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0688U - 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0688U
CN211050688U CN201921408073.9U CN201921408073U CN211050688U CN 211050688 U CN211050688 U CN 211050688U CN 201921408073 U CN201921408073 U CN 201921408073U CN 211050688 U CN211050688 U CN 211050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ir
atomizer
gas
collect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80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经
孔显娟
周丁华
李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u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u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u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u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080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0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0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0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雾化器壳体、吸气装置和集气罩,空腔内设置有两个挡片,两个挡片将空腔依次分隔成第一仓室、第二仓室及第三仓室,第二仓室的上部分别与第一仓室、第三仓室的上部连通,第一仓室内设置有多个超声雾化片,第二仓室内设置有加热器,第三仓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第三仓室内设置有空气加热装置;吸气装置包括导流罩和第一送风机,导流罩设置于第一仓室的上部,导流罩的出气口与第一送风机的进气口连接。通过将水雾聚集在集气罩内,有针对性的对创伤面和呼吸道进行喷雾治疗,即经济又实用,不但节约了药液的使用量,还能有效防止水雾逸散在空气中。

Description

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针对皮肤创伤的喷雾给药治疗,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类型的喷雾治疗设备,并且在皮肤创伤治疗中广泛应用,原理主要有两种,并且都存在相应的不足。
一种是喷雾治疗舱体形式,即将患者全身置于喷雾舱体中进行喷雾治疗。患者使用不便且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且由于过度移动等原因导致患者配合度低,临床治疗中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一般。而且,一般皮肤大面积创伤不会遍及全身,只是身体局部较小的创伤,进行舱体喷雾给药治疗不太经济实用,造成舱体喷雾给药治疗存在药物利用率低,耗电量大,不适合皮肤局部创伤的喷雾治疗。
另外一种皮肤喷雾治疗方式是直接用开放式喷雾治疗仪对准创伤部位进行喷雾给药治疗,虽然能够做到局部针对治疗,但这种方法由于药液蒸汽在空气中的弥散范围过大,易造成病房环境污染,需在特殊治疗环境中进行,而且无法对喷雾进行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以解决现有的喷雾治疗设备存在利用率低、操作不便和耗电量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所述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包括:
雾化器壳体,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内壁涂覆有保温材料,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两个挡片,两个所述挡片将所述空腔依次分隔成第一仓室、第二仓室及第三仓室,所述第二仓室的上部分别与第一仓室、第三仓室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仓室内设置有多个超声雾化片,所述第二仓室内设置有用于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所述第三仓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三仓室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空气加热装置;
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导流罩和第一送风机,所述导流罩设置于所述第一仓室的上部,所述导流罩的出气口延伸至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送风机的进气口连接;
集气罩,所述集气罩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集气罩的进气口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一送风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集气罩用于对气体起汇聚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仓室与所述第二仓室均设置有使用旋盖封堵的加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壳体上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用于测量所述第一仓室内空气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材料为密度大于100kg/m3的聚氨酯硬质泡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仓室的进气口设置有第二送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罩呈长方体,所述集气罩的表面设置有多条折痕,以使所述集气罩可沿集气罩的长度方向伸长或缩短。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罩出气口的边沿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柔性裙边。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裙边的材质为硅胶。
