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1514U - 一种聚能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能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1514U
CN211011514U CN201921665524.7U CN201921665524U CN211011514U CN 211011514 U CN211011514 U CN 211011514U CN 201921665524 U CN201921665524 U CN 201921665524U CN 211011514 U CN211011514 U CN 211011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according
panhandle
spout
groove
segme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55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科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6655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1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1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1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能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侧开口的贯通插槽顶部用连接段连接,连接段径向向内凸出,并在连接段底面形成支撑面,增强了盘体强度,实现了以面接触压靠代替传统的点接触压靠,缩小了连接段内侧顶点的内径,有利于所有连接段都能压靠到锅具支脚,提高聚能盘的安装稳定性,可以防止支撑脚的冲撞磨损,提高盘体使用寿命,并能适应了各种型号的炉架。

Description

一种聚能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具配件领域,尤其与一种聚能盘。
背景技术
燃气灶上的聚能盘主要是起积聚稳定火苗和反射火光等提高燃烧器热效率的作用,成底端直径小于顶端的薄壁筒形。聚能盘通过开设与炉架的锅具支脚配合的插槽,使其能放置于炉架上,将燃烧器围于其内腔中。聚能盘盘体的顶部一般高于锅具支脚的顶部,使有些锅具放置于炉架上与聚能盘盘体顶部之间间隙很小甚至没有间隙,导致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会出现焖火的情况。另外,由于聚能盘盘体的直径可能大于相对两个锅具支脚外端之间的间距,使得插槽顶部无法压靠到炉架的锅具支脚,聚能盘装配于炉架上就可能会出现晃动的情况,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传统聚能盘容易出现焖火和晃动的缺陷,提供一种置放平稳并能避免焖火的聚能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聚能盘,盘体为内腔成喇叭形的筒状,盘体底端的内径小于顶端,在盘体上开设有底侧开口并径向贯通的插槽用于卡装炉架的锅具支脚,其特征是,所述盘体在所述插槽顶部通过连接段连接,所述连接段径向向内凸出,所述连接段的顶部和/或所述盘体其他部分顶部成形有向上凸出的凸起,所述的连接段底面形成压靠于炉架支脚的支撑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连接段的底侧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压靠部,压靠部的底面形成压靠于炉架支脚的支撑面,通过压靠部向内延伸缩小压靠部顶端的间距,保证能压靠到锅具支脚,提高聚能盘置放稳定性。
所述插槽的至少其中一侧内侧部成形有翻边,翻边与所述的压靠部连接,对压靠部起到增强强度作用。
所述盘体的内径从底端向顶端阶梯式增大,在盘体内侧形成至少一层横向阶梯端面,在保证盘体顶端内径符合与锅具配合的要求下使盘体底侧的内腔空间尽可能小,起到更好聚能效果。
所述盘体成薄壁筒形,可以缩小聚能盘的外径,在盘体的内径从底端向顶端阶梯式增大时,能使盘体底侧的外径尽可能小,对于旋钮开关在台面上的燃气灶可以有空间在盘体旋钮开关之间设置挡片,从而降低旋钮开关温度。
所述的连接段外侧内凹,使盘体可以用钣金件挤压成形。
所述插槽侧部的翻边与所述盘体的内侧面之间成形有斜面,通过该斜面可以防止锅体流出的少量油污流入插槽或下方,也方便擦拭,并可起到增强强度作用。
所述的聚能盘还可以包括稳火圈,稳火圈成两端直径不一样的薄壁筒形,直径大的一端搁置于所述连接段或所述压靠部,通过稳火圈可以起到聚热聚火、挡火的作用,可以适应小锅放置,减少热量从顶侧流失。
进一步,所述的稳火圈直径大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段或所述压靠部对应配合的卡槽,稳火圈通过卡槽与所述连接段或所述压靠部配合卡装。
所述的聚能盘还可以包括连接于盘体顶部的锅柄支撑架,锅柄支撑架顶部开设与锅柄配合的支撑凹槽,通过增加锅柄支撑架,锅体的锅柄可以放置于锅柄支撑架,从而提高锅体的支撑稳定性,另外,通过锅柄支撑架可以将热量挡在锅柄支撑架内侧,防止锅柄发烫,也可以减少热量外泄,提高聚能效果。
所述锅柄支撑架的底部开设开叉凹槽形成两个支撑脚,所述开叉凹槽的顶部前侧成形有与两个支撑脚连线的垂直方向间隔一定距离的支撑块,通过支撑脚和支撑块与所述盘体顶部卡装配合实现卡装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脚的两个外侧侧边向所述支撑块同侧方向弯折延伸各成形有一个勾爪,与所述支撑块形成同侧三点卡装支撑,提高锅柄支撑架的安装牢度和稳定性。
