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2820U - 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2820U
CN211062820U CN201922154184.8U CN201922154184U CN211062820U CN 211062820 U CN211062820 U CN 211062820U CN 201922154184 U CN201922154184 U CN 201922154184U CN 211062820 U CN211062820 U CN 211062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group
connecting block
power
jack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41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晶
郭长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vwo Recycl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vwo Recycl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vwo Recycl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vwo Recycl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541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2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2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2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包括PCB板及第一隔离电源模块;PCB板包括主板及间隔设于主板的第一连接区块及第二连接区块;主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插孔及第二接插孔;第一连接区块与第二连接区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一引脚组与第二引脚组;第一隔离电源模块与第一引脚组及第二引脚组电连接以将第一连接区块与第二连接区块连通。本实用新型无需重新设置BMS及电源模块便可对动力电池进行再次利用,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通过接插孔来输入动力电池的电流、输出稳压电流,更换方便,操作简单,可重复利用于多个动力电池,具有较大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动力电池的寿命一般为3-4年,超过预期寿命的动力电池不宜继续在原设备中使用,但直接淘汰,又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因此一般都是对动力电池进行梯度利用,将动力电池中的BMS(电池管理系统)与继电器引用新设备中,最大化的发挥利用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然而,现有的梯度利用方法中,利用DC/DC(直流降压)模块在BMS上实现电压转换,如果采用非隔离方案,可以缩小DC/DC模块的体积,但会导致充电时绝缘检测出问题及组装过程中有短路风险,因此一般是采用隔离方案;但如果采用隔离方案,必然会增大BMS中的PCB板(印制电路板)的面积,同时DC/DC模块产生的EMC(电池兼容性)等问题较难解决,需要进行大量测试认证,大大的延长了BMS及DC/DC模块的开发周期。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动力电池梯度利用采用隔离电源方案时,导致增大BMS中PCB板面积且开发周期较长的问题,缩短了梯度利用方案的开发周期,且无需重新开发BMS及电源模块,降低了开发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包括PCB板及第一隔离电源模块;所述PCB板包括主板及间隔设于所述主板的第一连接区块及第二连接区块;所述主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插孔及第二接插孔;所述第一连接区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一引脚组与第二引脚组;所述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一接插孔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组与所述第二接插孔电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一引脚组及所述第二引脚组电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区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块连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区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块相互靠近的一端还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三引脚组及第四引脚组;所述第三引脚组与所述第一接插孔电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与所述第二接插孔电连接;所述第三引脚组与所述第四引脚组通过第二隔离电源模块连通;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并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引脚方式不同。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板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块相一致的第一通孔及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块相一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区块镶嵌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区块镶嵌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插孔与所述第一引脚组之间电连接有第一滤波电容及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与所述第二滤波电容并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引脚组与第二接插孔之间电连接有第一输出储能电容及第二输出储能电容,所述第一输出储能电容与所述第二输出储能电容并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电源模块为隔离DC/DC降压模块。
与现有技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单独的PCB板的第一连接区块及第二连接区块之间设置隔离电源模块,再将PCB板连接于BMS中,无需重新设置BMS及电源模块便可对动力电池进行再次利用,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通过接插孔来输入动力电池的电流、输出稳压电流,更换方便,操作简单,可重复利用于多个动力电池,具有较大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先说明的是,本文中涉及到的隔离电源模块能够实现将输入的电压降压及输出降压后的电压的效果,可以是使用变压器磁隔离,或者,变压器磁隔离及光耦光电隔离组合实现初级侧与次级侧之间的电气隔离,在电源输入的电源产品出现异常时,可对电源输出的后级负载设备和系统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受到电击伤害、物理伤害、爆炸伤害等。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100,用于连接在动力电池的BMS板上,实现电压转换,将动力电池输入的不稳定的较高压电流电转换、输出为稳定的低压直流电给后级负载设备或系统。
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100包括PCB板(111,112,121,122)及第一隔离电源模块(图中未示出)。
PCB板(111,112,121,122)包括主板11及间隔设于主板11的第一连接区块121及第二连接区块122;主板1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插孔111及第二接插孔112。梯度利用的动力电池与后级负载设备或系统分别连接于第一接插孔111与第二接插孔112上,拆装简单、方便,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其中,主板11作为连接第一连接区块121与第二连接区块122的载体,可为一体成型制造。