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6769U - 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6769U
CN211046769U CN201922137729.4U CN201922137729U CN211046769U CN 211046769 U CN211046769 U CN 211046769U CN 201922137729 U CN201922137729 U CN 201922137729U CN 211046769 U CN211046769 U CN 211046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wireless
charging
wireless transmitting
receiv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77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彤
刘艺柱
孙天航
牛超群
姬明耀
高解放
李双
杨健
宋子贺
李鹏宇
刘慧�
温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221377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6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6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67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包括独立设置的无线发射端,无线接收端,DC‑DC驱动电路模块,充电小车测试端以及上位机端,实验时,DC‑DC驱动电路模块设置在无线发射端内,无线发射端、无线接收端、以及充电小车测试端均将数据发送至上位机端。本实用新型将隔离式DC‑DC实验实训设备从分立元件组装更新为可拆卸模块,减少了学员搭建电路的时间并且减少了搭建电路存在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实训装置是一种辅助教学的仪器,用以在教学中进行学习理论知识的验证或进行创新实验,其具有可重复利用、保护使用人员的安全、操作简单与电路连接简单等特点。
在传统的电子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电路组成及其性能的时候大多都是利用理论推导、波形分析或者PPT展示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电子类课程的学习难度,并且从数据中无法直观的体会到不同电路对性能的影响,使学员难以理解理论概念。
现有的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实验实训装置中一般都是通过分立元件的搭建实现需要的驱动电路,然后经过仪器仪表的测量进行实验参数的读取,但是此种实验实训方案在电路搭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实验结果只有单一的数据不能直观的看到不同驱动电路对实际效果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包括独立设置的无线发射端,无线接收端,DC-DC驱动电路模块,充电小车测试端以及上位机端,实验时,DC-DC驱动电路模块设置在无线发射端内,无线发射端、无线接收端、以及充电小车测试端均将数据发送至上位机端。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发射端包括电源接口、无线发射端电源开关、模块接口撞针、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无线发射端显示模块、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发射线圈、无线接收端微控制器、无线串口模块、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以及驱动信号模块,其中
电源接口设置在无线发射端的左侧面,可以使用电源线插入电源接口为设备供电;
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设置在无线发射端上表面,包括四个含有第一磁性件的圆柱形或方形凹槽;
模块接口撞针设置在无线发射端上表面,包括两列六行的金属可接触伸缩撞针;
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设置在无线发射端的底面,为圆柱形或方形凸形结构;
无线发射端电源开关安装在电源接口右侧;
发射线圈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无线发射端的右侧面;
无线发射端微控制器、无线串口模、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与驱动信号模块集中在无线发射主控板上,放置在无线发射端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微控制器电池仓,微控制器开关,计时显示装置,充电计时按钮,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接收端显示模块,充电接口撞针,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通电可控线圈,接收端微控制器,电压检测模块,第二电流检测模块,串口及蓝牙通讯模块,整流模块,
发射线圈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无线发射端的左侧面;
微控制器充电仓位于无线接收端的后侧中央底部;
微控制器开关位于微控制器充电仓左侧;
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位于无线接收端的右侧,为两个圆柱形或方形凹槽,在凹槽尽头设有通电可控线圈;
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设置在无线接收端的底部,为圆柱形或方形凸形结构;
充电接口撞针设置在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的中央,为两列六行的金属可伸缩撞针;
