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5283U - 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5283U
CN211015283U CN201922435841.6U CN201922435841U CN211015283U CN 211015283 U CN211015283 U CN 211015283U CN 201922435841 U CN201922435841 U CN 201922435841U CN 211015283 U CN211015283 U CN 211015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support
opening
stopp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358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轩
张宣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 Kun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 Kun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 Kun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 Kun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358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5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5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52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用于将适配卡固定于电子设备的机壳,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止挡结构;所述第一支架枢接于所述机壳,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至将所述适配卡压置于所述机壳的工作位;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连接,以使处于所述工作位的所述第二支架能够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切换,处于锁止位,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止挡结构与所述机壳相对固定,处于解锁位,所述第二支架脱离所述止挡结构的限制。该固定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借助工具就可快速安装或拆卸适配卡,省时省力,且在拆装过程中没有零件脱落,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比如服务器)的主机包括多个插槽,用于插入适配卡(比如绘图卡、网络卡或视频卡等),作为扩充电子设备主板功能的手段,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将适配卡插入对应插槽后,还需将适配卡固定在机壳上,目前常用的方式为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将适配卡与机壳固定,这样,安装或拆卸适配卡时,均通过拆装工具一一锁死或拆卸螺丝,不仅耗费时间,且在拆装过程中,螺丝容易落入主机内造成短路等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适配卡拆装耗时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借助工具就可快速安装或拆卸适配卡,省时省力,且在拆装过程中没有零件脱落,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将适配卡固定于电子设备的机壳,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止挡结构;
所述第一支架枢接于所述机壳,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至将所述适配卡压置于所述机壳的工作位;
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连接,以使处于所述工作位的所述第二支架能够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切换,处于锁止位,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止挡结构与所述机壳相对固定,处于解锁位,所述第二支架脱离所述止挡结构的限制。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用于将适配卡与电子设备的机壳相对固定,安装适配卡时,可将适配卡的部分与机壳配合,人为转动第一支架,带动第二支架随之转动至第二支架能够将适配卡压置在机壳的工作位,之后使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滑动至与止挡结构配合的锁止位,通过止挡结构限制第二支架和机壳的相对位置,即处于锁止位的第二支架受止挡结构的限制而无法转动,从而实现适配卡与机壳的相对固定;拆卸适配卡时,反向操作即可。
由上可见,该方案提供的固定装置,操作者无需使用工具即可实现适配卡的拆装,拆装效率高,省时省力,并且在拆装过程中无需将任何零部件拆卸下来,也即没有零部件脱落,安全可靠。
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以释放弹性变形能至所述第二支架,以使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保持在所述锁止位。
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一者具有朝向另一者的开口滑槽,另一者具有与所述开口滑槽滑动配合的延伸肋;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还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卡孔部和卡扣部,所述卡孔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一者,所述卡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另一者;所述卡扣部伸入所述卡孔部内,且能够与所述卡孔部卡合固定,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孔部处于卡合固定状态,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具有设定的滑动间隙;并且,所述第二支架处于锁止位,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孔部卡合固定。
