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9513U - 转轴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转轴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49513U CN210949513U CN201921547113.8U CN201921547113U CN210949513U CN 210949513 U CN210949513 U CN 210949513U CN 201921547113 U CN201921547113 U CN 201921547113U CN 210949513 U CN210949513 U CN 2109495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pivot
- supporting plate
- block
- stop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支撑板、弹性组件、若干摩擦片和挡块,所述支撑板、弹性组件和摩擦片分别依次套装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两个所述止挡块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凸缘部配合设置,所述滑动顶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凸缘部配合设置,所述挡块与弹性组件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第二支撑板,此第二支撑板上分别开始两个供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蓄力部穿过的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支撑板与支撑板形成对转轴机构整体的稳定、对称支撑,防止转轴在旋转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扭曲,保证转轴机构结构的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轴机构,属于转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转轴是一种能够提供相互转动的连接元件,主要应用于转动的部件和其基体之间,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数码产品和电子设备中,比如笔记本电脑,通过转轴转动可实现笔记本电脑的本体与显示屏之间的开合功能。目前,常用的转轴为单轴芯,通过定位套设在单轴芯上的凸轮和凹轮,实现笔记本电脑开合和自动闭合的功能。也有通过双轴芯实现笔记本电脑的开合和相对人体的角度。但是,上述结构都只能实现笔记本屏幕与基座之间的开合一定角度,不能满足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二合一结合中需要的360度转动定位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360度旋转的转轴多采用齿轮结构,然而齿轮结构2个轴的中心距有限制,无法根据使用对象的尺寸来自由调整,需要通过计算齿轮搭配确定中心距,生产安装复杂,且需要的零件多,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通过第二支撑板与支撑板形成对转轴机构整体的稳定、对称支撑,防止转轴在旋转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扭曲,保证转轴机构结构的稳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支撑板、弹性组件、若干摩擦片和挡块,所述支撑板、弹性组件和摩擦片分别依次套装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并通过挡块挤压固定;
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包括位于一端的蓄力部、位于另一端的连接部、位于蓄力部和连接部之间的光杆部,所述蓄力部上依次套装有所述支撑板、弹性组件和摩擦片,所述第一转轴的连接部上连接有一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转轴的连接部上连接有一第二连接板,所述光杆部与蓄力部之间具有一凸缘部,此凸缘部靠近蓄力部的端面与支撑板相背于挡块的表面相对设置;
所述支撑板上开有两个供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蓄力部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板相背于挡块的表面中央具有一滑块座,此滑块座可滑动地安装有一滑动顶块,所述滑块座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止挡块,两个所述止挡块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凸缘部配合设置,所述滑动顶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凸缘部配合设置;
所述挡块与弹性组件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第二支撑板,此第二支撑板上分别开始两个供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蓄力部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若干摩擦片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两侧;
当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处于0°~180°时,所述第二转轴的凸缘部两端分别与滑动顶块一端、位于滑块座一侧的止挡块抵压接触,所述第一转轴可旋转,当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处于180°~360°时,所述第一转轴的凸缘部两端分别与滑动顶块另一端、位于滑块座另一侧的止挡块抵压接触,所述第二转轴可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若干摩擦片的数目为2个,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两侧并与第二支撑板接触连接。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与两个摩擦片接触的表面均开有若干储油槽,和/或所述支撑板和摩擦片上均开有若干储油槽。
3.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与笔记本电脑的基座端连接。
4. 上述方案中,所述滑动顶块为圆柱形顶块,且此圆柱形顶块的两个端面为球形面。
5. 上述方案中,两个所述止挡块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两端。
6. 上述方案中,所述挡块为螺母挡块,此螺母挡块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蓄力部螺纹连接。
7. 上述方案中,所述挡块与摩擦片之间设置有一垫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转轴机构,其采用双转轴配合滑动顶块,通过挡块挤压摩擦片、弹性组件形成的扭力、滑动顶块的滑动配合止挡块和转轴的凸缘部,实现2个转轴运动的切换,从而实现对使用该转轴设备的360度旋转定位,且只需要通过调节滑动顶块的长度即可以实现对转轴中心距的调整,以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设备,同时保持设备的轻薄;另外,结构安装简单,零件少,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转轴机构,其转轴机构的挡块与弹性组件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第二支撑板,此第二支撑板上分别开始两个供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蓄力部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若干摩擦片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两侧,通过第二支撑板的设置,与支撑板形成对转轴机构整体的稳定、对称支撑,防止转轴在旋转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扭曲,保证转轴机构结构的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机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机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0°、90°、180°、270°360°时结构侧视图;
