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2087U - 一种设备点检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点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2087U
CN211062087U CN201921770233.4U CN201921770233U CN211062087U CN 211062087 U CN211062087 U CN 211062087U CN 201921770233 U CN201921770233 U CN 201921770233U CN 211062087 U CN211062087 U CN 211062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adio frequency
equipmen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02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Mega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Meg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Mega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Meg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702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2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2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2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备点检系统,系统包括:电子式点检卡、手持设备、云平台;手持设备包括用于识别专责人员身份的生物识别模块;电子式点检卡设置在待检测设备上,用于存储点检记录,电子式点检卡与手持设备无线连接;云平台,采用B/S的架构与手持设备无线连接,云平台用于存储所有的待检测设备的点检记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点检系统,在手持设备上设置有生物识别模块,专责人员使用手持设备与电子式点检卡以及云平台进行信息交互之前需验证身份,使得每次点检操作均有对应的责任人,能够有效防止设备出现问题时专责人员之间推诿责任。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点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点检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设备需要具有资质的专责人员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以确保设备处于安全、有效状态,防止设备失效或者发生意外事故。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消防设备(灭火器、消防栓等),我们需要定期检查灭火器的压力是否处于安全有效状态;日常生活中的煤气罐,我们需要检查是否存在漏气、耐压等情况;诸如此类设备都需要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现有技术中的点检系统中,如专利号为CN108762144A的专利中提供的设备远程点检系统及点检方法,在对设备进行点检时,没有记录负责点检的人员的身份信息,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点检人员推诿责任问题,同时由于不记录每次进行操作的点检人员身份,会出现点检人员随意修改、增加、删除点检记录的情况,无法保证点检记录的真实、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点检系统,可以实现准确识别记录专责人员身份,在设备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追责,避免相关专责人员推卸责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备点检系统,设备点检系统包括用于存储待检测设备的点检记录的电子式点检卡、用于编辑上传点检记录的手持设备、用于存储所有待检测设备的点检记录、对点检过程进行管理的云平台;手持设备包括用于识别专责人员身份的生物识别模块;电子式点检卡设置在待检测设备上,电子式点检卡与手持设备无线连接;云平台,采用B/S的架构与手持设备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生物识别模块包括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比对并识别点检人员身份的生物识别芯片以及采集点检人员生物特征的生物特征传感器;生物识别芯片与生物特征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生物识别模块采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中的任一种方式进行专责人员身份识别。
进一步的,电子式点检卡包括显示屏、控制单元、存储器、射频通讯单元、射频取电单元、第一天线;控制单元分别与显示屏、存储器、射频通讯单元电连接,控制显示屏、存储器、射频通讯单元工作;第一天线分别与射频通讯单元、射频取电单元电连接,第一天线用于接收或者发送射频信号;射频取电单元还分别与射频通讯单元、显示屏、存储器、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为射频通讯单元、显示屏、存储器、控制单元供电。
进一步的,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
进一步的,手持设备还包括主控模块、显示模块、射频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按键、与射频模块电连接的第二天线以及与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的电池;主控模块分别与显示模块、射频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生物识别芯片、按键电连接;电源管理模块还分别与显示模块、射频模块、生物识别芯片、生物特征传感器、按键电连接。
