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4090U - 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4090U
CN210974090U CN201921675396.4U CN201921675396U CN210974090U CN 210974090 U CN210974090 U CN 210974090U CN 201921675396 U CN201921675396 U CN 201921675396U CN 210974090 U CN210974090 U CN 210974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ed
block
bed body
groove
ec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53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柏森
龚长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Wan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Wan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Wan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Wan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753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4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4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4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以及位于浮床本体顶部的生物篮,还包括两排两两相对的立梁、设置在浮床本体顶壁的增浮块以及分别两相对设置在浮床本体两侧壁上的升降杆,增浮块的顶壁均布设有若干用于放置生物篮的容纳槽,容纳槽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底壁均布设有若干与浮床本体底壁贯通的浮力孔,升降杆的一端设有安装组件与浮床本体的侧壁相连,两两相对的立梁的相对侧壁沿其轴向设有升降槽,升降槽内设有导向组件与升降杆相连;该生态浮床,方便拆装,同时随着水位的上升,可自动调节生态浮床的高度,使得生态浮床始终在河面上,延长了浮床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生态治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或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具有经济实用、治理污染效果明显,也可以改善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再造自然生态平衡。
现有的生态浮床在河道内使用过程中,当水位上涨时,对生态浮床上的植物造成损坏,所以需要更换浮床,处理植物进行处理,由于生态浮床固定设置,拆装困难,且不能对其进行高度调节,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浮床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其优点是:方便拆装,且随着水位的变化,可自动调节生态浮床的高度,使得生态浮床始终在河面上,延长了浮床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以及位于浮床本体顶部的生物篮,还包括两排两两相对的立梁、设置在浮床本体顶壁的增浮块以及分别两相对设置在浮床本体两侧壁上的升降杆,所述增浮块的顶壁均布设有若干用于放置生物篮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底壁均布设有若干与浮床本体底壁贯通的浮力孔,所述升降杆的一端设有安装组件与浮床本体的侧壁相连,两两所述立梁的相对侧壁沿其轴向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设有导向组件与升降杆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生物篮放置在容纳槽内,生物篮用于种植植物,利用增浮块增加浮床本体的浮力,使得浮床本体稳定的漂浮在水面,通过浮力孔可对植物提供水源,使得植物能够稳定生长;当水位上升时,利用导向组件,使得升降杆稳定的在升降槽内滑移,进而浮床本体可随着水位的变化而上下升降,使得生态浮床始终漂浮在河面上,避免对植物造成损害,延长了浮床本体的使用寿命;利用安装组件,方便拆装更换不同形状规格的浮板,以便种植不同的植物,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升降杆远离立梁一端的安装块、分别两相对设置在浮床本体两侧壁的安装杆、设置在安装杆远离浮床本体一侧壁上呈L型的插块、螺钉、盖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底壁的凸块,所述安装块的侧壁设有与其顶壁贯穿的凹槽,所述凸块的侧壁设有锁紧槽,所述浮床本体的侧壁设有驱动插块的水平端插入锁紧槽内的调节组件,所述安装块的顶壁位于凹槽的两侧设有与螺钉螺纹配合的锁紧孔,所述盖板上设有两相对的通孔,所述螺钉由外至内依次插入通孔、锁紧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L型插块插入凹槽内;其次将凸块插入凹槽内;然后将螺钉由外至内依次插入通孔、锁紧孔内,将盖板固定在安装块上,进而可将凸块固定在凹槽内;最后利用调节组件驱动插块滑移,进而可将插块的水平端插入锁紧槽内,最终实现了安装块与安装杆之间的连接,使得升降杆固定浮床本体的侧壁;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