接收端显示模块、计时显示装置设置在无线接收端的正面,充电计时按钮位于计时显示装置的右侧;
无线接收端微控制器、电压检测模块、第二电流检测模块、串口及蓝牙通讯模、整流模集中在无线接收主控电路板上,放置在无线接收端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线圈9发射线圈采用线径2.0的漆包线采用螺旋式由内至外的方式绕制的直径10CM的单层线圈,且两个线圈之间距离为4CM。
进一步的,所述DC-DC驱动电路模块包括模块接口,模块磁吸结合部件与相应电路的电子元件,模块接口位于DC-DC驱动电路模块的底部,为两列六行的不可伸缩圆柱形金属,模块磁吸结合部件位于DC-DC驱动电路模块的底部,为位置和形状与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相对应的含有第二磁性件的凸形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小车测试端包括充电小车与底板,其中,
充电小车包括充电磁吸结合部件及电源开关,位于小车左侧面,位置和形状为与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相对应的凸形部件;
充电接口为位于充电磁吸结合部件及电源开关中央的两列六行的不可伸缩圆柱形金属;
底板包括测量刻度尺、跑道挡板、无线发射端被结合部件,无线接收端被结合部件,刻度尺的0刻度所在的边为无线接收端的右侧垂直于底板的边,刻度值刻在底板的两侧,超声波传感器位于底板的右端,固定在跑道挡板的外侧,无线发射端被结合部件为4个凹形部件,其位置与形状和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对应,无线接收端被结合部件为4个凹形部件,其位置与形状和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发射端主控板,驱动信号模块与模块接口撞针连接,无线串口模块与发射端微控制器串口引脚连接,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与发射端微控制器的A\D转换引脚连接,无线发射端显示模块与发射端微控制器的普通I\O输出引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接收端主控板,整流模块与接收线圈连接,位于底板的超声波模块的发射端、接收端分别与接收端微控制器的A\D输出输入引脚连接,分压式电压检测模块与接收端微控制器的A\D转换引脚连接,第二电流检测模块与接收端微控制器的A\D转换引脚连接,串口及蓝牙通讯模块与接收端微控制器的串口引脚连接,接收端显示模块、计时显示装置与充电计时按钮与接收端微控制器的普通I\O引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计时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充电小车充电时剩余时间,单位为秒。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计时按钮为标准轻触按键,其右侧按键为启动充电按键,按动此按键后计时装置启动并且无线接收端对小车进行吸合充电;左侧按键为清空计时按键,用来进行再次充电前将上次计时清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将隔离式DC-DC实验实训设备从分立元件组装更新为可拆卸模块,减少了学员搭建电路的时间并且减少了搭建电路存在的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分为无线发射端、无线接收端、小车测试系统与上位机端,且体积小巧便于设备的保存、转移和携带;
(3)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发射端和无线接收端采用微控制器将数据显示在数码管显示模块上,避免了采用传统仪器仪表进行测量的繁琐过程;
(4)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小车测量系统,利用无线接收端的接口、开关与定时装置可以对充电小车进行定时充电,充电后可以在轨道上行驶,通过测量距离对四种电路效率进行比较,将以往枯燥的数据、波形等理论分析转换为实际可视化的效果,增加了实验实训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实训装置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种DC-DC驱动电路模块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实训装置的整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发射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发射端的开盖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接收端的开盖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接收端的后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吸小车充电接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小车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板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C-DC电路驱动模块底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源线,2-电源接口,3-无线发射端电源开关,4-无线发射端,5-模块接口撞针,6-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7-无线发射端显示模块,8-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9-发射线圈,10-接收线圈,11-无线接收端,12-微控制器电池仓,13-微控制器电源开关,14-计时显示装置,15-充电计时按钮,16-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17-接收端显示模块,18-充电接口撞针,19-