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3047U - 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3047U
CN211043047U CN201922047930.3U CN201922047930U CN211043047U CN 211043047 U CN211043047 U CN 211043047U CN 201922047930 U CN201922047930 U CN 201922047930U CN 211043047 U CN211043047 U CN 211043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on dirt
dirt jar
overflow
mount
j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79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艳花
唐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0479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3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3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3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象观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包括支撑杆、支撑板、固定架、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所述支撑板水平设于竖直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固定架设于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架顶部为敞口,所述集尘缸与备用集尘缸横截面积及高度相同,且均放置于固定架内,所述集尘缸一侧中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连接有溢流通道,所述备用集尘缸在与集尘缸溢流通道相应的位置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大小与溢流通道相配合,所述溢流通道与进液口连通,所述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均设有缸盖。该装置在多雨季节或多雨区域,可防止因短时间内降雨量增大,而导致集尘缸内的液体溢出集尘缸外,而导致该样品的采集作废,降尘量数据的缺失。

Description

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象观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气象观测领域,对气象的观测除了观测风、雨、雷、电灯自然现象,还需要对大气颗粒物沉降量观测,也就是对一定时间内空气颗粒降落在地表的自然尘降量进行检测,通过对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获取大气环境状况相关信息,以便于相关人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目前收集降尘的常用方法是将集尘缸置放于高处自然收集降尘。集尘缸是内径15cm、高30cm的圆筒形玻璃缸,根据国家降尘观测标准(GB/T15265-94),集尘缸在放置采样点前,要加入少量体积的乙二醇和水,然而多雨季节,特别是大暴雨,短时间内,能够使集尘缸的液体溢出,导致采集的样品作废。一般情况下,降雨量较大时,监测人员定期检查,对集尘缸进行及时更换,但也会存在因突降暴雨,监测人员对集尘缸来不及进行更换的情况。因此亟需一种多雨季节,防止集尘缸内的液体溢出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在多雨季节或多雨区域,可防止因短时间内降雨量增大,而导致集尘缸内的液体溢出集尘缸外,而导致该样品的采集作废,降尘量数据的缺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包括支撑杆、支撑板、固定架、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所述支撑板水平设于竖直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固定架设于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架顶部为敞口,所述集尘缸与备用集尘缸横截面积及高度相同,且均放置于固定架内,所述集尘缸一侧中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连接有溢流通道,所述备用集尘缸在与集尘缸溢流通道相应的位置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大小与溢流通道相配合,所述溢流通道与进液口连通,所述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均设有缸盖。此处的集尘缸与备用集尘缸除了中上部的溢流口和进液口,形状、大小及材质均是相同的,配套使用,在采样过程中,备用集尘缸的缸盖盖上,集成缸的缸盖打开,收集降尘,当短时间降雨量较大时,集尘缸内的液体到达溢流口后,会从溢流口及溢流通道进入备用集尘缸,防止集尘缸内的液体溢出,造成的样品作废,导致当地当月的降尘数据的缺失。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的数量与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的总数量相同,所述固定架的形状与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相配合。此处的固定架用于放置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保证在降尘收集的过程中,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能够稳固而不倾倒。
为了在降尘收集的过程中,装置不倾倒,优选地,支撑杆底部设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
在降雨量较少的季节,备用集尘缸的用处不大,为了提高备用集尘缸的利用率,使资源充分利用,将集尘缸与备用集尘缸拆开使用,优选地,所述进液口外侧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大小与溢流通道相配合,所述进液通道设有与之配合的进液通道塞,所述溢流通道设有与之配合的溢流通道塞。在少雨季节,可用进液通道塞将进液通道堵塞,用溢流通道塞将溢流通道堵塞,即可分开,单独使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因盖子及通道塞拿错而导致密封效果不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底部架设有一层置物抽屉,所述置物抽屉内设有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的缸盖、进液通道塞和溢流通道塞的放置位。此处的置物抽屉上的放置位,可将各自对应的盖子和通道塞放在对应的缸体下方,用的时候可配套使用,防止混淆,从而保证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能够使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属于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例如置物抽屉的设置等。
本实用新型的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的作用原理为:将该装置固定于降尘采集地,将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放置于固定架内,多雨季节或多雨区域,将溢流通道与进液口连通,将集尘缸的缸盖打开,备用集尘缸的缸盖关闭,进行降尘收集。少雨季节或少雨区域,将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拆开使用,进液通道和溢流通道分别用进液通道塞和溢流通道塞堵塞,打开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的缸盖,进行降尘收集。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地设置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在多雨季节或多雨区域,可防止因短时间内降雨量增大,而导致集尘缸内的液体溢出集尘缸外,而导致该样品的采集作废,降尘量数据的缺失。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集尘缸和溢流通道塞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集尘缸与备用集尘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支撑板;3、集尘缸;4、备用集尘缸;5、溢流口;6、进液口;7、固定架;8、支撑底座;9、膨胀螺栓;10、缸盖;11、溢流通道塞;12溢流通道、;13、备用集尘缸盖;14、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包括支撑杆1、支撑板2、固定架7、集尘缸3和备用集尘缸4,所述支撑板2水平设于竖直支撑杆1的顶部,所述固定架7设于支撑板2的顶部,所述固定架7顶部为敞口,所述集尘缸3与备用集尘缸4横截面积及高度相同,且均放置于固定架7内,所述集尘缸3一侧中上部设有溢流口5,所述溢流口5连接有溢流通道12,所述备用集尘缸4在与集尘缸3溢流通道12相应的位置设有进液口6,所述进液口6的大小与溢流通道12相配合,所述溢流通道12与进液口6连通,所述集尘缸3和备用集尘缸4均设有缸盖10。
所述固定架7的数量与集尘缸3和备用集尘缸4的总数量相同,所述固定架7的形状与集尘缸3和备用集尘缸4相配合。
支撑杆1底部设有支撑底座8,所述支撑底座8通过膨胀螺栓9固定于地面。
所述进液口6外侧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大小与溢流通道12相配合,所述进液通道设有与之配合的进液通道塞,所述溢流通道12设有与之配合的溢流通道塞11。
所述支撑板2底部架设有置物抽屉14,所述置物抽屉14内设有集尘缸3和备用集尘缸4的缸盖10、进液通道塞和溢流通道塞11的放置位。
该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的作用原理为:将该装置固定于降尘采集地,将集尘缸3和备用集尘缸4放置于固定架7内,多雨季节或多雨区域,将溢流通道12与进液口6连通,将集尘缸3的缸盖10打开,备用集尘缸4的缸盖10关闭,进行降尘收集。少雨季节或少雨区域,将集尘缸3和备用集尘缸4拆开使用,进液通道和溢流通道12分别用进液通道塞和溢流通道塞11堵塞,打开集尘缸3和备用集尘缸4的缸盖10,进行降尘收集。
通过合理地设置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在多雨季节或多雨区域,可防止因短时间内降雨量增大,而导致集尘缸内的液体溢出集尘缸外,而导致该样品的采集作废,降尘量数据的缺失。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5)

