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93223U - 一种折叠滤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滤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93223U
CN210993223U CN201921564890.3U CN201921564890U CN210993223U CN 210993223 U CN210993223 U CN 210993223U CN 201921564890 U CN201921564890 U CN 201921564890U CN 210993223 U CN210993223 U CN 210993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eat
shell
valleys
valley
pea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648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建东
廖卫泉
柯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648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93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93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93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折叠滤芯,其包括中心杆,外壳和位于两者间的褶状滤膜,褶具有靠近中心杆侧的褶谷,靠近外壳侧的褶峰和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褶谷和褶峰以固定频率分别与中心杆和外壳间隔开,与中心杆间隔开的褶谷为第一褶谷,与中心杆接触的褶谷为第二褶谷,与外壳间隔开的褶峰为第一褶峰,与外壳接触的褶峰为第二褶峰。第一褶谷和第一褶峰所在的褶的两条腿的高度至少为中心杆和外壳间距的50%,使得褶的安装操作更简单,不易发生褶的变形,结构稳定性好。而第二褶谷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一空隙和第二褶峰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二空隙可减小进料流体和洁净滤液的流动压差,改善流体通过滤芯时的流动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滤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折叠滤芯。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的现有的折叠滤芯,所有的褶的褶高相等,在褶的整个高度范围内,褶的表面紧密贴在一起,且所有的褶峰和褶谷分别接触滤芯的中心杆和外壳。由于所有的褶高度相等并且褶表面在整个高度范围内紧紧地贴在一起,仅靠近褶峰和褶谷的比较小的面积的褶表面裸露出来。该滤芯在过滤过程中,假如流体的流向为由滤芯的外侧朝向内侧流动时,流体中的颗粒不断在褶峰附近裸露出来的褶表面上积累,容易导致褶峰端附近的滤膜过早堵塞问题。若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时,则容易导致褶谷端附近的滤膜过早堵塞,且由于褶的表面包括褶谷和褶峰的整个高度范围内紧紧挤压一起,还对流体流动造成较大的阻力,导致过滤速率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专利号为JP4634890B2的日本专利提供一种折叠滤芯,该折叠滤芯具有不与内芯或外壳接触的褶,使得进料流体能够与滤膜的更大的面积接触,并提供更大的有效过滤膜面积。如该日本专利附图所示,该折叠滤芯的褶的形式为,外壳侧褶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接触外壳的褶峰及位于两褶峰之间的至少一个褶谷,该褶谷不与内芯接触;内芯侧褶单元,包含至少两个接触内芯的褶谷及位于两褶谷之间的至少一个褶峰,该褶峰不与外壳接触,且内芯侧褶单元的褶峰的高度高于外壳侧褶单元的褶谷高度,从而内芯侧褶单元的褶峰和外壳侧褶单元的褶谷形成部分重叠。该折叠滤芯安装在内芯和外壳之间后,内芯侧,褶谷间紧密接触,外壳侧,每相邻的两个褶峰之间留有较大的未填充空间,达到了使更大面积的滤膜裸露出来,增大了外壳侧用于截留进料流体中的颗粒污染物的膜面积的目的,以缓解褶峰端的滤膜过早堵塞的问题。
但是,由于该滤芯的外壳侧存在较大的未被滤膜填充的空间,即外壳侧的空间未被充分利用,该折叠滤芯实际能够提供的滤膜面积比较小。此外,为了提高折叠滤芯整体的机械强度,内芯侧褶单元的不与外壳接触的褶峰和外壳侧褶单元的不与内芯接触的褶谷部分重叠,实际安装时,将折叠好的滤膜安装在内芯和外壳之间,要确保内芯侧褶单元的不与外壳接触的褶峰与外壳侧褶单元的不与内芯接触的褶谷正好形成部分重叠并保证褶结构稳定是不容易的,即该折叠滤芯的滤膜安装操作不方便,且外壳侧褶单元的不与内芯接触的褶谷较短,安装时容易被相邻的两个内芯侧褶单元的不与外壳接触的褶峰向外挤出,发生变形,即外壳侧褶单元的结构稳定性不好。
因此,需要改善折叠滤芯的结构,解决现有折叠滤芯存在的过早堵塞的问题,同时减小对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大过滤速率,并简化褶的安装操作,确保褶安装完成后,褶的结构稳定性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滤芯,以解决现有折叠滤芯存在的过早堵塞的问题,减小对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大过滤速率,并简化褶的安装操作,确保褶安装完成后,褶的结构稳定性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滤芯,包括中心杆,外壳和位于两者间的滤膜,所述的中心杆和外壳具有液体可透过的孔隙,所述的滤膜折叠形成褶,所述的褶具有靠近中心杆侧的褶谷,靠近外壳侧的褶峰和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所述的褶谷和褶峰以固定频率分别与中心杆和外壳间隔开,所述的与中心杆间隔开的褶谷为第一褶谷,所述的与中心杆接触的褶谷为第二褶谷,所述的与外壳间隔开的褶峰为第一褶峰,所述的与外壳接触的褶峰为第二褶峰,所述的第一褶谷与中心杆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的5%-50%,所述的第一褶峰与外壳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的5%-50%,所述的第二褶谷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一空隙,所述的第二褶峰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二空隙。
