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1506U - 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1506U
CN211011506U CN201922054679.3U CN201922054679U CN211011506U CN 211011506 U CN211011506 U CN 211011506U CN 201922054679 U CN201922054679 U CN 201922054679U CN 211011506 U CN211011506 U CN 211011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ste heat
heat utilization
water pipe
hea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46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玉林
姚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0546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1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1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1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炒灶,包括,炉膛,其包括底座和膛体,所述底座与所述膛体连接,膛体位于底座的上方,底座与膛体之间形成空腔;燃烧器,其设置在炉膛内;环绕水管,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环绕水管环设在膛体的外表面;储水箱,其用于储存环绕水管内循环的水,储水箱与环绕水管的出水端连接;循环水泵,其通过水管与储水箱连接,循环水泵还与环绕水管的进水端连接。其中,炉膛可拆卸设置能使环绕水管的检查、维修以及更换更方便;循环水泵使环绕水管内的水主动循环,有利于水的温度保持,且节约水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背景技术
炒灶为中餐烹饪中一种常见的厨具,传统的炒灶用于炒菜时,燃烧产生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炒锅吸收,其余热量释放到炒灶外,造成厨房室温升高,不利于用户使用,且大量的余热会加速灶体的老化。
针对名为“集成式余热热水燃烧中餐炒灶”(授权公告号为CN2026135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夹层式的炉膛内的气腔中设有金属水管,金属水管环绕在炉膛内以吸收余热加热金属水管内的水。
在实现本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方案存在以下弊端:
1.炉膛为夹层式炉膛,用于余热利用的金属水管设置在夹层式炉膛的夹层中,金属水管损坏时难以装拆更替。
2.该方案利用利用自来水自行灌入金属水管中,通过余热进行换热,带有温度的自来水最后存储在蓄水箱中。其中,自来水的压力不稳定,水流速难以控制,换热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在蓄水箱中的自来水难以保持温度,容易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炒灶金属水管难以更换,且水管内水的循环运动不可靠,还浪费水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利用炒灶,其炉膛为可拆卸式设置,方便更换炉膛内的环绕水管,而且环绕水管内的水主动循环,不断流动循环到环绕水管加热,取代了不断排出水的方式,更有效地吸收炉膛内的余热转换为水的热量,不断循环的水有利于温度保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炒灶,包括:
炉膛,其包括底座和膛体,所述底座与所述膛体连接,膛体位于底座的上方,底座与膛体之间形成空腔;
燃烧器,其设置在炉膛内;
环绕水管,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环绕水管环设在膛体的外表面;
储水箱,其用于储存环绕水管内循环的水,储水箱与环绕水管的出水端连接;
循环水泵,其通过水管与储水箱连接,循环水泵还与环绕水管的进水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包括进水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用于进水到储水箱,进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外部进水口,进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储水箱;
所述排气管道用于排出燃烧废气,排气管道与所述空腔连接。
具体地,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排气管道,所述第二接口排出燃烧废气,第三接口连接进水管道,第四接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储水箱。
具体地,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设置有定水位阀,所述进水管道通过定水位阀连接储水箱。
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设置有防垢器,所述防垢器设置于衔接环绕水管和循环水泵的水管上。
优选地,所述膛体上开设若干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膛体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聚热板。
优选地,所述膛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涂层。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隔热层。
优选地,所述环绕水管为不锈钢制成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炉膛为可拆卸式设置,炉膛由底座和膛体连接而成,底座与膛体之间形成的空腔设置环绕水管,环绕水管可吸收炉膛内的热量,增大热利用率,而且使炉膛与外部隔热。摒弃了夹层式的炉膛,底座与膛体可拆卸使空腔内的环绕水管更易于检查、维修以及更换。在环绕水管中接入循环水泵,实现循环水管内水的主动循环,重复循环的水能吸收大量的余热。摒弃了依靠自来水水压维持水流通的方式,通过循环水泵驱动循环的水能反复吸收炒灶余热,使储水箱内的热水能保持温度,且水主动循环的方式能有效节约用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炒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炒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炉膛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炉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膛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聚热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炉膛、11-底座、12-膛体、13-聚热板;
