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57070U - 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及插接浮动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及插接浮动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57070U CN210957070U CN201922316672.4U CN201922316672U CN210957070U CN 210957070 U CN210957070 U CN 210957070U CN 201922316672 U CN201922316672 U CN 201922316672U CN 210957070 U CN210957070 U CN 2109570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plug
- buffer
- conductive terminal
- impedance ma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及插接浮动式连接器;在本实用新型内,插接导电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段、缓冲段和固定段,其可用于缓冲与防震,而且缓冲段包括两个阻抗匹配部,两个阻抗匹配部相互连接包围形成一个缓冲孔,缓冲段可供电流通过从而使两个阻抗匹配部内产生电容效应,从而提高信号传输效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接浮动式连接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及插接浮动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各类电子系统中,电连接器是实现各设备或系统之间电气连接的纽带,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但在实际应用过程,固定插头与插座的设备往往会因为加工误差或配合误差导致相互移位,从而导致连接器无法准确插合或插合不到位,最终导致连接器损坏或无法实现可靠电接触。
目前,板对板的连接器,是将两个电路板,通过各自焊接的连接器进行对接,从而传输电流或者信号,目前这种连接器需要两个互相的对象连接器的位置要完全对应,才能实现两个电路板的信号连接,如果两个连接器的位置之间相对位置出现偏差,连接器就无法正常对接,而且目前的连接器内的信号传输效能比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其可用于缓冲与防震,而且缓冲段包括两个阻抗匹配部,两个阻抗匹配部相互连接包围形成一个缓冲孔,缓冲段可供电流通过从而使两个阻抗匹配部内产生电容效应,从而提高信号传输效能;还提供一种插接浮动式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其可插接在连接器内,其中,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段、缓冲段和固定段,所述接触段可插接在连接器内,所述固定段可与外界部件连接;所述缓冲段包括两个阻抗匹配部,两个阻抗匹配部相互连接包围形成一个缓冲孔,所述缓冲段可供电流通过从而使两个所述阻抗匹配部内产生电容效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段与所述固定段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孔与所述固定段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差值在10°以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段还包括第一段部和第二段部,两个所述阻抗匹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部连接,两个所述阻抗匹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部连接,所述第一段部与所述接触段连接,所述第二段部与所述固定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段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部分、中段部分和后段部分连接。
一种插接浮动式连接器,其可与对象连接器进行插接,其中,包括绝缘壳体及插接在所述绝缘壳体内的插接导电端子,两列所述插接导电端子对称插接在所述绝缘壳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壳体包括插接腔体,所述插接腔体内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接导电端子的接触段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插接导电端子的固定段和缓冲段裸露于所述绝缘壳体之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腔体内还设置有电源槽,两列电源端子对称插接在所述电源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腔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穿孔,串接件插接在所述穿孔内且抵住插接导电端子的接触段。
在本实用新型内,插接导电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段、缓冲段和固定段,其可用于缓冲与防震,而且缓冲段包括两个阻抗匹配部,两个阻抗匹配部相互连接包围形成一个缓冲孔,缓冲段可供电流通过从而使两个阻抗匹配部内产生电容效应,从而提高信号传输效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浮动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浮动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4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1沿剖线VI-VI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沿剖线VII-VII的剖视图;
图9为图1沿剖线VIII-VIII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绝缘壳体,11-插接腔体,111-插槽,112-电源槽,113-穿孔,12a、12b-外隔板,13-内隔板,2-插接导电端子,21-接触段,211-前段部分,212-中段部分,213-后段部分,22-固定段,23-缓冲段,231-第一段部,232-第二段部,233-阻抗匹配部,234-缓冲孔,3-电源端子,4-串接件,41-片体,42-弹臂,S-插拔方向,L-长度方向,W-宽度方向,D212-接触段的长轴方向,D22-固定段长轴方向,D23-缓冲段的长轴方向,D234-缓冲孔的长轴方向,α1-第一夹角,α2-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其可插接在连接器内,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段21、缓冲段23和固定段22,接触段23可插接在连接器内,固定段22可与外界部件(连接器之外的部件,未图示)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段23包括两个阻抗匹配部233,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相互连接包围形成一个缓冲孔234,缓冲段23可供电流通过从而使两个阻抗匹配部122内产生电容效应。
在本实用新型内,插接导电端子2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段21、缓冲段23和固定段22,其可用于缓冲与防震,而且缓冲段23包括两个阻抗匹配部233,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相互连接包围形成一个缓冲孔234,缓冲段23可供电流通过从而使两个阻抗匹配部122内产生电容效应,从而提高信号传输效能。