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卡孔部具体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卡扣部具体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侧壁设有开孔,所述第二支架的顶壁具有与所述开孔连通的开口,所述卡孔部包括所述开口和所述开孔,且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二支架的滑动方向上具有预设长度,以使所述卡扣部的卡扣能够在所述开口内滑动。
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止挡结构包括固接于所述机壳的止挡件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凸出部,所述止挡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机壳连接的安装座和自所述安装座向所述第二支架伸出的止挡肋,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锁止位,所述止挡肋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凸出部,以阻止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凸出部呈台阶状结构,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相对靠近所述止挡肋,所述第二凸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凸部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锁止位,所述止挡肋覆盖所述第二凸部,且与所述第一凸部抵接。
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止挡结构具体包括两组相互配合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止挡件,两个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与其滑动方向相平行的两相对侧面。
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两个所述凸出部在所述第二支架的滑动方向上错开布置。
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支架的转动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滑动方向相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机壳和适配卡,所述机壳具有容置所述适配卡的卡主体的容置空间;还包括将所述适配卡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
由于上述固定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固定装置的电子设备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论述。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机壳的一侧壁设有朝外延伸的凸缘部,所述卡主体固接有连接片,所述卡主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状态下,所述连接片的至少部分搭接于所述凸缘部;所述第一支架具体枢接于所述凸缘部;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工作位时,第二支架能够将所述连接片压抵于所述凸缘部。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凸缘部连接的枢接座,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枢轴与所述枢接座枢接。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枢接座一体成形地连接于所述凸缘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各部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机壳与固定装置组装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固定装置的第二支架处于锁止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固定装置的第二支架处于解锁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机壳100,底壁110,第一侧壁120,凸缘部121,第二侧壁130,容置空间140;
适配卡200,卡主体210,连接片220,直线段221,弯折段222;
固定装置300,枢轴310,枢接座320;
第一支架330,第一架本体331,延伸肋332,卡扣部333,限位杆334;
第二支架340,第二架本体341,卡孔部342,开孔3421,开口3422,开口滑槽343,限位孔344,压抵部345;
凸出部350,第一凸部351,止挡面352,第二凸部353;
弹簧400;
止挡件500,安装座510,止挡肋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
请参考图1至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各部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向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机壳与固定装置组装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固定装置的第二支架处于锁止位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固定装置的第二支架处于解锁位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包括机壳100和内置于机壳100的各电子元件,通常,机壳100包括一底壁110和多个侧壁,几者围合能够形成容纳电子元件的容置空间140。
为扩充电子设备的功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机壳100内通常设有汇流排插槽(图中未示出),以方便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安装适配卡200,本文的核心就在于提供一种固定装置300,方便用户通过该固定装置300快速拆卸适配卡200。
固定装置300包括第一支架330、第二支架340和止挡结构,其中,第一支架330枢接于机壳100,且能够带动第二支架340转动至将适配卡200压置于机壳100的工作位;第二支架340与第一支架330滑动连接,以使处于工作位的第二支架340能够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切换,处于锁止位,第二支架340通过止挡结构与机壳100相对固定,处于解锁位,第二支架340脱离止挡结构的限制,即第二支架340处于能够自由转动的位置。