进一步的,手持设备包括主控模块、显示模块、射频模块、与射频模块电连接的第二天线、电源管理模块以及与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的电池,显示模块为触摸显示屏;主控模块分别与射频模块、生物识别芯片、电源管理模块、显示模块电连接;电源管理模块还分别与显示模块、射频模块、生物识别芯片、生物特征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手持设备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与主控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云平台包括设备管理模块、点巡检管理模块、日常工作管理模块、定修管理模块、文档管理模块、人员组织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预警管理模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手持设备上包括生物识别模块,能够识别专责人员身份,每次点检记录上都附有专责人员身份,在追责时更加方便,同时可以防止其他人员对数据随意进行篡改。
2、云平台采用B/S架构,使用通用浏览器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节约成本。
3、在设备上设置电子式点检卡,代替传统的纸质点检卡,可以重复使用、更加环保。
4、电子式点检卡可无源显示,在无源情况下显示内容不丢失,节约电能。
5、手持设备上包括摄像头,能够在点检时拍摄现场照片,更加准确的记录现场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设备点检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式点检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手持设备结构示意图;
1-云平台、2-手持设备、3-电子式点检卡、201-主控模块、202-显示模块、203-射频模块、204-电源管理模块、205-按键、206-生物识别模块、2061-生物识别芯片、2062-生物特征传感器、207-电池、208-第二天线、301-显示屏、302-控制单元、303-存储器、304-射频通讯单元、305-射频取电单元、306-第一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设备点检系统,包括云平台1、手持设备2、电子式点检卡3。电子式点检卡3设置在待检测设备上,用于存储点检记录以及待检测设备的相关信息如待检测设备名称、编号、位置等等。云平台1对所有的待检测设备的点检记录以及相应的待检测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汇总、处理。电子式点检卡3与手持设备2无线连接,手持设备2由检测待检测设备的专责人员持有,手持设备2还可以与云平台1进行信息的交互。可选的,手持设备2与云平台1可以采用无线网络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互,专责人员在对待检测设备进行点检之后,使用手持设备2编辑点检记录,点检记录可以包括对待检测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的记录,具体可以包括时间、次数、检查人员、检查项目、设备状态等等。在手持设备上编辑好点检记录后将点检记录上传到电子式点检卡3以及云平台1进行存储。可选的,手持设备2可以为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手持设备2还包括用于识别专责人员身份的生物识别模块206,生物识别模块206采用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识别专责人员身份,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生物识别模块206中会预先存储专责人员的一些生理特征,这里的专责人员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当前的专责人员使用手持设备2上传或者修改相关点检记录时,生物识别模块206会采集当前的专责人员的生理特征与预先存储的生理特征进行比对,识别出当前的专责人员身份。并将点检记录以及专责人员身份一同上传,如果生物识别模块206无法识别到专责人员身份,则点检记录将不能上传到云平台1、电子式点检卡3中存储。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不进行专责人员的验证或者一般是专责人员通过账号、密码来进行验证身份,但是账号密码存在泄露的风险,一旦泄露之后,点检记录就可能会被他人篡改,而又无法查出篡改人身份,不利于事后追责。而在手持设备2上增加生物识别模块206,通过生物识别模块206验证专责人员身份更加准确、可靠,不存在被他人冒充的风险,每一次对待检测设备进行点检后,上传、更新点检记录之前都会通过生物识别模块206验证专责人员身份信息,将点检记录以及与之对应的专责人员身份信息一同上传,在追责时更加快速、方便。同时由于每一次的点检记录均对应有专责人员的信息,可以起到震慑、预防的作用,防止专责人员不负责任的随意上传点检记录或者是随意对点检记录进行篡改。
云平台1采用B/S的架构,可以和手持设备2通过网络进行无线连接,具体的,云平台1包括浏览器、WEB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安装在手持设备2上,无需在手持设备2上安装客户端,只要有浏览器就能上网浏览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中存储的点检记录以及相应的专责人员信息。具体的,B/S架构采取浏览器请求,服务器响应的工作模式。实际上数据是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WEB服务器主要实现信息传送的角色。当用户需要访问数据库时,首先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WEB服务器同意请求后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访问数据库的请求,当数据库服务器收到WEB服务器的请求后,进行处理,并将返回的结果发送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收到的数据结果转换为HTML文本形式发送给浏览器。