如图1和图2,在缓冲段23与固定段22形成第一夹角α1,第一夹角α1小于90°;缓冲孔234与固定段22形成第二夹角α2,第二夹角α2小于90°;第二夹角α2与第一夹角α1的差值在10°以内;缓冲段23还包括第一段部231和第二段部232,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的一端与第一段部231连接,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的另一端与第二段部232连接,第一段部231与接触段21连接,第二段部232与固定段22连接;具体地讲,插接导电端子2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其包括接触段21与固定段22以及缓冲段23,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接触段21与固定段22,并且缓冲段23的长轴方向D23与固定段22的长轴方向D22相夹形成有小于90度的第一夹角α1,其中,缓冲段23包含连接于接触段21的第一段部231、连接于固定段22的第二段部232及两个阻抗匹配部233,并且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段部231,而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段部232;缓冲段23的两个阻抗匹配部233包围形成有缓冲孔234,并且缓冲段23能用以供一电流通过,以于两个阻抗匹配部233产生电容效应。
进一步,缓冲段23的两个阻抗匹配部2333相对于缓冲孔234呈镜像对称设置,缓冲孔234呈长形,并且缓冲孔的长轴方向D234与固定段的长轴方向D22相夹形成有小于90度的第二夹角α2,而第二夹角α2与第一夹角α1的差值在10度以内;进一步,缓冲孔的长轴方向D234重迭于缓冲段的长轴方向D23,也就是说,第二夹角α2等于第一夹角α1。
在本实用新型内,接触段21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部分211、中段部分212和后段部分213连接。
如图3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接浮动式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1及插接在绝缘壳体1内的插接导电端子2,两列插接导电端子2对称插接在绝缘壳体1上。
如图1所示,绝缘壳体1包括插接腔体11,插接腔体11内设置有插槽111,插接导电端子2的接触段21插入插槽111内,插接导电端子2的固定段22和缓冲段23裸露于绝缘壳体1之外,而且插接腔体1内还设置有电源槽112,两列电源端子3对称插接在电源槽112内,插接腔体11的两侧均设置有穿孔113,串接件4插接在穿孔113内且抵住插接导电端子2的接触段21,串接件4包括片体及41连接在片体41上的若干个弹臂42。
如图1和图2所示,绝缘壳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外隔板12a和外隔板12b,绝缘壳体1的外侧连接有内隔板13。
具体地讲,插接浮动式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1和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绝缘壳体11,定义有相互垂直的插拔方向S、长度方向L及宽度方向W;其中,绝缘壳体1自其一侧沿插拔方向S凹设形成有插槽11;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排列成平行长度方向L的两列,任一列插接导电端子2沿宽度方向W分别面向另一列插接导电端子2;其中,任一个插接导电端子2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并包括接触段21、固定段22和缓冲段23;接触段21,其插设于绝缘壳体1内,并且接触段21的部分位于插槽11内;固定段22其用以固定于一外部组件(未图示);缓冲段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接触段21与固定段22,并且缓冲段的长轴方向D23与固定段的长轴方向D22相夹形成有小于90度的第一夹角α1;其中,缓冲段23包含两个阻抗匹配部233,并且两个阻抗匹配部233包围形成有缓冲孔234;缓冲段23能用以供一电流通过,以于两个阻抗匹配部233产生电容效应;其中,绝缘壳体1能相对于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的固定段22移动,以使多个缓冲段23受压迫而提供一回复力至绝缘壳体1;缓冲孔234呈长形,并且缓冲段的长轴方向D234与固定段的长轴方向D22相夹形成有小于90度的第二夹角α2,而第二夹角α2与第一夹角α1的差值在10度以内;作为优选,缓冲孔的长轴方向D234重迭于缓冲段的长轴方向D23,则,第二夹角α2与第一夹角α1相等。
如图2所示,缓冲段23包含连接于接触段21的第一段部231以及连接于固定段22的第二段部232,并且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段部231,而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段部232;缓冲段23的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相对于缓冲孔234呈镜像对称设置;固定段22与缓冲段23裸露于绝缘壳体1之外;两列插接导电端子2相对于插槽111呈镜像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内,绝缘壳体1形成有连通于插槽111的多个穿孔113,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分别定义有多个信号端子与多个接地端子,也就是说,插接导电端子2可以作为信号端子或接地端子,接触段21位置分别对应于多个穿孔113;绝缘壳体1相反两侧连接有两个串接件4,并且每个串接件4包含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弹臂42,而两个串接件4的多个弹臂42分别穿设于多个穿孔113、并分别顶抵于接触段21。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形成有特定结构设计的缓冲段23(如:包围形成有缓冲孔234的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第一夹角α1的数值限定及第一夹角α1与第二夹角α2的相对关系),以使插接导电端子2能够同时具备缓冲(或防震)功能以及信号调节功能,进而令插接浮动式连接器能够通过插接导电端子2而被应用于高频(或高速)信号传输。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需求而加装上述多个电源端子3,据以符合不同的设计需求,而插接浮动式连接器也能装设有电性耦接于多个接地端子的两个串接件4,据以有效地提升插接浮动式连接器的共地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可用来与一对象连接器(图中未示出)沿一插拔方向S相互插接、并应用在一移动对象(如:汽车)上;其中,当该实施例与对象连接器产生相对移动时,本实施例能稳定地保持与上述对象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包含有绝缘壳体1、插设于上述绝缘壳体1的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及插设于上述绝缘壳体1且位于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一侧的多个电源端子3及安装于绝缘壳体1外表面的两个串接件4;其中,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绝缘壳体1定义有垂直于插拔方向S且彼此垂直的长度方向L及宽度方向W;也就是说,长度方向L平行于上述绝缘壳体1的长轴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浮动式连接器于本实施例中虽设置有多个电源端子3与两个串接件4,但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插接浮动式连接器也可以依据设计需求而选择性地装设电源端子3与串接件4。