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4074U - 方便携带的外壳 - Google Patents

方便携带的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4074U
CN211044074U CN201922340656.9U CN201922340656U CN211044074U CN 211044074 U CN211044074 U CN 211044074U CN 201922340656 U CN201922340656 U CN 201922340656U CN 211044074 U CN211044074 U CN 211044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
hand
block
charg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06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贵来
孙全谨
曾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06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4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4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4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座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方便携带的外壳,用于放置显示件,包括外壳,外壳上具有用于安装手带的手带安装部以及多个用于安装背带的背带安装部;多个背带安装部围绕外壳的四周布置;通过设置安装手带的手带安装部以及安装背带的背带安装部,当显示件放置在外壳中时,可以连接手带,在需要携带或者使用显示件时,操作者可以在手上直接将显示件带走或者将其展示给别人看,而且手带可以起到一种固定作用,防止其掉落,在外壳上连接手带,也可以利用手的活动范围,对操作者来说十分方便;也可以在外壳上连接背带,操作者将显示件背在身上,便于手不方便拿的时候,也可以将显示件带走,而且也可以防止出现手酸的情况。

Description

方便携带的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充电座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方便携带的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件已经非常普及,常常是人手一台,其应用方面也扩及到BtoB(BusinesstoBusiness)模式,像是车队管理,餐饮点菜系统等等,既然是长时间使用,充电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目前,充电座一般使用多个充电器,并且引出充电线来对显示件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中,需要对显示件一台一台的充电,当多台显示件需要充电时,需要多个单独设置的插座,非常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方便携带的外壳,旨在提供一种方便携带的外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方便携带的外壳,用于放置显示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具有用于安装手带的手带安装部以及多个用于安装背带的背带安装部;多个所述背带安装部围绕所述外壳的四周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放置槽,所述显示件嵌入所述放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手带安装部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后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手带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块以及第二安装块,沿着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块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所述手带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块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块分别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块呈上下正对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块形成有穿透所述第一安装块的第一手带孔,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形成有穿透所述第二安装块以及所述外壳的第二手带孔以及第三手带孔,所述手带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手带孔,而后穿入所述第二手带孔而后从所述第三手带孔穿出。