安装适配卡200时,可将适配卡200的部分与机壳100配合,人为转动第一支架330,带动第二支架340随之转动至工作位,在该工作位,第二支架340能够将适配卡200的所述部分压置在机壳100上,之后使第二支架340相对第一支架330滑动至与止挡结构配合的锁止位,通过止挡结构限制第二支架340和机壳100的相对位置,即处于锁止位的第二支架340受止挡结构的限制而无法转动,从而实现适配卡200与机壳100的相对固定;拆卸适配卡200时,反向操作即可。
由上可见,该方案提供的固定装置300,操作者无需使用工具即可实现适配卡200的拆装,拆装效率高,省时省力,并且在拆装过程中无需将任何零部件拆卸下来,也即没有零部件脱落,安全可靠。
图示实例中,机壳100包括第一侧壁120和第二侧壁130,两个侧壁邻接设置,为方便描述,定义图中所示出的机壳100部分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高度方向为Z轴方向,在此基础上,各部件处于组装状态下,相对靠近底壁110的方向为下,相对远离底壁110的方向为上,相对靠近容置空间140的方向为内,相对远离容置空间140的方向为外。
该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0的上端沿X轴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凸缘部121,固定装置的第一支架330具体枢接于凸缘部121。
凸缘部121连接有枢接座310,第一支架330具体通过枢轴320与枢接座310枢接。
具体设置时,枢接座310可以与凸缘部121一体成型,以提高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如图1所示,凸缘部121的外端可卷绕形成具有枢接孔的枢接座310。
当然,在其他的例子中,枢接座310也可单独成型,再与凸缘部121固接。
图示实例中,枢轴320的轴线方向,即第一支架330的转动轴线方向沿Y轴方向延伸。
第二支架340设于第一支架330的内端,为方便设置,第二支架340相对第一支架330的滑动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即第二支架34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支架330的转动轴线方向相垂直设置。
朝机壳100内转动第一支架330,以图1所示方位,即顺时针转动第一支架330,可带动第二支架340与凸缘部121搭接,反方向转动,可带动第二支架340脱离凸缘部121。
适配卡200包括卡主体210和与卡主体210固接的连接片220,对应于适配卡200安装在机壳100内的位置,连接片220靠近第一侧壁120设置,且连接片220具有能够搭接在凸缘部121上的结构。
图示方案中,连接片220具体呈L形结构,包括沿Z轴方向延伸的直线段221和自直线段221的上端向外弯折的弯折段222。
为便于后续安装,弯折段222优选与直线段221相垂直设置,也即弯折段222沿X轴方向向外弯折,这样,适配卡200插入机壳100内对应的插槽后,连接片220的弯折段222搭接于凸缘部121上,且基本与凸缘部121贴合。
安装适配卡200时,先将第二支架340转动至脱离凸缘部121且不干涉适配卡200插接的位置,如图1所示位置,接着将适配卡200的卡主体210插入机壳100内的插槽,此时,固接于卡主体210的连接片220的弯折段222搭接在凸缘部121上,然后朝机壳100内方向转动第二支架340,使其压置在弯折段222上,最后使第二支架340滑动至锁止位,如此,即可相对固定适配卡200和机壳100,如图2所示状态。
拆卸适配卡200时,反向操作即可,不再详述。
不难理解,第二支架340处于被凸缘部121支撑的位置即为前述工作位。
其中,连接片220通过其直线段221与适配卡200的对应侧面固接,直线段221的高度优选与适配卡200的高度至少相当,如此可增大连接片220与适配卡200的连接面积,确保两者的连接可靠性,可以理解,固定装置是通过限制连接片220的弯折段222与机壳100的相对位置来相对固定适配卡200和机壳100,所以,在保证连接片220与卡主体210连接可靠性的基础上,能够提高适配卡200的固定效果。
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之间设置弹性件,通过弹性件释放弹性变形能至第二支架340,而将第二支架340保持在锁止位,如此可避免因误触第二支架340而将其从锁止位滑开。
不难理解,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第二支架340自锁止位向解锁位滑动时,弹性件能够储存弹性变形能,当施加于第二支架340的外力消失后,弹性件释放该弹性变形能至第二支架340,使其保持在锁止位。
实际设置时,弹性件具体可选用弹簧400,当然,也可选用其他弹性件,比如波纹管等。
具体的方案中,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中,一者具有朝向另一者的开口滑槽343,另一者具有与该开口滑槽343滑动配合的延伸肋332,组装后,延伸肋332插入开口滑槽343,使得两者滑动连接,且延伸肋332和开口滑槽343的配合结构同时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之间还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两者脱离,通过限位结构也能限制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相对滑动的位置。
限位结构具体可以如下设置: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中,一者形成有卡孔部342,另一者形成有卡扣部333,卡扣部333伸入卡孔部342内,能够与卡孔部342卡合固定,在卡孔部342和卡扣部333处于卡合固定的状态下,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之间具有设定的滑动间隙,此时,第二支架340能够向第一支架330所在方向滑动,可理解该设定的滑动间隙为第二支架340的滑动范围,当第二支架340滑动至与第一支架330相抵时,第二支架340无法继续滑动,此位置为滑动的一个极限位置,自此位置第二支架340远离第一支架330方向滑动的另一极限位置为卡扣部333与卡孔部342卡合固定的位置。
具体的,在第二支架340处于相对固定适配卡200和机壳100的锁止位时,第二支架340与第一支架330之间的相对位置应当也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以确保固定适配卡200的可靠性,也就是说,具体配置时,当第二支架340处于锁止位时,卡扣部333与卡孔部342卡合固定。
下面以图示实例详细说明上述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的滑动配合结构以及限位结构。
图示实例中,第一支架330包括第一架本体331,延伸肋332和卡扣部333自第一架本体331的内端沿X轴方向向第二支架340延伸。
第二支架340包括第二架本体341,开口滑槽343和卡孔部342具体形成于第二架本体341,这样设置,第二架本体341大致呈空心结构,显然,开口滑槽343和卡孔部342均沿X轴方向延伸。
具体的,第二架本体341朝向第一支架330的侧壁,即第二架本体341的外侧壁设有开孔3421,第二架本体341的顶壁具有与该开孔3421连通的开口3422,前述卡孔部342包括开孔3421和开口3422,该开口3422在第二支架340的滑动方向(即X轴方向)上具有预设长度,以使组装后,卡扣部333的卡扣能够在该开口3422内滑动。
