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1804U - 一种三折叠电动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折叠电动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1804U
CN211021804U CN201921324774.4U CN201921324774U CN211021804U CN 211021804 U CN211021804 U CN 211021804U CN 201921324774 U CN201921324774 U CN 201921324774U CN 211021804 U CN211021804 U CN 211021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se
supporting part
bed body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47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华锋
季川祥
周陈华
王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eson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eson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eson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Keeson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247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1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1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1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折叠电动床,三折叠电动床包括:第一床体、第二床体和第三床体;其中,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依序于交界处可拆装固定连接或可旋转连接;当电动床水平铺开时,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处于同一水平;当电动床折叠时,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在厚度方向上折叠。本实用新型的三折叠电动床,通过将床体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后进行充分折叠减少电动床的长度,以缩减电动床的包装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三折叠电动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折叠电动床。
背景技术
传统家具多采用整体包装运输或零部件运输方式,前者运输不便,后者在销售地安装人工成本较高,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
为了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提高整个产品的可用价值成本占比,在包装方式和包装尺寸上作了很大的优化,但从根本上减少产品的包装尺寸才是主要出发点,以适应全球物流运输(如优比速UPS),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折叠电动床,以解决如何减小电动床体积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该三折叠电动床包括:第一床体、第二床体和第三床体;其中,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依序于交界处可拆装固定连接或可旋转连接;当电动床水平铺开时,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处于同一水平;当电动床折叠时,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在厚度方向上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底座和第一翻转机构;所述第二床体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三床体包括:第三支撑部、第三底座和第二翻转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面且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底座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座翻转;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面;所述第三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底座的顶面且枢轴连接,所述第二翻转机构与所述第三底座枢轴连接,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三支撑部相对于所述第三底座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床体还包括第四支撑部,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枢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床体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支撑部和所述第三底座枢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其中,所述第一底杆和所述第二底杆平行于所述第一底座至所述第三底座的方向,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三底座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底杆和所述第二底杆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三底座各自沿所述第一底杆至所述第二底杆方向延展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底杆至所述第二底杆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第四支撑件、第五支撑件和第六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七支撑件、第八支撑件、第九支撑件和第十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部包括:第十一支撑件、第十二支撑件、第十三支撑件、第十四支撑件、第十五支撑件和第十六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垂直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六支撑件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四支撑件平行,所述第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六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四支撑件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五支撑件和第六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支撑件和所述第五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七支撑件与所述第八支撑件平行,所述第九支撑件与所述第十支撑件平行,所述第七支撑件和所述第八支撑件垂直于所述第九支撑件和所述第十支撑件,所述第七支撑件与所述第八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