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3486U - 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3486U
CN210963486U CN201920907479.5U CN201920907479U CN210963486U CN 210963486 U CN210963486 U CN 210963486U CN 201920907479 U CN201920907479 U CN 201920907479U CN 210963486 U CN210963486 U CN 210963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entral venous
lead
venous catheter
ster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74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真
郑素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9074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3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3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3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中心静脉导管技术领域的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包括B超探头、心电监护仪、导线切换装置、无菌套、体外心电导联线、体内导丝导联线和中心静脉导管,所述中心静脉导管内设置了能导电的定位导丝,本实用新型使用了完全隔离的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不再需要两个医务人员同时进行手术操作,节省了人力,医务人员操作导线切换装置时直接隔着无菌套进行切换操作,医务人员始终处于无菌区,就不需要反复消毒除菌了,节省了消毒操作和消毒损耗品,操作简单,简便了切换操作,节省了手术时间,从而降低了手术创口暴露的时间,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中心静脉导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这种导管有以下用途:1.测量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循环生理参数,以及估计体液多寡;
2.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常出现在失血量可能较大的手术,或者是急救时维持血压;
3.长期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注射,长期止痛药注射的给予途径;
4.对于周边静脉(小静脉)较具刺激性的药物,改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入。例如:胺碘酮等;
5.作为血液透析的管道,如血浆置换或洗肾;
6.为肿瘤的化疗,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防止药液外渗;
7.为反复输液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输液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
8.为重症患者建立输液通路。
目前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体内的部位有多处都可以进行操作,但操作方法都是相同的,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单,对穿刺点局麻后,先用一次性穿刺针回血后,左手固定针头,右手送入引导导丝至合适长度后,固定引导导丝后,退针头,扩张器扩充皮下,经导扩张器鞘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有操作医务人员需要进行无菌操作,无菌方式为手部佩戴无菌手套,病患操作部位需要使用消毒器械;
因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在人体内部,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在手术时进行确定插入静脉血管内中心静脉导管的准确位置,需要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指导,慢慢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现在手术医务人员使用心电监护仪来将体表连接的导线连接在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导丝中,通过心电监护仪判断金属定位导丝在静脉血管中的位置,因为金属导丝与中心静脉导管的末端是在同一位置的,从而就能判断出中心静脉导管在静脉血管中的位置了,但是因为本手术的实施人员是需要全程无菌操作的,而在将静脉血管穿刺的时候,需要检测病患体征,所以此时的心电监护仪是与监测病患体表的心电电极片连接的,而当穿刺成功后,需要检查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的时候,需要将心电监护仪与中心静脉导管内的金属定位导丝连接,而病患体表的心电电极片所处环境被视为有菌环境,所以需要另一个人对将连接在病患体表心电电极片的连接金属导线取下,再将这根金属导线连接在中心静脉导管内的金属定位导丝上,这时心电监护仪才能监测病患体内的心电生理参数,这样就能通过心电监护仪来判断金属定位导丝伸入静脉血管的位置了,从而达到精准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在静脉血管内的准确位置。