生态浮床,结构简单,方便拆装更换不同形状规格的生态浮板,以便种植不同的植物,提高了生态处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床本体的侧壁设有滑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移在滑槽内的滑块、转动设置在浮床本体侧壁的旋转环以及设置在安装杆上的螺纹,所述安装杆远离插块的一端穿过旋转环并延伸至滑槽内与滑块相连,所述旋转环的内环与安装杆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旋转环,由于安装杆与旋转环的内环螺纹配合,且滑槽对滑块的滑移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带动安装杆向靠近滑槽方向滑移,从而可将插块的水平端插入锁紧槽内,最终实现了升降杆与浮床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该调节方式,通过转动旋转环,即可将插块插入锁紧槽内,将转动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安装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在升降槽位于其槽口侧壁上且沿其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块、设置在升降杆一端且与其轴向反向的连接杆、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导向轮以及分别设置在限位块与升降槽相对侧壁上且与其轴向同向的导向块,所述导向轮的侧壁沿其周向设有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环槽,两所述限位块之间预留有供升降杆滑移的限位空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位发生变化时,浮床本体上下浮动,两相对设置的限位块,对升降杆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导向轮沿导向块的高度方向滑移,从而使得浮板能够稳定的升降 ;导向轮、导向块和限位块的配合,对浮床本体的升降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进而提高了浮板升降过程的稳定性,避免浮床本体受到水位的影响,使得植物能够稳定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河道的水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的顶壁设有两相对的插槽,所述插槽内设置有伸缩杆,两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延伸出插槽外并固定在盖板的底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更换浮床本体时,将盖板上拉至一定高度,带动凸块移动出凹槽外,进而可将插块由下至上移出凹槽外,方便可更换新的浮床;通过设置伸缩杆,对盖板实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取出插块时,不需要取下盖板,提高了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插块、盖板、凸块均采用木头制作成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木头具有一定的浮力,可漂浮于水面,增加了浮床本体的浮力,保证了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加强了生态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床本体的底部连接有沉水块,所述沉水块的顶壁轴心处设有悬挂杆固定在浮床本体的底壁,所述沉水块上倾斜设有两两相对的配重杆,所述配重杆远离沉水块的一端与悬挂杆的底端相连,所述沉水块的顶壁均布设有若干种植槽,所述种植槽与的槽底壁均布设有若干透水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沉水块和配重杆均可采用不锈钢配重材质,可沉于水中;在种植槽内可种植沉水植物,充分利用了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河道的水体质量;通过设置透水孔,对种植槽内提供水源,使得沉水植物能够正常生长,且透水孔的设置,减轻了沉水块的重量;同时沉水块、悬挂杆和配重杆的组合,对浮床本体和增浮块的浮力起到平衡作用,进而浮床本体能够稳定的浮在水面,使得植物稳定生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水块的底壁均布设有若干挂钩,所述挂钩内悬挂有辫带式纤维滤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辫带式纤维滤料具有良好的净水效能,吸附能力强,生物活性高,进一步加强了水处理的质量,提高了河道的水体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水位上升时,利用导向组件,使得升降杆稳定的在升降槽内滑移,进而浮床本体可随着水位的变化而上下升降,使得生态浮床始终漂浮在河面上,避免对植物造成损害,延长了浮床本体的使用寿命;利用安装组件,方便拆装更换不同形状规格的浮板,以便种植不同的植物,适用范围广;
2、转动旋转环,由于安装杆与旋转环的内环螺纹配合,且滑槽对滑块的滑移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带动安装杆向靠近滑槽方向滑移,从而可将插块的水平端插入锁紧槽内,最终实现了升降杆与浮床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该调节方式,通过转动旋转环,即可将插块插入锁紧槽内,将转动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安装效率高;