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20-DC-DC驱动电路模块,21-模块接口,22-模块磁吸结合部件,23-充电小车,24-充电小车磁吸被结合部及电源开关,25-底板,26-刻度尺,27-跑道挡板,28-小车充电接口,29-无线发射端被结合部件,30-无线接收端被结合部件,31-无线发射端微控制器,32-无线串口模块,33-第一电流检测模块,34-驱动信号模块,35-通电可控线圈,36-无线接收端微控制器,37-电压检测模块,38-第二电流检测模块,39-串口及蓝牙通讯模块,40-整流模块,41-超声波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利用无线充电系统作为载体,在其驱动电路部分采用可拆卸式模块化结构,并且附有典型的四种隔离式DC-DC驱动模块,可以随时任意更换,减少学员采用分立元件搭建电路时花费的时间和避免搭建电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无线发射端和无线接收端加入微控制器,无线发射端和无线接收端的微控制器可以不断对发射端输入电流和接收端的短路电流及开路电压进行扫描测量,并得到输入功率值和接收功率值,然后将数据通过数码管显示模块在发射端与接收端面板上显示,避免了采用传统的仪器仪表进行测量的繁琐过程和数据读取错误的可能性,并且可将数据发送至实验实训室的上位机上,利用上位机得到相应的曲线。
在无线接收端末端附带有一套充电小车测试系统,可以通过无线接收端的接口模块和定时装置对充电小车进行定时充电,充电结束后驱动小车在测试轨道上进行前进。使实验结果摆脱以往的数据分析与波形分析等纯粹的理论形式,而是通过小车在测试系统的行驶距离直观的观察结果。
具体的,如图3-图8所示,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包括无线发射端,无线接收端,DC-DC驱动电路模块,充电小车测试端与上位机软件端。
无线发射端4包括电源接口2,无线发射端电源开关3,模块接口撞针5,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6,无线发射端显示模块7,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8,发射线圈9,无线接收端微控制器31,无线串口模块32,电流检测模块33,驱动信号模块34。无线发射端4的左侧面设有的电源接口2,可以使用电源线1插入电源接口2为设备供电,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6为无线发射端4上表面四个含有第一磁性件的圆柱形或方形凹槽,模块接口撞针5为两列六行的金属可接触伸缩撞针,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8为在无线发射端4的底面的圆柱形或方形凸形结构,无线发射端电源开关3为安装在电源接口2右侧,发射线圈9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无线发射端4的右侧面,无线发射端微控制器31、无线串口模块32、第一电流检测模块33与驱动信号模块34集中在无线发射主控板上,放置在无线发射端4的内部。
无线接收端11包括接收线圈10,微控制器电池仓12,微控制器开关13,计时显示装置14,充电计时按钮15,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16,接收端显示模块17,充电接口撞针18,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19,通电可控线圈35,接收端微控制器36,电压检测模块37,电流检测模块38,串口及蓝牙通讯模块39,整流模块40。发射线圈10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无线发射端11的左侧面,微控制器充电仓12位于无线接收端11的后侧中央底部,微控制器开关13位于微控制器充电仓12左侧。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19位于无线接收端11的右侧,为两个圆柱形或方形凹槽,在凹槽尽头设有通电可控线圈35,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16在无线接收端11的底部为圆柱形或方形凸形结构,充电接口撞针18在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19的中央,为两列六行的金属可伸缩撞针,接收端显示模块17、计时显示装置14在无线接收端11的正面,充电计时按钮15位于计时显示装置的右侧,无线接收端微控制器36、电压检测模块37、第二电流检测模块38、串口及蓝牙通讯模块39、整流模块40集中在无线接收主控板上,放置在无线接收端11的内部。
DC-DC驱动电路模块20包括模块接口21,模块磁吸结合部件22与相应电路的电子元件,模块接口位于DC-DC驱动电路模块的底部,为两列六行的不可伸缩圆柱形金属,模块磁吸结合部件22是位于DC-DC驱动电路模块20的底部,位置和形状与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6相对应的含有第二磁性件的凸形部件。DC-DC驱动电路模块的上表面为模块电路所必须的电子元器件。
充电小车测试系统包括充电小车23与底板25。其中,充电小车25包括充电磁吸结合部件及电源开关24,位于小车左侧面,位置和形状与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19相对应的凸形部件,充电接口28为位于充电磁吸结合部件及电源开关24中央的两列六行的不可伸缩圆柱形金属。底板25包括测量刻度尺26、跑道挡板27、无线发射端被结合部件29,无线接收端被结合部件30,刻度尺26的0刻度为无线接收端11的右侧垂直于底板的边,刻度值刻在底板25的两侧,超声波传感器位于底板的右端固定在跑道挡板27的外侧,无线发射端被结合部件29为4个凹形部件,其位置与形状和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8对应,无线接收端被结合部件30为4个凹形部件,其位置与形状和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19对应。
上述DC-DC驱动电路模块20可以通过模块磁吸结合部件22与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6进行磁吸结合,当二者结合时会使模块接口21压缩模块接口撞针5,使模块接口撞针5向内回缩,且让模块接口21与模块接口撞针5进行接触式连接。
