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3402U - 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3402U
CN211023402U CN201922000069.5U CN201922000069U CN211023402U CN 211023402 U CN211023402 U CN 211023402U CN 201922000069 U CN201922000069 U CN 201922000069U CN 211023402 U CN211023402 U CN 211023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supporting part
fixing
cushion body
dis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00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0000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3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3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34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防脱位固定垫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上的固定带组,其中,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垫体包括设置在上段的、具有一定弧度的第一支撑部,中段的、突出于垫体本体的、具有弧面凹槽的第二支撑部,下段的、具有平缓倾斜表面的第三支撑部;固定带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端的第一固定带、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下端的第二固定带以及设在第三支撑部下端的第三固定带。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垫体、第二垫体的结构设计使得防脱位效果更优,且患者的舒适度提升,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效固定术后假体防止脱位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是一种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体位的固定,预防髋关节假体脱位。
背景技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重要方法。THA作为近代骨科领域里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其具有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肢体的功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并发症,术后脱位为严重而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内文献报道初次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率2%-10%。早期关节脱位多由于髋周肌肉力量尚未恢复正常,而患者下肢又处于易发生关节脱位的危险体位所致。
目前,THA术后常用的下肢体位固定方法主要有软枕、三角枕、“T”型枕,软枕头和三角枕位置厚度难以掌握,容易滑落,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关节脱位,增加患者的痛苦,“T”型枕固定性好,但角度固定,不能根据患者的身高和舒适度进行个性化调节,尤其大腿根部、小腿及踝关节的压力得不到缓解,使得患者的舒适度体验变差,导致其不愿意翻身,增加了压疮和肺感染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舒适且防脱位效果好的固定垫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的固定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现有的固定垫调节性能差、不能兼顾患者的多方面体验考量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具有弧形面的第一支撑部的设计缓解患者侧卧时大腿根部的压力,通过第三支撑部具有平缓倾斜表面的设计,拉长整个垫体的长度,使得患者的在侧卧位脚踝可以有支撑,缓解小腿压力,以及通过调节垫体的调节,适应不同身高不同腿围的患者,从而达到调节灵活、舒适且防脱位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所述防脱位固定垫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上的固定带组,其中,所述第一垫体和所述第二垫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垫体包括设置在上段的、具有一定弧度的第一支撑部,中段的、突出于垫体本体的、具有弧面凹槽的第二支撑部,下段的、具有平缓倾斜表面的第三支撑部;
所述固定带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端的第一固定带、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下端的第二固定带以及设在所述第三支撑部下端的第三固定带。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垫体和所述第二垫体之间设置有调节垫体,所述调节垫体至少为1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体、所述第二垫体和所述调节垫体外侧均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之间通过粘接或者固定扣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高度小于1/3的第二支撑部的高度,所述第三支撑部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突出于所述垫体本体的水平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水平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体和所述第二垫体为类T型结构,其底角设置在60°-7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采用粘扣或者卡扣的可调节的固定方式。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垫体上段的第一支撑部为具有弧形过渡的平面,患者侧卧位时可缓解大腿根部的压力;
