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8026U - 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78026U CN210978026U CN201921684933.1U CN201921684933U CN210978026U CN 210978026 U CN210978026 U CN 210978026U CN 201921684933 U CN201921684933 U CN 201921684933U CN 210978026 U CN210978026 U CN 2109780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air pipe
- pipe
- end cover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Devices, Intensifiers, Converters, And Tele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包括左增压气管、右增压气管、中部油管、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左气缸塞、右气缸塞、油塞、连杆、左端盖和右端盖,其中:左端盖、左增压气管、左连接件、中部油管、右连接件、右增压气管和右端盖依次同轴相互连接,油塞设在中部油管内,左气缸塞和右气缸塞分别位于左增压气管和右增压气管内;中部油管上设有左油口和右油口;左端盖、左增压气管和左气缸塞形成左增压腔,左端盖上开有左进气口和左出气口;右端盖、右增压气管和右气缸塞形成右增压腔,右端盖上开有右进气口和右出气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增大其工作效率且便于生产制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
背景技术
气田进入后期开采,由于井口压力低于集输管网的压力,天然气无法进入管网。为了提高采收率,充分利用资源,就有必要进行井口增压开采,增压机将压力低的井口来气集中进行增压后送入集输干线,因此增压站在油气田是不可缺少的。本公司采用气液混输增压站实现对气体的压缩,利用液压缸带动气缸中活塞的移动实现对气缸中气体进行压缩增压,但是,现有的液压缸的输出端只有一组,在进行压缩气体过程中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包括左增压气管、右增压气管、中部油管、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左气缸塞、右气缸塞、油塞、连杆、左端盖和右端盖,其中:
左端盖、左增压气管、左连接件、中部油管、右连接件、右增压气管和右端盖依次同轴相互连接,油塞设在中部油管内,油塞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杆与右气缸塞和左气缸塞连接,左气缸塞和右气缸塞分别位于左增压气管和右增压气管内;
中部油管上设有左油口和右油口,左油口和右油口分别位于油塞的两端且与中部油管连通;
左端盖、左增压气管和左气缸塞形成左增压腔,左端盖上开有左进气口和左出气口,左进气口和左出气口分别与左增压腔连通;右端盖、右增压气管和右气缸塞形成右增压腔,右端盖上开有右进气口和右出气口,右进气口和右出气口分别与右增压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中部油管内径大于左增压气管内径或右增压气管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左增压气管和右增压气管内径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左连接件上开有L型左呼吸口,左呼吸口与左增压气管连通,右连接件上开有L型右呼吸口,右呼吸口与右增压气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左连接件底部开有L型左排污口,左排污口与左增压气管连通,右连接件底部开有L型右排污口,右排污口与右增压气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还包括两个冷凝套管,两个冷凝套管分别套装在左增压气管和右增压气管外部,且冷凝套管与左增压气管和右增压气管之间形成冷凝腔,冷凝套管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冷凝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一个冷凝套管固定在左连接件和做端盖之间,另一个冷凝套管固定在右连接件和右端盖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冷凝套管的外部设有多个冷却扇叶。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左进气口和右进气口分别与气田排出的天然气连接,油塞两端分别连接有左气缸塞和右气缸塞,油塞在向左运动或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分别实现对左增压腔或右增压腔的增压,增大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增大增压工作效率且便于生产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包括左增压气管1、右增压气管2、中部油管3、左连接件4、右连接件5、左气缸塞6、右气缸塞7、油塞8、连杆9、左端盖10和右端盖11,其中:
左端盖10、左增压气管1、左连接件4、中部油管3、右连接件5、右增压气管2和右端盖11依次同轴相互连接,油塞8设在中部油管3内,油塞8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杆9与右气缸塞7和左气缸塞6连接,左气缸塞6和右气缸塞7 分别位于左增压气管1和右增压气管2内,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首先将油塞8的两端固定焊接连杆9,然后将油塞8塞入油管3中,将油管3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方式焊接在左连接件4和右连接件5上,且连杆9贯穿左连接件4和右连接件5,然后在两个连杆9上焊接左气缸塞6和右气缸塞7,将左气缸塞6和右气缸塞7分别穿入左增压气管1和右增压气管2中,然后将左增压气管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左连接件4上,将右增压气管2焊接在右连接件5上,然后分别焊接左端盖10于左增压气管1上、右端盖11焊接在右增压气管2上,便于生产制造;
油塞8的左端与中部油管3和左连接件4之间形成右增压油腔,油塞8的右端与中部油管3和右连接件5之间形成左增压油腔,中部油管3上设有左油口12和右油口13,左油口12和右油口13分别位于油塞8的两端且与中部油管 3连通,当在左油口12中注入液压油,右油口13排出液压油时,油塞8向右运动,反之油塞向右运动;
左端盖10、左增压气管1和左气缸塞6形成左增压腔14,左端盖10上开有左进气口15和左出气口16,左进气口15和左出气口16分别与左增压腔14 连通;右端盖11、右增压气管2和右气缸塞7形成右增压腔17,右端盖11上开有右进气口18和右出气口19,右进气口18和右出气口19分别与右增压腔 17连通,其中左进气口15和右进气口18分别与气田开采的天然气连接,左出器口16和右出气口16分别与输出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压气油缸,当油塞8向左运动时增大左增压腔14的压力,对左增压腔14中的气体进行增压,当油塞8向右运动时增大右增压腔17的压力,对右增压腔17中的气体进行增压,便于增大气体增压效率,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中部油管3内径大于左增压气管1内径或右增压气管2内径,进而保证油塞8左右运动的同时能够带动左气缸塞6和右气缸塞7 左右运动。
为了保证在油塞8左右行程一致时,从左出气口16和右出气口19排出气体的压力相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左增压气管1和右增压气管2内径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左连接件4上开有L型左呼吸口40,左呼吸口40与左增压气管1连通,右连接件5上开有L型右呼吸口50,右呼吸口50与右增压气管2连通,当油塞8左右运动的过程中保证左增压腔14右侧和右增压腔17 右侧处于正常大气压状态,从而减小油塞8在移动过程中的阻力。
为了便于排出从左呼吸口40和右呼吸口50进入的水蒸气经左增压气管1 和右增压气管2内壁碰撞后形成的液体,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左连接件4底部开有L型左排污口41,左排污口41与左增压气管1连通,右连接件5底部开有L型右排污口51,右排污口51与右增压气管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两个冷凝套管20,两个冷凝套管20分别套装在左增压气管1和右增压气管2外部,且冷凝套管20与左增压气管1和右增压气管2之间形成冷凝腔21,冷凝套管20上设有进液口200和出液口201,进液口200和出液口201均与冷凝腔21连通,从进液口200排入循环的冷却液,从出液口201排出循环的冷却液,冷凝腔21中有循环的冷却液,一方面增大从左呼吸口40和右呼吸口50进入的水蒸气经左增压气管1和右增压气管2内壁碰撞后冷凝形成的液体的效率,另一方面实现对右增压腔17和左增压腔14内气体的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一个冷凝套管20固定在左连接件4和做端盖之间,另一个冷凝套管20固定在右连接件5和右端盖11之间。
为了增大冷凝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冷凝套管20的外部设有多个冷却扇叶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增压气管(1)、右增压气管(2)、中部油管(3)、左连接件(4)、右连接件(5)、左气缸塞(6)、右气缸塞(7)、油塞(8)、连杆(9)、左端盖(10)和右端盖(11),其中:
左端盖(10)、左增压气管(1)、左连接件(4)、中部油管(3)、右连接件(5)、右增压气管(2)和右端盖(11)依次同轴相互连接,油塞(8)设在中部油管(3)内,油塞(8)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杆(9)与右气缸塞(7)和左气缸塞(6)连接,左气缸塞(6)和右气缸塞(7)分别位于左增压气管(1)和右增压气管(2)内;
中部油管(3)上设有左油口(12)和右油口(13),左油口(12)和右油口(13)分别位于油塞(8)的两端且与中部油管(3)连通;