通过上述过程就实现了云平台1与手持设备2的信息交互,同样的,在手持设备2需要上传点检记录以及相应的专责人员信息时也是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给WEB服务器,WEB服务请接收并同意请求后再发送请求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存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点检系统的工作过程为:专责人员使用手持设备2上的浏览器进入特定的点检页面后,与电子式点检卡3进行信息交互,获取电子式点检卡上存储的待检测设备的相关信息,专责人员核对信息后,编辑点检记录,将各项点检结果按照指定格式输入到手持设备中,点击页面中的上传按钮,页面弹出“身份验证窗口”,生物识别模块206识别到有效的专责人员身份信息后,方可完成上传过程,将点检记录以及对应的专责人员身份信息上传至云平台1以及电子式点检卡3上存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生物识别模块206包括生物识别芯片2061、生物特征传感器2062;生物特征传感器2062用于采集操作人员的生物特征并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发送给生物识别芯片2061,生物特征传感器2062可以是光学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可以感测生物特征信息的任何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生物识别芯片2061中运行生物特征比对算法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在生物识别芯片中的生物特征模板进行比对,若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与其中一个预先存储的生物特征模板比对成功,则说明目前的操作人员是专责人员中的一员,有权限进行上传、更新点检记录的操作,同时将该操作人员预先存储在手持设备中的身份信息一并进行上传,否则说明目前的操作人员并非是专责人员,无权进行上传、更新点检记录的操作。通过在手持设备2上增加生物特征传感器2062以及生物识别芯片2061,在每一次手持设备2与云平台1以及电子式点检卡3进行信息的交互,修改、增加、删除点检记录时都会验证并记录下实际操作人的身份信息,从而使得每一条点检记录均能找到对应的责任人,便于后续追责。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生物识别模块206采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中的任一种识别方式,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都是目前常用的身份识别手段,采用这类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的识别验证相比于传统的账号密码的验证方法来讲更加安全,账号密码会存在被盗的风险,若通过账号密码确认专责人员身份,那么与点检记录所对应的专责人员不一定是实际进行点检的人员。并且如果有人员盗用专责人员的账号密码对点检记录进行篡改,造成点检记录不能真实的反应待检测设备目前的状态,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可能会对待检测设备等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引起相关事故的发生,例如,若待检测设备是一些消防设施,若消防设施出现了问题但是点检记录因被篡改而未如实反映,则会在出现火灾等事故时无法启用相关的消防设施,造成救灾的延误,严重的不仅使人民财产遭到重大损失,还会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更进一步的,在出现了安全事故时无法找到真正篡改数据的人,从而给事后追责带来难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具有生物识别模块206,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中的任一种识别方式,则在进行上传点检记录、以及修改点检记录等操作时都会采用生物识别技术识别当前操作人的身份,确保每一步都对应准确的专责人员,一旦出现问题,不会出现专责人员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能够明确责任人。并且,由于每次操作均会记录相应的操作人员即专责人员的信息,因此专责人员在心理上会重视每次的操作,减少出错的可能性,保证对待检测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的记录真实的反映了待检测设备当前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子式点检卡3包括显示屏301,控制单元302、存储器303、射频通讯单元304、射频取电单元305、第一天线306。控制单元302分别与显示屏301、存储器303、射频通讯单元304电连接,控制单元302与显示屏301、存储器303以及射频通讯单元304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通讯,控制单元302用于控制显示屏301、存储器303、射频通讯单元304工作,具体的,控制单元302控制显示屏301中显示内容的更新、存储器303中数据的读写、射频通讯单元304与手持设备2之间的射频通讯等等。第一天线306用于接收手持设备2发送的射频信号或向手持设备2发送射频信号,射频取电单元305一端与第一天线306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射频通讯单元304、显示屏301、存储器303、控制单元302电连接,用于将第一天线306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携带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输出给射频通讯单元304、显示屏301、存储器303以及控制单元302,实现为射频通讯单元304、显示屏301、存储器303、控制单元302供电。射频通讯单元304还分别与第一天线306以及控制单元302电连接,实现控制单元302与手持设备2之间信息的传输。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电子式点检卡3的显示屏301可以为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是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可变形可弯曲的显示屏。像纸一样薄,即使切掉电源,内容也不会消失,也被叫做“电子纸”。并且柔性显示屏体积小、轻便、安装简便,防水性能好,屏体可以全部入水,适用于户外使用。应当注意的是,柔性显示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301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显示屏,如液晶显示屏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手持设备2还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显示模块202、按键205,显示模块202用于显示点检页面方便点检人员查看并编辑点检记录,点检人员可以使用按键205编辑点检记录,并将编辑好的点检记录上传到云平台1以及电子式点检卡3上进行存储。壳体内部还包括主控模块201、射频模块203、电源管理模块204、与电源管理模块204电连接的电池207、与射频模块203电连接的第二天线208、生物识别模块206,生物识别模块206包括生物识别芯片2061以及与生物识别芯片2061电连接的生物特征传感器2062。主控模块201分别与显示模块202、射频模块203、生物识别芯片2061电连接,可进行双向通信。