作为另一种方式,所述锅柄支撑架的底部开设开叉凹槽形成两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两个外侧侧边向两个支撑脚连线的垂直方向弯折延伸各成形有一个勾爪,通过支撑脚和勾爪与所述盘体顶部卡装配合实现卡装连接,两个勾爪间距较大,使卡装跟稳固。
所述锅柄支撑架包括上段部和下段部,上段部与下端部通过活动伸缩机构连接安装,提高锅柄支撑架的产品适应性。
所述的活动伸缩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下段部的多个槽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的上段部上的插扣,槽自上而下上下分布且与所述的插扣配合,通过插扣与槽不同位置配合实现上段部的高度调节;或者所述的所述的活动伸缩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段部和下段部的多个通孔,通孔自上而下上下分布且相互对应,插杆插入上段部的通孔以及下段部的通孔实现上段部的高度调节;或者所述的活动伸缩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段部和下段部的滑槽,滑槽相对对应配合,其中上段部的滑槽的下方设置有敞口型配合槽,敞口型配合槽内设置六角螺帽,螺钉穿过所述的下段部的滑槽和上段部的滑槽与六角螺帽配合固定,所述的下段部的滑槽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配合设置于通过上段部的滑槽内并与滑槽的顶部内侧抵靠两个滑槽配合实现上段部的高度调节,通过敞口型配合槽可以方便螺钉调节,无需通过扳手对六角螺母进行固定,通过限位凸起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侧开口的贯通插槽顶部用连接段连接,连接段径向向内凸出,并在连接段底面形成支撑面,增强了盘体强度,实现了以面接触压靠代替传统的点接触压靠,缩小了连接段内侧顶点的内径,有利于所有连接段都能压靠到锅具支脚,提高聚能盘的安装稳定性,可以防止支撑脚的冲撞磨损,提高盘体使用寿命,并能适应了各种型号的炉架。2、通过连接段的顶部和/或聚能盘盘面顶部成形向上凸出的凸起,可以防止锅体与聚能盘之间配合出现封闭或者距离过小的情况,防止燃烧器在聚能盘内燃烧过程中出现焖火、熄火或者燃烧不充分而导致出现异味的情况。3、通过将盘体的内径设计成从底端向顶端阶梯式增大,在盘体内侧形成至少一层横向阶梯端面,在保证盘体顶端内径符合与锅具配合的要求下使盘体底侧的内腔空间尽可能小,起到更好聚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锅柄支撑架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锅柄支撑架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锅柄支撑架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方式一:盘体11为内腔成喇叭形的薄壁筒形,盘体底端的内径小于顶端,在盘体上开设有底侧开口并径向贯通的插槽12用于卡装炉架的锅具支脚,通常用的聚能盘的插槽数量为4个和5个,盘体在插槽顶部通过连接段13连接,连接段径向向内凸出,所述连接段的顶部成形有向上凸出的凸起17,连接段底面形成压靠于炉架支脚的支撑面16。另外,盘体的内径从底端向顶端阶梯式增大,在盘体内侧形成至少一层横向阶梯端面14,在保证盘体顶端内径符合与锅具配合的要求下使盘体底侧的内腔空间尽可能小,起到更好聚能效果。插槽侧部的翻边与所述盘体的内侧面之间成形有斜面15,通过该斜面可以防止锅体流出的少量油污流入插槽或下方,也方便擦拭,并可起到增强强度作用。盘体底部向下形成挡圈,挡圈设置有多个进风口。
进一步,在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连接段外侧18内凹,从而使盘体可以用钣金件挤压成形。
实施方式二:如图3-图4所示,盘体21为内腔成喇叭形的薄壁筒形,盘体底端的内径小于顶端,在盘体上开设有底侧开口并径向贯通的插槽22用于卡装炉架的锅具支脚,通常用的聚能盘的插槽数量为4个和5个,盘体在插槽顶部通过连接段23连接,连接段径向向内凸出,连接段的底侧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压靠部25,连接段底面和压靠部的底面形成压靠于炉架支脚的支撑面,通过压靠部向内延伸缩小压靠部顶端的间距,保证能压靠到锅具支脚,提高聚能盘置放稳定性,连接段的顶部成形有向上凸出的凸起24,插槽的两侧内侧部成形有翻边,翻边与压靠部连接,对压靠部起到增强强度作用。盘体的内径从底端向顶端阶梯式增大,在盘体内侧形成至少一层横向阶梯端面27,在保证盘体顶端内径符合与锅具配合的要求下使盘体底侧的内腔空间尽可能小,起到更好聚能效果。插槽侧部的翻边与盘体的内侧面之间成形有斜面26,通过该斜面可以防止锅体流出的少量油污流入插槽或下方,也方便擦拭,并可起到增强强度作用。
聚能盘还可以包括稳火圈28,稳火圈成两端直径不一样的薄壁筒形,稳火圈直径大的一端设置有与压靠部对应配合的卡槽,稳火圈通过卡槽与所述连接段或所述压靠部配合卡装。
实施方式三:如图5所示,盘体31为内腔成喇叭形的薄壁筒形,盘体底端的内径小于顶端,在盘体上开设有底侧开口并径向贯通的插槽32用于卡装炉架的锅具支脚,通常用的聚能盘的插槽数量为4个和5个盘体在插槽顶部通过连接段33连接,连接段径向向内凸出,连接段的顶部成形有向上凸出的凸起34,连接段的底侧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压靠部35,连接段底面和压靠部的底面形成压靠于炉架支脚的支撑面。插槽的两侧内侧部成形有翻边,翻边与所述的压靠部连接。插槽侧部的翻边与盘体的内侧面之间成形有斜面36,通过该斜面可以防止锅体流出的少量油污流入插槽或下方,也方便擦拭,并可起到增强强度作用。盘体的内径从底端向顶端阶梯式增大,在盘体内侧形成至少一层横向阶梯端面38,在保证盘体顶端内径符合与锅具配合的要求下使盘体底侧的内腔空间尽可能小,起到更好聚能效果。