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组装时,延伸肋332插入第二架本体341的开口滑槽343内,使得第二架本体341可滑动地设置其上,同时,卡扣部333伸入对应的开孔3421内,且其卡扣位于开口3422位置,能够与开口3422卡合固定。
卡扣部333的卡扣通过与开口3422的外侧壁相抵而卡合固定,此状态如图4和图6所示,此时,因受卡扣部333的卡扣的限制,第二支架340无法向远离第一支架330的方向滑动,第二支架340能够向靠近第一支架330的方向滑动,为避免第二支架340朝向第一支架330滑动时受限,所以前述开口3422的设置应使得卡扣部333的卡扣在开口3422内有滑动空间,且此滑动空间应满足能够使第二支架340自锁止位滑动至脱离止挡结构的解锁位。
具体的方案中,为限制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之间的弹簧400的位置,避免弹簧400偏移或者脱落,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中,一者设有限位杆,另一者设有可供限位杆插入的限位孔,弹簧400可套设于限位杆上,一并插入限位孔内。
图示方案中,限位杆334具体形成于第一架本体331,限位孔344具体形成于第二架本体341。
实际设置时,前述相互配合的卡扣部333和卡孔部342、延伸肋332和开口滑槽343,以及限位杆334和限位孔344的数目不限于一个,可根据应用需求设置多个,在设置多个时,各部件可间隔排布,以提高滑动的稳定性和限位的可靠性。
图示方案中,前述相配合的结构均设有两组,第一架本体331上沿Y轴方向依次设置的是第一个卡扣部333、第一个限位杆334、第一个延伸肋332、第二个卡扣部333、第二个限位杆334和第二个延伸肋332,第二架本体332上的结构位置相对应设置。
该实施例中,止挡结构包括固接于机壳100的止挡件500和形成于第二支架340的凸出部350,其中,止挡件500包括安装座510和自安装座510向第二支架340伸出的止挡肋520,止挡件500通过安装座510与机壳100连接。
第二支架340处于锁止位,止挡肋520至少部分覆盖凸出部350,以阻止第二支架340转动,即止挡肋520位于第二支架340自锁止位向脱离连接片220方向转动的路径上,受止挡肋520的阻挡,第二支架340无法转动,确保其可靠将连接片220的弯折片222压置在凸缘部121上。
具体的方案中,止挡结构包括两组相配合的止挡件500和凸出部350,为方便设置和止挡限位可靠,两组结构位于第二支架340在Y轴方向的两侧,具体地,两个凸出部350形成于第二支架340在Y轴方向的两侧壁,止挡件500对应安装于凸缘部121在Y轴方向的两侧。
实际配置时,两个止挡件500在第二支架340的滑动方向上错开布置,相应地,以提高止挡可靠性。
具体的方案中,凸出部350呈台阶状结构,包括第一凸部351和第二凸部353,第二凸部353相对靠近止挡肋520,第二凸部353的厚度小于第一凸部351的厚度,第一凸部351邻接第二凸部353的侧壁形成止挡面352,第二支架340处于锁止位时,止挡肋520能够覆盖第二凸部353,且与第一凸部351的止挡面352相抵接。
这样,止挡肋520与凸出部350的配合,不仅能够阻止第二支架340转动,也能够限制第二支架340朝远离第一支架330的方向滑动,与前述卡扣部333一起限制第二支架340的滑动,保证固定效果。
实际操作时,在第一支架330和第二支架340处于可自由转动的状态时,因卡扣部333和卡孔部342的配合,第二支架340不会脱离第一支架330。
在图示方案中,第二支架340处于锁止位时,卡扣部333也处于与卡孔部342卡合固定的状态,所以凸出部350的结构也可简单设置,不设置上述止挡面352。
安装时,将适配卡200装入机壳100后,在将第二支架340转动至工作位的过程中,可人为用力将第二支架340向第一支架330方向推移并保持,这样,第二支架340在转动至工作位时,其上设置的凸出部350不会与止挡肋520干涉,使得第二支架340能够压置弯折段222于凸缘部121上,此时状态如图7所示,第二支架340处于解锁位,此时取消人为施加在第二支架340的力,在弹簧400的作用下,第二支架340沿X轴方向向远离第一支架330的方向滑动,滑动至凸出部350的第二凸部353位于止挡肋520与凸缘部121之间,因止挡肋520位于第二凸部353上方,所以止挡肋520可阻止第二支架340朝脱离弯折段222的方向转动,止挡肋520与止挡面352抵接后,第二支架340无法继续滑动,处于锁止位,如图6所示,将适配卡200与机壳100相对固定。
拆卸时,人为用力将第二支架340朝第一支架330方向推移,至第二支架340的凸出部350脱离止挡肋520,如图7所示,此时第二支架340处于可转动状态,将其朝脱离弯折段222的方向转动,解除对弯折段222的压置,可将适配卡200自机壳100内取出。
实际设置时,第二支架340的底壁具有一个以上的压抵部345,压抵部345突出于第二支架340的底壁,通过压抵部345能够将连接片220的弯折段222很好地压抵在凸缘部121上,提高固定效果。压抵部345在设置为两个以上时,可间隔排布。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固定装置,用于将适配卡固定于电子设备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止挡结构;
所述第一支架枢接于所述机壳,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至将所述适配卡压置于所述机壳的工作位;
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连接,以使处于所述工作位的所述第二支架能够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切换,处于锁止位,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止挡结构与所述机壳相对固定,处于解锁位,所述第二支架脱离所述止挡结构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以释放弹性变形能至所述第二支架,以使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保持在所述锁止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一者具有朝向另一者的开口滑槽,另一者具有与所述开口滑槽滑动配合的延伸肋;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还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卡孔部和卡扣部,所述卡孔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一者,所述卡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另一者;所述卡扣部伸入所述卡孔部内,且能够与所述卡孔部卡合固定,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孔部处于卡合固定状态,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具有设定的滑动间隙;并且,所述第二支架处于锁止位,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孔部卡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部具体