点检人员使用按键205输入点检记录信息以及其他控制信息给主控模块201,主控模块201控制射频模块203、生物识别芯片2061、显示模块202工作。电源管理模块204还分别与主控模块201、显示模块202、射频模块203、按键205、生物识别芯片2061、生物特征传感器2062电连接,电源管理模块204在主控模块201的控制下将电池207内的电能输出给主控模块201、显示模块202、射频模块203、按键205、生物识别芯片2061、生物特征传感器2062进行供电。射频模块203在主控模块205的控制下可以通过第二天线208发射、接收射频信号,与电子式点检卡3进行信息交互。在手持设备2上还安装有浏览器,通过浏览器可以与云平台1进行信息的交互。在专责人员对待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后,通过按键205在手持设备2上编辑点检记录,并通过生物识别芯片2061以及生物特征传感器2062验证专责人员身份,主控模块201会根据验证结果控制是否将点检记录以及专责人员身份信息上传至云平台1以及电子式点检卡3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手持设备2还包括显示模块202,显示模块202用于显示点检页面方便点检人员查看,手持设备2中的显示模块202为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touch screen)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模块,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键,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手持设备还包括主控模块201、射频模块203、与射频模块203电连接的第二天线208、电源管理模块204、与电源管理模块204电连接的电池207以及生物识别芯片2061。主控模块201分别与显示模块202、射频模块203、生物识别芯片2061电连接,点检人员通过显示模块202即触摸显示屏,输入点检记录信息以及其他控制信息给主控模块201,主控模块201接收到相关信息后控制显示模块202、射频模块203、生物识别芯片2061工作。电源管理模块204还分别与射频模块203、生物识别芯片2061、生物特征传感器2062、显示模块202电连接,用于在主控模块201的控制下使用电池207内的电能进行供电。本实施例中采用了触摸显示屏,因此在手持设备上无需设置按键,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手持设备2上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与主控模块201、电源管理模块204电连接,电源管理模块204以及电池207为摄像头供电。在手持设备2上设置有摄像头,当专责人员对待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时可以拍摄现场图片,将拍摄的现场图片与之后编辑的对待检测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的记录一同上传到云平台1上进行存储,能够更加真实的反应当前待检测设备的状态,记录现场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云平台1还包括设备管理模块、点巡检管理模块、日常工作管理模块、定修管理模块、文档管理模块、人员组织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预警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建立待检测设备台账,对待检测设备的基础信息、分工、检修历史、备品配件、图片、技术资料、位置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点巡检管理模块用于对不同的待检测设备制定点检计划和技术标准,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定点检要求,对待检测设备进行全面点检。日常工作管理模块用于进行缺陷管理,定期工作,日志管理,工作内容和操作等管理。定修管理模块依据设备状态进行检修,主要包括定修模型,定修计划,工单管理,标准项目库。文档管理模块包括提供文件分类,自定义目录结构,将特种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图片等信息整合,以便管理和资源共享。人员组织管理模块,对人员、组织、岗位进行管理。系统管理模块,实现系统的用户,权限,数据备份及恢复等管理。预警管理模块,用于适时推送设备待检信息,提醒专责人员检查、维护设备;根据设备设定的使用寿命及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预警,降低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点检系统,可以应用在特种设备的点检领域,实现特种设备的物联功能,提高特种设备的管理水平,使特种设备处于有效监管状态,职能部门能够根据云平台上存储的所有特种设备的点检记录对特种设备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利用云平台上存储的信息掌握特种设备分布情况,集中调动特种设备,处置突发情况,减少人们生命财产损失。当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点检系统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设备点检领域,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设备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用于存储待检测设备的点检记录的电子式点检卡、用于编辑上传点检记录的手持设备、用于存储所有待检测设备的点检记录、对点检过程进行管理的云平台;
所述手持设备包括用于识别专责人员身份的生物识别模块;
所述电子式点检卡设置在待检测设备上,所述电子式点检卡与所述手持设备无线连接;
所述云平台,采用B/S的架构与所述手持设备无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模块包括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比对并识别点检人员身份的生物识别芯片以及采集点检人员生物特征的生物特征传感器;
所述生物识别芯片与所述生物特征传感器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模块采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中的任一种方式进行专责人员身份识别。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式点检卡包括显示屏、控制单元、存储器、射频通讯单元、射频取电单元、第一天线;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所述射频通讯单元电连接,控制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所述射频通讯单元工作;