3、种植槽内可种植沉水植物,充分利用了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河道的水体质量;同时沉水块、悬挂杆和配重杆的组合,对浮床本体和增浮块的浮力起到平衡作用,进而浮床本体能够稳定的浮在水面,使得植物稳定生长,提高了生态净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生态浮床位于河道内的整体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立梁、升降杆与浮床本体之间位置关系的部分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用于体现图5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安装组件的部分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用于体现图5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浮床本体;2、生物篮;3、立梁;4、增浮块;5、升降杆;6、容纳槽;7、浮力孔;8、安装组件;81、安装块;82、安装杆;83、插块;84、螺钉;85、盖板;86、凸块;87、调节组件;871、滑块;872、旋转环;873、螺纹;9、升降槽;10、导向组件;101、限位块;102、连接杆;103、导向轮;104、导向块;11、凹槽;12、锁紧槽;13、锁紧孔;14、通孔;15、滑槽;16、导向环槽;17、限位空间;18、插槽;19、伸缩杆;20、沉水架;201、沉水块;202、悬挂杆;203、配重杆;21、种植槽;22、透水孔;23、挂钩;24、辫带式纤维滤料;25、河道;26、护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参照图1,包括河道25以及位于河道25两侧的护岸26,河道25的水面上漂浮有浮床本体1。
参照图1和图2,浮床本体1的底部设有沉水架20,浮床本体1的顶壁轴心处设有增浮块4,增浮块4的顶壁均布设有若干容纳槽6,容纳槽6内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生物篮2,生物篮2为镂空篮,容纳槽6的槽底壁均布设有若干浮力孔7(图3),使得容纳槽6透水,以便对植物提供水源;增浮块4的设置,增加了浮床本体1的浮力,利用沉水架20,对浮床本体1的浮力起到平衡作用,使得浮床本体1稳定的漂浮在水面上。
参照图1和图2,沉水架20包括固定在浮床本体底壁的轴心处的悬挂杆202、位于水中且与浮力本体相对的沉水块201以及两两相对倾斜设置在沉水块201上的配重杆203,配重杆203远离沉水块201的一端与悬挂杆202的底端相连;沉水块201和配重杆203均采用不锈钢配重材质,可沉于水中,利用浮床本体1的浮力,可避免沉水架20沉于水底,平衡了两者之间的浮力,使得植物能够稳定生长,加强了生态处理效果。
参照图1和图2,两个护岸26的之间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两相对的立梁3,4个立梁3的相对侧壁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升降槽9,升降槽9内沿其轴向滑移设有升降杆5,升降杆5水平设置,升降杆5的一端设有安装组件8浮床本体的侧壁相连,升降槽9内设有导向组件10与升降杆5相连;水位上升时,利用导向组件10,使得升降杆5稳定的在升降槽9内滑移,进而浮床本体1可随着水位的变化而上下升降,使得生态浮床始终漂浮在河面上,避免对植物造成损害,延长了浮床本体1的使用寿命;利用安装组件8,方便拆装更换不同形状规格的浮板,以便种植不同的植物,适用范围广。
参照图2和图4,为充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净化效果,在沉水块201的顶壁均布设置有若干种植槽21,种植槽21内可种植有沉水植物,种植槽21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底壁均布设有若干透水孔22,使得沉水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减轻了沉水块201的重量,进而浮床本体1能够稳定的浮在水面,使得植物稳定生长。
参照2和图4,沉水块201的底壁均布设置有若干挂钩23,挂钩23内悬挂有辫带式纤维滤料24;辫带式纤维滤料24;辫带式纤维滤料24模拟天然水草形态,呈长条絮状设置,具有良好的净水效能,吸附能力强,生物活性高,进一步加强了水处理的质量,提高了河道25内的水体质量。
参照图5和图6,导向组件10包括两相对设置在升降槽9位于其槽口侧壁上且沿其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块101、设置在升降杆5一端且与其轴向反向的连接杆102、转动连接在连接杆102两端的导向轮103以及分别设置在限位块101与升降槽9相对侧壁上且与其轴向同向的导向块104,两个限位块101之间预留有供升降杆5滑移的限位空间17,对升降杆5的升降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导向轮103的周壁沿其周向设有与导向块104相配合的导向环槽16,导向块104与导向环槽16相接触的侧壁设为弧形面,进而提高了导向轮103转动过程的稳定性,进而升降杆5可稳定升降,从而浮床本体1可随着水位的变化,自动调节高度,并始终漂浮在河面上,延长了生态浮床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5和图7,安装组件8包括设置在升降杆5远离立梁3一端的安装块81、分别两相对设置在浮床本体1两侧壁的安装杆82、设置在安装杆82远离浮床本体1一侧壁上呈L型的插块83、螺钉84、盖板85以及设置在盖板85底壁的凸块86,安装块81的侧壁设有与其顶壁贯穿的凹槽11,凸块86的侧壁设有锁紧槽12,浮床本体1的侧壁设有驱动插块83的水平端插入锁紧槽12内的调节组件87,安装块81的顶壁位于凹槽11的两侧设有与螺钉84螺纹配合的锁紧孔13,盖板85上设有与锁紧孔13相对应的通孔14;