现有的折叠滤芯,由于所有的褶的高度相等并且褶表面在整个高度范围内紧密贴在一起,仅靠近褶峰和褶谷的比较小的面积的褶表面裸露出来,外壳侧和内芯侧的褶峰端和褶谷端的滤膜容易过早堵塞,滤膜实际用于过滤的有效面积过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滤芯,在中心杆侧,存在与中心杆间隔开的第一褶谷,在外壳侧,存在与外壳间隔开的第一褶峰,因此两侧均有较大面积的滤膜裸露出来,用于截留颗粒污染物,增大中心杆侧和外壳侧滤膜的纳污容量,可解决现有折叠滤芯存在的过早堵塞的问题。
日本专利JP4634890B2提供的折叠滤芯,虽然可解决滤膜过早堵塞的问题,但是其提供的滤膜在安装时,要确保内芯侧褶单元的不与外壳接触的褶峰与外壳侧褶单元的不与内芯接触的褶谷正好形成部分重叠,并确保结构稳定是不容易的,即该折叠滤芯的滤膜安装操作不方便;且外壳侧褶单元的不与内芯接触的褶谷较短,安装时容易被相邻的两个内芯侧褶单元的不与外壳接触的褶峰向外挤出,发生变形,即外壳侧的短褶的结构稳定性不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滤芯,第一褶谷与中心杆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的5%-50%,第一褶峰与外壳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的5%-50%,即所有第一褶谷和第一褶峰所在的褶的两条腿的高度至少为中心杆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的50%,因此可避免因为褶过短而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且安装操作也更简单,安装完成后,褶的结构稳定性好。
此外,现有的折叠滤芯,由于所有的褶的高度相等,褶表面在整个高度范围内包括所有相邻的褶谷和所有相邻的褶峰紧密挤压,给进料流体和洁净滤液的流动造成较大的流动阻力,导致滤芯的过滤速率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滤芯,由于褶谷和褶峰以固定频率分别与中心杆和外壳间隔开,那么与所述的第一褶谷相邻的第二褶谷不被第一褶谷挤压,与所述的第一褶峰相邻的第二褶峰不被第一褶峰挤压,使得所有的第二褶谷和第二褶峰受到的挤压作用力大大减小,从而在第二褶谷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一空隙,在第二褶峰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二空隙,该第一和第二空隙可减小进料流体和洁净滤液的流动压差,减小其对流体的流动阻力,进而改善流体通过滤芯时的流动特性,并增大过滤速率;并且,增大了膜的实际用于过滤的有效面积,提高过滤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褶谷与中心杆之间形成第三空隙,所述的第一褶峰与外壳之间形成第四空隙,所述的第三空隙将其两侧的第二褶谷间隔开,所述的第四空隙将其两侧的第二褶峰间隔开。
第一褶谷与中心杆之间形成第三空隙,第一褶峰与外壳之间形成第四空隙,第三空隙将其两侧的第二褶谷间隔开,第四空隙将其两侧的第二褶峰间隔开,其确保第一褶谷与中心杆间流体连通和第一褶峰与外壳间流体连通,避免给流体流动造成额外的阻力,提高过滤速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空隙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谷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所述的第四空隙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峰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
由于与第一褶谷相邻的第二褶谷不被第一褶谷挤压,与第一褶峰相邻的第二褶峰不被第一褶峰挤压,使得所有的第二褶谷和第二褶峰受到的挤压作用力大大减小,第二褶谷和第二褶峰分别向第三空隙和第四空隙的空间内鼓出,在第二褶谷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一空隙,在第二褶峰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二空隙,并使得第三空隙和第四空隙形状不规则,有些区域的空隙比较小。但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滤芯,确保第三空隙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谷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第四空隙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峰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其保证了被第三空隙间隔开的两个的第二褶谷之间和被第四空隙间隔开的两个第二褶峰之间始终留有一定宽度的空隙,从而第一褶谷与中心杆间的流体通道不被截断,第一褶峰与外壳间的流体通道不被截断,即保证第一褶谷与中心杆间的流体连通及第一褶峰与外壳间的流体连通,以便于流体快速通过,加快过滤速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空隙的径向长度为第一褶谷与中心杆之间的距离的70%以上,所述的第二空隙的径向长度为第一褶峰与外壳之间的距离的70%以上。