七支撑件和所述第八支撑件的端面连接;所述第十一支撑件和所述第十二支撑件垂直于所述第十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十四支撑件,所述第十一支撑件、所述第十二支撑件、所述第十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十六支撑件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十三支撑件与所述第十四支撑件平行,所述第十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十六支撑件位于所述第十一支撑件与所述第十二支撑件之间,所述十一支撑件和所述第十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十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十四支撑件的端面连接,所述第十五支撑件和第十六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支撑件和所述第十五支撑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体、第二床体和第三床体中位于电动床边缘的支撑件的边沿设有开口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和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均包括:驱动装置、翻杆、滑轮组件;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二底座枢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翻杆枢轴连接;所述翻杆垂直于所述驱动装置推力的水平方向,所述翻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位于所述第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六支撑件的下方或所述第十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十六支撑件的下方;所述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杆、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滑轮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枢轴连接,所述滑轮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二底座枢轴连接,所述滑轮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滑轮枢轴连接,所述滑轮杆与所述翻杆与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承重部,所述承重部设置于第一底座和第三底座的内壁,且位于翻转机构的下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滑杆,所述防滑杆设置于任一床体顶面的边缘。
通过折叠设计减少电动床的长度,同时在设计上采用超薄结构,减少电动床的体积和包装尺寸。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折叠床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翻转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口槽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轮组件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床体,101-第一支撑部,1011-第一支撑件,1012-第二支撑件,1013-第三支撑件,1014-第四支撑件,1015-第五支撑件,1016-第六支撑件,102-第一底座,103-第一翻转机构;
2-第二床体,201-第二支撑部,2011-第七支撑件,2012-第八支撑件,2013-第九支撑件,2014-第十支撑件,202-第二底座,2021-第一底杆,2022-第二底杆;
3-第三床体,301-第三支撑部,3011-第十一支撑件,3012-第十二支撑件,3013-第十三支撑件,3014-第十四支撑件,3015-第十五支撑件,3016-第十六支撑件,302-第三底座,303-第二翻转机构,304-第四支撑部,305-连杆;
4-开口槽,4041-支撑杆,4042-第一滑轮,4043-第二滑轮;
5-驱动装置,6-翻杆,7-滑轮组件,701-滑轮杆,702-第一滑轮,703-第二滑轮,8-承重部,9-防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两端”、“两侧”、“端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部分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包装尺寸是指将长度与周长相加可得出包裹的总尺寸,其中周长是在最宽处围绕包裹或物体的完整距离,与长度垂直;长度是包裹或物体的最长的一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折叠电动床,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动床包装尺寸较大,无法适应全球物流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折叠床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包括: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和第三床体3;其中,所述第一床体1、所述第二床体2和所述第三床体3依序于交界处可拆装固定连接或可旋转连接;当电动床水平铺开时,所述第一床体1、所述第二床体2和所述第三床体3处于同一水平;当电动床折叠时,所述第一床体1、所述第二床体2和所述第三床体3在厚度方向上折叠。
电动床的体积较普通床一般较大,将其直接包装后运输无法充分利用运输空间。将电动床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三者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或可旋连接,如在床体相邻部分选择合适的位置打孔,再通过螺栓将承重性能较好的固定件固定于相邻床体,相邻床体连接成一个完成的电动床,需要折叠时,只需拆掉固定件和螺栓即可将三者折叠起来;再如相邻床体之间铰接或枢轴连接,相邻床体之间至少可旋转180度,需要折叠时,第一床体1和第三床体3相对于第二床体2朝相反方向分别旋转180度,分别折叠于第二床体2的顶面或底面;也可将可拆卸固定连接和可旋转连接结合起来,多个床体之间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折叠时,电动床的长度缩减至水平铺开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包装尺寸也随之缩小,突破大尺寸电动床在无法通过UPS方式运输的技术瓶颈,扩大全球配送范围,整体包装尺寸最好满足最大尺寸是长+2×宽+2×高<420cm。通过将电动床分成三个独立部分的方式进行折叠,降低电动床的长度,以减小包装尺寸,充分利用有限运输空间,提高单次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
优选地,采用可拆卸固定连的床体,在拆开对折后,最好增加一连接件用于固定折叠后床体的相对位置,防止两个床体之间发生滑动,损坏床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翻转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床体1包括:第一支撑部101、第一底座102和第一翻转机构103;所述第二床体2包括:第二支撑部201和第二底座202;所述第三床体3包括:第三支撑部301、第三底座302和第二翻转机构303;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01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102的顶面且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机构103与所述第一底座102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机构103可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101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座102翻转;所述第二支撑部201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202的顶面;所述第三支撑部301设置于所述第三底座302的顶面且枢轴连接,所述第二翻转机构303与所述第三底座302枢轴连接,所述第二翻转机构303可驱动所述第三支撑部301相对于所述第三底座302翻转。
