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8357U -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8357U
CN211018357U CN201922493090.3U CN201922493090U CN211018357U CN 211018357 U CN211018357 U CN 211018357U CN 201922493090 U CN201922493090 U CN 201922493090U CN 211018357 U CN211018357 U CN 211018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resistor
circuit
detectio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30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敏
李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30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8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8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83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耳机充电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所述电路包括:接入检测模块包含升压供电单元,接入检测模块用于在待充电设备接入时,向微控制模块发送高电平信号;微控制模块,用于接收高电平信号,并导通升压供电单元和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以使升压供电单元向待充电设备供电;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电流,并将充电电流输出至微控制模块;微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值时,关闭升压供电单元和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避免了采用CPLD带来成本的上升、布局空间紧张以及软件开发的投入,节约成本、布线空间。

Description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耳机充电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包含充电仓和一对耳机两个部分,目前,耳机和充电仓之间通常采用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通讯,充电仓内的CPLD将升压后的充电电源电压进行调制输出到耳机端,耳机上的CPLD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再将收到的信号传送给BT IC(BlueToothIntegrated Circuit蓝牙芯片)。CPLD IC价格较高,使用CPLD方案进行通讯,一方面会使成本上涨,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耳机内布线空间更加紧张,而且还要增加软件研发投入。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布线难度低、成本低的无线耳机充电检测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检测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接入检测模块、充电电流检测模块及微控制模块;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端和连接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受控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
所述接入检测模块包含升压供电单元,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设备接入时,向所述微控制模块发送高电平信号;
所述微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高电平信号,并导通所述升压供电单元和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以使所述升压供电单元向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
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电流,并将所述充电电流输出至所述微控制模块;
所述微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值时,关闭所述升压供电单元和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
优选地,所述接入检测模块包括接入检测单元、升压供电单元及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信号端和待充电设备信号端连接,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连接;
所述升压供电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充电电源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检测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入检测模块还包括分压电路;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和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检测端、连接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电检测电路还包括通讯电路,所述通讯电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微控制模块的通讯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及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器、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检测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入检测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一MOS管;其中,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所述微控制模块、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待充电设备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二MOS管及第三MOS管;其中,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所述升压供电单元、所述充电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仓,所述充电仓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所述充电仓还包括容纳待充电设备的腔体,所述充电检测电路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及与所述充电检测电路匹配的耳机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检测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接入检测模块、通讯电路、充电电流检测模块及微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接入,在所述待充电设备接入时向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所述通讯电路,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和所述充电检测电路之间的通讯;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电流;所述微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值时,控制所述接入检测模块停止向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实现了耳机充电检测、充电仓和耳机之间通讯的功能;避免了采用CPLD带来成本的上升、布局空间紧张以及软件开发的投入,节约成本、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的接入检测模块及耳机端接入检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的通讯电路及耳机端通讯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的充电电流检测模块及耳机端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MCU 微控制模块 BT IC 蓝牙芯片
100 接入检测模块 110 耳机端接入检测模块
200 通讯电路 210 耳机端通讯电路
300 充电电流检测模块 310 耳机端充电电流检测模块
P1 连接器 C1 第一电容
P2 耳机端连接器 R1~R9 第一至第九电阻
Q1~Q5 第一至第五MOS管 V 电池电压端
101 接入检测单元 VDD 耳机端电池电压端
102 升压供电单元 VC 充电电源端
103 开关电路 E 耳机信号端
104 分压电路 Charge IC 充电芯片
D1 第一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路包括:接入检测模块100、充电电流检测模块300及微控制模块MCU。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00、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300都与所述微控制模块MCU连接,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连接器P1的输出端,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00、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300都与所述连接器P1连接。