该第一和第二空隙的径向长度分别为第一褶谷与中心杆之间的距离和第一褶峰与外壳之间的距离的70%以上,其可大幅减小进料流体和洁净滤液的透过第二褶谷和第二褶峰时的流动压差,减小流动阻力,显著改善流体通过滤芯时的流动特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空隙的径向长度大于第四空隙的径向长度。
由于中心杆侧空间小,容易对流体的流动造成较大的阻力,而外壳侧空间大,褶峰与外壳间的间距对滤膜的过滤面积影响较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滤芯,第三空隙的径向长度大于第四空隙的径向长度,即中心杆侧的第一褶谷与中心杆的间距大于外壳侧的第一褶峰与外壳的间距,其减小了流体通过中心杆附近的滤膜的流动阻力,并提供足够大的滤膜过滤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由中心杆侧径向向外壳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由中心杆侧以一定的曲率弯曲向外壳侧延伸。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中心杆侧,每两个所述的第二褶谷后接续一个第一褶谷,在所述的外壳侧,每两个所述的第二褶峰后接续一个第一褶峰。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中心杆侧,每两个所述的第二褶谷后接续两个第一褶谷,在所述的外壳侧,每两个所述的第二褶峰后接续两个第一褶峰。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中心杆侧,每个所述的第二褶谷后接续一个第一褶谷,在所述的外壳侧,每个所述的第二褶峰后接续一个第一褶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滤芯,在中心杆侧,存在与中心杆间隔开的第一褶谷,在外壳侧,存在与外壳间隔开的第一褶峰,因此两侧均有较大面积的滤膜裸露出来,用于截留颗粒污染物,增大中心杆侧和外壳侧滤膜的纳污容量,可解决现有折叠滤芯的过早堵塞的问题;第一褶谷与中心杆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的5%-50%,第一褶峰与外壳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的5%-50%,即所有第一褶谷和第一褶峰所在的褶的两条腿的高度至少为中心杆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的50%,因此可避免因为褶过短而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且安装操作也更简单,安装完成后,褶的结构稳定性好。而由于与第一褶谷相邻的第二褶谷不被第一褶谷挤压,与第一褶峰相邻的第二褶峰不被第一褶峰挤压,使得所有的第二褶谷和第二褶峰受到的挤压作用力大大减小,从而在第二褶谷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一空隙,在第二褶峰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二空隙,该第一和第二空隙可减小进料流体和洁净滤液的流动压差,减小流体的流动阻力,进而改善流体通过滤芯时的流动特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的折叠滤芯的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折叠滤芯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折叠滤芯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折叠滤芯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种折叠滤芯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种折叠滤芯的俯视图;
图7a和图7b为图6的局部放大;
其中,1-中心杆,2-外壳,3-褶,31S-第一褶谷,31L-第二褶谷,310-第一空隙,32S-第一褶峰,32L-第二褶峰,320-第二空隙,311-第三空隙,321-第四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2所示的第一种折叠滤芯,其包括中心杆1,外壳2和位于两者间的滤膜,中心杆1和外壳2具有液体可透过的孔隙,滤膜的上游侧设有间隔层(图中未示出,下同),下游侧设有排水层(图中未示出,下同),避免滤膜的表面直接紧密贴在一起,使得滤膜表面间预留一定的空间,便于流体流动,减小流动阻力。滤膜折叠形成褶3,褶3具有靠近中心杆1侧的褶谷,靠近外壳2侧的褶峰和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由中心杆1侧径向向外壳2侧延伸,与中心杆1间隔开的褶谷为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接触的褶谷为第二褶谷31L,与外壳2间隔开的褶峰为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接触的褶峰为第二褶峰32L。
在中心杆1侧,每两个第二褶谷31L后接续一个第一褶谷31S,在外壳2侧,每两个第二褶峰32L后接续一个第一褶峰32S,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与第一褶谷31S相邻的第二褶谷31L不被第一褶谷31S挤压,与第一褶峰32S相邻的第二褶峰32L不被第一褶峰32S挤压。
如图3所示的第二种折叠滤芯,其包括中心杆1,外壳2和位于两者间的滤膜,滤膜的上游侧设有间隔层,下游侧设有排水层,避免滤膜的表面直接紧密贴在一起,使得滤膜表面间预留一定的空间,便于流体流动,减小流动阻力。中心杆1和外壳2具有液体可透过的孔隙,滤膜折叠形成褶3,褶3具有靠近中心杆1侧的褶谷,靠近外壳2侧的褶峰和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由中心杆1侧径向向外壳2侧延伸,与中心杆1间隔开的褶谷为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接触的褶谷为第二褶谷31L,与外壳2间隔开的褶峰为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接触的褶峰为第二褶峰32L。