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四个角分别往背离所述手带安装部的方向上延伸形成四个所述背带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下部的两个所述背带安装部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布置,所述外壳的上部的两个所述背带安装部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布置,且逐渐朝外延展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背带安装部形成有穿透所述背带安装部的背带孔,所述背带的前后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背带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后端面还设有磨砂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便携带的外壳,通过设置安装手带的手带安装部以及安装背带的背带安装部,当显示件放置在外壳中时,可以连接手带,在需要携带或者使用显示件时,操作者可以在手上直接将显示件带走或者将其展示给别人看,而且手带可以起到一种固定作用,防止其掉落,在外壳上连接手带,也可以利用手的活动范围,对操作者来说十分方便;也可以在外壳上连接背带,操作者将显示件背在身上,便于手不方便拿的时候,也可以将显示件带走,而且也可以防止出现手酸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槽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件、转接件、插座、电路板以及充电槽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件、插座、电路板以及充电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充电座,可以用于显示件20的充电,也可以用于其它电子产品的充电;显示件20可以是平板电脑。
便于充电的充电座,包括底座件11以及形成有供显示件20插入的充电槽21 的充电槽件12;底座件11上形成有安装孔13,充电槽件12插入安装孔13,充电槽件12与底座件11相对固定布置,充电槽件12由底座件11供电;底座件11 的底部设有转接件14,转接件14与充电槽件12电性连接;底座件11形成有外凸部15,外凸部15的下端设有插座16,插座16电性连接转接件14,当显示件 20插入充电槽21时,显示件20开始充电。
通过设置底座件11以及可以和底座件11配合的充电槽件12,底座件11通过板材件17向充电槽件12供电,而当显示件20插入充电槽件12中的充电槽21 时,显示件20就可以开始充电,不需要通过人手将电源线插入到显示件20中,十分方便;而且通过底座件11以及板材件17实现电流中转的作用,也可以降低显示件20直接接触电源所带来的电流过大的危险。
具体而言,底座件11中具有用于固定转接件14的板材件17;底座件11上形成有中空的插件腔18,插件腔18往下形成有开孔,且由板材件17覆盖,板材件17与插件腔18的腔壁的下边缘固定连接,板材件17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支撑块,多个支撑块用于支撑板材件17,且防止板材件17的底面与外部抵接。
除此之外,板材件17的下部与插件腔18的腔底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连接。
板材件17上抵接有转接件14,板材件17用于将板材件17上的电转发至充电槽件12中,转接件14的上端与充电槽件12活动连接,转接件14的下端与板材件17固定连接。
还有,板材件17的左侧边延伸至底座件11的左侧壁,底座件11的左侧壁形成有插入孔,插入孔连通到插件腔18,插入孔往下延伸至板材件17;插入孔往上延伸至外凸部15,插座16嵌入插入孔中。
插座16通过电线与转接件14电性连接;底座件11中还设有与充电槽件12 抵接且电性连接的电路板19,电路板19的上表面与充电槽件12的下表面抵接,电路板19的下表面与转接件14的上端抵接且电性连接,进一步进行电流转发。
电路板19上可以同时连接多个充电槽件12,而充电槽件12具有与电路板 19电性连接的接收块36,而电路板19上形成有与接触件配合的发送块38,接收块36与发送块38对接时,电路板19给充电槽件12充电。
还有一种实施例,底座件11中设有多个与充电槽件12且电性连接的电路子板,多个电路子板之间通过电线进行电性连接;多个电路子板中包括第一电路子板,第一电路子板与转接件14连接,这样,即使多个电路子板中有一个无法用来给充电槽件12充电,也可以很轻易地检测和更换,而不会导致每次都需要将所有充电槽件12都拆除以后,才能够将电路子板拿来修了,十分方便。
而且,还有一种实施例,多个电路子板分别连接转接件14,且多个转接件 14分别与板材件17电性连接,这样哪怕是其中一个转接件14坏了,也不会导致多个充电槽件12都无法充电了。
而且还有一种实施例,其中电路子板与充电槽件12固定连接,且转接件14 与板材件17螺纹连接,转接件14与板材件17相对固定布置。
板材件17还有另一种实施例:
方便拆卸的板材件17,板材件17包括多个板材子件,充电座形成有多个插件子腔,且形成有多个安装孔13,多个安装孔13分别连通到多个插件子腔,插件子腔往下有下部开孔,多个板材子件覆盖多个插件子腔的下部开孔,多个充电槽件12,分别从安装孔13插入插件子腔中;且多个插件子腔中分别布设有转接件14以及电路子板,转接件14以及电路子板通过插座16充电,板材子件与充电槽件12相对固定布置;板材子件上连接有转接件14,板材子件与底座件11 通过螺纹连接,当充电槽件12取出后,可以直接将相应的板材件17取出,十分方便。
插座16呈L型状,插座16包括第一板以及第二板,第二板垂直第一板布置,且第二板与板材件17呈平行布置;第二板上形成有电源插孔,电源插孔自下而上延伸布置。
第二板的背面连接有多根电线,多根电线与转接件14电性连接。
第一板与底座件11通过螺纹连接,插座16与底座件11相对固定布置。
插座16具有另外一种实施例,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连接在第二板上的收缩块;第一板上具有按钮,按钮控制收缩块收缩,当电源插件插入插入孔后,收缩块抵接底座件11,电源插件不会往下掉。
外凸部15上形成有抵接面,底座件11与外凸部15背离的一面形成有接触面,抵接面与另一个底座件11的接触面抵接,多个底座件11紧贴布置。
底座件11上形成有抵接槽,当底座件11并排放置时,外凸部15的前端稍微嵌入抵接槽中,多个底座件11可以稳定布置。
还有,多个安装孔13沿着底座件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排布置,方便放置多个充电槽件12。
而且充电槽件12上形成有倒扣块28,倒扣块28与底座件11的上端面接触,充电槽件12与底座件11相对固定布置。