这种操作方式只能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种,单人操作,尽快完成心电监护仪的切换操作,避免大量细菌感染的可能性;第二种,就需要两个手术操作人员,一个医务人员完成无菌手术操作,另一个医务人员辅助完成有菌操作,但是因为无菌和有菌操作,视手术进行状态,有时需要有菌和无菌操作的交替进行,所以时刻需要两个医务人员进行手术;这样就产生了人力浪费,因为有菌的步骤,每次都只需要简单的切换心电监护仪即可,可是现在要么就是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要么就是需要两个医务人员同时进行一个简单的手术,现在需要一种方便的手术操作装置,来改变这一状况,因为医务人员培养的困难,所以目前都是一个医务人员来进行操作,不过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反复进行除菌操作,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并且病患的创口暴露在外,手术时间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能够单人完成无菌的手术,并且不仅不增加手术时间,也不增加手术医务人员的除菌次数,并且切换心电监护仪的步骤更简便,切换速度更块,从而降低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在静脉血管中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术风险。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包括B超探头、心电监护仪、导线切换装置、无菌套、体外心电导联线、体内导丝导联线和中心静脉导管,所述中心静脉导管内设置了能导电的定位导丝,所述定位导丝体内的末端与中心静脉导管体内的末端在同一位置,所述定位导丝和中心静脉导管处于无菌套外,所述定位导丝、中心静脉导管和无菌套都放置在无菌的手术台上,所述B超探头、导线切换装置、导丝导联线与一部分体外心电导联线都设置在无菌套内,所述导丝导联线或体外心电导联线的其中一根都通过导线切换装置能切换连接的与心电监护仪电连接,所述导丝导联线的另一端还与定位导丝的体外端能分离的连接,所述体外心电导联线还与体表心电电极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B超探头与导丝导联线通过缠绕管能滑动的捆绑为整体,所述缠绕管设置在无菌套内,所述无菌套由低密度聚乙烯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静脉导管和定位导丝放置在无菌手术台面上,所述中心静脉导管和定位导丝不与体外心电导联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体外心电导联线的一端通过鳄鱼夹夹紧在人体右上肢粘黏的体表心电电极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体外心电导联线的一端通过鳄鱼夹夹紧在人体右上肢粘黏的体表心电电极片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先将导丝导联线和B超探头缠绕在一起,这样B超探头移动寻找血管的时候,导丝导联线也能跟随移动,这样定位导丝就不会与导丝导联线分开太远,避免拉扯定位导丝,不会损伤病患体表手术创口,再将导丝导联线和导线切换装置隔离在无菌套内,将导丝导联线与无菌区的定位导丝夹住,这样完全隔离的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而且本装置在通过导线切换装置的切换与心电监护仪连接的线路,就可以一个人完成与心电监护仪连接的是体外心电导联线还是体内的定位导丝,不再需要两个医务人员同时进行手术操作,节省了人力,因为导线切换装置被隔离在无菌套内部,并且无菌套外部是手术的无菌区,这样医务人员操作导线切换装置时直接隔着无菌套进行切换操作,医务人员始终处于无菌区,就不需要反复消毒除菌了,节省了消毒操作和消毒损耗品,节省了手术成本,而且操作简单,只需要轻轻推动导线切换装置即可完成切换,简便了切换操作,节省了手术时间,从而降低了手术创口暴露的时间,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给更多临床医师,给病患带来益处。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各个部件连接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B超探头,11-B超仪器,2-心电监护仪,21-体表心电电极片,22-回路电极片,3-导线切换装置,4-无菌套,41-缠绕管,5-体外心电导联线,6-导丝导联线,7-中心静脉导管,71-定位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包括B超探头1、心电监护仪2、导线切换装置3、无菌套4、体外心电导联线5、体内导丝导联线6和中心静脉导管7,所述中心静脉导管7内设置了能导电的定位导丝71,所述定位导丝71体内的末端与中心静脉导管7体内的末端在同一位置,所述定位导丝71和中心静脉导管7处于无菌套4外,所述定位导丝71、中心静脉导管7和无菌套4都放置在无菌的手术台上,所述B超探头1、导线切换装置3、导丝导联线6与一部分体外心电导联线5都设置在无菌套4内,所述导丝导联线6或体外心电导联线5的其中一根都通过导线切换装置3能切换连接的与心电监护仪2电连接,所述导丝导联线6的另一端还与定位导丝71的体外端能分离的连接,所述体外心电导联线5还与体表心电电极片21连接,方便医务人员在无菌环境下调整导线切换装置3的工作位,方便的切换心电监护仪2显示体内或者体外的生理参数,便于医务人员观察病患的手术时的体征,减少了不可控时间和不确定体征的时间,而且因为能够无菌操作,降低了手术中被细菌污染的风险,手术风险减低,而且切换非常方便,不再需要再移动夹子,简化了操作步骤,使切换时间更短了,速度更快了,而且不会出现夹接的地方接触不良的情况,本装置切换的稳定性提高了,从这些方面使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了,减少了病患的创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减少了手术中病患被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造福给医患。