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00包含升压供电单元102,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00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设备接入时,向所述微控制模块MCU发送高电平信号。
易于理解的是,所述待充电设备具有和本充电检测电路匹配的连接器,通过所述连接器接入所述连接P1,以接入本充电检测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待充电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为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具备与所述充电检测电路匹配的接口。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充电检测电路设置在所述无线耳机匹配的充电仓内为基础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耳机充电的流程为:将无线耳机放入充电仓,充电仓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接入,将电池电压升高以向所述无线耳机供电;无线耳机检测到接入充电仓,自动关机;在充电过程中,无线耳机保持关机状态;将无线耳机从充电仓取出,无线耳机自动开机;在耳机充满电之后,若所述无线耳机未从充电仓中取出,所述无线耳机不会自动开机。
需要说明的是,存在无线耳机电量耗尽或充电仓电量耗尽的情况。在无线耳机放电过度、没电时,所述无线耳机放入充电仓,所述充电仓仍能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的接入,并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在所述充电仓电池电量耗尽时,所述无线耳机放入所述充电仓,所述无线耳机仍会自动关机,在所述无线耳机未拿出时,所述无线耳机不会自动开机。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无线耳机充电的流程,充电仓一侧的充电检测电路主要完成的功能为: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接入时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充满时停止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另一方面,向所述无线耳机发送接入信号,使无线耳机自动关机;向所述无线耳机发出拿出信号,使所述无线耳机自动关机。
易于理解的是,为实现上述功能,充电仓一侧的充电检测电路需要包含:接入检测模块100、充电电流检测模块300及微控制模块MCU。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00执行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接入到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的功能,并为所述无线耳机供电。
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充电电流,并将所述充电电流输出至所述微控制模块MCU;
所述微控制模块MCU,用于接收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00发送的所述高电平信号,并导通所述升压供电单元102和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以使所述升压供电单元102向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还用于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值时,关闭所述升压供电单元102和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电流值为所述充电仓的充电截止电流,即,耳机充满电或耳机电量未充满但耳机被取出时的充电电流,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300实时检测充电电流,并将所述充电电流值发送至所述微控制模块MCU,所述微控制模块MCU根据所述充电截止电流判断此时是否停止充电,在所述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预设电流值时,控制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00中的升压供电单元102停止向所述无线耳机充电。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00接收到所述微控制模块MCU发送的控制信号,关闭电池电压升压,停止为所述无线耳机供电。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上述电路,实现了充电设备接入时为所述充电设备充电,所述充电设备充满时停止为所述充电设备充电,充电仓电能耗尽时通知所述待充电设备,以防所述待充电设备误开机;实现了耳机充电检测、充电仓和耳机之间通讯的功能;避免了采用CPLD带来成本的上升、布局空间紧张以及软件开发的投入,节约成本、空间。
基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本结构框图除充电仓侧充电检测电路,还包括与之匹配耳机侧电路,所述耳机侧电路包括:蓝牙芯片BT IC、耳机端接入检测模块110、耳机端通讯电路210、耳机端充电电流检测模块310,依次和充电仓侧充电检测电路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充电设备以无线耳机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充电检测电路还包括通讯电路200,所述通讯电路200,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和所述充电检测电路之间的通讯;所述通讯电路200的输入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MCU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讯电路200的输出端和所述连接器P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通讯电路200和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00、充电电路检测模块300之间互不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无线耳机的充电过程,所述充电仓在电量耗尽时无法为所述无线耳机供电,此时需要向通知所述无线耳机关闭自动开机功能;所述通讯电路200可用于所述充电仓和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通讯,完成上述步骤,以防止所述无线耳机的误开机。
所述耳机端接入检测模块110、耳机端通讯电路210、耳机端充电电流检测模块310和连接器P2连接,所述耳机端接入检测模块110、耳机端通讯电路210和所述蓝牙芯片BT IC连接。
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00包括分压电路104、接入检测单元101、升压供电单元102及开关电路103。
所述分压电路104的第一端和电池电压端V连接,所述分压电路104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入检测单元101的检测端、连接器P1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接入检测单元101的信号端和待充电设备信号端连接,所述接入检测单元101的输出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MCU连接,所述接入检测单元101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V连接;
所述升压供电单元102的控制端和所述开关电路103的第一端、充电电源端VC连接,所述开关电路103的输出端和所述接入检测单元101的检测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103的受控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MCU连接,所述开关电路103的第三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V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耳机的充电过程可分为:耳机未接入、检测到耳机接入、为耳机充电。即,耳机未接入时充电电源端VC的电压等于电池电压,在检测到耳机接入时,将所述充电电源端VC的电压拉高到充电电压,为所述耳机充电,在充电结束时,将所述充电电源端VC的电压恢复到电池电压。
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的接入检测模块及耳机端接入检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所述接入检测单元101,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接入,并将接入信号发送给所述微控制模块MCU。
所述接入检测单元101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一MOS管Q1,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电池电压端V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电路103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和所述微控制模块MCU、所述第五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待充电设备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升压供电单元102,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设备接入时,接收所述微控制模块MCU发送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使充电电源端VC升压为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配置需求,所述升压供电单元为BOOST IC(升压芯片),在耳机未接入所述电路时,微控制模块MCU向所述接入检测模块输出高电平,根据所述BOOST IC的特性,所述充电电源端VC此时等于电池电压。本实施例中以充电电压为5V,电池电压为3.7V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开关电路103,用于受所述微控制模块MCU控制开启或关闭所述充电电源端VC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