进一步地,所述管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气流大小的流量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通过将集气罩扣合于创伤面,使水雾聚集在集气罩内,有针对性的对创伤面进行喷雾治疗,即经济又实用,不但节约了药液的使用量,还能有效防止水雾逸散在空气中,避免造成病房环境污染。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通过超声雾化片来产生水雾,降低了雾化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提高了雾化设备的雾化速率,而且产生的水雾粒径更小更均匀。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通过在雾化器壳体的内壁涂覆保温材料,减少了空气加热后的热量散失,进而降低空气加热装置的功率,降低耗电量。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通过在集气罩的表面设置折痕,使集气罩可根据创伤面的大小伸长或缩短,进一步减少水雾的使用量;通过在集气罩出气口的边沿设置柔性裙边,可使集气罩与皮肤更好地接触,防止水雾泄漏,方便对集气罩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气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雾化器壳体;20、吸气装置;30、集气罩;11、保温材料;12、挡片;13、第一仓室;14、第二仓室;15、第三仓室;16、温度计;17、第二送风机;18、过滤网;21、导流罩;22、第一送风机;23、流量控制阀;31、折痕;32、柔性裙边;131、超声雾化片;132、加水口;141、加热器;151、空气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该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包括雾化器壳体10、吸气装置20和集气罩30,雾化器壳体10呈长方体,雾化器壳体10的内部具有空腔,雾化器壳体10的内壁涂覆有保温材料11,保温材料11为密度大于 100kg/m3的聚氨酯硬质泡沫,由于空气加热装置151对空气加热后热量会通过雾化器壳体10向外散失,通过在雾化器壳体10的内壁涂覆保温材料11,减少了空气加热后的热量散失,进而降低空气加热装置151的功率,降低耗电量。空腔内设置有两个挡片12,两个挡片12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挡片12将空腔依次分隔成第一仓室13、第二仓室14及第三仓室15,三个仓室的体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第二仓室14的上部分别与第一仓室13、第三仓室15的上部连通,以便为气流的流动提供通道。
第一仓室13的下部设置有多个超声雾化片131,超声雾化片131通过防水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每个超声雾化片131均与一个开关连接,通过控制每个开关便能独立控制与之对应超声雾化片131的工作与关闭,从而达到调节超声雾化片131雾化速率的目的。第一仓室13内装有水,水位需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以便将超声雾化片131浸没于水中,超声波雾化器利用电子高频震荡(振荡频率为1.7MHz或2.4MHz,超过人的听觉范围,该电子振荡对人体及动物无伤害),通过超声雾化片131的高频谐振,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进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不需加热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与其他雾化方式比较,通过超声雾化片131来产生水雾,降低了雾化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提高了雾化设备的雾化速率,而且产生的水雾粒径更小更均匀,能源节省了90%。
第二仓室14内设置有用于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41,加热器141位于第二仓室14的下部,第二仓室14内装有水,水位需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以便将加热器141浸没于水中,防止加热器141干烧,加热器141用于对第二仓室 14内的水进行加热以产生水蒸气,加热器141通过防水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为了方便加水,第一仓室13与第二仓室14均设置有使用旋盖封堵的加水口 132,当然,为了加强治疗效果,也可通过第二仓室14的加水口132向第二仓室14内加入药液,使用时通过对药液进行加热,药液蒸汽与水雾混合后对创伤面进行协同治疗,创伤面恢复更迅速。
第三仓室15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第三仓室15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空气加热装置151,空气加热装置151用于对进气第三仓室15的空气进行加热,以提高空气的温度,通过对空气进行加热,高温的热空气与水雾、水蒸气进行混合,提高水雾的温度,减小水雾在运移过程中的损失,从而增大了雾化器的雾化量。空气加热装置151为小功率的电加热丝或电加热片,确保不会将空气的温度加热至过高。
吸气装置20用于将第一仓室13内的水雾、第二仓室14的水蒸气及第三仓室15内的热空气输送给集气罩30,吸气装置20包括导流罩21和第一送风机22,导流罩21设置于第一仓室13的上部,导流罩21呈倒置的喇叭状,以便收集更多的水雾,导流罩21的出气口延伸至雾化器壳体10的外部并与第一送风机22的进气口连接,第一送风机22为微型送风机。
如图2所示,集气罩30用于对气体起汇聚作用,集气罩30为中空的长方体,集气罩30的表面设置有多条折痕31,以使集气罩30可沿集气罩30的长度方向伸长或缩短,集气罩30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集气罩30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集气罩30的进气口通过管线与第一送风机22的出气口连接。通过在集气罩30的表面设置折痕31,使集气罩30可根据创伤面的大小伸长或缩短,进一步减少水雾的使用量,同时,还能减小集气罩30收纳时的体积,方便存储和运输。此外,集气罩30出气口的边沿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柔性裙边32,柔性裙边32的材质为硅胶,为了方便集气罩30伸缩,需要将柔性裙边32的厚度设置的很薄,集气罩30缩短时,柔性裙边32可发生弯曲而减小长度。通过在集气罩30出气口的边沿设置柔性裙边32,可使集气罩30与皮肤更好地接触,防止水雾泄漏。此外,使用固定集气罩30的过程中,可使用胶带将柔性裙边32与皮肤粘连,使集气罩30固定起来更方便。治疗过程中应保证集气罩30内部的气压恒定,且略高于大气压,压力过高则会导致集气罩30变形,集气罩30内气压范围为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5-18pa。当然,集气罩30也可是医用呼吸面罩,使用医用呼吸面罩可使患者将水雾吸入呼吸道,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对于特殊创面可根据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与特殊创面形状相匹配的集气罩30。
工作原理:工作时,分别给第一送风机22、超声雾化片131、加热器141 和空气加热装置151供电,第一送风机22工作后,外界空气首先进入第三仓室15内,经过空气加热装置151对空气进行加热,提高了空气的温度,加热后空气与第二仓室14内的水蒸气进入第一仓室13,并与第一仓室13内的水雾混合,提高水雾的温度,减小水雾在运移过程中的损失,混合后的水雾在第一送风机22的输送下通过管线进入集气罩30对创伤面进行治疗。使用雾化器低创伤面进行治疗存在以下优点:
1、高浓度的纳米级粒径水雾更易于渗透入细菌,导致细菌凋亡,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对病毒及生物过敏原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经有相关文献证实,这些细菌、病毒、生物过敏原常常是呼吸道过敏和影响创面愈合的主要原因,本实施例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通过使水雾聚集在集气罩内,大大提高纳米水雾的有效含量,可强化提高纳米水雾的局部作用,起到改善呼吸道过敏和清洁创面的作用。
2、经荧光沾染实验初步证实在洗消效果和洗消深度方面,纳米水雾明显优于传统的流水冲洗,对影响创伤面愈合的沾染物具有很好的清洗效果,为创伤面愈合创造了条件。