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板11设有与第一连接区块121相一致的第一通孔1210及与第二连接区块122相一致的第二通孔1220,第一连接区块121镶嵌固定于第一通孔1210内,第二连接区块122镶嵌固定于第二通孔内1220,即主板11、第一连接区块121及第二连接区块122共同形成了一块平板结构,便于安装与携带,同时减轻了主板的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区块121与第二连接区块12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一引脚组123与第二引脚组124,第一引脚组123与第二引脚组124均具有若干个引脚,便于相关电子元器件的连接;第一引脚组123与第一接插孔111电连接,第二引脚组124与第二接插孔112电连接;第一隔离电源模块与第一引脚组123及第二引脚组124电连接以将第一连接区块121与第二连接区块122连通;具体的,电流从梯度利用的电池依次通过第一接插孔111、第一引脚组123、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第二引脚组124及第二接插孔112至后级负载设备或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离电源模块可为隔离DC/DC降压模块,即直流降压模块,原理为:通过动力电池输入的直流电经过高频振荡后,输入到变压器的初级,然后变压器次级会输出直流电,再经过整流滤波后又会变成平滑的直流电,获得所需电压和电流参数直流电,输出值应用设备中,例如,将动力电池的总电压从48V、64V等通过DC/DC转换为12V/24V供电给BMS,因此,无需对动力电池进行拆解,通过电连接一个隔离电源模块,在保证电压和容量的前提下,使动力电池可继续在其他额定电压的设备中使用,最大化发挥和利用车用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延长动力电池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区块121与第二连接区块122相互靠近的一端还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三引脚组125及第四引脚组126;第三引脚组125与第一接插孔111电连接,第四引脚组126与第二接插孔112电连接;第三引脚组125与第四引脚组126通过第二隔离电源模块(图中未示出)连通;第二隔离电源模块与第一隔离电源模块并联;具体的,第二隔离电源模块与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降压后的电压不同,当后级负载设备或系统需要的电压不同时,可灵活选择不同的隔离电源模块以应对相应的电压需求,进一步的,可对第一隔离电源模块与第二隔离电源模块进行设置相应的开关,增强可操作性。
进一步的,第一隔离电源模块与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引脚方式不同,以应对不同隔离电源模块的引脚方式,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及实用性。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插孔111与第一引脚组123之间电连接有第一滤波电容C1及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一滤波电容C1与第二滤波电容C2并联;具体的,第一滤波电容C1与第二滤波电容C2以降低交流脉动波纹系数、平滑直流输出,从而滤除部分电池电源线上的干扰信号,使整个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100电路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引脚组124与第二接插孔112之间电连接有第一输出储能电容C3及第二输出储能电容C4,第一输出储能电容C3与第二输出储能电容C4并联;具体的,第一输出储能电容C3与第二输出储能电容C4可以提供负载瞬时大电流,防止第一隔离电源模块或第二隔离电源模块过流关断,保证电源供给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隔离电源模块为隔离DC/DC降压模块,即为直流/直流降压,以应付现有的动力电池为直流输出,并同时输出位直流电。
综上所述,通过在单独的PCB板的第一连接区块121及第二连接区块122之间设置第一隔离电源模块,再将PCB板连接于BMS中,无需重新设置BMS及电源模块便可对动力电池进行再次利用,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通过接插孔来输入动力电池的电流、输出稳压电流,更换方便,操作简单,可重复利用于多个动力电池,具有较大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7)

1.一种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及第一隔离电源模块;所述PCB板包括主板及间隔设于所述主板的第一连接区块及第二连接区块;所述主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插孔及第二接插孔;所述第一连接区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一引脚组与第二引脚组;所述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一接插孔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组与所述第二接插孔电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一引脚组及所述第二引脚组电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区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块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块相互靠近的一端还分别设有相匹配的第三引脚组及第四引脚组;所述第三引脚组与所述第一接插孔电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与所述第二接插孔电连接;所述第三引脚组与所述第四引脚组通过第二隔离电源模块连通;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并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引脚方式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块相一致的第一通孔及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块相一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区块镶嵌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区块镶嵌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插孔与所述第一引脚组之间电连接有第一滤波电容及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与所述第二滤波电容并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组与第二接插孔之间电连接有第一输出储能电容及第二输出储能电容,所述第一输出储能电容与所述第二输出储能电容并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源模块为隔离DC/DC降压模块。
CN201922154184.8U 2019-12-04 2019-12-04 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 Active CN211062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184.8U CN211062820U (zh) 2019-12-04 2019-12-04 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184.8U CN211062820U (zh) 2019-12-04 2019-12-04 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2820U true CN211062820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4184.8U Active CN211062820U (zh) 2019-12-04 2019-12-04 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2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0165B (zh) 电动力汽车电源管理系统
CN102377358A (zh) 用于降低开关模式电源变换器的待机功耗的系统和方法
CN201143884Y (zh) 电动车传导式车载充电电源
CN207896675U (zh) 电动汽车退役电池与新电池兼容匹配储能逆变装置
CN200994071Y (zh) 蓄电池充电器
CN202134955U (zh) 远程抄表终端供电电路
CN107776418A (zh) 家庭式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系统
CN211062820U (zh) 动力电池的再次利用装置
CN210838986U (zh) 通信电池双向dcdc高压充放电能量控制管理系统
CN205081560U (zh) 用于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
CN201570981U (zh) 一种ups的交直流隔离控制电路
CN209055600U (zh) 充电桩节能老化装置和充电系统
CN107415765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均衡充放电系统
CN110149052A (zh) 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谐振电路拓扑结构
Jwo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harge equalization using positive/negative pulse charger
CN204859010U (zh) 电子系统
CN203166616U (zh) 一体化电源柜
CN208046326U (zh) 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兆瓦级微网储能电站
CN203278303U (zh) 一种带短路保护的磷酸铁锂应急电源
CN201178116Y (zh) 手机充电装置
CN110021969A (zh) 恒压直流源及充电模块
CN216489874U (zh) 基于锂电池并联式交直流一体电源
CN217034189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模拟电路
CN215897610U (zh) 一种节能型ac-dc电源老化测试仪
CN21909652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负载监测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