其中充电槽件12有以下实施例:
其中一种实施例:
插入准确的充电槽件12,用于装载带有外壳31的显示件20,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充电槽21的充电槽件12,充电槽件12与充电座电性连接,且由充电座供电;充电槽21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突出块,多个突出块将充电槽21的内部分割成第一内槽23以及第二内槽24,带有外壳31的显示件20插入第一内槽 23,外壳31上具有手带安装部22,手带安装部22嵌入第二内槽24。
通过将充电槽21内部分割呈第一内槽23以及第二内槽24,带有外壳31的显示件20可以插入充电槽21中,而且可以通过将充电槽21分割成第一内槽23 以及第二内槽24,而且外壳31上的手带安装部22可以嵌入第二内槽24,而带外壳31的显示件20可以插入第一内槽23,起到防止将显示件20插错方向的功能。
第一内槽23与第二内槽24连通,且第一内槽23与第二内槽24大小不一致,第一内槽23大于第二内槽24,作为更好的防呆设计。
充电座具有用于供电的电路板19,电路板19上具有发送块38,充电槽件12 的下端具有接收块36,发送块38与接收块36连接时,充电座通过电路板19向充电槽件12进行充电。
充电槽21的槽底具有突起块25,电路板19上设置有用于与外壳31的顶针孔活动连接的顶针件37,突起块25形成有穿透孔,顶针件37穿过穿透孔且往背离电路板19,往上延伸布置。
突起块25上还形成有穿透突起块25的接触孔,发送块38穿过发送块38且背离电路板19往上延伸布置。
突起块25自第一内槽23的槽底延伸至第二内槽24的槽底;第一内槽23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与突起块25之间分别形成有配合槽,显示件20的外壳31的下部具有两个用于穿过背带的背带安装部26,两个背带安装部26嵌入到两个配合槽中。
显示件20的外壳31的底端分叉分别形成背带安装部26,外壳31背离显示件20的背面与手带安装部22连接。
充电槽件12具有提示灯27,提示灯27电性连接顶针件37,当顶针件37未与充电槽件12配合时,指示灯发出警报提示。
多个突出块还包括第一突出块、第二突出块、第三突出块以及第四突出块,第一突出块与第二突出块之间的宽度与外壳31的宽度一致,第三突出块与第四突出块之间的宽度与外壳31的宽度一致;且第二突出块与第四突出块置于充电槽21中,且与充电槽21的槽壁固定连接;第二突出块与第四突出块与充电槽21 的槽壁之间形成第二内槽24。
突起块25位于第二突出块与第四突出块之间,且位于第一突出块与第三突出块之间。
充电座具有底座件11,底座件11中形成有中空的插件腔18,且充电座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安装孔13,且电路板19置于插件腔18中,充电槽件12自安装孔13插入插件腔18中。
另一种实施例:
拆卸方便的充电槽件12,用于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给显示件20 进行充电的充电槽件12,充电座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3,至少一个充电槽件12插入安装孔13中,且与充电座相对固定;充电槽件12上形成有用于拉取的倒扣块28,倒扣块28与充电座抵接,充电槽件12与充电座相对固定布置;充电座具有中空的插件腔18,插件腔18放置有与充电槽件12电性连接的电路板 19,充电槽件12插入安装孔13后,充电槽件12与电路板19电性连接,且电路板19受插座16供电,而后供电至充电槽件12中。
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安装孔13,多个充电槽件12可以分别直接插入安装孔13 中,而且通过在充电槽件12上设置用于拉取的倒扣块28,倒扣块28方便将充电槽件12取出,而且充电槽件12插入到插件腔18后,可以和插件腔18内的电路板19电性连接,从而使得电路板19可以给充电槽件12充电,进一步可以给显示件20进行充电。
充电座包括有底座件11,插件腔18形成在底座件11中,且多个安装孔13 并排形成在底座件11上。
安装孔13形成在底座件11的上端面上,充电槽件12上可以从上而下插入安装孔13中。
多个安装孔13沿着底座件1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列,从而可以放插入多个充电槽件12。
底座件11的上端面上还形成有配合孔,倒扣块28的下表面连接有配合块29,配合块29与配合孔配合,充电槽件12进一步与底座件11相对固定布置。
配合孔与安装孔13连接,充电槽件12插入安装孔13时,配合块29需要与配合孔配合。
倒扣块28覆盖安装孔13,倒扣块28的下端面与底座件11的上端面抵接。
底座件11上形成有两个配合孔,倒扣块28的下表面连接两个配合块29。
充电槽件12上还设有按压块30以及按压槽,按压槽形成于充电槽件12的侧壁上,且延伸至倒扣块28的下端面;按压块30与按压槽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且往倒扣块28延伸布置;按压块30与倒扣块28之间形成有供插件腔18的上侧壁嵌入的空间,倒扣块28在按压槽上悬空布置。
按压块30的上端往背离充电槽件12延伸布置,形成有按压端,按压端的上表面呈平整布置。
充电槽件12成对布置有按压块30以及按压槽。
而用于套设电子产品的外壳31具有以下实施例:
其中一种实施例:
方便携带的外壳31,用于放置显示件20,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31,外壳 31上具有用于安装手带的手带安装部22以及多个用于安装背带的背带安装部 26;多个背带安装部26围绕外壳31的四周布置。
通过设置安装手带的手带安装部22以及安装背带的背带安装部26,当显示件20放置在外壳31中时,可以连接手带,在需要携带或者使用显示件20时,操作者可以在手上直接将显示件20带走或者将其展示给别人看,而且手带可以起到一种固定作用,防止其掉落,在外壳31上连接手带,也可以利用手的活动范围,对操作者来说十分方便;也可以在外壳31上连接背带,操作者将显示件 20背在身上,便于手不方便拿的时候,也可以将显示件20带走,而且也可以防止出现手酸的情况。
外壳31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放置槽39,显示件20嵌入放置槽39。