进一步地,盘体顶部设置有锅柄支撑架37,锅柄支撑架包括上段部和下段部,上段部通过活动伸缩机构安装于下段部上,上段部开设与锅柄配合的支撑凹槽,锅柄支撑架具有如下三种结构方式,如图6-图8所示:
锅柄支撑架实施例1:如图6,锅柄支撑架的下段部3711的底部开设凹槽,凹槽的两侧3713配合抵靠于所述的盘体盘面外侧部,凹槽的前侧形成与凹槽的两侧部间隔一定距离的内支撑块3714,内支撑块与凹槽的顶部通过斜向连接块连接固定,内支撑块配合抵靠于聚能盘顶部的内侧面,凹槽的两侧配合抵靠于盘体盘面外侧部,凹槽两侧的上段向前侧延伸一段勾爪3715,勾爪的前侧配合抵靠于盘体顶部或者聚能盘盘面的内侧,通过凹槽的两侧、勾爪、内支支撑块配合将下段部固定在聚能盘上。上段部3712通过活动伸缩机构安装于下段部上,活动伸缩机构包括设置于下段部的槽3716以及设置于上段部上的插扣3717,槽自上而下上下分布且具有两排,擦扣与所述的插扣配合,通过插扣与槽不同位置配合实现上段部的高度调节。
再进一步,内支撑块以及凹槽的两侧位置可以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置螺钉,螺钉的外侧与盘体盘面顶靠,从而抵靠锅柄支撑架的抵靠强度。
锅柄支撑架实施例2:如图7,锅柄支撑架的下段部3721的底部开设凹槽,凹槽的两侧3723配合抵靠于所述的盘体盘面外侧部,所述的凹槽的前侧形成与凹槽的两侧部间隔一定距离的内支撑块3724,内支撑块与所述凹槽的顶部通过斜向连接块连接固定,内支撑块配合抵靠于聚能盘顶部的内侧面,通过凹槽的两侧、内支撑块以及连接块配合形成所述的第一插槽,通过第一插槽配合嵌置于盘体顶部盘面,上段部3722通过活动伸缩机构安装于下段部上,活动伸缩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段部和下段部的滑槽3725,滑槽相对对应配合,其中上段部的滑槽的下方设置有敞口型配合槽3726,敞口型配合槽内设置六角螺帽3728,螺钉穿过所述的下段部的滑槽和上段部的滑槽与六角螺帽配合固定,所述的下段部的滑槽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凸起3727,限位凸起配合设置于上段部的滑槽内并与滑槽的顶部内侧抵靠,通过两个滑槽配合实现上段部的高度调节,通过敞口型配合槽可以方便螺钉调节,无需通过扳手对六角螺母进行固定,通过限位凸起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
锅柄支撑架实施例3:如图8,锅柄支撑架的下段部3731的底部开设凹槽,凹槽的两侧3733配合抵靠于所述的盘体盘面外侧部,所述的凹槽的前侧形成与凹槽的两侧部间隔一定距离的内支撑块3734,内支撑块与所述凹槽的顶部通过斜向连接块连接固定,内支撑块配合抵靠于聚能盘顶部的内侧面,通过凹槽的两侧、内支撑块以及连接块配合形成所述的第一插槽,通过第一插槽配合嵌置于盘体顶部盘面,上段部3732通过活动伸缩机构安装于下段部上,活动伸缩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段部和下段部的多个通孔3735,通孔自上而下上下分布且相互对应,插杆插入上段部的通孔以及下段部的通孔实现上段部的高度调节。
通过上述锅柄支撑架上的插槽与聚能盘配合固定,锅体的锅柄可以放置于锅柄支撑架,从而提高锅体的支撑稳定性。另外,通过锅柄支撑架的设置可以将热量挡在锅柄支撑架内侧,防止锅柄发烫,进一步提高聚能效果。

Claims (15)

1.一种聚能盘,盘体为内腔成喇叭形的筒状,盘体底端的内径小于顶端,在盘体上开设有底侧开口并径向贯通的插槽用于卡装炉架的锅具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在所述插槽顶部通过连接段连接,所述连接段径向向内凸出,所述连接段的顶部和/或所述盘体其他部分顶部成形有向上凸出的凸起,所述的连接段底面形成压靠于炉架支脚的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底侧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压靠部,压靠部的底面形成压靠于炉架支脚的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至少其中一侧内侧部成形有翻边,翻边与所述的压靠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内径从底端向顶端阶梯式增大,在盘体内侧形成至少一层横向阶梯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成薄壁筒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段外侧内凹。
