述加药接头(2)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加药接头中空腔(21),在该加药接头中空腔(21)内并且位于中部设置有一胶塞(211),由该胶塞(211)使所述中空腔(21)位于胶塞(211)上部的区域构成为加药接头通液腔(2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加药接头引液管(5)和一留置软管(6),加药接头引液管(5)的一端在对应于所述加药接头通液腔(212)的位置与加药接头(2)构成一体结构并且与加药接头通液腔(212)相通,加药接头引液管(5)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并且构成有一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51),留置软管(6)的一端与加药接头(2)朝向上的一端配接并且与所述加药接头通液腔(212)相通,而留置软管(6)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加药接头(2)的方向延伸,所述引导钢针(1)的上端构成有一针尖(11),该针尖(11)从所述加药接头中空腔(21)的下部向上依次穿过所述胶塞(211)、加药接头通液腔(212)和所述留置软管(6)并且探出留置软管(6)远离加药接头(2)的一端的留置软管端口(61),在引导钢针(1)的下端固定有一引导钢针帽(12),该引导钢针帽(12)与加药接头(2)的下端插拔配合,所述防菌帽(3)与所述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51)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钢针(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超声引导深度标记(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钢针(1)的上端的外壁上间隔构成有复数个B超检测位置反射凹坑(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药接头(2)的上端的外壁上延伸有加液接头手持翼(22),在加药接头(2)的下端延伸有加药接头插套(23),所述的引导钢针帽(12)与加药接头插套(23)插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钢针帽(12)朝向上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引导钢针固定座(121),所述引导钢针(1)的下端与该引导钢针固定座(121)插嵌固定,该引导钢针固定座(121)外壁与引导钢针帽(12)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加药接头插套腔(122),所述引导钢针帽(12)在对应于加药接头插套腔(122)的位置与所述加药接头插套(23)插拔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钢针(1)为不锈钢(3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51)的末端的外壁上构成有注液头外螺纹(511),在所述防菌帽(3)的内壁上构成有防菌帽内螺纹(31),该防菌帽内螺纹(31)与注液头外螺纹(511)螺纹配接,并且构成于防菌帽(3)的中央位置的防菌帽塞柱(32)与加药接头引液管注液头(51)的注液口(512)插拔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药接头引液管(5)上配设有一引液管药液通断夹片(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留置软管(6)外套置有一护套(4),并且该护套(4)的下端与所述加药接头(2)的上端插拔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软管(6)为医用软管,该医用软管为FEP或TPU。
CN201921929471.5U 2019-11-11 2019-11-11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 Active CN211066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9471.5U CN211066933U (zh) 2019-11-11 2019-11-11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9471.5U CN211066933U (zh) 2019-11-11 2019-11-11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6933U true CN211066933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29471.5U Active CN211066933U (zh) 2019-11-11 2019-11-11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6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6587B2 (en) Infiltration cannula
US20120078095A1 (en) High-flow tapered peripheral iv catheter with side outlets
CN211066933U (zh)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针结构
CN211659007U (zh) 一种连续神经丛阻滞套件
KR200493225Y1 (ko) 주사침 방향표시부가 형성된 주사기
CN103446656A (zh) 防打折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
KR101699757B1 (ko) 일체형의 약액 공급용 니들 세트
CN212282488U (zh) 一种麻醉用针
CN201239183Y (zh) 周围神经阻滞留置套管针
CN204017111U (zh) 多腔留置引流冲洗导管装置
CN201286907Y (zh) 颈静脉置入式注射器
KR200470517Y1 (ko) 의료용 수액세트의 점적통
CN202637679U (zh) 一种防打折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
CN106512112B (zh) 体腔积液引流系统
CN213665608U (zh) 带注射通道的椎体成形导引系统穿刺针、套管和铰刀
US11666699B1 (en) Piercing conduit to deliver medications to a user in a painless method
CN101422385A (zh) 多功能微创穿刺针
CN217853220U (zh) 一种一次性囊肿治疗针
KR20040007850A (ko) 혈관 주사용 바늘 소켓
CN214679592U (zh) 无针加药接头及留置针
CN217772920U (zh) 一种新型神经阻滞针
CN211188572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人体面部美容针
CN213554685U (zh) 一种口腔牙龈定深度麻醉注射针
CN211383197U (zh) 一种钝末端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CN217853224U (zh) 一种适用于外周神经阻滞的穿刺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