3、纳米水雾具有高含水量,易于渗透到皮肤、粘膜及创伤面,保持皮肤、粘膜及创伤面足够的水分,使呼吸道粘膜更易形成分泌物达到保护和清洁作用,使创伤面表面及深部组织具有更好的体液组织交换条件,促进各种促生长因子的代谢,从而改善创面愈合环境。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雾化器壳体 10上设置有温度计16,温度计16用于测量第一仓室13内空气的温度,防止输入集气罩30内气体的温度过高,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仓室 15的进气口设置有第二送风机17,第二送风机17与第一送风机22一同工作时,可增大进入第三仓室15内的空气量,从而使第一送风机22输出更多的水雾,以满足多个集气罩30的同时使用。管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气流大小的流量控制阀23,使用时,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流量控制阀23对气流进行调节。此外,为了防止外界灰尘进入,还可在第三仓室15的进气口内设置过滤网18对灰尘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水雾的重复利用,集气罩30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使用回气管线将集气罩30的出气口与第三仓室15的进气口连接,使用过程中通过对输出的水雾进行循环使用,可有效提高水雾使用率,降低雾化器的耗电量。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包括:
雾化器壳体,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内壁涂覆有保温材料,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两个挡片,两个所述挡片将所述空腔依次分隔成第一仓室、第二仓室及第三仓室,所述第二仓室的上部分别与第一仓室、第三仓室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仓室内设置有多个超声雾化片,所述第二仓室内设置有用于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所述第三仓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三仓室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空气加热装置;
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导流罩和第一送风机,所述导流罩设置于所述第一仓室的上部,所述导流罩的出气口延伸至所述雾化器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送风机的进气口连接;
集气罩,所述集气罩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集气罩的进气口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一送风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集气罩用于对气体起汇聚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仓室与所述第二仓室均设置有使用旋盖封堵的加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壳体上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用于测量所述第一仓室内空气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为密度大于100kg/m3的聚氨酯硬质泡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仓室的进气口设置有第二送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呈长方体,所述集气罩的表面设置有多条折痕,以使所述集气罩可沿集气罩的长度方向伸长或缩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出气口的边沿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柔性裙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裙边的材质为硅胶。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气流大小的流量控制阀。
CN201921408073.9U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 Active CN211050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8073.9U CN211050688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8073.9U CN211050688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0688U true CN211050688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84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8073.9U Active CN211050688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06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0694A (zh) * 2021-06-28 2021-09-28 北京玖门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的纳米水雾制造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0694A (zh) * 2021-06-28 2021-09-28 北京玖门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的纳米水雾制造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8374A (zh) 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
CN104998330A (zh) 一种不输出雾滴用于呼吸道加热保湿的超声雾化气化装置
CN205322945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智能雾化机
CN109718082B (zh) 一种妇产科产后药熏治疗仪
CN204951858U (zh) 一种雾化理疗器
CN211050688U (zh) 一种创伤面康复及呼吸道湿化的雾化器
CN201880147U (zh) 一种用于经皮理疗的智能调温雾化器
CN110013587A (zh) 一种医疗用的离子雾化机
CN209451099U (zh) 手持瞬时蒸汽吸入器
CN210267603U (zh) 一种加湿取暖器
CN111870520A (zh) 一种妇科用坐灸仪
CN209004927U (zh) 一种便捷式节能雾化装置
CN208065545U (zh) 一种基于空气途径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装置
CN208911163U (zh) 一种儿科用雾化器
CN2134864Y (zh) 超声雾化熏蒸仪
CN207890216U (zh) 一种雾化面罩存放盒
CN219185039U (zh) 一种循环气流式杀菌装置
CN107320818A (zh) 一种可控医用雾化器
CN218391803U (zh) 一种口腔湿化器
CN208541555U (zh) 中医呼吸道疾病熏蒸器
CN111729159A (zh) 一种一体式雾化吸入治疗仪
CN110559527A (zh) 一种耳鼻咽喉科内使用的小型自动控制式超声波雾化器
CN2553814Y (zh) 可控式中药蒸发治疗仪
CN108273162A (zh) 一种便捷式节能雾化装置
CN212369388U (zh) 一体式雾化吸入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