支撑部之间以对应的底座之间的界线为边界。当第一床体1或第二床体2中的支撑部处于水平位置时,即翻转机构未开始工作,翻转机构位于相应的支撑部和底座之间,底座对支撑部起到支撑作用。当第一翻转机构103开始工作时,推动第一支撑部101以第一支撑部101与第一底座102枢轴连接轴为转轴相对于第一底座102向上翻转;当第二翻转机构303开始工作时,推动第三支撑部301以第三支撑部301与第三底座302枢轴连接轴为转轴相对于第三底座302向上翻转;支撑部与底座枢轴连接的位置根据需要翻转的方向选择设置。
第一床体1和第三床体3是模块化设计,不受位于电动床中部的第二床体2尺寸的影响,可以进行多种组合。需要调整床体长度时,仅需调整第二床体2的长度即可,不用大费干戈的调整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电动床折叠前后也仅需要调整三者之间的连接件,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床体3还包括第四支撑部304,所述第四支撑部304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01枢轴连接。
第三支撑部301的一端和第四支撑部304之间枢轴连接,第三支撑部301的另一端与第三底座302枢轴连接,第二翻转机构303驱动第三支撑部301以第三支撑部301与第三底座302之间的枢轴为转轴相对于第三底座302向上翻转,第四支撑部304跟随第三支撑部301翻转。此时,仅需一个翻转机构就可以驱动两个支撑部翻转,不必新增翻转机构,就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变形以适应人体曲线,不增加电动床的体积和重量,还可节约成本,有利于控制电动床的厚度,进而控制包装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床体3还包括连杆305,所述连杆30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支撑部304和所述第三底座302枢轴连接。
通过连杆305将第四支撑部304与第三底座302连接起来,连杆305可以限制第四支撑部304以连杆305为半径旋转,当第三支撑部301翻转至一定角度时,第四支撑部304与第三支撑部301枢轴连接的一端会跟随翻转,第四支撑部304的另一端受到连杆305的限制和支撑也会随之抬升;连杆305的长度根据需要具体调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第四支撑部304的另一端无法翻转抬升,第四支撑部304在连杆305的作用下旋转至一定高度,可以更好的适应人体曲线,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底座202包括:第一底杆2021和第二底杆2022;其中,所述第一底杆2021和所述第二底杆2022平行于所述第一底座102至所述第三底座302的方向,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三底座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底杆和所述第二底杆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三底座各自沿所述第一底杆至所述第二底杆方向延展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底杆至所述第二底杆的间距。
两底杆分别位于第一底座102和第三底座302的两侧的外壁,第一底座102和第三底座302通过两个底杆连接成一个整体;虽然底杆也可设置于第一底座102和第三底座302两侧的内壁,但没有设置在外侧的适用范围广;此外,第一底杆2021至第二底杆2022的距离与第一底座102和第三底座302的宽度相同,折叠时床体无法充分对折,不利于减少折叠后电动床的厚度和体积。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底座相向折叠时尽可能的缩减厚度和体积,进而缩减电动床的包装尺寸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运输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101包括:第一支撑件1011、第二支撑件1012、第三支撑件1013、第四支撑件1014、第五支撑件1015和第六支撑件1016;所述第二支撑部201包括:第七支撑件2011、第八支撑件2012、第九支撑件2013和第十支撑件2014;所述第三支撑部301包括:第十一支撑件3011、第十二支撑件3012、第十三支撑件3013、第十四支撑件3014、第十五支撑件3015和第十六支撑件3016;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01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012垂直于所述第三支撑件1013和所述第四支撑件1014,所述第一支撑件1011、所述第二支撑件1012、所述第五支撑件1015和所述第六支撑件1016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三支撑件1013与所述第四支撑件1014平行,所述第五支撑件1015和所述第六支撑件1016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01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012之间,所述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012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件1013和所述第四支撑件1014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五支撑件1015和第六支撑件10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支撑件1014和所述第五支撑件1015连接;所述第七支撑件2011与所述第八支撑件2012平行,所述第九支撑件2013与所述第十支撑件2014平行,所述第七支撑件2011和所述第八支撑件2012垂直于所述第九支撑件2013和所述第十支撑件2014,所述第七支撑件2011与所述第八支撑件2012分别与所述第七支撑件2011和所述第八支撑件2012的端面连接;所述第十一支撑件3011和所述第十二支撑件3012垂直于所述第十三支撑件3013和所述第十四支撑件3014,所述第十一支撑件3011、所述第十二支撑件3012、所述第十五支撑件3015和所述第十六支撑件3016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十三支撑件3013与所述第十四支撑件3014平行,所述第十五支撑件3015和所述第十六支撑件3016位于所述第十一支撑件3011与所述第十二支撑件3012之间,所述十一支撑件和所述第十二支撑件3012分别与所述第十三支撑件3013和所述第十四支撑件3014的端面连接,所述第十五支撑件3015和第十六支撑件30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支撑件3014和所述第十五支撑件3015连接。
电动床中包含多个支撑部,支撑部由多个支撑件连接形成支撑面起到床板的作用,支撑面可以是四边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优选规则的四边形或其简单变形,支撑件选用金属或其他高强度材料制成条状物,比如条状纯钢经切割制成支撑件,然后连接成长方形即可作为支撑面,床垫直接放置在该支撑面上即可供人休息;根据需要可增设新的支撑件接入已有的支撑部中提高支撑性。用支撑件制成的支撑部代替传统的床板,省去了传统木质床板切割、钻孔、组装等繁杂的工序,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大幅降低成本,还可以降低产品的质量和体积,方便运输。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口槽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和第三床体3中位于电动床边缘的支撑件的边沿设有开口槽4。