左端盖(10)、左增压气管(1)和左气缸塞(6)形成左增压腔(14),左端盖(10)上开有左进气口(15)和左出气口(16),左进气口(15)和左出气口(16)分别与左增压腔(14)连通;右端盖(11)、右增压气管(2)和右气缸塞(7)形成右增压腔(17),右端盖(11)上开有右进气口(18)和右出气口(19),右进气口(18)和右出气口(19)分别与右增压腔(1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其特征在于,中部油管(3)内径大于左增压气管(1)内径或右增压气管(2)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其特征在于,左增压气管(1)和右增压气管(2)内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其特征在于,左连接件(4)上开有L型左呼吸口(40),左呼吸口(40)与左增压气管(1)连通,右连接件(5)上开有L型右呼吸口(50),右呼吸口(50)与右增压气管(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其特征在于,左连接件(4)底部开有L型左排污口(41),左排污口(41)与左增压气管(1)连通,右连接件(5)底部开有L型右排污口(51),右排污口(51)与右增压气管(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冷凝套管(20),两个冷凝套管(20)分别套装在左增压气管(1)和右增压气管(2)外部,且冷凝套管(20)与左增压气管(1)和右增压气管(2)之间形成冷凝腔(21),冷凝套管(20)上设有进液口(200)和出液口(201),进液口(200)和出液口(201)均与冷凝腔(2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其特征在于,一个冷凝套管(20)固定在左连接件(4)和做端盖之间,另一个冷凝套管(20)固定在右连接件(5)和右端盖(1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其特征在于,冷凝套管(20)的外部设有多个冷却扇叶(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84933.1U CN210978026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84933.1U CN210978026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78026U true CN210978026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61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84933.1U Active CN210978026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78026U (zh) |
-
2019
- 2019-10-09 CN CN201921684933.1U patent/CN2109780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83287B (zh) | 海上气田低压天然气回收系统 | |
CN116677918B (zh) | 一种煤层气排采井井口气输送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10296062A (zh) | 一种电动液驱动活塞式氢气压缩机及压缩方法 | |
CN105889154A (zh) | 高压气压力能等熵增压机 | |
CN210978026U (zh) | 一种用于气液混输增压站的压气油缸 | |
CN203796236U (zh) | 一种海上气田低压天然气回收系统 | |
CN109488882B (zh) | 一种带有丝网除沫器的气液混输增压装置及方法 | |
CN206917964U (zh) | 无杆式压缩气缸 | |
CN201165952Y (zh) | 手动空压机 | |
CN201661438U (zh) | 脚踏式空压机 | |
CN201445897U (zh) | 含酒精气体收集装置 | |
CN106870376B (zh) | 一种卧式增焓压缩机 | |
CN209369358U (zh) | 一种用于施工现场夹层清理的装置 | |
CN206625980U (zh) | 一种卧式增焓压缩机 | |
CN205401057U (zh) | 一种可变压缩级数的压缩机组 | |
CN201794742U (zh) | 多功能气体冷却器 | |
CN206707958U (zh) | 一种热泵双头节能压缩机 | |
CN215000942U (zh) | 伴生气全自动集储装置 | |
CN204755240U (zh) | 冷却分离器总成 | |
CN210292163U (zh) | 一种多功能集成高效水箱 | |
CN221054797U (zh) | 一种油田用多级增压混输装置 | |
CN103277298A (zh) | 多缸并联泵进口管系入口流场均衡配置装置 | |
CN106351712A (zh) | 消声器 | |
CN207686944U (zh) | 一种节能型气动隔膜泵 | |
CN213838876U (zh) | 一种新型气动多路水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