所述开关电路103包括第六电阻R6、第二MOS管Q2及第三MOS管Q3,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V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MCU、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和所述升压供电单元102、所述充电电源端VC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和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3的源极和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分压电路104,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设备接入时,分压所述接入检测单元101检测端的电压。
所述分压电路104包括第一二极管D1及第三电阻R3;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电池电压端V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器P1、所述接入检测单元101的检测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MOS管为P沟道耗尽型MOS管。
所述耳机端接入检测模块110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四MOS管Q4、充电芯片Charge IC。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和所述连接器P2的输出端、所述充电芯片ChargeIC控制端、所述第四MOS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MOS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MOS管Q4的漏极和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所述蓝牙芯片BT IC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和耳机电池电压端VDD连接。所述第四MOS管Q4为N沟道耗尽型MOS管,耳机端MOS管均为N沟道耗尽型MOS管。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端电池电压端电压为1.8V。
需要说明的是,在耳机未放入时,此时微控制模块MCU输出高电平,由于升压供电单元102的作用,此时所述充电电源端VC等于电池电压3.7V。受到经过第六电阻R6第一端连接的电池电压端V的作用,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电压差为零,所述第二MOS管Q2截止。由于分压电路104的作用,此时所述连接器P1输入端的电压为电池电压3.7减去所述第一二极管D2的管压降,由于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一端连接的电池电压端V的作用,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和栅极电压差为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管压降。同理,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和源极电压差也为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管压降。即,是第一、第二、第三MOS管,在所述耳机未接入时都截止。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应的,此时所述耳机端接入检测模块110中,所述连接器P2悬空,所述第四MOS管Q4截止,蓝牙芯片BT IC输出高电平。
需要说明的是,在耳机接入时,所述连接器P1和所述连接器P2相互连接。分压电路104和耳机侧接入检测模块110中的第七电阻R7形成下地回路。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七电阻R7为所述第一MOS管Q1提供了分压,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电压下降,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栅极电压差达到导通电压,则所述耳机信号端E输出高电平,耳机端的第四MOS管Q4导通,蓝牙芯片BT IC输出低电平。充电芯片Charge IC的输入阻抗为高阻抗。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到耳机接入后,开始为所述耳机充电。在上述过程中,由于耳机的接入所述第一MOS管Q1导通,所述耳机信号端E输出高电平,所述微控制模块MCU的信号接收端检测到所述耳机信号端输出高电平,向所述升压供电单元102发送控制信号。所述微控制模块MCU输出低电平,电压值为零,所述微控制模块MCU控制所述升压供电单元102升压,所述升压供电单元102由于自身特性拉高所述充电电源端VC到5V充电电压。开关电路103中,所述第二、第三MOS管Q3的栅极源极电压差大于导通电压,完全导通,所述第一MOS管Q1截止,所述耳机信号端E回复低电平。
需要说明的是,耳机端的所述第四MOS管Q4,保持导通状态,所述蓝牙芯片BT IC的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具体实施中,上述电压端、电源端的具体电压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制。
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的通讯电路及耳机端通讯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所述通讯电路200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V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微控制模块MCU的通讯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器P1连接。所述微控制模块MCU的通讯端具有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包含UART-TX(发送端)、UART-RX(接收端),以便于和所述耳机端实现双向通讯。
所述耳机端通讯电路210包括第五MOS管Q5、第九电阻R9,所述第五MOS管Q5的漏极和耳机端连接器P2连接,所述第五MOS管Q5的漏极和所述耳机端连接器P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和所述耳机端电池电压端VDD、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MOS管Q5的源极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所述蓝牙芯片BT IC的通信端连接,所述蓝牙芯片的通讯端具有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包含UART-TX(发送端)、UART-RX(接收端),以便于和所述充电仓实现双向通讯。
所述第五MOS管Q5用于通讯电平的转换,实现所述耳机和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的双向通讯。在所述耳机接入所述充电仓时,若所述充电仓的微控制模块MCU输入高电平,则第五MOS管Q5截止,耳机端的第九电阻R9起到上拉电压的作用,耳机端输出高电平;若充电仓的微控制模块MCU输入低电平,所述第五MOS管Q5内部的二极管导通,源极电压被拉低,耳机端输出低电平;若耳机端输入高电平,则所述第五MOS管截止,所述第二电阻R2起到上拉电压的作用,充电仓端输出高电平;若耳机端输入低电平,所述第五MOS管Q5的源极栅极电压差大于导通电压,耳机端输出低电平。
需要说明的是,在充电仓电池电量耗尽时,此时充电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电流低于预设电流值,但由于所述充电仓电池电量耗尽此时耳机端连接器P2近乎悬空,由于通讯电路200的作用,此时所述耳机端输入低电平,第五MOS管Q5导通,耳机端输出低电平,仍处于接入状态,防止误开机。
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的充电电流检测模块及耳机端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300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
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MC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器P1的输入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耳机端充电电流检测模块接地,在所述耳机放入所述充电仓时,接入检测模块100中的充电电源端VC、所述第二、第三MOS管、第一电阻R1和耳机端电路形成一个回路,所述微控制模块MCU检测端和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300连接,检测所述第一电阻R1两端的电压根据所述电压可获得回路总电流,再减去耳机中所述第七电阻R7消耗的电流可以获得耳机的充电电流。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上述电路,节约了耳机、耳机充电仓的布线空间,降低成本,满足了耳机充电检测和充电仓与耳机通讯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仓,所述充电仓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所述充电仓还包括容纳待充电设备的腔体,所述充电检测电路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充电仓包含上述实施例所述充电检测电路,所述充电仓可获得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及与所述充电检测电路匹配的耳机电路。所述充电系统包含上述实施例所述充电检测电路及匹配的耳机电路,所述充电系统可获得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接入检测模块、充电电流检测模块及微控制模块;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端和连接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受控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
所述接入检测模块包含升压供电单元,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用于在待充电设备接入时,向所述微控制模块发送高电平信号;
所述微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高电平信号,并导通所述升压供电单元和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以使所述升压供电单元向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