在中心杆1侧,每两个第二褶谷31L后接续两个第一褶谷31S,在外壳2侧,每两个第二褶峰32L后接续两个第一褶峰32S,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与第一褶谷31S相邻的第二褶谷31L不被第一褶谷31S挤压,与第一褶峰32S相邻的第二褶峰32L不被第一褶峰32S挤压。
如图4所示的第三种折叠滤芯,其包括中心杆1,外壳2和位于两者间的滤膜,滤膜的上游侧设有间隔层,下游侧设有排水层,避免滤膜的表面直接紧密贴在一起,使得滤膜表面间预留一定的空间,便于流体流动,减小流动阻力。中心杆1和外壳2具有液体可透过的孔隙,滤膜折叠形成褶3,褶3具有靠近中心杆1侧的褶谷,靠近外壳2侧的褶峰和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由中心杆1侧径向向外壳2侧延伸,与中心杆1间隔开的褶谷为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接触的褶谷为第二褶谷31L,与外壳2间隔开的褶峰为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接触的褶峰为第二褶峰32L。
在中心杆1侧,每一个第二褶谷31L后接续一个第一褶谷31S,在外壳2侧,每一个第二褶峰32L后接续一个第一褶峰32S,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同样地,与第一褶谷31S相邻的第二褶谷31L不被第一褶谷31S挤压,与第一褶峰32S相邻的第二褶峰32L不被第一褶峰32S挤压。
如图5所示的第四种折叠滤芯,其包括中心杆1,外壳2和位于两者间的滤膜,滤膜的上游侧设有间隔层,下游侧设有排水层,避免滤膜的表面直接紧密贴在一起,使得滤膜表面间预留一定的空间,便于流体流动,减小流动阻力。中心杆1和外壳2具有液体可透过的孔隙,滤膜折叠形成褶3,褶3具有靠近中心杆1侧的褶谷,靠近外壳2侧的褶峰和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由中心杆1侧以一定的曲率弯曲向外壳2侧延伸,与中心杆1间隔开的褶谷为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接触的褶谷为第二褶谷31L,与外壳2间隔开的褶峰为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接触的褶峰为第二褶峰32L。
在中心杆1侧,每两个第二褶谷31L后接续一个第一褶谷31S,在外壳2侧,每两个第二褶峰32L后接续一个第一褶峰32S,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同样地,与第一褶谷31S相邻的第二褶谷31L不被第一褶谷31S挤压,与第一褶峰32S相邻的第二褶峰32L不被第一褶峰32S挤压。
如图6所示的第五种折叠滤芯,其包括中心杆1,外壳2和位于两者间的滤膜,滤膜的上游侧设有间隔层,下游侧设有排水层,避免滤膜的表面直接紧密贴在一起,使得滤膜表面间预留一定的空间,便于流体流动,减小流动阻力。中心杆1和外壳2具有液体可透过的孔隙,滤膜折叠形成褶3,褶3具有靠近中心杆1侧的褶谷,靠近外壳2侧的褶峰和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由中心杆1侧以一定的曲率弯曲向外壳2侧延伸,与中心杆1间隔开的褶谷为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接触的褶谷为第二褶谷31L,与外壳2间隔开的褶峰为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接触的褶峰为第二褶峰32L。
在中心杆1侧,每两个第二褶谷31L后接续两个第一褶谷31S,在外壳2侧,每两个第二褶峰32L后接续两个第一褶峰32S,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从而,中心杆1和外壳2两侧均有较大面积的滤膜裸露出来,用于截留颗粒污染物,增大中心杆1侧和外壳2侧滤膜的纳污容量,可解决现有折叠滤芯的过早堵塞的问题。
而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即所有第一褶谷31S和第一褶峰32S所在的褶的两条腿的高度至少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0%,因此可避免因为褶过短而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且安装操作也更简单,安装完成后,褶的结构稳定性好。
图7a和图7b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图,如图7a和7b所示,与第一褶谷31S相邻的第二褶谷31L不被第一褶谷31S挤压,与第一褶峰32S相邻的第二褶峰32L不被第一褶峰32S挤压,在第二褶谷31L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一空隙310,在第二褶峰32L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二空隙320。该第一空隙310的径向长度为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的距离的70%以上,第二空隙320的径向长度为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的距离的70%以上,其可大幅减小进料流体和洁净滤液的透过褶谷和褶峰时的流动压差,减小流动阻力,显著改善流体通过滤芯时的流动特性。
并且,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形成第三空隙311,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形成第四空隙321,第三空隙311将其两侧的第二褶谷31L间隔开,第四空隙321将其两侧的第二褶峰32L间隔开,其确保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间流体连通和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间流体连通,避免给流体流动造成额外的阻力,提高过滤速率。
比较好的是,第三空隙311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谷31S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第四空隙321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峰32S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