附图5为附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支撑板;4、弹性组件;5、摩擦片;6、挡块;7、通孔;8、滑块座;9、滑动顶块;10、止挡块;11、蓄力部;12、连接部;13、光杆部;14、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16、凸缘部;18、垫片;19、储油槽;21、第二支撑板;2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连接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支撑板3、弹性组件4、若干摩擦片5和挡块6,所述支撑板3、弹性组件4和摩擦片5分别依次套装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上,并通过挡块6挤压固定;
所述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均包括位于一端的蓄力部11、位于另一端的连接部12、位于蓄力部11和连接部12之间的光杆部13,所述蓄力部11上依次套装有所述支撑板3、弹性组件4和摩擦片5,所述第一转轴1的连接部12上连接有一第一连接板14,所述第二转轴2的连接部12上连接有一第二连接板15,所述光杆部13与蓄力部11之间具有一凸缘部16,此凸缘部16靠近蓄力部11的端面与支撑板3相背于挡块6的表面相对设置;
所述支撑板3上开有两个供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蓄力部11穿过的通孔7,所述支撑板3相背于挡块6的表面中央具有一滑块座8,此滑块座8可滑动地安装有一滑动顶块9,所述滑块座8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止挡块10,两个所述止挡块10分别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凸缘部16配合设置,所述滑动顶块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凸缘部16配合设置;
所述挡块6与弹性组件4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接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的第二支撑板21,此第二支撑板21上分别开始两个供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蓄力部11穿过的第二通孔22,所述若干摩擦片5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21两侧;
当第一连接板14与第二连接板15处于0°~180°时,所述第二转轴2的凸缘部16两端分别与滑动顶块9一端、位于滑块座8一侧的止挡块10抵压接触,所述第一转轴1可旋转,当第一连接板14与第二连接板15处于180°~360°时,所述第一转轴1的凸缘部16两端分别与滑动顶块9另一端、位于滑块座8另一侧的止挡块10抵压接触,所述第二转轴2可旋转。
上述若干摩擦片5的数目为2个,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21两侧并与第二支撑板21接触连接;上述第二支撑板21与两个摩擦片5接触的表面均开有若干储油槽19,上述支撑板3和摩擦片5上均开有若干储油槽19;上述第一连接板14用于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端连接,上述第二连接板15用于与笔记本电脑的基座端连接。
实施例2:一种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连接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支撑板3、弹性组件4、若干摩擦片5和挡块6,所述支撑板3、弹性组件4和摩擦片5分别依次套装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上,并通过挡块6挤压固定;
所述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均包括位于一端的蓄力部11、位于另一端的连接部12、位于蓄力部11和连接部12之间的光杆部13,所述蓄力部11上依次套装有所述支撑板3、弹性组件4和摩擦片5,所述第一转轴1的连接部12上连接有一第一连接板14,所述第二转轴2的连接部12上连接有一第二连接板15,所述光杆部13与蓄力部11之间具有一凸缘部16,此凸缘部16靠近蓄力部11的端面与支撑板3相背于挡块6的表面相对设置;
所述支撑板3上开有两个供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蓄力部11穿过的通孔7,所述支撑板3相背于挡块6的表面中央具有一滑块座8,此滑块座8可滑动地安装有一滑动顶块9,所述滑块座8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止挡块10,两个所述止挡块10分别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凸缘部16配合设置,所述滑动顶块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凸缘部16配合设置;
所述挡块6与弹性组件4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接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的第二支撑板21,此第二支撑板21上分别开始两个供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蓄力部11穿过的第二通孔22,所述若干摩擦片5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21两侧;
当第一连接板14与第二连接板15处于0°~180°时,所述第二转轴2的凸缘部16两端分别与滑动顶块9一端、位于滑块座8一侧的止挡块10抵压接触,所述第一转轴1可旋转,当第一连接板14与第二连接板15处于180°~360°时,所述第一转轴1的凸缘部16两端分别与滑动顶块9另一端、位于滑块座8另一侧的止挡块10抵压接触,所述第二转轴2可旋转。
上述滑动顶块9为圆柱形顶块,且此圆柱形顶块的两个端面为球形面;两个上述止挡块10分别位于支撑板3的两端;上述挡块6为螺母挡块,此螺母挡块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的蓄力部11螺纹连接;上述挡块6与摩擦片5之间设置有一垫片18。
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处于0°状态时,滑动顶块止挡第二连接板;第一转轴从其止挡点开始顺时针转动,第二转轴被其止挡点以及滑动顶块限位,不能旋转;第一转轴顺时针旋转到180度时,到达止挡点,第一转轴不能再顺时针转动;第二转轴此时可以逆时针旋转,随着第二转轴逆时针转动,滑动顶块向第一转轴止挡,第一转轴被限位;第二转轴逆时针旋转,第一转轴被其止挡点以及滑动顶块限位,不能旋转,当角度到达360度时,第二转轴旋转至止挡点,完成整个转轴360度旋转动作。
采用上述转轴机构时,其采用双转轴配合滑动顶块,通过挡块挤压摩擦片、弹性组件形成的扭力、滑动顶块的滑动配合止挡块和转轴的凸缘部,实现2个转轴运动的切换,从而实现对使用该转轴设备的360度旋转定位,且只需要通过调节滑动顶块的长度即可以实现对转轴中心距的调整,以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设备,同时保持设备的轻薄;另外,结构安装简单,零件少,成本低;