2、本实用新型的垫体中段第二支撑部为突出的具有弧形凹槽的结构,可以适应不同腿围患者腿部的固定,防止侧卧位时滑脱;
3、本实用新型的垫体下段的第三支撑部为延长的平缓的倾斜平面,侧卧位时可固定脚部,避免侧卧位时脚踝内旋,造成神经损伤;
4、本实用新型的垫体上段的类T型结构的弧形顶角在105°左右,夹在两腿之间,正好使双髋外展30°,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外展安全角度;
5、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垫体之间通过魔术贴粘贴组合或者固定扣组合,可根据患者的身高和舒适度需求进行增减,使每位患者的腿部既能与垫体紧密贴合,又能保持外展三十度的安全角度;
6、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组采用三条固定带,第一固定带的距离安装位置在髋关节术后切口与膝盖之间,第二固定带在膝盖至小腿中上段处,第三固定带在小腿中点下方至脚踝处,既避开切口和关节骨突处,又可稳定固定;
7、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密度海绵垫制作,软硬适中舒适,且各垫体外侧套有可拆洗的棉布外套包绕,清洁卫生。
综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复位康复阶段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图5为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的平躺状态示意图。
图6为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的侧卧状态示意图。
图中:1、第一垫体;2、第二垫体;21、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3、第三支撑部;3、调节垫体;4、固定带组;41、第一固定带;42、第二固定带;43、第三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用于复位的防脱固定垫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患者腿长不同、既往有腿疾髋关节外展障碍、对防脱位垫放置位置的舒适度、后期康复加大外展角度的需求等等,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将T形垫大小变为可调节,且上端匹配大腿根部的需求,下端延长匹配小腿脚踝的需求,既可以不过多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确保治疗效果,又可解决以上各种问题。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高密度海绵制作垫体,通常情况下,整个垫体长度可设置在80cm左右,即可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需求,组合后的类T型结构(所述第一垫体1和所述第二垫体2为类T型结构,其底角α设置在60°-75°之间),上底宽度在10cm左右,下底宽度L1在60cm左右,即可满足双髋外展角度,控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展安全角度。
所述防脱位固定垫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上的固定带组4,其中,所述第一垫体1和所述第二垫体2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所述第一垫体1和所述第二垫体2之间设置有调节垫体3,所述调节垫体3至少为1个,根据需要通常选用1-2个即可满足患者需求,调节垫体3为长条形结构,以图示方向为例,水平长度L2可选取5cm。
以所述第一垫体1为例,包括设置在上段的、具有一定弧度的第一支撑部21,第一支撑部21为一段具有弧形延伸侧面的结构,该段结构的水平长度L3选取6cm为适宜长度,弧形面可以选取半径R3为22cm所在圆的一段圆弧所在面,垂直高度H1选取10cm为宜,第一支撑部21的弧形面主要在患者侧卧时,缓解大腿根部压力。
中段的、突出于垫体本体的、具有弧面凹槽的第二支撑部22,为一段水平长度L4为4cm的具有弧面凹槽的浅槽,弧面凹槽采用半径R1为9-10cm所在圆的一段圆弧所在面形成的凹槽结构,整个垫体的厚度D1为15cm,即可满足患者不同大腿围的需求。弧面凹槽的上端弧度可以略大于等于下端弧度,与人腿随型,即R1大于等于R2,R2位弧面凹槽下端弧度所在圆的半径。第二支撑部22的垂直高度H2选取40cm,即可满足大腿的随型。
下段的、具有平缓倾斜表面的第三支撑部23;第三支撑部23为延伸区域,随垫体的类T型结构的斜边延伸下来,垂直高度H3选取30cm为宜,这样患者侧卧时,第三支撑部23作为脚踝处的支撑点可以缓解脚踝的压力。
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高度小于1/3的第二支撑部22的高度,所述第三支撑部23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的高度。所述第二支撑部22突出于所述垫体本体的水平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水平长度。以上尺寸的设定均根据个体差异满足患者舒适度的需求,突出于垫体的第二支撑部22与第三支撑部23之间的过度,可以用于与膝盖处的贴合固定,增加患者舒适度。
所述固定带组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上端的第一固定带4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下端的第二固定带42以及设在所述第三支撑部23下端的第三固定带43。固定带可以采用弹力带或非弹力带,通过粘扣或者固定扣调节松紧,更好的定位,第一固定带41用于固定大腿上部,其应位于髋关节术后切口与膝盖之间,第二固定带42在膝盖至小腿中上段处,第三固定带43在小腿中点下方至脚踝处,此种固定方式既避开切口和关节骨突处,又可稳定固定。
另外,为了方便拆洗,保证卫生需求,所述第一垫体1、所述第二垫体2和所述调节垫体3外侧均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之间通过粘接或者固定扣固定。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采用调节垫体3的结构形式,患者采用平躺姿势,左右垫体组合成固定垫,大腿根部之间为第一支撑部21,大腿置于第二支撑部22内,小腿自然放置在第三支撑部23的位置上。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调节垫体3的结构形式,且患者采用侧卧位姿势,可见在满足髋关节置换术后外展安全角度的前提下,具有弧形面的第一支撑部21可减缓患者大腿根部的压力,同时,小腿和脚踝自然落在第三支撑部23的位置,可以使脚踝得以放松,减轻其压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垫体、第二垫体的结构设计使得防脱位效果更优,且患者的舒适度提升,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效固定术后假体防止脱位等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所述防脱位固定垫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垫体(1)和第二垫体(2)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垫体(1)和所述第二垫体(2)上的固定带组(4),其中,所述第一垫体(1)和所述第二垫体(2)具有相同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垫体(1)包括设置在上段的、具有一定弧度的第一支撑部(21),中段的、突出于垫体本体的、具有弧面凹槽的第二支撑部(22),下段的、具有平缓倾斜表面的第三支撑部(23);