20-燃烧器;
30-环绕水管、31-进水管道、32-排气管道;
40-储水箱;
50-循环水泵;
60-换热器;
70-定位水阀;
80-防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的优选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所述余热利用炒灶包括炉膛10、燃烧器20、环绕水管30、储水箱40以及循环水泵50,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还包括进水管道31、排气管道32、换热器60以及防垢器80。
如图4所示,所述炉膛10用于为燃烧器20提供相对封闭的燃烧空间,炉膛10由底座11和膛体12构成。底座11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设置,下端面与侧面形成腔体,上端为底座11的开口。其表面的上端部设置圆环状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等距均匀分布的螺栓孔。
如图4所示,所述膛体12为上开口较大,下开口较小的中空结构,膛体12由金属制成的,膛体12从上方进入底座11,底座11与膛体12连接形成炉膛10,炉膛10的内部会出现环状的空腔。如图5所示,膛体内表面上设置有斜面,斜面上开设有的通孔,通孔均匀地分布斜面上。膛体12的上端的开口处设置有倒角,倒角的角度适配于炒锅底面的角度设置。膛体12的上端设置与底座11连接部相匹配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与底座11想适配的螺栓孔,底座11与膛体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炉膛10使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使得炉膛10的装拆更方便。
所述燃烧器20的开口设置在炉膛10内部的下方,燃烧器20燃烧向上方喷出火焰产生热量,加热锅底,锅底反射火焰和热量到膛体12的四周,燃烧器20会产生燃烧废气,燃烧废气带有大量热量,直接排出的话会升高外部环境温度,会影响用户使用炒灶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膛体12的斜面上还设置有聚热板13,所述聚热板13覆盖在斜面的通孔上,聚热板13用于吸收更多燃烧余热到炉膛10的空腔中。如图6所示,聚热板13上设置均匀分布的密集小通孔,通孔用于使燃烧废气通过,进入到炉膛10的空腔中。
优选地,所述膛体12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涂层,将膛体12内的燃烧余热保留在膛体12内,能有效地升高膛体12的温度,相应地能提高炒锅的温度;保留在膛体12的余热能更好地被回收利用。
优选地,所述底座11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能有效地减少燃烧余热释放到炉膛10外,降低炉膛10外环境温度受炉膛10的影响。配合保温涂层能将燃烧余热集中在炉膛10的空腔内,有利于进一步的余热回收利用。
如图2所示,所述环绕水管30环设在炉膛10的空腔内,环绕水管30环绕在膛体12的外表面,吸收燃烧器20加热炒锅时向四周释放的热量,热量通过聚热板13聚集后进入炉膛10的空腔中,空腔中的环绕水管30吸收热量,水管内的水温度升高。环绕水管30吸收热量后减少了炉膛10向外释放的热量,起到隔热作用。环绕水管30通过水管连接到储水箱40,水在储水箱40与环绕水管30之间循环,在环绕水管30内被燃烧余热加热的水进入到储水箱40,储水箱40内的热水可供用户使用。
优选地,环绕水管30层叠环绕在空腔内,直至填满空腔内的空间。层叠的环绕水管30能最大化地利用空腔内的空间,提高炉膛10的热利用率,且环绕水管30的环绕圈数越多,隔热效果就越好好,能减少向炉膛10外释放的余热,降低炒灶使用时对环境温度的影响,用户使用余热利用炒灶时环境温度更舒适。
作为其的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环绕水管30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的耐热性能好,导热性能优秀,适用于炉膛10余热的吸收。
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水泵50用于驱动环绕水管30中的水循环,循环水泵50与储水箱40连接,循环水泵50通过一水管与环绕水管30连接。在炒灶使用时,储水箱40中的水通过水管进入循环水泵50,循环水泵50驱动水进入环绕水管30,环绕水管30内的水加热后受到循环水泵的驱动回收进入储水箱40中。
所述防垢器80用于防止余热利用炒灶在长时间使用后管道内产生水垢,进而影响水在管道内的循环。水中含有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反应形成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固体物质,即水垢。防垢器80包括机械壳体和内芯料,水流通过防垢器80,在内芯料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地抑制水垢的形成,达到防垢的效果,能有效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余热利用炒灶内管道的更换频率。
所述排气管道32与空腔连接,炉膛10内的燃烧废气通过膛体12表面开设的通孔进入到空腔内,排气管道32将空腔中的燃烧废气排出,防止炉膛10内部压力过高。
所述进水管道31用于引导炒灶外部的水进入储水箱40,本实施例所述进水口为水龙头。
所述换热器60,换热器60用于将燃烧废气与环绕水管中的水换热,预加热流进储水箱40的水。换热器60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其中第一接口为热媒入口,第二接口为热媒出口,第三接口为冷媒入口,第四接口为冷媒出口。排气管道32连接到热媒入口,排气管道32将炉膛10内的燃烧废气输入到换热器60中,换热器60的热媒出口连接一根管道以排出燃烧废气到余热利用炒灶外部。换热器60的冷媒入口连接进水管道31,冷媒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储水箱40,换热器60内的燃烧废气的温度高于换热器60内的水的温度,进行热交换,经过加热的水进入储水箱40,冷却的燃烧废气排出。进一步地利用了燃烧废气中的余热,降低了排出的燃烧废气的温度,降低燃烧废气对厨房温度的影响。
为了保持环绕水管30内水循环的稳定性,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设置有定水位阀70,进水管道31通过定水位阀70连接到储水箱40。储水箱40内的水被利用后,储水箱40内水的液面水位低于设定高度时,定水位阀70打开,进水管道31的水进入储水箱40;储水箱40内水的液面达到设定高度时,定水位阀70关闭,储水箱40内的水不再增加。定水位阀70能使储水箱40和环绕水管30内的水压维持在一个范围内,有利于保持水循环的稳定性,若水量过多,水压会升高,甚至引发的水管破裂漏水;若水量过少,会造成水无法充满环绕水管30内部,使环绕水管30干烧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炉膛10可拆卸式设置,炉膛10由底座11和膛体12连接而成,底座11与膛体12之间形成的空腔设置环绕水管30,环绕水管30可吸收炉膛10内的热量,增大热利用率,还起到炉膛10与外部隔热的作用。摒弃了夹层式的炉膛10,底座11与膛体12可拆卸使空腔内的环绕水管30更易于检查、维修以及更换,在环绕水管30出现故障或者损坏时只需要更换环绕水管30,而不需要更换整个炉膛10。