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包含有呈长形的插接腔体11、分别相连于插接腔体11两端的两个外隔板12a、12b、相连于所述插接腔体11且位于两个外隔板12a、12b之间的内隔板13;其中,绝缘壳体1自其一侧沿所述插拔方向S凹设形成有彼此间隔设置的插槽111与电源槽112,并且绝缘壳体1形成有连通于插槽111的多个穿孔113;插槽111于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大于电源槽112于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上述多个穿孔113分别位于该插槽111的相反两侧且排列成平行长度方向L的两列。两个外隔板12a、12b与内隔板13的位置皆对应于插接腔体11的下半部并垂直于长度方向L。插槽111沿插拔方向S对应于内隔板13与其中一个外隔板12a之间的区域,而电源槽112沿插拔方向S对应于内隔板13与其中另一个外隔板12b之间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安装于绝缘壳体1,而多个电源端子3也是安装于绝缘壳体1(如:对应于电源槽112的插接腔体11部位),并且内隔板13区分开上述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与多个电源端子3;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排列成平行长度方向L的两列,任一列插接导电端子2沿宽度方向W分别面向另一列插接导电端子2;而两列插接导电端子2是相对于插槽111呈镜像对称设置,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两列插接导电端子2也可以非为镜像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导电端子2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并包含有接触段21、固定段22及两端分别连接于上述接触段21与固定段22的缓冲段23;其中,接触段21大致呈长形并插设于绝缘壳体1内;而固定段22与缓冲段23裸露于绝缘壳体1之外且大致位于内隔板13与外隔板12a之间。接触段21的前段部分211能弹臂状且位于插槽111内(也就是,接触段21的前段部分211较佳是未接触于绝缘壳体1);接触段21的中段部分212卡固于插接腔体11,据以支撑上述前段部分211的摆动;而接触段21的后段部分213则是自弯折至插接腔体11的底缘且其大致平行于宽度方向W。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段22大致呈长形,并且固定段22的长轴方向D22大致平行于插拔方向S、也大致平行于接触段21的前段部分211以及中段部分212的长轴方向D212;其中,固定段22(的尾端)是用以固定于一外部组件(如:电路板),并且固定段22的尾端于本实施例中是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SMT)焊接的构造,但不受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段23是自接触段21的后段部分213倾斜地朝远离插接腔体11的方向延伸所形成,并且上述倾斜延伸的角度大于90度;缓冲段23的长轴方向D23与固定段22的长轴方向D22相夹形成有小于90度的第一夹角α1,并且第一夹角α1较佳是介于15度至75度,但不受限于此。缓冲段23于本实施例中包含连接于接触段21(的后段部分213)的第一段部231、连接于固定段22的第二段部232及两个阻抗匹配部233;其中,两个阻抗匹配部233包围形成有缓冲孔234,并且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段部231,而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段部232。此外,在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缓冲段23也可以仅包含有两个阻抗匹配部233,并且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的一端连接于接触段21,而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段22。缓冲段23的两个阻抗匹配部233相对于缓冲孔234呈镜像对称设置,并且缓冲孔234可以是呈长形,而缓冲孔234的长轴方向D234与固定段22的长轴方向D22相夹形成有小于90度的第二夹角α2,而第二夹角α2与第一夹角α1的差值在10度以内;较佳地,缓冲孔234的长轴方向D234是重迭于缓冲段23的长轴方向D23,也就是说,第二夹角α2等于第一夹角α1,但不以上述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段23能用以供一电流通过,以于两个阻抗匹配部233产生一电容效应;也就是说,依据公式:特征阻抗的平方乘上电容值等于电感值(R2C=L),上述电感值会随着插接导电端子2的长度变化而改变,所以插接导电端子2能够通过上述两个阻抗匹配部233所产生电容效应,来因应上述插接导电端子2的长度变化,进而调整(或降低)特征阻抗。每个插接导电端子2的底缘(如:固定段22的底缘)与每个电源端子3的底缘皆突伸出绝缘壳体1的底缘,以使得当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的底缘与多个电源端子3的底缘固定于一外部对象(如:电路板)时,绝缘壳体1能相对于多个插接导电端子2的所定段22移动,以令多个缓冲段23受压迫而提供一回复力至绝缘壳体1。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导电端子2通过形成有特定结构设计的缓冲段23(如:包围形成有缓冲孔234的两个阻抗匹配部233以及上述第一夹角α1小于90度),以使插接导电端子2能够同时具备缓冲(或防震)功能以及信号调节功能,进而令插接浮动式连接器能够通过上述插接导电端子2而被应用于高频(或高速)信号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串接件4分别安装于上述绝缘壳体1相反两侧,并且每个串接件4包含有片体41及自片体41的长边缘延伸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弹臂42;其中,每个串接件4通过其片体41卡合固定于上述绝缘壳体1的插接腔体11的外表面,而两个串接件4的多个弹臂42则是分别穿设于多个穿孔113并分别顶抵于接触段2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其可插接在连接器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段、缓冲段和固定段,所述接触段可插接在连接器内,所述固定段可与外界部件连接;所述缓冲段包括两个阻抗匹配部,两个阻抗匹配部相互连接包围形成一个缓冲孔,所述缓冲段可供电流通过从而使两个所述阻抗匹配部内产生电容效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与所述固定段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孔与所述固定段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差值在10°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还包括第一段部和第二段部,两个所述阻抗匹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部连接,两个所述阻抗匹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部连接,所述第一段部与所述接触段连接,所述第二段部与所述固定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段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部分、中段部分和后段部分连接。