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卡扣部具体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侧壁设有开孔,所述第二支架的顶壁具有与所述开孔连通的开口,所述卡孔部包括所述开口和所述开孔,且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二支架的滑动方向上具有预设长度,以使所述卡扣部的卡扣能够在所述开口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包括固接于所述机壳的止挡件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凸出部,所述止挡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机壳连接的安装座和自所述安装座向所述第二支架伸出的止挡肋,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锁止位,所述止挡肋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凸出部,以阻止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呈台阶状结构,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相对靠近所述止挡肋,所述第二凸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凸部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锁止位,所述止挡肋覆盖所述第二凸部,且与所述第一凸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具体包括两组相互配合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止挡件,两个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与其滑动方向相平行的两相对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凸出部在所述第二支架的滑动方向上错开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转动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滑动方向相垂直设置。
11.电子设备,包括机壳和适配卡,所述机壳具有容置所述适配卡的卡主体的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适配卡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一侧壁设有朝外延伸的凸缘部,所述卡主体固接有连接片,所述卡主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状态下,所述连接片的至少部分搭接于所述凸缘部;所述第一支架具体枢接于所述凸缘部;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工作位时,第二支架能够将所述连接片压抵于所述凸缘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凸缘部连接的枢接座,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枢轴与所述枢接座枢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座一体成形地连接于所述凸缘部。
CN201922435841.6U 2019-12-30 2019-12-30 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15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5841.6U CN211015283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5841.6U CN211015283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5283U true CN211015283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82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3584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15283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5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3170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CN101470483B (zh) 扩展卡锁固装置
US8118377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CN101470486B (zh) 扩展卡锁固装置
US8154863B2 (en) Data storage device assembly
CN111491480B (zh) 握持释放装置
US10056118B2 (en) Carrying apparatus used for memory storage unit
US7327567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power supply
TWI508642B (zh) 推鈕組件、機殼及機殼操作方法
US8369093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043451B (zh) 机箱
TWI446852B (zh) 閂鎖機構
CN211015283U (zh) 电子设备及其固定装置
US20070153471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of computer system
CN106598164B (zh) 可拆式门板扣紧结构
TW201347654A (zh) Pci卡固定結構
US878702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asily detachable power module
CN111613956B (zh) 插拔组件
CN216123272U (zh) 固定组件及包括固定组件的电子装置
TW201402952A (zh) 風扇模組固定裝置
US7291792B2 (en) Shielding member
US20090025434A1 (en) Buckling assembly and casing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CN211128670U (zh) 抽拉模块阵列
CN113534922A (zh) 一种扩展卡安装机构及服务器
CN112817399A (zh) 扩充卡承载架及服务器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