1.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支撑板、固定架、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所述支撑板水平设于竖直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固定架设于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架顶部为敞口,所述集尘缸与备用集尘缸横截面积及高度相同,且均放置于固定架内,所述集尘缸一侧中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连接有溢流通道,所述备用集尘缸在与集尘缸溢流通道相应的位置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大小与溢流通道相配合,所述溢流通道与进液口连通,所述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均设有缸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数量与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的总数量相同,所述固定架的形状与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杆底部设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外侧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大小与溢流通道相配合,所述进液通道设有与之配合的进液通道塞,所述溢流通道设有与之配合的溢流通道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底部架设有置物抽屉,所述置物抽屉内设有集尘缸和备用集尘缸的缸盖、进液通道塞和溢流通道塞的放置位。
CN201922047930.3U 2019-11-25 2019-11-25 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 Active CN211043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7930.3U CN211043047U (zh) 2019-11-25 2019-11-25 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7930.3U CN211043047U (zh) 2019-11-25 2019-11-25 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3047U true CN211043047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7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7930.3U Active CN211043047U (zh) 2019-11-25 2019-11-25 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30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04952A (zh) * 2023-12-26 2024-04-02 浙江恒达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缸存储的大气降尘自动监测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04952A (zh) * 2023-12-26 2024-04-02 浙江恒达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缸存储的大气降尘自动监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0319U (zh) 水文雨量器
CN209861745U (zh) 一种市政绿化装置
CN211043047U (zh) 大气颗粒物沉降观测装置
CN211185127U (zh)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用的绿色屋顶
CN207663083U (zh) 一种降雨收集装置
AU2020100806A4 (en) Device For Collecting Aeolian Sand Trapped By Wetland And Appl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625817A (zh) 广告牌雨水收集器
CN201148600Y (zh) 道路隔栏
CN201687033U (zh) 一种新型雨水收集器
CN102450234A (zh) 一种新型底栖动物采样器
CN205116133U (zh) 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CN109778947A (zh) 一种环保建筑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5580808U (zh) 一种用于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水收集装置
CN110542592A (zh) 一种湿地风沙截留采集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7812617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08586676U (zh) 一种低洼处集水装置
CN206294594U (zh) 一种适合沙地的绿化桩
CN216622386U (zh) 模拟草地接收大气降尘的装置
CN216108757U (zh) 一种分体式集雨水窖
CN204811226U (zh) 一种可收集雨水的种植装置
CN204903774U (zh) 干湿沉降采样器
CN211123328U (zh) 一种降水量测试仪
CN219315877U (zh) 一种雨水收集罐
CN218374778U (zh) 一种园林景观设计雨水收集用凉亭顶
CN210238642U (zh)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