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电流,并将所述充电电流输出至所述微控制模块;
所述微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值时,关闭所述升压供电单元和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检测模块包括接入检测单元、升压供电单元及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信号端和待充电设备信号端连接,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第一端和电池电压端连接;
所述升压供电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充电电源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检测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检测模块还包括分压电路;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和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检测端、连接器的输入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器的输入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检测电路还包括通讯电路,所述通讯电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微控制模块的通讯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及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连接器、所述接入检测单元的检测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检测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一MOS管;其中,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所述微控制模块、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待充电设备的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二MOS管及第三MOS管;其中,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电压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微控制模块、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所述升压供电单元、所述充电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9.一种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仓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所述充电仓还包括容纳待充电设备的腔体,所述充电检测电路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10.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检测电路及与所述充电检测电路匹配的耳机电路。
CN201922493090.3U 2019-12-30 2019-12-30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18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3090.3U CN211018357U (zh) 2019-12-30 2019-12-30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3090.3U CN211018357U (zh) 2019-12-30 2019-12-30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8357U true CN211018357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2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309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18357U (zh) 2019-12-30 2019-12-30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835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414A (zh) * 2020-09-25 2020-12-18 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12366797A (zh) * 2020-12-03 2021-02-12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Tws充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2531813A (zh) * 2020-11-17 2021-03-19 深圳市易优斯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充电器和无线设备充电器检测方法
CN113295957A (zh) * 2021-06-04 2021-08-24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测试控制装置、方法及微控制单元
CN113346600A (zh) * 2021-08-09 2021-09-03 深圳市微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主从充电设备的充电方法和主从充电设备
CN113991762A (zh) * 2020-07-27 2022-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4333819A (zh) * 2021-12-24 2022-04-12 深圳市悦尔声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充电仓调控功能的tws耳机及其调控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1762A (zh) * 2020-07-27 2022-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2099414A (zh) * 2020-09-25 2020-12-18 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12531813A (zh) * 2020-11-17 2021-03-19 深圳市易优斯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充电器和无线设备充电器检测方法
CN112366797A (zh) * 2020-12-03 2021-02-12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Tws充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3295957A (zh) * 2021-06-04 2021-08-24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测试控制装置、方法及微控制单元
CN113295957B (zh) * 2021-06-04 2023-03-10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测试控制装置、方法及微控制单元
CN113346600A (zh) * 2021-08-09 2021-09-03 深圳市微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主从充电设备的充电方法和主从充电设备
CN114333819A (zh) * 2021-12-24 2022-04-12 深圳市悦尔声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充电仓调控功能的tws耳机及其调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18357U (zh) 充电检测电路、充电仓及充电系统
CN104158255A (zh) 充放电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的移动电源
CN101938148B (zh) 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及电池供电设备
CN103825329A (zh) 一种双向电源转换电路
CN208571653U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电充电结束后低功耗转换系统
CN203660579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7490538U (zh) 超低功耗锂电池管理单元及并联应用系统
US8384356B2 (en) Self contained power source
CN103199595A (zh) 一种智能型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充电器
CN104348248B (zh) 启动电路及电子装置
CN205725042U (zh) 电动汽车充电桩辅助电源12v、24v兼容充电电路
CN101778156A (zh) 一种可以给其他手机充电的手机
CN110635543B (zh) 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
CN103368246B (zh) 一种带手机插入自动识别的后备电源控制系统
CN207819482U (zh) 一种充放电电路及装置
CN105680528A (zh) 一种双向电源电路
CN215498412U (zh) 双转换的ups电源
CN206100553U (zh) 一种带实时保护功能的应急led照明电路
CN205829205U (zh) 一种usb无线充电装置
CN114285128A (zh) 户外设备供电控制电路、户外设备供电系统及户外设备
CN210430980U (zh) 可充电电池供电装置
CN114421446A (zh) 户外设备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系统及户外设备
CN114204627A (zh) 一种低功耗,稳定的充电盒电路
CN209526556U (zh) 电源切换电路
CN203151187U (zh) 一种智能型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