另一方面,环绕水管30接入循环水泵50的设计,在循环水泵50的驱动下能实现循环水管内水的主动循环,不断循环的水能吸收大量的炉膛10内的余热。摒弃了依靠自来水水压维持水流通的方式,通过循环水泵驱动循环的水能反复吸收炒灶余热,使储水箱40内的热水能保持温度,且水主动循环的方式能有效节约用水。
本实施例所述余热利用炒灶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膛(10),其包括底座(11)和膛体(12),所述底座(11)与所述膛体(12)连接,膛体(12)位于底座(11)的上方,底座(11)与膛体(12)之间形成空腔;
燃烧器(20),其设置在炉膛(10)内;
环绕水管(30),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环绕水管(30)环设在膛体(12)的外表面;
储水箱(40),其用于储存环绕水管(30)内循环的水,储水箱(40)与环绕水管(30)的出水端连接;
循环水泵(50),其通过水管与储水箱(40)连接,循环水泵(50)还与环绕水管(30)的进水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包括进水管道(31)和排气管道(32),所述进水管道(31)用于进水到储水箱(40),进水管道(31)的一端连接外部进水口,进水管道(31)的另一端连接储水箱(40);
所述排气管道(32)用于排出燃烧废气,排气管道(32)与所述空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包括换热器(60),所述换热器(60)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排气管道(32),所述第二接口排出燃烧废气,第三接口连接进水管道(31),第四接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储水箱(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设置有定水位阀(70),所述进水管道(31)通过定水位阀(70)连接储水箱(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设置有防垢器(80),所述防垢器(80)设置于衔接环绕水管(30)和循环水泵(50)的水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膛体(12)上开设若干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膛体(12)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聚热板(1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膛体(12)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1)上设置有隔热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绕水管(30)为不锈钢制成的。
CN201922054679.3U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Active CN211011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4679.3U CN211011506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4679.3U CN211011506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1506U true CN211011506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6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4679.3U Active CN211011506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1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88188U (zh) 一种家用余热转化猛火集成灶
CN103375828A (zh) 商用燃气灶余热利用装置
CN207990688U (zh) 一种节能燃气灶
CN204554899U (zh) 商用燃气灶的烟气回收节能系统
CN201085455Y (zh) 多功能组合厨具
CN211011506U (zh) 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CN102813446A (zh) 蒸箱
CN101813329B (zh) 一种节能灶的水箱结构
CN100549531C (zh) 高效多功能节能灶
CN202775817U (zh) 蒸箱
RU100594U1 (ru) Котел для отопления и горячего водоснабжения,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котла и буферная емкость котла
CN207162615U (zh) 用于餐饮的节能环保灶
CN201652512U (zh) 一种节能灶的水箱结构
CN209246170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余热回收结构
CN207898365U (zh) 一种野外移动蒸煮炒装置
CN210241674U (zh) 一种用于小炒炉的燃烧余热循环利用排烟系统
CN21424953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商用蒸汽蒸炉
CN218119813U (zh) 一种燃气灶降温换热系统
CN214619687U (zh) 一种多功能保温承压热水灶
CN215062242U (zh) 一种新型植物燃油加热炉
CN211066129U (zh) 节能环保高效汤锅
CN213178430U (zh) 一种商用炒炉烟气余热多功能利用炉膛系统
CN210241673U (zh) 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炉灶
CN110425597B (zh) 一种炉灶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4619720U (zh) 一种炉膛及燃烧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5, building 11, Zhiye Shanshui Haoting community, Shiling Avenue, Huad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Co-patentee after: Yao Xiaoyong

Patentee after: Zhao Yulin

Address before: The second residential group of hanjiazhuang village, Xishe Town, Jishan County, Yuncheng City, Shanxi Province 044000

Co-patentee before: Yao Xiaoyong

Patentee before: Zhao Yu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