另外,通过第二支撑板的设置,与支撑板形成对转轴机构整体的稳定、对称支撑,防止转轴在旋转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扭曲,保证转轴机构结构的稳定。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连接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支撑板(3)、弹性组件(4)、若干摩擦片(5)和挡块(6),所述支撑板(3)、弹性组件(4)和摩擦片(5)分别依次套装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上,并通过挡块(6)挤压固定;
所述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均包括位于一端的蓄力部(11)、位于另一端的连接部(12)、位于蓄力部(11)和连接部(12)之间的光杆部(13),所述蓄力部(11)上依次套装有所述支撑板(3)、弹性组件(4)和摩擦片(5),所述第一转轴(1)的连接部(12)上连接有一第一连接板(14),所述第二转轴(2)的连接部(12)上连接有一第二连接板(15),所述光杆部(13)与蓄力部(11)之间具有一凸缘部(16),此凸缘部(16)靠近蓄力部(11)的端面与支撑板(3)相背于挡块(6)的表面相对设置;
所述支撑板(3)上开有两个供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蓄力部(11)穿过的通孔(7),所述支撑板(3)相背于挡块(6)的表面中央具有一滑块座(8),此滑块座(8)可滑动地安装有一滑动顶块(9),所述滑块座(8)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止挡块(10),两个所述止挡块(10)分别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凸缘部(16)配合设置,所述滑动顶块(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凸缘部(16)配合设置;
所述挡块(6)与弹性组件(4)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接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的第二支撑板(21),此第二支撑板(21)上分别开始两个供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各自的蓄力部(11)穿过的第二通孔(22),所述若干摩擦片(5)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21)两侧;
当第一连接板(14)与第二连接板(15)处于0°~180°时,所述第二转轴(2)的凸缘部(16)两端分别与滑动顶块(9)一端、位于滑块座(8)一侧的止挡块(10)抵压接触,所述第一转轴(1)可旋转,当第一连接板(14)与第二连接板(15)处于180°~360°时,所述第一转轴(1)的凸缘部(16)两端分别与滑动顶块(9)另一端、位于滑块座(8)另一侧的止挡块(10)抵压接触,所述第二转轴(2)可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摩擦片(5)的数目为2个,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21)两侧并与第二支撑板(21)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1)与两个摩擦片(5)接触的表面均开有若干储油槽(19),和/或所述支撑板(3)和摩擦片(5)上均开有若干储油槽(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4)用于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5)用于与笔记本电脑的基座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顶块(9)为圆柱形顶块,且此圆柱形顶块的两个端面为球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止挡块(10)分别位于支撑板(3)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6)为螺母挡块,此螺母挡块与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的蓄力部(11)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6)与摩擦片(5)之间设置有一垫片(1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47113.8U CN210949513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转轴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47113.8U CN210949513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转轴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49513U true CN210949513U (zh) | 2020-07-07 |
Family
ID=7137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47113.8U Active CN210949513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转轴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49513U (zh) |
-
2019
- 2019-09-18 CN CN201921547113.8U patent/CN2109495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88681B (zh) |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 |
US8931141B2 (en) | Planetary type dual-shaft hinge | |
US9134767B2 (en) | Structure of planetary type dual-shaft hinge | |
US20150362958A1 (en) |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20120096678A1 (en) | Hinge mechanism | |
US11243579B2 (en) | Biaxial hing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7823255B2 (en) | Hing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5047647U (zh) | 可变旋转扭力双轴同动转轴装置 | |
CN101201078A (zh) | 铰链结构 | |
CN210919783U (zh) | 可360度旋转的转轴机构 | |
CN210949513U (zh) | 转轴机构 | |
CN110630627A (zh) | 超薄笔记本电脑 | |
CN211820356U (zh) | 高精密智能通讯设备用转轴机构 | |
CN110792687A (zh) |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转轴机构 | |
CN201391539Y (zh) | 枢纽器 | |
CN201730956U (zh) | 扭力可变式铰链 | |
CN212298280U (zh) | 一种计算机显示屏固定装置 | |
CN212615875U (zh) | 合屏闭锁枢纽器 | |
CN201096978Y (zh) | 一种同轴叠置多层任意角度回转限位装置 | |
CN110953240B (zh) | 一种适合单手操作的枢纽器 | |
CN212377100U (zh) | 双屏枢纽器 | |
CN111077945B (zh) | 一种可拆卸的枢纽器 | |
CN208782858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TWM614100U (zh) | 雙軸交替翻轉結構 | |
TWM648268U (zh) | 雙軸交替切換翻轉結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