由于与第一褶谷31S相邻的第二褶谷31L不被第一褶谷31S挤压,与第一褶峰32S相邻的第二褶峰32L不被第一褶峰32S挤压,使得所有的第二褶谷31L和第二褶峰32L受到的挤压作用力大大减小,第二褶谷31L和第二褶峰32L分别向第三空隙311和第四空隙321的空间内鼓出,在第二褶谷31L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一空隙310,在第二褶峰32L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二空隙320,并使得第三空隙311和第四空隙321形状不规则,有些区域的空隙比较小。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滤芯中,第三空隙311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谷31S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第四空隙321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峰32S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其保证了被第三空隙311间隔开的两个的第二褶谷31L之间和被第四空隙321间隔开的两个第二褶峰32L之间始终留有一定宽度的空隙,从而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间的流体通道不被截断,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间的流体通道不被截断,即保证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间的流体连通及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间的流体连通,以便于流体快速通过,加快过滤速率。
另外,第三空隙311的径向长度大于第四空隙321的径向长度。由于中心杆1侧空间小,容易对流体的流动造成较大的阻力,而外壳2侧空间大,褶峰与外壳2间的间距对滤膜的过滤面积影响较大,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滤芯中,第三空隙311的径向长度大于第四空隙321的径向长度,即中心杆1侧的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的间距大于外壳2侧的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的间距,其减小了流体通过中心杆1附近的滤膜的流动阻力,并提供足够大的滤膜过滤面积。
需要补充地是,第一种到第四种折叠滤芯与第五种折叠滤芯类似,在中心杆1侧,存在与中心杆1间隔开的第一褶谷31S,在外壳2侧,存在与外壳2间隔开的第一褶峰32S,因此两侧均有较大面积的滤膜裸露出来,用于截留颗粒污染物,增大中心杆1侧和外壳2侧滤膜的纳污容量,可解决现有折叠滤芯的过早堵塞的问题。
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50%,即所有第一褶谷31S和第一褶峰32S所在的褶的两条腿的高度至少为中心杆1和外壳2之间的间距的50%,因此可避免因为褶过短而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且安装操作也更简单,安装完成后,褶的结构稳定性好。
类似地,与第一褶谷31S相邻的第二褶谷31L不被第一褶谷31S挤压,与第一褶峰32S相邻的第二褶峰32L不被第一褶峰32S挤压,在第二褶谷31L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一空隙310,在第二褶峰32L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二空隙320。该第一空隙310的径向长度为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的距离的70%以上,第二空隙320的径向长度为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的距离的70%以上,则可大幅减小进料流体和洁净滤液的透过褶谷和褶峰时的流动压差,减小流动阻力,显著改善流体通过滤芯时的流动特性。
此外,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之间形成第三空隙311,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之间形成第四空隙321,第三空隙311将其两侧的第二褶谷31L间隔开,第四空隙321将其两侧的第二褶峰32L间隔开,其确保第一褶谷31S与中心杆1间流体连通和第一褶峰32S与外壳2间流体连通,避免给流体流动造成额外的阻力,提高过滤速率。并且,第三空隙311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谷31S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第四空隙321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峰32S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并且,第三空隙311的径向长度大于第四空隙321的径向长度。