其中,导丝导联线6通过鳄鱼夹与定位导丝71夹紧,所述导丝导联线6相连的鳄鱼夹设置在无菌套4内,将导丝导联线6与需要伸入体内的定位导丝71隔离,行程无菌环境,减少病患被感染的风险,B超探头1与导丝导联线6通过缠绕管41能滑动的捆绑为整体,所述缠绕管41设置在无菌套4内,所述无菌套4由低密度聚乙烯制成,这样能方便B超探头1与导丝导联线6同时移动,避免相互缠绕,也能够同时进行移动,避免在探查血管时拉车到定位导丝71,中心静脉导管7和定位导丝71放置在无菌手术台面上,所述中心静脉导管7和定位导丝71不与体外心电导联线5接触,使中心静脉导管7和定位导丝71随时保持无菌状态,避免病患被感染,体外心电导联线5的一端通过鳄鱼夹夹紧在人体右上肢粘黏的体表心电电极片21上,这是体外心电导联线5的正常安装情况和环境,并且右上肢位置符合本装置在心电监护仪2上所需要监测的生理参数;
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通过以下步骤操作:
步骤1、将心电监护仪2和B超仪器1通电开启,然后操作手术的医务人员将B超仪器1与B超探头1之间的连接线、B超探头1和连接在导线切换装置3上的导丝导联线6安装在缠绕管41内;
步骤2、所述医务人员将心电监护仪2与体表心电电极片21连接;将所述导线切换装置3与心电监护仪2连接,同时将与所述导线切换装置3连接的体外心电导联线5连接在人体右胸上的体表心电电极片21上,切换所述导线切换装置3,使所述体外心电导联线5通过导线切换装置3与心电监护仪2连接,所述心电监护仪2开始监测病患体表心电反应的生理参数;
步骤3、所述医务人员将被缠绕管41套住的B超探头1、带有鳄鱼夹的所述导丝导联线6和导线切换装置3套在无菌套4内,所述医务人员开始对手术部位和器械开始消毒,接下来都进行无菌操作,将套装完成的所述无菌套4放在手术操作台上,此过程需要确保所述无菌套4外部处于无菌状态,并且所述体外心电导联线5不与无菌套4接触;
步骤4、所述医务人员使用所述B超探头1在病患的处找到静脉血管,在静脉血管上穿刺开口,将内部安置了定位导丝71的中心静脉导管7由静脉血管的穿刺开口处缓慢置入静脉血管;
步骤5、所述医务人员将内部安置了所述定位导丝71的中心静脉导管7置入到血管预设长度后,将与所述导丝导联线6连接的鳄鱼夹隔着无菌套4夹住定位导丝71的体外端,然后切换所述导线切换装置3,使所述体外心电导联线5与心电监护仪2断开,同时所述导丝导联线6通过与导线切换装置3与心电监护仪2连接,所述心电监护仪2开始监测病患静脉血管内定位导丝71体内端的心电反应的生理参数,通过体内端的心电反应的生理参数来确定定位导丝71的体内端准确位置,然后调整中心静脉导管7体内端的位置,将所述中心静脉导管7沿着静脉血管继续伸入或抽出,直到所述中心静脉导管7处于需求的指定深度;
步骤6、所述中心静脉导管7置入病患静脉操作完成后,切换所述导线切换装置3,使所述体外心电导联线5通过导线切换装置3与心电监护仪2连接,心电监护仪2监测病患体表心电反应出的生理参数,本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性强,只需要一个医务人员手术就可以完成,不需要人辅助,而且分为带菌操作步骤和无菌操作步骤,互相不影响,并且无菌操作是在给病患静脉血管穿刺之前开始的,也就是说病患静脉血管有创口以后,医务人员就一直处于无菌环境,有效的降低了病患在手术中被细菌感染的风险,而且风险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能够在无菌环境换进下,通过切换导线切换装置3的工作位,随时切换心电监护仪2监测病患体内外的生理参数,非常方便,减少了操作步骤,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减少了手术对医务人员数量的需求,而且不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再进行带菌操作、然后再去对手术的医务人员消毒,减少了繁琐和危险的操作,手术的速度更快了,减少了换着创口暴露的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
其中,中心静脉导管7置入到血管预设长度为10cm-60cm之间;所述中心静脉导管7在手术中需求的指定深度为:上腔静脉的中下三分之一段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预设长度设置在10cm-60cm之间,是根据病患的个体血管长度确认的,便于操作,减少心电监护仪2在切换体内外的次数,因为当病患是小孩的时候,可能静脉血管穿刺的创口到指定深度只有18cm,那么预先将中心静脉导管7深入静脉血管到10或15cm深度,然后切换导线切换装置3,使心电监护仪2与定位导丝71连接,显示体内的审理参数,然后确定中心静脉导管7的位置是否合适,如果不预先判断并设定长度,那么可能就会一直非常缓慢的向血管深处以极慢的速度伸进,比如病患是较长的成人,如果没有预先设定长度,那么开口穿刺静脉血管后,就需要一点一点的挪动将中心静脉导管7非常缓慢的置入病患静脉血管内,比如手术时在手臂开口,而手臂较长的成人一般从创口到达指定位置大概有50cm左右,这样就将手术时间增加的太长,穿刺创口在外暴露时间太长,增加了手术风险,本方法预先设定了血管长