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和第三床体3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电动床,在三个床体中位于电动床边缘的支撑件边沿设置开口槽4,开口槽4可以沿所在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贯穿支撑件,多个支撑件上的开口槽4可以连成一圈,开口槽4的开口方向可以设置任意方向,最好朝下或朝向电动床的内部,用于安装卡紧件将面料固定,使得面料表面绷紧。例如,第一支撑件1011、第二支撑件1012、第三支撑件1013、第七支撑件2011、第八支撑件2012、十一支撑件、十二支撑件和十四支撑件上均设有开口朝向底座方向的开口槽4,这些支撑件的开口槽4连接成一圈,当用一整块面料覆盖全部支撑部的顶面时,可以用卡紧件将超出支撑部边缘的面料边缘卡入开口槽4中,使面料绷紧达到平整美观的效果。
但当需要折叠电动床时,需要拆除绷紧的面料防止损坏,为此,还可在其他床体边缘的支撑件上增设开口槽4,如第四支撑件1014、第九支撑件2013、第十支撑件2014和十三支撑件边沿设开口槽4,使得不同的支撑部形成独立的开口槽4圈,独立安装面料,折叠时则无需拆除面料,更方便。
此外,增设支撑部时,按照上述方式开设开口槽4即可打到相同的效果。同时,支撑部的边缘支撑件可以一体成型,并在弯折角处做成平缓过渡的圆弧形弯折,防止刮伤人体,且更美观。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轮组件的放大图,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翻转机构103和所述第二翻转机构303均包括:驱动装置5、翻杆6、滑轮组件7;其中,所述驱动装置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102或所述第二底座202枢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5的另一端与所述翻杆6枢轴连接;所述翻杆6垂直于所述驱动装置5推力的水平方向,所述翻杆6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滑轮组件7;所述滑轮组件7位于所述第五支撑件1015和所述第六支撑件1016的下方或所述第十五支撑件3015和所述第十六支撑件3016的下方;所述滑轮组件7包括:滑轮杆701、第一滑轮702和第二滑轮703;所述滑轮杆7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702枢轴连接,所述滑轮杆7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102或所述第二底座202枢轴连接,所述滑轮杆701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滑轮703枢轴连接,所述滑轮杆701与所述翻杆6与固定连接。
第一床体1和第三床体3中均设有翻转机构,两个翻转机构结构相同,但设置的位置根据驱动的支撑部不同做了调整。驱动装置5推力的方向与其驱动翻转的支撑部的翻转方向相同,翻杆6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滑轮组件7,用于传输驱动装置5的推力使床板翻转,同时滑轮杆701最好采用弯折设计,即中部先支撑部方向突起呈钝角,该钝角选用150度左右比较好。当驱动装置5开始工作时,翻杆6跟随转动带动滑轮杆701以翻杆6为转轴向相应的支撑部方向转动,第二滑轮703先与其上方的支撑件底面接触并在该底面滑动,促使支撑部相对于其对应的底座翻转,当该支撑部翻转至20度至30度时,第一滑轮702也与该支撑件的底面接触,两个滑轮同时在该底面滑动,推动支撑部继续翻转。仅一个滑轮时,床板翻转20度至30度时会出现非常大的阻力,增设另一个滑轮可以克服该阻力,保证床板平稳翻转。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承重部8,所述承重部8设置于第一底座102和第三底座302的内壁,且位于翻转机构的下方。
该承重部8既可以设置在介于第一滑轮702和第二滑轮703之间滑轮杆701的正下方,也可以设置在翻杆6的正下方,均可以阻止翻转机构向下超出对应底座的底面,从而控制电动床的厚度。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三折叠电动床翻转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还包括防滑杆9,所述防滑杆9设置于任一床体顶面的边缘。
防滑杆9根据支撑部翻转的方向,最好设置在翻转方向上,如第四支撑部304的远离第三支撑部301的边缘,当支撑部开始翻转时,防止床垫滑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10)

1.一种三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床体、第二床体和第三床体;
其中,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依序于交界处可拆装固定连接或可旋转连接;
当电动床水平铺开时,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处于同一水平;
当电动床折叠时,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在厚度方向上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床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底座和第一翻转机构;
所述第二床体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底座;
所述第三床体包括:第三支撑部、第三底座和第二翻转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面且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底座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座翻转;
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面;
所述第三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底座的顶面且枢轴连接,所述第二翻转机构与所述第三底座枢轴连接,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三支撑部相对于所述第三底座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床体还包括第四支撑部,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枢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床体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支撑部和所述第三底座枢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
其中,所述第一底杆和所述第二底杆平行于所述第一底座至所述第三底座的方向,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三底座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底杆和所述第二底杆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三底座各自沿所述第一底杆至所述第二底杆方向延展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底杆至所述第二底杆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第四支撑件、第五支撑件和第六支撑件;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七支撑件、第八支撑件、第九支撑件和第十支撑件;