所述第一天线分别与所述射频通讯单元、所述射频取电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或者发送射频信号;
所述射频取电单元还分别与所述射频通讯单元、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射频通讯单元、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主控模块、显示模块、射频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按键、与所述射频模块电连接的第二天线以及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的电池;
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显示模块、所述射频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生物识别芯片、所述按键电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分别与所述显示模块、所述射频模块、所述生物识别芯片、所述生物特征传感器、所述按键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主控模块、显示模块、射频模块、与所述射频模块电连接的第二天线、电源管理模块以及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的电池,所述显示模块为触摸显示屏;
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射频模块、所述生物识别芯片、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电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分别与所述显示模块、所述射频模块、所述生物识别芯片、所述生物特征传感器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设备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
CN201921770233.4U 2019-10-20 2019-10-20 一种设备点检系统 Active CN211062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0233.4U CN211062087U (zh) 2019-10-20 2019-10-20 一种设备点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0233.4U CN211062087U (zh) 2019-10-20 2019-10-20 一种设备点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2087U true CN211062087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4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0233.4U Active CN211062087U (zh) 2019-10-20 2019-10-20 一种设备点检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2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373B (zh)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及其视频监控方法
CN10387035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0004775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ining security officers
US2015009863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evidence of a person's situation
CN103116924B (zh) 一种基于图像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电子门锁系统
CN214154147U (zh) 一种倒闸操作智能防误系统
CN107693997B (zh)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与维护保养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7797887A (zh) 数据备份及恢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658366A (zh) 一种火电厂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控系统
CN103489148A (zh) 一种移动智能信息采集终端及移动信息采集对比方法
CN211062087U (zh) 一种设备点检系统
CN112926925A (zh) 一种产品监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Rhunn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iot) based door lock security system
CN112218044A (zh) 一种具有安检人工智能识别功能的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
CN111645433A (zh) 一种印章监管控制装置及防盗用印章
CN107992733B (zh) 一种智能终端及其安全解锁方法
CN110069202A (zh) 一种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792453A (zh) 一种社区自助即时补换卡终端的实现方法
CN109242005A (zh) 车辆信息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7707692A (zh) 软硬件结合的防盗手机及其报警方法
JP6219151B2 (ja) 就業管理装置及び就業管理システム
CN106599745A (zh) 可用于智能卡核验和替代的系统和方法
CN210609240U (zh) 灭火器检查管理系统
JP2018195345A (ja) 就業管理装置、就業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539674B (zh) 异常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