度,这样不仅向静脉血管内置管速度更快了,而且不影响最后的置管位置,确保了置管位置精度,并且预先设定的长度因人而异,更加准确,手术中心静脉导管7指定深度是在医学中的公认深度,这个深度能够满足快速注射的需求,减少并发症,只有这个深度才能不影响后续治疗,比如血液透析,敏感药物进行化疗都需要这个指定深度,正是因为这个深度在手术中很难把握控制,所以才需要心电监护仪2实时监测中心静脉导管7位置,以达到手术目的,并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正常的将B超仪器11和心电监护仪2通电开启,然后将通过缠绕管41将B超探头1的连接管和导丝导联线6缠绕在一起,确保缠绕紧密,体表心电电极片21的粘黏位置在临床医疗上各个设备和手术需求有特有的规定,不可随意调整更改,本实用新型的体表心电电极片21的位置需要符合心电监护仪2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手术的要求位置,在病患的四肢各粘黏一个电极片,本装置的体表心电电极片21黏贴在右上肢,如图1所示,体表心电电极片21的粘黏需要符合心电图的粘黏需求,使用连接线将其余的三个体表的回路电极片22与心电监护仪2连接起来,再将右上肢的体表心电电极片21与体外心电导联线5通过鳄鱼夹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而导线切换装置3与体外心电导联线5是连接的,导线切换装置3上有一个滑动开关,开关两个工作位,开关只能处于与体外心电导联线5连接工作位,或者与导丝导联线6的连接工作位,这样就能切换体外心电导联线5或者导丝导联线6的其中一个与心电监护仪2建立连接了;接下来操作医务人员消毒,将手术部位铺上常规消毒铺单,然后将病患需要穿刺的部位位置进行大范围的无菌消毒处理,操作手术的医务人员戴上无菌手套,然后将缠绕好的B超探头1、B超探头的连接管和导丝导联线6以及导线切换装置3全部套在无菌套4内部,此时医务人员不与B超探头1接触,无菌套4原本里外都是无菌的,操作的时候应注意需要确保无菌套4外部处于无菌状态,确保达到医学的无菌标准,此时通过调整导线切换装置3的开关工作位,使体外心电导联线5通过导线切换装置3与心电监护仪2建立连接,心电监护仪2显示体表心电参数,然后开始在病患的手术部位上通过B超探头探测静脉血管的准确位置,然后进行穿刺手术,将连着定位导丝71的中心静脉导管7一起插入静脉血管的创口,然后将中心静脉导管7和定位导丝71一起伸入静脉血管,确认静脉在中心静脉导管7内出现回血后,切换导线切换装置3,使导丝导联线6通过导线切换装置3与心电监护仪2建立连接,整个操作过程,医务人员都是处于无菌环境下,而导丝导联线6是与定位导丝71的体外端隔着无菌套4连接的,定位导丝71的体内端将心电信号通过导丝导联线6传给心电监护仪2,心电监护仪2显示体内心电信号的生理参数,心电生理参数包括,心率,血压、脉搏等参数,这样继续推入中心静脉导管7,在需要时随时通过导线切换装置3切换回体外心电导联线5与心电监护仪2连接状态,查看体表心电生理参数,定位导丝71不仅起到定位的作用,还能起到支撑中心静脉导管7的作用,定位导丝71由镍钛合金制成,当需要继续推进中心静脉导管7时,再切换导线切换装置3,使导丝导联线6与心电监护仪2连接,将中心静脉导管7推进静脉血管至上腔静脉的中下三分之一段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这个位置是特有的已知的医疗数据和相关领域的医疗人员熟知的方法,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手术,是指将导管从周围静脉置入并将导管尖端置入上腔静脉下三分之一处的方法,2004年开始在美国使用,该导管可满足高压注射的需要,最大输液速度可达5ml/s,因此需要将中心静脉导管7推进静脉血管至上腔静脉的中下三分之一段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因为这个位置能够避免太深引擎心脏不适,也不会太浅,如果太浅的话容易产生并发症,注射液外渗,血酸等,本装置就保障了患者的治疗安全,这样就完成了本手术的操作,将中心静脉导管7滞留在病患的静脉血管内,方便病患后续治疗,然后取出定位导丝71,切换导线切换装置3,观察病患体表的心电生理特征,这样操作方法非常简单,而且切换导线切换装置3时是处于无菌环境下操作,大大降低了病患穿刺的静脉创口被感染的风险,而且操作简单,有效的降低了手术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以前是需要反复用鳄鱼夹夹住然后换个地方夹,再将手术的操作人员进行消毒,如果不消毒就需要两个医务人员操作,一个处理无菌手术部分,一个辅助处理有菌的操作部分,以前的方式非常繁琐,现在只需要一个医务人员就可以完成整个手术了,而且只要病患静脉穿刺了,操作手术的医务人员就始终处于无菌环境中,更加安全不易感染,而且切换方便,随时能够切换体内外的心电生理参数,方便医务人员切换查看病患身体状况,而且通过心电监护仪2的查看中心静脉导管7伸入体内位置的方法是目前最精确的方法,本装置值得推广,本方法能够帮助更多的医务人员和病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医学领域,本手术中心电电极片的黏贴位置如下:
RA位置:右上肢,也就是本装置中体表心电电极片21所连接的位置;
RL位置:右下肢;
LA位置:左上肢;
LL位置:左下肢。