安装时,首先将L型插块83插入凹槽11内;其次将凸块86插入凹槽11内,此时插块83位于凹槽11与其侧面槽口相对的槽壁以及凸块86之间;然后将螺钉84由外至内依次插入通孔14、锁紧孔13内,可将凸块86固定在凹槽11内;最后利用调节组件87驱动插块83滑移,进而可将插块83的水平端插入锁紧槽12内,最终实现了安装块81与安装杆82之间的连接,实现了将升降杆5固定浮床本体1的侧壁;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生态浮床,由于升降杆5与立梁3之间的距离不可调,设置凹槽11与其顶壁贯穿,方便将插块83由上而下插入凹槽11内,结构简单,方便拆装更换不同形状规格的生态浮板,以便种植不同的植物,提高了生态处理的效果。
参照图7,安装块81的顶壁设有两相对的插槽18,插槽18内设置有伸缩杆19,两个伸缩杆19的顶端延伸出插槽18外并固定在盖板85的底壁;在拆装浮床本体1时,将盖板85上拉至一定高度,带动凸块86移动出凹槽11外,进而可将插块83由下至上移出凹槽11外,方便安装;通过设置伸缩杆19,对盖板85限位,使得取出插块83时,不需要取下盖板85,提高了拆装效率。
参照图7,安装块81、插块83、盖板85、凸块86均采用木头材质制作成型,由于木头具有一定的浮力,可漂浮于水面,增加了浮床本体1的浮力,保证了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加强了生态处理效果。
参照图7和图8,调节组件87包括滑块871、转动设置在浮床本体1(图5)侧壁的旋转环872以及设置在安装杆82上的螺纹873,浮床本体1的侧壁设有供滑块871滑移的滑槽15,安装杆82远离插块83的一端穿过旋转环872并延伸至滑槽15与滑块871相连,旋转环872的内环与安装杆82螺纹连接;调节时,转动旋转环872,由于安装杆82与旋转环872内环螺纹连接,且滑槽15对滑块871的滑移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带动安装杆82向靠近滑槽15方向滑移,从而可将插块83的水平端插入锁紧槽12内,最终实现了升降杆5与浮床本体1(图5)之间的固定连接;该调节方式,通过转动旋转环872,将转动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便可将插块83插入锁紧槽12内,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安装效率高。
工作过程:首先将盖板85上拉,然后将插块83由上至下插入凹槽11内,转动旋转环872,带动安装杆82滑移,进而带动滑块871向靠近滑槽15的槽口方向滑移,使得插块83的水平端贴合在凹槽11与滑槽15相对的槽壁上;其次向下压动盖板85,凸块86插入凹槽11内,此时伸缩杆19回缩,再将螺钉84由外至内依次插入通孔14、锁紧孔13内,进而可将凸块86固定在凹槽11内;然后转动旋转环872,带动滑块871向远离滑槽15的槽口方向滑移,进而带动插块83滑移,从而可将插块83的水平端插入锁紧槽12内,最终实现了升降杆5与浮床本体1的连接;当水平变化时,导向轮103沿导向块104的高度方向滑移,进而浮床本体1可随着水位的变化,自动调节其高度,使其稳定的漂浮在水面,确保植物能够稳定生长,提高了河道25内的水体质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1)以及位于浮床本体(1)顶部的生物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排两两相对的立梁(3)、设置在浮床本体(1)顶壁的增浮块(4)以及分别两相对设置在浮床本体(1)两侧壁上的升降杆(5),所述增浮块(4)的顶壁均布设有若干用于放置生物篮(2)的容纳槽(6),所述容纳槽(6)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底壁均布设有若干与浮床本体(1)底壁贯通的浮力孔(7),所述升降杆(5)的一端设有安装组件(8)与浮床本体(1)的侧壁相连,两两所述立梁(3)的相对侧壁沿其轴向设有升降槽(9),所述升降槽(9)内设有导向组件(10)与升降杆(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8)包括设置在升降杆(5)远离立梁(3)一端的安装块(81)、分别两相对设置在浮床本体(1)两侧壁的安装杆(82)、设置在安装杆(82)远离浮床本体(1)一侧壁上呈L型的插块(83)、螺钉(84)、盖板(85)以及设置在盖板(85)底壁的凸块(86),所述安装块(81)的侧壁设有与其顶壁贯穿的凹槽(11),所述凸块(86)的侧壁设有锁紧槽(12),所述浮床本体(1)的侧壁设有驱动插块(83)的水平端插入锁紧槽(12)内的调节组件(87),所述安装块(81)的顶壁位于凹槽(11)的两侧设有与螺钉(84)螺纹配合的锁紧孔(13),所述盖板(85)上设有两相对的通孔(14),所述螺钉(84)由外至内依次插入通孔(14)、锁紧孔(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本体(1)的侧壁设有滑槽(15),所述调节组件(87)包括滑移在滑槽(15)内的滑块(871)、转动设置在浮床本体(1)侧壁的旋转环(872)以及设置在安装杆(82)上的螺纹(873),所述安装杆(82)远离插块(83)的一端穿过旋转环(872)并延伸至滑槽(15)内与滑块(871)相连,所述旋转环(872)的内环与安装杆(8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10)包括两相对设置在升降槽(9)位于其槽口侧壁上且沿其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块(101)、设置在升降杆(5)一端且与其轴向反向的连接杆(102)、转动设置在连接杆(102)两端的导向轮(103)以及分别设置在限位块(101)与升降槽(9)相对侧壁上且与其轴向同向的导向块(104),所述导向轮(103)的侧壁沿其周向设有与导向块(104)相配合的导向环槽(16),两所述限位块(101)之间预留有供升降杆(5)滑移的限位空间(1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81)的顶壁设有两相对的插槽(18),所述插槽(18)内设置有伸缩杆(19),两所述伸缩杆(19)的顶端延伸出插槽(18)外并固定在盖板(85)的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81)、插块(83)、盖板(85)、凸块(86)均采用木头制作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本体(1)的底部连接有沉水块(201),所述沉水块(201)的顶壁轴心处设有悬挂杆(202)固定在浮床本体(1)的底壁,所述沉水块(201)上倾斜设有两两相对的配重杆(203),所述配重杆(203)远离沉水块(201)的一端与悬挂杆(202)的底端相连,所述沉水块(201)的顶壁均布设有若干种植槽(21),所述种植槽(21)与的槽底壁均布设有若干透水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块(201)的底壁均布设有若干挂钩(23),所述挂钩(23)内悬挂有辫带式纤维滤料(24)。