手带安装部22布置在外壳31的后端面上。
手带安装部22包括第一安装块33以及第二安装块34,沿着外壳3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安装块33与第二安装块34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手带连接第一安装块33以及第二安装块34。
第一安装块33以及第二安装块34分别与外壳31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块33 与第二安装块34呈上下正对布置。
第一安装块33形成有穿透第一安装块33的第一手带孔,第二安装块34上形成有穿透第二安装块34以及外壳31的第二手带孔以及第三手带孔,手带分别穿过第一手带孔,而后穿入第二手带孔而后从第三手带孔穿出。
外壳31的四个角分别往背离手带安装部22的方向上延伸形成四个背带安装部26。
外壳31的下部的两个背带安装部26在外壳3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布置,外壳31的上部的两个背带安装部26在外壳3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布置,且逐渐朝外延展布置。
背带安装部26形成有穿透背带安装部26的背带孔,背带的前后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两个背带孔。
外壳31的后端面还设有磨砂面,方便抓取外壳31。
另一种实施例:
方便充电的外壳31,用于电性连接电路板19,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显示件20的外壳31以及充电块35,外壳31具有放置充电块35的插入槽;插入槽的底部形成有穿透插入槽的槽底的连接孔,充电块35的下端延伸形成有用于电性连接的接收块36,接收块36自连接孔连通至外部;充电块35的上端形成有充电头,显示件20装入外壳31且与充电头连接,接收块36获取电后传递到充电头。
通过在外壳31中设置充电块35,充电块35的下端延伸形成有接收块36,而充电块35的上端形成有充电头,显示件20装入外壳31后,可以与充电头连接,接收块36获取电,且传递到充电头,充电头传到显示件20中,不需要操作者将充电线拔出或者插入显示件20中,只需要将显示件20装入到外壳31中即可,十分方便。
外壳31的下部还形成有两个顶针孔,两个顶针孔分别布置于连接孔的两侧,电路板19上具有顶针件37,顶针件37嵌入到顶针孔中,外壳31被顶针件37 固定后,接收块36与电路板19上的发送块38连接后,电路板19给充电块35 供电,充电块35给显示件20供电。
顶针孔自下而上穿透插入槽的槽底。
外壳31的下部设有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外壳31的下部形成有底槽,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置放于底槽中,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之间围合形成插入槽。
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的硬度大于外壳31的上部的硬度。
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上均具有扣接槽,充电块35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扣接扣接槽的扣接凸块40。
第一固定块朝向充电块35的一端形成有其一扣接槽,第二固定块朝向充电块35的一端形成有另一扣接槽。
充电块35内部设置有转接电板,转接电板分别电性连接接收块36以及充电头。
充电块35包括壳体41,壳体41覆盖电路板19,壳体41的左右两侧形成扣接凸块40。
充电块35的高度与固定块的高度一致,当充电块35嵌入插入槽时,固定块与充电块35的上端呈平整布置。
外壳31的侧面开有供显示件20的按钮嵌入的按钮开孔,当固定块嵌入底槽时,外壳31的下部难以被掰弯,从而当充电块35嵌入插入槽时,也比较难以取出,这样就防止出现充电块35容易被显示件20带歪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方便携带的外壳,用于放置显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具有用于安装手带的手带安装部以及多个用于安装背带的背带安装部;多个所述背带安装部围绕所述外壳的四周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携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放置槽,所述显示件嵌入所述放置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携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带安装部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后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便携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带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块以及第二安装块,沿着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块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所述手带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携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块分别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块呈上下正对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携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形成有穿透所述第一安装块的第一手带孔,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形成有穿透所述第二安装块以及所述外壳的第二手带孔以及第三手带孔,所述手带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手带孔,而后穿入所述第二手带孔而后从所述第三手带孔穿出。