另外,本装置中的无菌套4是由低密度聚乙烯制成,百度百科中,纯的聚乙烯不含极性基因,因此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聚乙烯的分子量对其介电性能不发生影响,因此导丝导联线6与定位导丝71隔着无菌套4也能够很准确的将体内的心电电流倒入到心电监护仪2上进行显示。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B超探头(1)、心电监护仪(2)、导线切换装置(3)、无菌套(4)、体外心电导联线(5)、体内导丝导联线(6)和中心静脉导管(7),所述中心静脉导管(7)内设置了能导电的定位导丝(71),所述定位导丝(71)体内的末端与中心静脉导管(7)体内的末端在同一位置,所述定位导丝(71)和中心静脉导管(7)处于无菌套(4)外,所述定位导丝(71)、中心静脉导管(7)和无菌套(4)都放置在无菌的手术台上,所述B超探头(1)、导线切换装置(3)、导丝导联线(6)与一部分体外心电导联线(5)都设置在无菌套(4)内,所述导丝导联线(6)或体外心电导联线(5)的其中一根都通过导线切换装置(3)能切换连接的与心电监护仪(2)电连接,所述导丝导联线(6)的另一端还与定位导丝(71)的体外端能分离的连接,所述体外心电导联线(5)还与体表心电电极片(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导联线(6)通过鳄鱼夹与定位导丝(71)夹紧,所述导丝导联线(6)相连的鳄鱼夹设置在无菌套(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超探头(1)与导丝导联线(6)通过缠绕管(41)能滑动的捆绑为整体,所述缠绕管(41)设置在无菌套(4)内,所述无菌套(4)由低密度聚乙烯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静脉导管(7)和定位导丝(71)放置在无菌手术台面上,所述中心静脉导管(7)和定位导丝(71)不与体外心电导联线(5)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心电导联线(5)的一端通过鳄鱼夹夹紧在人体右上肢粘黏的体表心电电极片(21)上。
CN201920907479.5U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 Active CN210963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7479.5U CN210963486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7479.5U CN210963486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3486U true CN210963486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13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7479.5U Active CN210963486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3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7849B2 (en) Puncturing system
WO2009083651A1 (en)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needle
EP2869884A1 (en) Delivery apparatus
US201101125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ministering anesthetics to peripheral nerve regions
US4553960A (en) Peritoneal fluid treatment apparatus, package and method
WO2003075995A1 (en) Combined needle and dilator device for central venous and arterial catheterization
CN204379962U (zh) 一种新型血管内双腔微导管装置
CN210963486U (zh) 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
US1162827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emergency arterial sheath placement
CN110251807B (zh) 一种体内体外心电导联的无菌切换装置
CA2639694A1 (en) Phlebotomy needle with shape memory alloy flashback sensor
JP6920208B2 (ja) 臍血管にポートを導入及び維持する装置
CN113870672B (zh) 一种picc置管实时尖端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N219681451U (zh) 一种具有快速外接功能的双腔脑室外引流管
CN213787447U (zh) 植入式给药装置导管定位系统
CN210521491U (zh) 一种脐静脉留置针
CN211798180U (zh) 一种辅助腹腔置管的套管装置
CN201295409Y (zh) 一种穿刺引流器
CN211962005U (zh) 一种增压式四肢血管定位穿刺系统
CN220275670U (zh) 一种超声引导动脉穿刺置管的定位装置
CN212593447U (zh) 一种多功能中心静脉导管心电引导定位装置
CN211723365U (zh) 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
CN217014108U (zh) 一种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医用胶栓塞治疗的多腔导管
CN212489908U (zh) 带有穿刺针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心电定位用导线电极贴
CN213030800U (zh) 一种肥胖病人的动脉穿刺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