7.一种插接浮动式连接器,其可与对象连接器进行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及插接在所述绝缘壳体内的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所述的插接导电端子,两列所述插接导电端子对称插接在所述绝缘壳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插接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包括插接腔体,所述插接腔体内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接导电端子的接触段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插接导电端子的固定段和缓冲段裸露于所述绝缘壳体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插接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体内还设置有电源槽,两列电源端子对称插接在所述电源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插接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穿孔,串接件插接在所述穿孔内且抵住插接导电端子的接触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16672.4U CN210957070U (zh) | 2019-12-21 | 2019-12-21 | 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及插接浮动式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16672.4U CN210957070U (zh) | 2019-12-21 | 2019-12-21 | 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及插接浮动式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57070U true CN210957070U (zh) | 2020-07-07 |
Family
ID=71383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16672.4U Active CN210957070U (zh) | 2019-12-21 | 2019-12-21 | 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及插接浮动式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5707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46285A (zh) * | 2021-05-31 | 2021-09-03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车载电子装置 |
CN118380785A (zh) * | 2024-06-24 | 2024-07-23 | 和锲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漂浮式基板对基板连接器 |
CN118380785B (zh) * | 2024-06-24 | 2024-10-22 | 和锲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漂浮式基板对基板连接器 |
-
2019
- 2019-12-21 CN CN201922316672.4U patent/CN2109570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46285A (zh) * | 2021-05-31 | 2021-09-03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车载电子装置 |
JP7536189B2 (ja) | 2021-05-31 | 2024-08-19 | 上海航天科工電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車載電子装置 |
CN118380785A (zh) * | 2024-06-24 | 2024-07-23 | 和锲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漂浮式基板对基板连接器 |
CN118380785B (zh) * | 2024-06-24 | 2024-10-22 | 和锲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漂浮式基板对基板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3141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9742606B (zh) | 电连接器 | |
US7883367B1 (en) | High density backplane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arrangement | |
US20020142629A1 (en) |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9659740B (zh) | 接触模块及母端连接器和公端连接器 | |
US11949180B2 (en) | PCIe/SAS connector structure | |
US10971839B1 (en) | Floating connector | |
CN110098518B (zh) |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 |
CN210957070U (zh) | 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及插接浮动式连接器 | |
US1135587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CN110970747A (zh) | 一种插接导电端子及插接浮动式连接器 | |
US20150126050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ow profile | |
CN215119431U (zh) | 板对板电连接器 | |
TWI721559B (zh) | 浮動式連接器 | |
CN11478454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789865U (zh) | 连接器 | |
CN109119842B (zh) | 电连接器 | |
US8197274B2 (en) | Torsional contact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s module | |
US691092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90288435A1 (en) | Connector having solderless contacts | |
JP2003168520A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CN21192980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464554U (zh)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6671989U (zh) | 一种具有多触位电源件连接器 | |
CN217387630U (zh) | 一种高密度直型母端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