上述无线发射端4可以通过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8通过插拔的方式与底板25上的无线发射端被结合部件29进行安装与拆卸。无线接收端11可以通过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16通过插拔的方式与底板25上的无线接收端被结合部件30进行安装与拆卸。
上述无线发射端显示模块7,计时显示装置14,无线接收端显示模块17,接收功率显示部件18为标准的四位数码管。
上述电源开关3,微控制器电源开关13为标准的双档位船型开关。
上述接收线圈9与发射线圈10采用线径2.0的漆包线采用螺旋式由内至外的方式绕制的直径10CM的单层线圈,且两个线圈之间距离为4CM。
上述充电计时按钮15为标准轻触按键,其右侧按键为启动充电按键,按动此按键后计时装置启动并且无线接收端对小车进行吸合充电;左侧按键为清空计时按键,用来进行再次充电前将上次计时清空。
上述微控制器电池仓12的可安装替换9V方块电池用来给微控制器进行供电。
上述模块接口撞针5的直径小于模块接口21的直径,无线发射端充电接口撞针19的直径小于小车充电接口28的直径。
上述所有磁吸材料的第一磁性材料对第二磁吸材料有吸引作用,所有结合部件与被结合部件的形状相对应,且结合部件的长度与直径略小于结合部件。
上述DC-DC驱动模块的正激变换电路模块由隔离变压器、电力MOSFET、二极管、电感、电容组成,其中电力MOSFET T1的源极与原边绕组连接,T1漏极与二极管VD3阳极连接并于电源负极连接,T1栅极与驱动信号连接,二极管VD3的阴极与复位绕组连接,原边绕组的另一边与复位绕组的另一边连接并于电源正极连接。副边绕组的一端与二极管VD2的阳极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VD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VD2的阴极与二极管VD3的阴极连接后与电感L连接,电感L的一端与电容C的正极连接,电容C的负极与二极管VD2的阳极连接。推挽式变换电路模块由隔离变压器、电力MOSFET、二极管、电感、电容组成,其中电力MOSFET T1的源极与原边绕组连接,漏极与电力MOSFET T2的漏极连接并且与输入电源的负极连接,T2的源极与原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T1与T2的栅极与驱动信号连接,原边绕组的中心抽头与电源正极连接,副边绕组的一端与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V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VD1、VD2的阴极与副边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且VD1的阴极与电感L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与电容C的正极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与副边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半桥式变换电路模块由隔离变压器、电力MOSFET、二极管、电感、电容组成,其中MOS管T1的源极与电容C1的正极和供电正极连接,漏极与MOS管T2的漏极和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栅极与驱动信号连接,T2的源极与电容C2的负极和供电负极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与C1的负极和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副边绕组与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VD2的阳极连接,VD1与VD2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与副边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VD1的阴极与电感L连接,L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C3的负极与副边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全桥式变换电路模块由隔离变压器、电力MOSFET、二极管、电感、电容组成,其中MOS管T1的的源极与T3的源极和供电电源正极连接,T1的漏极与T2的漏极和原边绕组连接,T3的漏极与T4的漏极和原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T2的源极与T4的源极和供电电源负极连接。二极管VD1的阴极与VD3的阴极和电感L的一端连接,VD1的阳极与副边绕组的一端和VD2的阴极连接,VD3的阳极与副边绕组的一端和VD4的阴极连接,VD2的阳极与VD4的阳极连接。
上述无线发射端主控板,驱动信号模块34与模块接口撞针5有连接关系,无线串口模块32与发射端微控制器31串口引脚连接,ACS712电流检测模块33与发射端微控制器33的A\D转换引脚连接,无线发射端显示模块7与微控制器的普通I\O输出引脚连接。
上述无线接收端主控板,整流模块40与接收线圈10连接,位于底板的HC-SR04超声波模块41的发射端、接收端分别与接收端微控制器36的A\D输出输入引脚连接,分压式电压检测模块37与接收端微控制36的A\D转换引脚连接,ACS712电流检测模块38与接收端微控制36的A\D转换引脚连接,串口及蓝牙通讯模块39与接收端微控制器36的串口引脚连接,接收端微控制器36、计时显示装置14与充电计时按钮15与接收端微控制器36的普通I\O引脚连接。
上述充电小车磁吸被结合部及电源开关24为长柄轻触按键,其柄为金属材质,正常状态下为回缩状态,其柄受力后可以拉伸,充电小车磁吸被结合部及电源开关24也为充电小车23电源开关,当其处在回缩状态下为小车电源开关打开,拉伸状态下为小车电源开关关闭。给小车充电时将充电小车23放置在无线接收端11的右侧,将充电小车磁吸被结合部及电源开关24与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19手动结合后,按动开始充电按钮15,接收端微控制器36定时器开启后给可控通电线圈35通电,将小车磁吸固定位置并将按键柄拉伸,此时充电接口28将充电接口撞针18压缩并进行接触式连接,由于按键柄拉伸将小车电源开关关闭,小车断电无法前进,开始给小车充电,小车内部设置有超级电容组作为小车储能设备,定时时间到后,定时器关闭,可控通电线圈35断电,磁吸力消失,按键柄回缩,小车电源开关打开,在跑道上前进,直至电能耗尽。