所述固定带组(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上端的第一固定带(4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下端的第二固定带(42)以及设在所述第三支撑部(23)下端的第三固定带(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垫体(1)和所述第二垫体(2)之间设置有调节垫体(3),所述调节垫体(3)至少为1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体(1)、所述第二垫体(2)和所述调节垫体(3)外侧均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之间通过粘接或者固定扣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高度小于1/3的第二支撑部(22)的高度,所述第三支撑部(23)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突出于所述垫体本体的水平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水平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体(1)和所述第二垫体(2)为类T型结构,其底角设置在60°-7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41)、第二固定带(42)和第三固定带(43)采用粘扣或者卡扣的可调节的固定方式。
CN201922000069.5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23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0069.5U CN211023402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0069.5U CN211023402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3402U true CN211023402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45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006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23402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34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2758A (zh) * 2024-01-11 2024-0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髋关节防脱位装置
CN117562758B (zh) * 2024-01-11 2024-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髋关节防脱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2758A (zh) * 2024-01-11 2024-0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髋关节防脱位装置
CN117562758B (zh) * 2024-01-11 2024-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髋关节防脱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97551A (en) Skeletal support pillow
US20150208812A1 (en) Body support and alignment pillow
CN202665763U (zh) 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
US9044324B2 (en) Selectively adjustable arm and shoulder support
US5040525A (en) Undergarment device for treating hip displacement and dislocation
US9827133B1 (en) Selectively adjustable arm and shoulder support
KR20120015286A (ko) 신체 정렬을 위한 신체 자세교정 보조구
US20030130696A1 (en) Method and portable apparatus for spinal adjustment
US9668902B1 (en) Selectively adjustable arm and shoulder support
US10610400B1 (en) Selectively adjustable arm and shoulder support
CN211023402U (zh) 一种可调节髋关节假体防脱位固定垫
KR200472601Y1 (ko) 산욕용 골반교정 벨트
US20050171460A1 (en) Variable arm abduction orthosis
CN201342026Y (zh) 体位保持垫
CN206548742U (zh) 用于下肢的平卧垫脚装置
CN205569230U (zh) 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患者康复的搁腿枕
CN213283986U (zh) 一种两用型髋关节防脱位辅助垫
CN209137157U (zh) 偏瘫患者上肢良肢位护理气垫
CN209966702U (zh) 一种骨科多功能体位垫
CN209154309U (zh) 一体式良肢位枕
CN2497754Y (zh) 上肢损伤治疗悬吊带
CN204684013U (zh) 一种适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防止假体脱位的翻身枕
CN2403385Y (zh) 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校正架
CN215535385U (zh) 一种可微动的颈胸部支具
CN217660548U (zh) 一种多功能垫腿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