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便携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四个角分别往背离所述手带安装部的方向上延伸形成四个所述背带安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便携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下部的两个所述背带安装部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布置,所述外壳的上部的两个所述背带安装部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布置,且逐渐朝外延展布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便携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安装部形成有穿透所述背带安装部的背带孔,所述背带的前后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背带孔。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便携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后端面还设有磨砂面。
CN201922340656.9U 2019-12-20 2019-12-20 方便携带的外壳 Active CN211044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0656.9U CN211044074U (zh) 2019-12-20 2019-12-20 方便携带的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0656.9U CN211044074U (zh) 2019-12-20 2019-12-20 方便携带的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4074U true CN211044074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3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0656.9U Active CN211044074U (zh) 2019-12-20 2019-12-20 方便携带的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4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5503B2 (en) Charging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
EP1897347B1 (en) Reconfigurable mobile device docking cradle
US8072183B2 (en) Multiple interface device charger with removable battery pack
US20060125445A1 (en) Portable power supply with computer port
US8143850B2 (en) Inductive charger battery replacement system and device
US20080174265A1 (en) Battery charger
US7880431B2 (en) Multiple interfaces for a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CN107492920B (zh) 一种通用移动电源
CN103039134A (zh) 用于便携式设备的功率模块
CN115549147A (zh) 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
US5998964A (en) Portable appliance charging system
KR200484178Y1 (ko) 다중 충전 시스템
US10958089B2 (en) Wearable device charger
CN211044074U (zh) 方便携带的外壳
CN211296236U (zh) 方便充电的外壳
CN211296234U (zh) 拆卸方便的充电槽件
KR20140062837A (ko) 휴대형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휴대형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용 거치형 도킹 스테이션
CN211296237U (zh) 便于充电的充电座
CN211508652U (zh) 插入准确的充电槽件
US20060049695A1 (en) Portable power supply with computer ports
CN211379628U (zh) 一种电子烟充电壳杯充
KR20160091852A (ko) 용량의 추가가 가능한 보조배터리
EP1643345A2 (en) Portable power supply with computer ports
US20100285847A1 (en) Cell phone mount
CN220233284U (zh) 一种家用电器通用电池包、家用电器及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