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滤芯,包括中心杆,外壳和位于两者间的滤膜,所述的中心杆和外壳具有液体可透过的孔隙,所述的滤膜折叠形成褶,所述的褶具有靠近中心杆侧的褶谷,靠近外壳侧的褶峰和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所述的褶谷和褶峰以固定频率分别与中心杆和外壳间隔开,所述的与中心杆间隔开的褶谷为第一褶谷,所述的与中心杆接触的褶谷为第二褶谷,所述的与外壳间隔开的褶峰为第一褶峰,所述的与外壳接触的褶峰为第二褶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褶谷与中心杆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的5%-50%,所述的第一褶峰与外壳之间的距离为中心杆和外壳之间的间距的5%-50%,所述的第二褶谷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一空隙,所述的第二褶峰附近的腿的内侧形成第二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褶谷与中心杆之间形成第三空隙,所述的第一褶峰与外壳之间形成第四空隙,所述的第三空隙将其两侧的第二褶谷间隔开,所述的第四空隙将其两侧的第二褶峰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空隙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谷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所述的第四空隙的最窄处至少为第一褶峰对应的两条腿的厚度的1/1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折叠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空隙的径向长度为第一褶谷与中心杆之间的距离的70%以上,所述的第二空隙的径向长度为第一褶峰与外壳之间的距离的7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空隙的径向长度大于第四空隙的径向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由中心杆侧径向向外壳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褶谷和褶峰的腿由中心杆侧以一定的曲率弯曲向外壳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折叠滤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心杆侧,每两个所述的第二褶谷后接续一个第一褶谷,在所述的外壳侧,每两个所述的第二褶峰后接续一个第一褶峰。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折叠滤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心杆侧,每两个所述的第二褶谷后接续两个第一褶谷,在所述的外壳侧,每两个所述的第二褶峰后接续两个第一褶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滤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心杆侧,每个所述的第二褶谷后接续一个第一褶谷,在所述的外壳侧,每个所述的第二褶峰后接续一个第一褶峰。
CN201921564890.3U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折叠滤芯 Active CN210993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4890.3U CN210993223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折叠滤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4890.3U CN210993223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折叠滤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93223U true CN210993223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83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64890.3U Active CN210993223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折叠滤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93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75C (zh) 槽纹式过滤介质
EP1086736B1 (en) Corrugated axial filter with simple fold pattern
CN1079274C (zh) 在线式过滤装置
KR100329140B1 (ko) 필터와그제작방법및여과방법
US7044992B2 (en) Particle filter for exhaust g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ngines
US20140208946A1 (en) Partial wall-flow filter and method
JP2003509202A (ja) 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
CN103561842A (zh) 具有内部支撑结构的扩展面积过滤器
CN210993223U (zh) 一种折叠滤芯
EP1254689B1 (en) Pleated filter media with embossed spacers and cross flow
CN110538498A (zh) 一种折叠滤芯
CN110072605B (zh) 四面体过滤器介质
EP1973629B1 (en) Cleanable dust filter comprising a zigzag pleated filter pack
CN212758063U (zh) 一种滤芯
CN218653525U (zh) 一种双层过滤介质
CN210993222U (zh) 一种折叠滤芯
JPH039769Y2 (zh)
JPS632089Y2 (zh)
CN210993220U (zh) 一种折叠滤芯
CN214552050U (zh) 筒形过滤装置
US20240082775A1 (en) High density filter element
CN219272506U (zh) 空气过滤器
CN218392591U (zh) 一种新型压滤径向密封结构
CN114733282A (zh) 一种折叠式天然气滤芯
CN2336849Y (zh) 防滤纸折楞互叠的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