上述计时显示装置14作用是在充电小车23充电时显示剩余时间,单位为秒。
上述系统中,无线发射端控制器将JDY-40无线串口模块连接在其串口1中,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模块打包发送出去。无线接收端将JDY-40无线串口模块连接在其串口2上,且JDY-40无线串口模块1与2的无线ID、设备ID、频道设定相同,此时无线接收端会将无线发射端发出的数据读取并识别,之后再将无线接收端采集到的数据汇总后由连接在无线接收端控制器串口上的蓝牙模块再次发送出去。上位机端的蓝牙模块与设备端的蓝牙模块进行配对后,上位机端可以接收到设备端所有数据进行读取和识别是否为有效信号,如果有效读取串口中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存储和可视化处理,并根据预定的设置进行可视化方式的选择,然后进行数据的综合处理运算,将处理后的数据根据设定的可视化方式显示在显示器上。上位机端可以对充电时间进行设定,将设定时间值通过蓝牙模块发送至接收端微控制器,将微控制器中的定时器设定值进行修改。
学员在需要进行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时,将无线发射端4、无线接收端11和小车测试系统在底板25的被结合部件上进行安装,通过电源接口2和电源线1给设备无线发射端进行供电,选择实验需要用的DC-DC驱动电路模块20,然后打开无线发射端电源开关3、无线接收端控制器电源开关13,通过无线发射端显示模块7、无线接收端显示模块17观察输入电流、输入功率、输出短路电流、输出开路电压与输出功率数据并记录,之后替换别的DC-DC驱动电路模块20再次进行实验。
如果需要对不同DC-DC驱动电路模块的效益需行实际观察,可以将充电小车23放置在跑到起点将其充电小车磁吸被结合部及电源开关24与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19,通过充电计时按钮15将定时装置清零计时,按动充电按钮15对充电小车23进行充电,在达到预设充电时间后充电小车23将自动通电行驶,使充电小车23在跑道上前进,直至小车电能耗尽停止,学员观察并通过刻度尺26记录行驶的最远距离。之后将计时装置清零,替换别的DC-DC驱动电路模块20再次进行上述实验步骤。并且可将上述实验结果数据传输至上位机端,生成与实验目的相对应的相关曲线或数据表格。
在实验结束后,学员将PC数据进行保存或者打印,将微控制器电源开关13拨动到关闭档,将无线发射端的电源开关3拨动到关闭挡,拔下电源线1与DC-DC驱动电路模块20,将无线发射端4、无线接收端11和小车测试系统从底板25上拆除保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用的电子元件均采用现有产品,连接关系也是本领域常规的连接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设置的无线发射端,无线接收端,DC-DC驱动电路模块,充电小车测试端以及上位机端,实验时,DC-DC驱动电路模块设置在无线发射端内,无线发射端、无线接收端、以及充电小车测试端均将数据发送至上位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端包括电源接口、无线发射端电源开关、模块接口撞针、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无线发射端显示模块、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发射线圈、无线接收端微控制器、无线串口模块、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以及驱动信号模块,其中
电源接口设置在无线发射端的左侧面,可以使用电源线插入电源接口为设备供电;
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设置在无线发射端上表面,包括四个含有第一磁性件的圆柱形或方形凹槽;
模块接口撞针设置在无线发射端上表面,包括两列六行的金属可接触伸缩撞针;
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设置在无线发射端的底面,为圆柱形或方形凸形结构;
无线发射端电源开关安装在电源接口右侧;
发射线圈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无线发射端的右侧面;
无线发射端微控制器、无线串口模、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与驱动信号模块集中在无线发射主控板上,放置在无线发射端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微控制器电池仓,微控制器开关,计时显示装置,充电计时按钮,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接收端显示模块,充电接口撞针,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通电可控线圈,接收端微控制器,电压检测模块,第二电流检测模块,串口及蓝牙通讯模块,整流模块,
发射线圈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无线发射端的左侧面;
微控制器充电仓位于无线接收端的后侧中央底部;
微控制器开关位于微控制器充电仓左侧;
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位于无线接收端的右侧,为两个圆柱形或方形凹槽,在凹槽尽头设有通电可控线圈;
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设置在无线接收端的底部,为圆柱形或方形凸形结构;
充电接口撞针设置在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的中央,为两列六行的金属可伸缩撞针;
接收端显示模块、计时显示装置设置在无线接收端的正面,充电计时按钮位于计时显示装置的右侧;