CN201921675396.4U 2019-10-09 2019-10-09 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 Active CN210974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5396.4U CN210974090U (zh) 2019-10-09 2019-10-09 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5396.4U CN210974090U (zh) 2019-10-09 2019-10-09 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4090U true CN210974090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4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5396.4U Active CN210974090U (zh) 2019-10-09 2019-10-09 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40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2166A (zh) * 2021-06-29 2021-08-24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多功能的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
CN115090024A (zh) * 2022-07-01 2022-09-23 缪成晨 一种基于水生态保护的河道水质修复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2166A (zh) * 2021-06-29 2021-08-24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多功能的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
CN115090024A (zh) * 2022-07-01 2022-09-23 缪成晨 一种基于水生态保护的河道水质修复设备
CN115090024B (zh) * 2022-07-01 2024-05-28 中科华鹿(铜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生态保护的河道水质修复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1178B (zh) 一种太阳能生态复合净化塘处理养殖废水的组合装置
CN210974090U (zh) 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床
CN201777934U (zh) 一种连续可调式沉水植物种植网床
CN203530027U (zh) 节杆支撑式沉水植物种植网床
CN204643971U (zh) 用于水体净化的生态沉床-固定化微生物耦合装置
CN110301345B (zh) 室内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装置
CN103749145A (zh) 沉水植物模块化生长床及恢复水底沉水植物生长的方法
CN110182955B (zh) 海水生态养殖水体修复浮床装置
CN203683234U (zh) 沉水植物模块化生长床
CN206308125U (zh)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
CN205442798U (zh) 绿色生态浮岛装置
CN111657199A (zh) 一种渔光共构式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
KR200459971Y1 (ko) 수생 식물을 재배할 수 있는 재배용기
CN208791294U (zh) 一种模块化人工水草装置
CN203021359U (zh) 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
CN106745768B (zh) 生态位优化配置型太阳能动力生态浮岛及配置系统
CN206428065U (zh) 草坪植物‑沉水植物‑人工水草联合加强型生态浮岛
CN106495327A (zh)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组合式生态沉床
CN110407325A (zh) 一种便于快速收获植物体的水芹菜培养装置
CN204325066U (zh) 植物与微生物结合净化循环养殖系统
CN105174470A (zh) 一种种植载体和一种种植沉水植物的装置
CN214961679U (zh) 一种可升降的硬质驳岸生态恢复装置
CN114249511A (zh) 一种污泥减量浓缩一体化装置
CN209242767U (zh) 一种聚氨酯人工浮岛
CN111099735A (zh)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