7.根据权利要求3、5或6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侧部的翻边与所述盘体的内侧面之间成形有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能盘还包括稳火圈,稳火圈成两端直径不一样的薄壁筒形,直径大的一端搁置于所述连接段或所述压靠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火圈直径大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段或所述压靠部对应配合的卡槽,稳火圈通过卡槽与所述连接段或所述压靠部配合卡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能盘还包括连接于盘体顶部的锅柄支撑架,锅柄支撑架顶部开设有与锅柄配合的支撑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能盘还包括连接于盘体顶部的锅柄支撑架,锅柄支撑架顶部开设有与锅柄配合的支撑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柄支撑架的底部开设有开叉凹槽形成两个支撑脚,所述开叉凹槽的顶部前侧成形有向前间隔一定距离的支撑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柄支撑架包括上段部和下段部,上段部与下端部通过活动伸缩机构连接安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伸缩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下段部的多个槽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的上段部上的插扣,槽自上而下上下分布且与所述的插扣配合;
或者所述的所述的活动伸缩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段部和下段部的多个通孔,通孔自上而下上下分布且相互对应,插杆插入上段部的通孔以及下段部的通孔实现上段部的高度调节;
或者所述的活动伸缩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段部和下段部的滑槽,滑槽相对对应配合,其中上段部的滑槽的下方设置有敞口型配合槽,敞口型配合槽内设置六角螺帽,螺钉穿过所述的下段部的滑槽和上段部的滑槽与六角螺帽配合固定,所述的下段部的滑槽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配合设置于通过上段部的滑槽内并与滑槽的顶部内侧抵靠两个滑槽配合实现上段部的高度调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聚能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脚的外侧侧边向所述支撑块同侧弯折延伸各成形有一个勾爪,与所述支撑块形成同侧三点卡装。
CN201921665524.7U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聚能盘 Active CN211011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5524.7U CN211011514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聚能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5524.7U CN211011514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聚能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1514U true CN211011514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505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5524.7U Active CN211011514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聚能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1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11514U (zh) 一种聚能盘
CN110822500A (zh) 一种聚能盘
CN107355787B (zh) 一种红外线燃烧器
CN110410792B (zh) 灶具火盖
KR102112741B1 (ko) 토치용 불맛 조리장치
CN111964063B (zh) 外环火盖及燃气灶
CN211290184U (zh) 一种防焖火聚能盘
CN211450918U (zh) 一种外环火燃烧组式灶具燃烧器
CN213810753U (zh) 聚能装置及燃气灶具
CN212456975U (zh) 一种双通道不锈钢炉头燃烧器
CN215570455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灶具
CN214172229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0118767U (zh) 一种燃烧室密封结构
CN212029641U (zh) 一种聚能盘
CN220624123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生物质调合厨房燃料油燃气灶
CN216844770U (zh) 一种新型节能二合一天然气炉子
CN212204631U (zh) 一种用于灶具中的组合式炉体
CN213810752U (zh) 聚能装置及燃气灶具
CN219607165U (zh) 一种灶具
CN216203577U (zh) 一种锅支架结构
CN215175314U (zh) 一种带有聚能环的支锅架及集成灶
CN219063546U (zh) 锅支架组件及包括其的灶具
CN219014316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分气座结构的红外燃烧器
CN204629594U (zh) 一种二次进风高效节能柴炉
CN218781283U (zh) 一种改进的灶具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