无线接收端微控制器、电压检测模块、第二电流检测模块、串口及蓝牙通讯模、整流模集中在无线接收主控电路板上,放置在无线接收端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发射线圈采用线径2.0的漆包线采用螺旋式由内至外的方式绕制的直径10CM的单层线圈,且两个线圈之间距离为4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驱动电路模块包括模块接口,模块磁吸结合部件与相应电路的电子元件,模块接口位于DC-DC驱动电路模块的底部,为两列六行的不可伸缩圆柱形金属,模块磁吸结合部件位于DC-DC驱动电路模块的底部,为位置和形状与模块磁吸被结合部件相对应的含有第二磁性件的凸形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小车测试端包括充电小车与底板,其中,
充电小车包括充电磁吸结合部件及电源开关,位于小车左侧面,位置和形状为与充电磁吸被结合部件相对应的凸形部件;
充电接口为位于充电磁吸结合部件及电源开关中央的两列六行的不可伸缩圆柱形金属;
底板包括测量刻度尺、跑道挡板、无线发射端被结合部件,无线接收端被结合部件,刻度尺的0刻度所在的边为无线接收端的右侧垂直于底板的边,刻度值刻在底板的两侧,超声波传感器位于底板的右端,固定在跑道挡板的外侧,无线发射端被结合部件为4个凹形部件,其位置与形状和无线发射端结合部件对应,无线接收端被结合部件为4个凹形部件,其位置与形状和无线接收端结合部件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端主控板,驱动信号模块与模块接口撞针连接,无线串口模块与发射端微控制器串口引脚连接,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与发射端微控制器的A\D转换引脚连接,无线发射端显示模块与发射端微控制器的普通I\O输出引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端主控板,整流模块与接收线圈连接,位于底板的超声波模块的发射端、接收端分别与接收端微控制器的A\D输出输入引脚连接,分压式电压检测模块与接收端微控制器的A\D转换引脚连接,第二电流检测模块与接收端微控制器的A\D转换引脚连接,串口及蓝牙通讯模块与接收端微控制器的串口引脚连接,接收端显示模块、计时显示装置与充电计时按钮与接收端微控制器的普通I\O引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充电小车充电时剩余时间,单位为秒。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计时按钮为标准轻触按键,其右侧按键为启动充电按键,按动此按键后计时装置启动并且无线接收端对小车进行吸合充电;左侧按键为清空计时按键,用来进行再次充电前将上次计时清空。
CN201922137729.4U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46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7729.4U CN211046769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7729.4U CN211046769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6769U true CN211046769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772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46769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6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0225B2 (en) Apparatus,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enabling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ransfer
CN101879074B (zh) 无线供电超声诊断仪
CN209434920U (zh) 一种大功率、多功能的移动应急电源
CN211046769U (zh) 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
CN201532701U (zh) 一种多功能遥控器及其配套装置
CN108092419B (zh) 基于电磁耦合无线传能的教学装置
CN110957921A (zh) 一种隔离式dc-dc驱动电路对比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2025183A (zh) 遥控器的无线供电系统
CN203871897U (zh) 一种混合型无线充电装置
CN101510113A (zh) 一种笔记本计算机的扩展电源装置
CN207397558U (zh) 频率可调的无线电能传输实验装置
CN215552591U (zh) 一种新的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
CN205864081U (zh) 无线充电装置的接收端
CN210691574U (zh) 语音遥控器
CN111789584B (zh) 一种医用测压手柄及医用测压仪
CN211796461U (zh) 心电记录仪
CN207602107U (zh) 基于电磁耦合传输中接收装置的教学装置
CN113103886A (zh) 一种新的无人机自动充电方法及装置
CN208285080U (zh) 基于电磁耦合无线传能的教学装置
CN207602109U (zh) 基于电磁耦合传输中发射装置的教学装置
CN207587242U (zh) 电磁场能量传输特性物理实验装置
CN106940957B (zh) 电磁感应与电磁谐振对比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CN107315117A (zh) 新型远程无线定相终端
US20230327488A1 (en) Medical devic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214900212U (zh) 一种带储电的无线充电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