所述第三支撑部包括:第十一支撑件、第十二支撑件、第十三支撑件、第十四支撑件、第十五支撑件和第十六支撑件;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垂直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六支撑件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四支撑件平行,所述第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六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四支撑件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五支撑件和第六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支撑件和所述第五支撑件连接;
所述第七支撑件与所述第八支撑件平行,所述第九支撑件与所述第十支撑件平行,所述第七支撑件和所述第八支撑件垂直于所述第九支撑件和所述第十支撑件,所述第七支撑件与所述第八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七支撑件和所述第八支撑件的端面连接;
所述第十一支撑件和所述第十二支撑件垂直于所述第十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十四支撑件,所述第十一支撑件、所述第十二支撑件、所述第十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十六支撑件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十三支撑件与所述第十四支撑件平行,所述第十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十六支撑件位于所述第十一支撑件与所述第十二支撑件之间,所述十一支撑件和所述第十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十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十四支撑件的端面连接,所述第十五支撑件和第十六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支撑件和所述第十五支撑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体、第二床体和第三床体中位于电动床边缘的支撑件的边沿设有开口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和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均包括:驱动装置、翻杆、滑轮组件;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二底座枢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翻杆枢轴连接;
所述翻杆垂直于所述驱动装置推力的水平方向,所述翻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滑轮组件;
所述滑轮组件位于所述第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六支撑件的下方或所述第十五支撑件和所述第十六支撑件的下方;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杆、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
所述滑轮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枢轴连接,所述滑轮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二底座枢轴连接,所述滑轮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滑轮枢轴连接,所述滑轮杆与所述翻杆与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承重部,所述承重部设置于第一底座和第三底座的内壁,且位于翻转机构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折叠电动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滑杆,所述防滑杆设置于任一床体顶面的边缘。
CN201921324774.4U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三折叠电动床 Active CN211021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4774.4U CN211021804U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三折叠电动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4774.4U CN211021804U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三折叠电动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1804U true CN211021804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29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4774.4U Active CN211021804U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三折叠电动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18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2549A (zh) * 2020-08-28 2020-12-04 刘静 一种可折叠的多功能护理床
WO2022088574A1 (zh) * 2020-10-27 2022-05-05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折叠电动床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2549A (zh) * 2020-08-28 2020-12-04 刘静 一种可折叠的多功能护理床
CN112022549B (zh) * 2020-08-28 2021-08-24 鹤壁市人民医院 一种可折叠的多功能护理床
WO2022088574A1 (zh) * 2020-10-27 2022-05-05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折叠电动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6047A (zh) 一种三折叠电动床
CN211021804U (zh) 一种三折叠电动床
CN201630585U (zh) 一种绘图桌
CN106037285B (zh) 一种书柜
KR102153108B1 (ko) 접이식 운반카트
CN201001498Y (zh) 一种折叠升降式笔记本电脑桌
CN201108198Y (zh) 可折叠的椅子
CN202919546U (zh) 多功能可翻折桌
CN110282219B (zh) 一种折叠式物流托盘
KR20160115231A (ko) 접이식 다용도 테이블
GB2623169A (en) Folding table
KR101601937B1 (ko) 침대 겸용 책상
CN108013642B (zh) 一种便携式多床身折叠床
CN211632538U (zh) 一种儿童就餐用餐桌
CA2792935A1 (en) Folding chair
CN209931823U (zh) 一种便携式户外用桌子
CN210896283U (zh) 一种广告编导用旋转演示板
CN211186235U (zh) 一种可折叠双层桌子
CN211065550U (zh) 一种艺术设计用折叠绘图桌
CN210748426U (zh) 一种服装用陈列展示装置
CN219578463U (zh) 一种折叠桌具
CN209984105U (zh) 一种可折叠洗澡盆
CN219125632U (zh) 可收纳式桌椅
CN210643338U (zh) 应用于椅子上可360度旋转的写字板结构
CN220965990U (zh) 一种宠物碗升降折叠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